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棋友:曹培荣魏秋岩老师:您好! 从今年首期《棋艺》上看到“哈方圆”围棋地图有奖征答题后,似曾相识。我翻出去年的第五期《棋艺》把王熙侃的《围棋地图及度量之畅想》一文,从头再拜读一遍,结合征答题,进一步分析了双方棋风特点。发现黑白双方均不是力战型棋手,其中黑方  相似文献   

2.
汪芬 《围棋天地》2011,(17):109-109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围棋爱好者在提高棋艺的历程中大都曾受益于棋书,我也不例外。在林林总总、琳琅满目的藏书中,我最珍爱的是《围棋八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棋艺评刊表     
2002年 第七期围棋世界姓名:性别:年龄:学历:棋力:收入:交友资料:本期栏目好○/中△/差□/第一视点华夏烽烟棋艺日历国际风云日本季风风云人物棋艺精研联赛风云职业经典道场研究会青年突击队版权页流金岁月我来上课段位测试棋艺排行榜俱乐部名人围棋流派争辉时空战场棋艺道场您有何其他意见或建议请写在这里,我刊将及时做出调整313首先在此感谢您对本刊的支持填写地址时注意字迹工整您购买《棋艺》的方式您每月购买到《棋艺》的日期邮编您是否每期必买本刊您的棋通常是在哪下您的棋友通常是您在围棋方面月支出您最喜欢的栏…  相似文献   

4.
毛宪民 《收藏》2001,(4):42-44
围棋是我国传统棋艺之一,在我国古代称作“弈”。东汉人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云:“弈,围棋也,从升,亦声。”它与我国古代另一种游戏“博”常常并称为“博弈”。  相似文献   

5.
常崇宜 《围棋天地》2007,(10):95-96
围棋是中华祖先智慧的结晶,传说肇始于唐尧时期,“尧造围棋,丹朱善之”(战国佚名《世本》)。到了汉魏时代围棋已经十分普及,成为上白宫廷,下及百姓,文武百官,三教九流的共同爱好。围棋之所以朝野流行,主要是它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殊功能:其一是围棋“易学”,使之有了很强的娱乐功能。在缺乏大众文娱活动的古代,瓜田斗室都可以摆上副围棋,“纹枰对坐”,从容谈兵。其二是围棋棋艺又极深,从纯理论上讲,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计算过,围棋的变化无穷,“尽三百六十一路,大约连书万字五十二”。班固《弈旨》称围棋“上有天地之象,次有帝王之治,中有五霸之权,下有战国之事,鉴其得失,古今略务”。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从今年开始,邮局订户就没有了便携式棋迷手册?” “是不是你们觉得邮局定价比零售价少0.50元,而分别对待呢?” 最近一段时间,编辑部不断接到类似的电话,作为编辑,首先我要感谢广大棋迷长期以来对《棋艺》杂志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觉得有必要对棋迷的质问做个答复。 自从1999年第10 期开始,我刊推出便携式棋迷手册以来,迄今已一年有余,期间没有因为任何原因,中止过我们的承诺,正如每期封面上写的那样──“随刊独家奉送”、“非卖品,请向零售商索取”。 进入2001年,“围棋版”的附赠小册子由32页增至…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铁杆棋迷,学棋十余载,可 在小城难觅对手,纹枰寂寞之余,不禁对 围棋的兴趣锐减。网络围棋的出现,使我对围棋又焕发了无限的热情,在这里可以纹秤会友,尽展才华。我选择了由职业围棋“七小龙”创办的清风网络围棋世界,因为我觉得它的各种功能设置很好,而且人气旺。还能与韩国、日本等国的棋手交流棋艺,高水平的棋手也多。在清风奕棋半年多的日子里,我从4D打到9D。增长了棋力,交了很多朋友,也留下很多难忘的对局。当然,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与众位韩国9D的场场激战。尤其是有一、二百名两国棋迷观战的情况下,你更觉…  相似文献   

8.
灌水区     
主题:《围棋天地》与《棋艺》(披荆斩棘) 围棋天地与棋艺哪一个可读性更强?pooh007:Just so so,半斤八两。待海上沉浮(musclf):有时候两本杂志有一样的文章,让人很扫兴。flying__cat:我感觉棋艺好点,喵  相似文献   

9.
小时候看父亲下围棋就偷学棋艺,还给父亲支招儿;他经历围棋生涯50年,却仍然坚持战斗在围棋第一线,不怕输棋;他获得过无数荣誉、鲜花和掌声;他创造无数纪录,至今仍然保持着;他从“围棋皇帝”变成了“三无皇帝”;他是围棋天才,却首推吴清源为第一天才;他培养出世界围棋第一人,却不得不交出第一人的位置…… 他就是曹薰铉九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时间过得好快,棋艺围棋版迎来了它第一个生日。 还记得围棋版刚刚诞生的那些日子里,编辑部的电话被搅得沸热,“棋艺很独特哟,与其它的刊物不同”,“哪儿能买到棋艺”,“不愧为棋艺第一刊”……我们急待读者认可的忐忑不安的心就在这样的热闹气氛中平和了下来,我们知道走对了第一步。 从来不认为读者和编者有什么距离,因为我们本身就是棋迷,都经历过与棋热恋的狂乱时期,也对各种书刊杂志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所以办刊伊始,就“主观”地认为自己喜欢的一定是棋迷喜欢的。现在看来,我们的主观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可随着办刊“经验…  相似文献   

