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危机是指"危及个体或组织利益、形象、生存的突发性或灾难性的事故与事件."[1]因此,处理和化解危机事件历来是组织形象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所谓政府的"媒介形象"则是指"政府通过大众传媒所展示和传播的形象.它是由政府的现实形象转化而来的.政府的现实形象是其媒介形象展现的基础和依据.所以,政府的媒介形象展现首先与它自身的现实形象有关,同时也与大众传媒的报道方式、传播方式有关,与社会公众的接受与认同有关."[2]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的现实形象是其媒介形象展现的基础和依据.但对社会公众而言,很多时候,政府的"媒介形象"就等同于其"现实形象".  相似文献   

2.
风险社会视域下媒介污名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类进入风险社会的今天,媒介的风险传播显得尤为重要.而媒介污名化报道却严重干扰受众的风险认知和风险决策,形成风险的社会放大甚至产生新的风险.本文在风险社会视域下,通过对污名化报道的特点分析,以探索媒介污名化的风险社会及新闻学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3.
李风  师佳 《新闻世界》2012,(4):208-210
当今社会正处于风险高发期,关于风险议题报道的研究已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研究热点。本文旨在论述特定报道议题——风险议题报道中存在的娱乐化现象,同时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探讨媒介如何消除此类现象。  相似文献   

4.
曾来海 《新闻知识》2012,(3):8-9,24
在全球性潜在或显在的灾难随时可能发生的"风险社会"里,大众传媒在对风险的报道与传播中往往存在放大风险、制造风险、无视风险、低估风险与误传风险等诸多问题与失误。为此,大众传媒在全面、客观、及时、连续、动态传播社会风险、自然风险的同时,应特别注重社会公众的风险承受心理与承受能力,强化风险防范科技知识的传播与教育。  相似文献   

5.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媒介形象展现(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党的媒介形象,是它在大众传媒上形成并传播的形象,又会经公众口耳相传的方式再行传播,故能产生广泛持久的影响。执政党使用所掌握的传播工具展现自己的媒介形象,并非易事,要获得预期的良好效果更是有着相当大的难度,涉及特定主体、大众传媒和社会公众等3个方面的因素。以上因素对党的媒介形象展现共同构成了相应制约。当前,要深入研究新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高党的媒介形象对社会公众而言所具有的引导力、公信力和亲和力。  相似文献   

6.
大众传媒与农村社会发展是我国发展传播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借鉴发展传播的理论视角,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以一个村庄为个案来调查新媒介背景下大众传媒与农村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大众传媒在农村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离不开各种中介因素的制约,而在当前一些特定的农村环境下,大众媒介并不能直接促进农村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自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国家政治性议题.新媒体环境下,大众传媒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报道,能加强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分析天山网对新疆生态环境的报道,来了解它在反映新疆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上是否具有真实性和全面性、是否起到了舆论导向作用,然后总结出天山网在报道这类议题中的特点、媒介责任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天山网更好的报道新疆生态环境,为实现"美丽中国"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风险社会”理论视野下,以食品安全问题为切入点,分析大众传媒食品安全报道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社会、公众风险共识的建构、认知和化解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春雷  凌国卿 《新闻界》2013,(16):60-66
新媒体因其技术特性和公众自由参与传播,对突发性事件的既有报道在高风险语境下形成了风险诱发的框架,新媒体本身充满了危险且可能再制造风险。基于此,在媒介化社会里考察群体参与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心理和情绪,并清晰梳理新媒体风险的过程尤显迫切。本文基于框架理论,还原出新媒体报道框架形成的风险场域,试图层层"削剥"出在框架要素作用下风险生成的内部机制,以此来探究新媒体报道突发性事件后面临的被放大和被制造的风险,分析新媒体风险再造的过程,以期能够助力新媒体匡正报道框架,最终使新媒体传播步入可控轨道以消解风险。  相似文献   

10.
河南"7·20"特大暴雨作为突发公共事件所引发的风险和危机,呼唤媒体承担其应有的社会责任和角色.本文从微观层面切入,运用"梯次模型"对《人民日报》不同媒介平台的新闻报道内容进行分析,探究媒介融合生态下不同终端的报道框架和话语体系构建.同时,本文认为在突发自然灾难报道中人情味议题应当发展为一种常态化的媒介话语.  相似文献   

