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众传媒处于科学与公众之间,承担着科学传播的重要职责。在现代风险社会,越来越多的科学议题与社会议题交织在一起,诞生于上世纪的两部西方科学传播经典文献,对于对科学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众传媒在报道争议性的科学议题,应审慎报道科学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尊重争议性议题中的"科学共识"。传媒与"科学共同体"之间应相互尊重,建立沟通合作关系;政府应加强对科学传播的引导,为传媒与科学界的沟通创造条件;大众传媒则应建立严格的科学报道准则与规范。  相似文献   

2.
对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点,经过历史的证明已经没有人再怀疑。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以及不断提高的社会经济也说明了这一点。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其中,对于传播科技手段,"大众传媒"作用巨大。但是,大众传媒在科技传播的过程中,也会有问题产生,进而影响到科技传播的效果。对此,本文在分析了"科技"与"传播"的关系后,在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的发展的基础上,对科技传播体系进行了界定,目的是最终构建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评价体系,并通过该评价体系解决当前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实现大众传媒科技传播的应有效果。  相似文献   

3.
一、窥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媒的制造 近几年来,"剩女"已经成为街谈巷议、报刊杂志和影视传媒热议的焦点.以此观之,"剩女"既是个社会现象,也是一个重要的性别传播问题.但是学界同仁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剩女"成因的不少,从性别传播角度讨论"剩女"在人际传播和大众传媒的生产与制造,及其所隐含的性别与社会意义,却无多.  相似文献   

4.
风险视域下,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既构成公众认识外部世界的"传媒镜像",同时又在"充满矛盾的丛林中"通过媒介生态不平衡到平衡的有机运动过程完成。本文拟从媒介生态视角考察当下特定情境中的风险传播,提出良好健康的风险传播生态既有赖于外在特定环境屏障的形成,更需要大众传媒在媒介生态规律和原则指导下,通过微观上的平衡报道手段达成。同时,本文也讨论了平衡报道在风险化解上的现实意义及风险报道失衡对媒介生态所产生的后果。在当前风险社会背景下,平衡报道有助于化解风险,形成和谐的媒介生态。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各种人为或自然灾难的频频爆发,全球风险社会的到来,灾难预警、社会救助等更为急迫地成为人类社会重新关注与思考的一大难题.尤其作为"社会公器",同时又是党和政府耳目与喉舌的新闻宣传机构、也是社会经济实体的大众传媒更应该在人类应对各种灾难、提供社会救助的活动中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按照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原理,试图从信息传播、社会动员、监督维权、娱乐激励等社会方式,公益慈善与商业运营等经济方式,全面、深入分析大众传媒对社会救助的参与方式.  相似文献   

6.
一、泛娱乐化时代媒介社会责任的缺失 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主要是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大众传媒所执行的社会功能.在传播学研究史上,最早提出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的是H·拉斯韦尔,他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将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概括为环境监测、社会协调、社会遗产传承三个方面①.1959年,赖特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提供娱乐"的功能②.后来,又有学者提出了第五个功能——教育大众③.因此说,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应该承担监测环境、协调关系、传承文化、提供娱乐、教育大众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刘燕影 《今传媒》2012,(6):22-25
大众传媒作为科学信息自由交往的传播空间与手段,在由"对技术统治的批判"和"专业知识的民主化"两方面组成的科学民主化的进程中,扮演着科学情景视窗、科学-社会媒介、科学讨论广场以及政策议程推手的角色。随着科学传播模式以及信息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大众传媒将成为科学技术体系与公众互动有效介质,并将促进冲突性知识管理机制的形成,不断推动科学民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高菲 《今传媒》2010,(7):115-117
一、"碎片化"传播语境与媒介融合下的报业市场1".碎片化"的传播语境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大众传媒渐渐发生了变化。市场经济导致社会成员之间利益多元化,大  相似文献   

9.
环境风险冲突在我国日益突出,迫切需要政府改善公共决策模式,增进风险政治沟通.本文以厦门PX项目和广州南沙石化项目的迁址议题为案例,分析大众传媒的风险传播过程、话语特征及其对政治沟通、公共决策的影响,揭示转型社会背景下媒介、公众与政府协商、冲突与互塑的政治过程,为我国社会风险的善治探寻实践经验.研究显示,大众媒介的风险传...  相似文献   