11.
签名记     
《围棋天地》2008,(5):102-103
“楚江巫峡半云雨,清簟疏帘看弈棋。”1986年在苏州举行的全国围棋团体赛,使得我这个棋迷大饱眼福,不但欣赏了国手们风格不一的棋艺,而且还留下了他们各具个性的签名。  相似文献   

12.
谈谈围棋     
作为一种有特色的艺术,围棋 本身具有两重特性,其一是它的娱 乐性。 从娱乐角度来看,围棋起着陶冶性灵、启迪智慧、修身养性、适意延年等作用,给人们以精神上的享受。尤其在中国古代,上层社会人士多半视弈棋为一种益智的消遣。 围棋的另一特性无疑是它的竞技性。随着棋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到了现代,国际、国内各种围棋大赛蓬勃兴起,竞技性就显得高于一切了。在我国,围棋被列为体育项目;在日本,优秀棋手被赞为“胜负师”,都说明围棋竞技的重要。 凡遇上围棋大赛,人们首先关注的总是谁胜谁负。一个国家围棋事业的兴旺与衰微,也主…  相似文献   

13.
稿件故事     
《围棋天地》2013,(1):109-109
转眼已到年末,不经意间,一年中断断续续给天地写了三十余篇稿件。十余年中,我经历了几乎所有围棋媒体编辑老师的鼓励和“折磨”,做稿件已经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一个习惯。  相似文献   

14.
隋唐时,围棋还只是在宫廷、士大夫中流行,到了北宋,大都市中已有了“棋会”,棋艺爱好者可以自由到场参观对局。有志此技者还可通过“荐补”和“补试”去选拔棋待诏。虽然棋待诏的待遇是“各别院以廪之”,只是供给饭食和必要的生活费用,但在爱好者眼里已是神圣的殿堂了。并且由于其所处的特殊位置,使得他必须搜集古代和当代的对局谱、理论著作,还要刻苦钻研,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所以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围棋的发展。刘仲甫即为北宋最著名的棋待诏,他是江南人氏,自幼聪颖过人,以围棋一艺闻名乡里。《春渚纪闻》说他在赶往京师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围棋经过清初的迅猛发展后, 至范(西屏)、施(定庵)时达到顶峰。此 后棋道慢慢趋于没落,到了晚清,虽有“十八国手”,但围棋造诣上较范施已有明显差距。 李湛源即为“晚清十八国手”之一,名许清,字海门,号湛源,江苏南通人。当时的扬州是经济、文化重镇,也是围棋活动盛地,汇集了各方棋艺大家。少年时的李湛源经常前去观摩习艺,只要是水平比他高的棋手,就虚心求教。只短短两年时间,李湛源已融汇百家所长,凌于众人之卜一跃而为国手了。 在秋航移居北京寿佛寺后,李湛源也随后到来,人们把他们与同为“十八国手”之一的沈介…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最近有一些读者在寄来的评刊表中对《棋艺》的封面提出了一些建议,更有部分读者明确提出把封面改成围棋美眉或美女棋手。我倒认为安排一些围棋名画是不是更符合围棋的  相似文献   

17.
一个小错误     
《围棋天地》2014,(19):20-21
尊敬的编辑同志:您好。我是一名老棋迷。看天地年头多了。近期天地在印刷上有一个小错误得指出来.虽然注意的人不多。已经N多期了.一直没见更改。在天地封底《围棋大全平板电脑》靠下位置,“围棋大全包含”栏,“众易到难分级排序”,很明显是“从易到难”,属输入错误。请予更正。  相似文献   

18.
今年的7月15日—21日,在中欧美丽的花园城市——捷克首都布拉格、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世界各国小朋友们的围棋盛会,“第17届世界青少年围棋锦标赛”在这里隆重举行。共有来自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13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位小棋手欢聚一堂、交流棋艺。其中,青年组  相似文献   

19.
快乐与痛苦     
我生长在地处皖北的小城——太和县。读初中的时候,也像很多现今的棋迷朋友一样,在聂旋风的带动下,与围棋结下了不解之缘。前年,在《棋艺》的“段位测试”中,我获得了业余4段,对于这个成绩我已相当满意了。因为自从开始接触围  相似文献   

20.
下个月围棋联赛就要重新开始了,从已结束的前半程情况来看,围棋联赛所引起的效应超出了意料之外。评价围棋联赛成功与否,着眼点在于是否有利于各地围棋活动的开展,是否有利于棋手棋艺水平的提高,是否有利于棋手收入的增加。从这三方面来看,没有理由不认为围棋联赛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很多联赛主场,不少棋迷亲临现场观看,电视直播也吸引了不少棋迷,客观上对各地的围棋活动开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地方棋手及年轻棋手下棋的机会得到保证,棋艺肯定也会提高不少。刘菁、邹俊杰、彭荃成为“联赛之男”后,他们在其他棋战中水平显尔易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