11.
危险是是真实的,而风险是社会建构的。作为风险社会表征的舆论,在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演变过程中,出现了反转的新特征。本文以"庆安枪击事件"为例,来分析传统媒体报道和新媒体参与下这种反转的必然因素:传播无序化、受众媒介素养不高、社会价值断裂。基于此,笔者认为,重建当下的舆论生态和媒介秩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新闻报道中特定新闻框架的存在使得大众传媒在进行医疗报道时抱有偏见,有集中报道医疗纠纷、忽视科学妄下定论等明显失衡现象。本文在探讨造成医疗报道失衡问题原因的基础上,讨论如何建构健康而理性的医疗报道领域媒介景观。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历史的考察,把我国大众传媒的突发性事件报道概括为"抗灾动员"、"如实报道"、"如实报道"和"动员"结合,以及所谓"议程设置"、"危机传播"等理念和做法.从内在逻辑看,都是站在政府立场来劝服、控制和管理.本文从当前风险社会、媒介化社会以及公民社会建设的角度,认为传媒应对其固有作法加以反思,把重点从"事件"报道转到"过程",要从对事件意义的解释中赢得主导权,要从单纯以政府为主转变为"政府"与"公众"兼顾.  相似文献   

14.
在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大众传媒必然浸染上浓厚的消费主义偏向,并自觉不自觉地成为消费主义价值观传播与扩散最有力的兜售器.它通过"商业广告、时尚杂志、明星报道、电视偶像剧、生活方式报道"等具体的媒介文本形式,以"展示魅力,直接推销劝诱"、"塑造偶像,间接榜样示范"及"加大生活方式报道,积极诱导消费"等多种不同的路径,不断向受众进行消费主义的全面说教,从而实现对消费主义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的立体化传播与扩散.  相似文献   

15.
仝菲  周莹 《青年记者》2012,(17):17-18
对于媒介文化,一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媒介文化,即通过大众传媒形成并起作用的一种亚文化系统,大致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原有的各种文化通过媒体来进行制作、加工、传播和交流而发生变化和发展,即原有文化的媒介化;二是指媒介本身及其传播活动构成的一种特殊的亚文化形态.这实际上就是文化视域媒介传播的一个既封闭而又开放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多元文化主义是当代美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在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以前被排除在新闻视野之外的少数族裔正得到美国新闻媒介的日益关注和报道。美国媒介生态中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多方面因素促成了大众传媒对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公共政策媒介形象是在大众传媒信息传播中形成的,它主要是生产者对公共政策认知结果,并对公众建立公共政策认同感、维护社会稳定及树立政府形象有积极意义。本文分析了政策制定程序的合理性和制定者的公信力、执行者素质和效能等方面是影响公共政策媒介形象的内在因素;适度的信息传播量、媒介报道框架、媒介类型和公众原有立场倾向是影响公共政策媒介形象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18.
大众传媒处于科学与公众之间,承担着科学传播的重要职责。在现代风险社会,越来越多的科学议题与社会议题交织在一起,诞生于上世纪的两部西方科学传播经典文献,对于对科学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众传媒在报道争议性的科学议题,应审慎报道科学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尊重争议性议题中的"科学共识"。传媒与"科学共同体"之间应相互尊重,建立沟通合作关系;政府应加强对科学传播的引导,为传媒与科学界的沟通创造条件;大众传媒则应建立严格的科学报道准则与规范。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3,(19):9-15
本文选取了《贵州日报》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内容分析发现,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宏观背景下,媒介的少数民族文化建构被置于商业语境,大众传媒积极参与到各种差异化符号的挖掘、包装与传播的实践中,打造了与众不同、赏心悦目的少数民族文化景观。大众传媒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参与建构影响了人们的主观真实的形成,而行政力量的介入进一步推动了主观现实的"客观化",旅游开发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文化是媒介真实、主观真实、客观真实交织与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字技术发展和信息全球化需求背景下,大众传媒从理念到传播模式均发生了根本转变,传媒形态不断变化和整合,构建了新的全媒体传播格局。数字电视转型是全媒体时代发展的表征要素,推动了新的电视媒介形态和传播生态形成,并对社会、公众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