10.
正危机是指因不可抗力或者突然袭来的严重自然灾害、公共危机事件、社会安全事故、社会冲突以及战争、恐怖袭击或其他极端行为所引发的各类事件。它往往给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带来极大的威胁,必须采取非常措施加以应对。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称现代社会为"风险社会"。公共危机开始向全球渗透,相互影响的作用越来越大。公众日益关注公共意识及公众话语权的提升,对媒体的要求越来越高。大众传媒作为信息服务社会的传播机构,在危机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  相似文献   

11.
高校形象就是高校品牌,良好的形象对高校来说至关重要.高校形象的塑造取决于高校信息的有效传播,大众传媒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在高校形象塑造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以高校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为基点,用传播学视角分析大众传媒的双面影响,进而就高校形象塑造提出了及时准确地塑造与传播形象、有效发挥校园大众传媒的优势、合理利用校外大众传媒的影响力以及充分与社会大众传媒良性互动的大众传播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12.
论公共关系对大众传媒的影响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共关系是现代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产物,也是现代传播手段的伴生物。大众传媒的独特性契合了并能够满足公关诉求的目标,所以一直是公关活动利用的手段与途径之一。20世纪90年代中后划,"强势公关"时代来临,[1]革命性传播技术把大众传媒也塑造成极强势集团--一经济的巨人与舆论掌控的巨手。公共关系与大众传媒两者联合共谋利益的趋势以及强强联手产生的社会后果格外引人关注,对大众传媒的职业精神、专业理念、社会责任与行业运作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冲击力。本文对这种  相似文献   

13.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传播学会(CAC)主办,云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承办的"2004中国传播学论坛"于8月16至17日在云南丽江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媒介化社会:现状与趋势"。"媒介化社会"的提法是对当今世界大众传媒飞速发展、新媒介不断涌现、媒介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发挥着不可取替的作用这一现状的概括。分析"媒  相似文献   

14.
在大众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大众传媒编造的各种神话.它们对来自生活的大量的、新颖的信息进行含有特定目的或价值取向的加工制作,然后传播给大众,并借助"工具合理性"的形式,使这些文化产品的生产、营销、传播、消费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大众传媒创造的这些神话自然而不造作,这种"商业化"包装过的意识形态无声无息地侵蚀和控制着人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高卫华  杨兰 《当代传播》2012,(5):63-65,68
民族地区大众传媒在传播少数民族文化和建构少数民族形象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选择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存的土家族原始民俗"恩施女儿会"为个案,分析大众传媒通过集纳并提炼分散繁杂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符号,整合并实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意义重构,主导性解读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形象等符号化传播过程,实现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同时就目前民族地区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传播学的社会责任理论认为,大众传媒应有一种社会责任,即要对社会负责,公众的信任是对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的肯定。大众传媒的公信力就是大众传媒在传播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在社会和受众中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公信力是大众传媒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重要因素,公信力同时也是大众传媒发挥舆论导向作用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生活中,大众传媒在文化的传播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发挥了全面而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一种传播手段,大众传媒也不是被动地承担传播任务,大众传媒在经过口语传媒和印刷传媒两个阶段之后,已进入大众传媒文化阶段,其发展也成为社会文化前进的一种力源。  相似文献   

18.
传播学的社会责任理论认为,大众传媒应有一种社会责任,即要对社会负责,公众的信任是对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的肯定.大众传媒的公信力就是大众传媒在传播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在社会和受众中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虽然大众传媒参与社会救助由来已久且一直在社会上客观存在,并且随着大众传媒种类日渐增多和社会功能的多样化,在人类对大众传媒高度依赖的信息化的今天,尤其在充满诸多复杂多样风险(或称为风险社会)的转型时期的现实社会,大众传媒参与社会救助则变得更为重要和紧迫,然而从现有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来看,虽然大众传媒在实践中一直以自身特有的方式参与社会救助,但相关理论的研究依然没有得到重视与拓展,对大众传媒参与社会救助的问题还没有系统的专门研究,即使有零散的研究也往往仅停留在大众传媒的灾难新闻报道的经验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整个社会教育体系中,大众传媒是一种充斥全部时空的教育资源、教育途径、教育手段,对青少年的成长影响巨大。本文以调查研究大众传媒对不同性别青少年价值观影响为目的,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在沈阳市8所不同层次的初、高中以及大学共发放问卷1189份,回收有效问卷1102份。通过分析得出,女生在"对真爱永恒"、"一夜成名"、"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等态度方面比男生更易受大众传媒影响,并更倾向于认同大众传媒所传播的主流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