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赋的产生和古文运动密切相关,古文家们的创作理论如句式取其自然、好用议论、注重借鉴秦汉文章等正是文赋产生的理论基石,而当时文坛上破体为文的创作风气以及律赋、咏史怀古诗、陆贽骈文的盛行等,也从实践的方面刺激了文赋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苏轼与陆贽     
在我国古代散文史上,骈散之争由来已久。唐宋以后,“八大家”、“唐宋派”、“桐城派”名重文坛,骈文为人所羞称,骈文家的地位日低。但是,唐代骈文大师陆贽的声望却始终未为古文家所掩,正如《鸣原堂论文》说的:陆贽文章“无一句不对,无一字不谐平仄,无一联不调马蹄,而义理之精,足以比隆濂、洛;气势之盛,亦堪方驾韩、苏。退之本为陆公所取士;子瞻奏议,终身效法陆公。而公之剖析事理,精当不移,则非韩、苏所能及。”  相似文献   

3.
南宋诗人杨万里同时也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散文与骈文作家,其《诚斋集》132卷,一半多是散文与骈文,数量众多,众体兼备。在艺术上,其散文集中地体现了唐宋古文的优秀传统,是唐宋古文革新道路的延伸;其骈文流动潇洒,是北宋四六文中以苏轼为代表的一派的延续。  相似文献   

4.
唐代大政治家陆贽的奏议“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东坡七集·奏议集》卷十三《乞校正陆贽奏议上进札子》),且“真意笃挚,反复曲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翰苑集”条),“纡馀委备”、“正实切事”(《艺概》卷一)。无论思想内容或写作技巧,都堪为“一代典章”(《皕宋楼藏书志》卷六十九),因此受到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宝重”(《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陆贽的治国思想、理财之道,于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为整理陆贽的著作,笔者对陆集的版本情况作了初步探索。现根据所见到的陆集版本和诸家书目的记载,将其流变过程略述于次。  相似文献   

5.
韩愈是唐代中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于贞元十七年(801)写给李翊的《答李翊书》,是一篇谈自己“古文”创作体会的最有代表性的文章,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篇著名文论。作者在文章中较全面、具体地介绍了自己写作古文的态度和过程,不论在当时还是在以后,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所谓“古文”是和骈文相对立的概念,它的主要特征是散行单句,不拘格式,不象骈文那样讲究排偶、辞藻、音律和用典,比较接近口语。它恢复了先秦诸子散文和两汉史传文、论说文那种文体写作的传统,故称为“古文”。古文运动则主要是指在文风、文体和文学语言等方面的改革运动。具体地  相似文献   

6.
<正> 戴名世是清康熙时代一位卓有建树的古文作家。关于这位古文作家与当时古文主潮——“桐城派”之间的关系,解放以来研究界大致有三种意见。有的认为戴名世不属“桐城派”。如贺珏在《戴名世及其思想的初步考察》(《安徽史学通讯》1959年4、5合刊)中说:“戴名世虽是桐城人,又与方苞同以古文著名,但他与后来的桐城文派理论和风格是不同的。”也有的认为戴名世虽不属“桐城  相似文献   

7.
我们讲《师说》,总不免要提一下唐代古文运动。那么,《师说》与古文运动是个什么关系呢?弄明白了这一点,对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无疑是有帮助的。先从古文说起。“古文”这个概念,是韩愈最先提出来的。他把自己的奇句单行、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之为古文,并把它与“俗下文字”即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对立开来。在中唐德宗统治的后期,由于韩愈等人的努力提倡,古文发生了广泛的影响;到宪宗元和时期,又得到柳宗元大力支持,古文于是业绩更著,影响更大,终于渐渐压倒了骈文,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这就是文学史上所谓的“古文运动”。从贞元十二…  相似文献   

8.
陆贽骈文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贽骈文自然晓畅,开卷了然,言事议论,深中要害,这是陆贽对骈文进行改革,采用运单成复,加上句子及骈散间行等方式进行写作的结果,陆贽给骈文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骈文因之中兴。  相似文献   

9.
《上清传》是政治小说,但并非党争政治小说,其用意不在攻击陆贽,而在批判皇帝。德宗是真正的核心人物。小说向人们揭示,封建官场各色人物的升降、荣辱和生死皆为皇帝所掌握,只要皇帝不信任、不满意、不高兴,厄运就会随时降临。小说在批判皇帝的深度和力度上超过《长恨歌传》《东城老父传》等著名传奇小说,在小说史上理应给予应有的地位。其思想价值是批判锋芒直指封建皇帝的道德和人格,敢于直白表达对皇帝的不敬和否定,充分体现了唐传奇作家的政治勇气;反映了封建帝王信重臣子有始无终,封建官员难有善终的现实,揭示了当时当官从政的巨大风险;反映出皇帝是官场斗争的总根源,揭示了祸自君出,乱自上作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10.
阮元是清代著名学者。他提倡骈文,推崇《文选》,反对桐城派的古文。他对《文选》的推崇和研究,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他是《文选》学上的关键人物。  相似文献   

11.
唐代散文在经历了声势浩大的中唐古文运动之后,至晚唐迎来了骈文的复兴.骈文自身的发展活力是促成晚唐骈文复兴最主要的原因.在整个唐代文学中,骈文自始至终都占有一席之地,从未缺席,且在与古文的较量中不断吸纳新的东西以求得发展,包括向《文选》的借鉴.晚唐崇尚侈靡的社会风气和衰颓的国势是骈文复兴的土壤,而各种批评理论和类书的编纂,则成为骈文复兴的外在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一、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骈文和古文的特点,奏疏和文赋的文体特点,了解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及其深远影响。2、掌握《谏》文中的比喻、  相似文献   

13.
近现代以来,论者多以为唐宋"古文"是作为"骈文"对立面出现的。实际上,唐宋古文运动反对的并不是骈俪形式本身,而是文道分离的浮靡文风。韩柳欧苏不仅在理论上对骈俪相当友善,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甚至还是整个骈俪文学史上的关键人物。从概念上看,"古文"与"近体文"相对,它不完全是指散行文,还部分地包含了骈文。从影响与效应的角度看,古文与骈文在唐宋以后也一直是并行发展,直到20世纪初,在现代白话文的强力打击下,才一起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4.
<正>古文不古,它们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因为现代汉语与古文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对于今天的学生而言,古文依然是他们学习现代汉语的重要媒介,而且也是他们培养逻辑思维的重要材料,特别是通过古文来学习议论,往往十分有效果。一、巧学手法,议论效果明显古文中有很多文章是大臣给皇帝上呈的公文,其中主要是以议论为主,由于所呈对象的原因,这些大臣的议论就要注意手法的巧妙运用,要争取达到既可以让自己的议论得体,又可以让皇帝欣然接受,让公文的效果最大化,而今天同学们学习议论,也可以巧妙借用这些手法,让自己的议论变得丰富生动。  相似文献   

15.
清代常州骈文之发达,几乎没有一地可与之相比。在"实足纵横中国"的骈文成就的基础上,伴随着嘉道以降骈文文体意识的高涨,晚清著名的史地学者与骈文作家屠寄纂辑了《国朝常州骈体文录》。是书以保存乡邦文献为主旨,也体现出融合骈散的理念。作为清代惟一刊行的地域性骈文选本,它有着地域与文体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的老一辈剧作家、文学家、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阳翰笙同志,为回答青年作家的问题而撰写的《编剧杂谈》,原载于《电影·戏剧》第一卷第三期(1986年12月10日);一九八二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阳翰笙剧作集》(下卷)又予以转载。时隔半个世纪了,无论从戏剧  相似文献   

17.
《滕王阁序》是初唐诗人王勃赴海南省亲 ,于唐高宗上元二年 ( 675年 )重阳节路过江西南昌 ,参与洪州都督阎公重加整修滕王阁落成举行的阁中大宴中即席写就的著名骈文。据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 :“勃欣然操觚 ,顷刻而就 ,文不加点 ,满座皆惊。”事后一百余年 ,连坚决反对骈文、提倡古文的大家韩愈 ,也对《滕王阁序》赞赏备至。他在《新修滕王阁序》中写道 :“江南多游观之美 ,而滕王阁独为第一 ,及得三王(王勃、王绪、王仲舒 )为序、赋、记等 ,壮其文辞 ,益欲往一观读之 ,以忘吾忧。”即使是一千三百多年后的今天 ,我们读此文 ,仍无不啧啧…  相似文献   

18.
以欧阳修骈文作品为例,深入、详尽分析其骈文散化的具体现象,如句式散化、句型多样化、用词通俗化、长句增加、用典减少、重叙述、多说理、善议论、具散文气势等。同时作了几方面的扩展论证,从作家散化骈文创作实绩,扩展到作家的观念更新、理论推动等思想根源的探究;从骈文散化的文学现象,扩展到北宋政治、文化、哲学和北宋古文运动的影响的挖掘;从骈文在欧阳修骈文文本的表现和北宋变革的状态,扩展到骈文兴衰的历史进程的梳理。  相似文献   

19.
陆倕早年跻身"竟陵八友"之列,后又为"昭明十学士"之一,是齐梁间著名文人。其一生创作以骈文为主,而其骈文创作又与其政治活动紧密相关。陆倕骈文与政治的密切关系,不仅表现在其创作中占很大比重的章表之类在政治活动中产生的公牍文,而且还在于他其它文体的创作大多也是在政治场合,并具有政治功能。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陆倕骈文是其直接或者间接的以文参政的产物。透过陆倕的个案,可见骈文虽以独特艺术形式见长,却往往与创作者的政治活动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李华(715—766),字遐叔,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天宝二年(743)复中博学宏词科,官至吏部员外郎。在文学上他是韩柳古文运动的先驱,今存《李遐叔文集》四卷,对古文的内容和表现都有所开拓,特别是阳刚劲健的文风对后世文坛有巨大影响。其中《吊古战场文》是脍炙人口的传世名作,它凭吊古迹,追忆战事,借古讽今,直刺时政,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其基本内容与艺术手法被后人承袭、借鉴,从而直接开启了古文凭吊古战场之风。这一类文章的著名代表作有苏轼《赤壁赋》、黄凤翔《古陵坡吊古文》等,在李华之后可谓层出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