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顺应媒体融合的业内推进,国内各高校纷纷尝试引进西方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倡导媒介融合型教育改革.“媒体融合型”教育教学的实质就是要突破那种按各媒体种类设置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的传统做法,既着眼于学生的学业,更着眼于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让学生具备更加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创新实践能力,本文比较中西新闻教育的培养理念和办学机制的现实差异,以及传统教育观念的不同,提倡高校应基于地方高校的办学条件和现实环境,针对地方媒体所需人才情况,制定更切合实际的培养目标,构建人文素养、伦理素养和媒介素养一体化的“媒介融合型”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
媒体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新闻学专业寻求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的最佳结合点,成为必然选择.一些地方高校新闻学专业定位模糊、人才培养特色不足,封闭办学、课程体系与媒体环境脱节,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实战能力匮乏,既不能适应媒介环境对人才的需求,也削弱了新闻学专业在区域的影响力.地方高校新闻学专业要坚持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有机结合的发展路径,准确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明确新闻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人才培养的产出导向,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利用自身优势,主动融入地方媒体创新发展;发挥办学特色的辐射作用,助力地方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3.
蔡馥谣 《新闻传播》2023,(15):85-87
随着传媒产业快速转型发展需求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媒体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模式探索已经成为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的自觉行动,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国家战略需求,为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带来巨大历史性机遇与挑战。高校需重视创新能力培养下的融合新闻传播人才教育改革创新实践策略,推进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不断加强和改进新闻传播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4.
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以及新闻业界对融合新闻报道的尝试和实践,为高校新闻专业的融合新闻人才培养带来挑战。我国高校融合新闻人才的培养要适应国内媒介融合发展的规律及其对融合新闻人才的要求,在教学模式上强调主流意识形态对新媒体起主导作用的教学理念,建立完整的融合新闻教学体系,搭建学界和业界共建的教学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5.
李娇 《采.写.编》2023,(4):160-162
“新文科”建设对新闻传播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解决融合媒体时代语境下的应用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对传统滞后的具体教学、考核机制之间的矛盾,成为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通过实际教学中的改革实践,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引树立正确价值体系、促进专业融合构建“TTCO”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考核机制多元化四个方面探讨切实可行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执行方案。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新闻传播实践教学,在融入互联网思维、理解"互联网+"内涵与意义的同时,应接地气地与社会广泛接触。互联网思维强调创新性、系统性、开放性,能促使高校教师教学思维要及时更新,促使学科、专业、课程间的整合,促使教师教学的沟通与合作。媒介融合时代新闻实践教学平台应开放、共享,应实现校园媒体实践与社会实习融合。校园媒体实践是社会实习的预备期,社会媒体是"真刀真枪"的生态环境,与职业发展直接挂钩。高校应在新闻传播实践教学中,合理利用校园媒体的优势,有计划地普及、推广、完善校园媒体的运作,实现校园媒体与社会媒体实践教学优势互补,充分互动,形成更加完善、完整的新闻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现在有不少地方高校开设了新闻与传播专业,但存在的问题是教学与实践脱节,不仅照本宣科现象普遍,而且采用的案例陈旧,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少,培养的人才与媒体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本文以广播电视媒体赴地方高校挂职任教者的视角,从"采用最新案例,诠释枯燥概念""延伸教材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开展互动交流,增强教学效果""传授实战经验,培养动手能力"四个层面,对如何创新当前地方高校新闻与传播学科的教学形态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花叶 《新闻世界》2014,(11):205-206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目前地方城市广电媒体在融合发展中急缺复合型人才。但高校广电新闻专业的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大多不适合形势发展和地方台的需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基层广电媒体紧缺什么人才,高校培养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乔秀峰 《传媒》2019,(5):85-87
新闻专业对实践要求非常高,但是在我国的高校新闻专业教学中却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或者学生实践能力无法满足行业需求等问题。本文结合地方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在简要阐述地方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困境的基础上,分析了项目化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优势,并重点从三方面入手提出了项目化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孙涛 《青年记者》2022,(6):119-121
全媒体人才培养2018年被确定为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地方高校是培养应用型全媒体人才的主体,围绕OBE理念,因校制宜开展全媒体人才培养已不容迟疑.南京晓庄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根据自身定位和客观需要,从融合新闻采编能力入手,构建课内课外一体化实践育人模式,积极探索全媒体人才核心专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王琴 《采.写.编》2017,(2):121-122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是新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符合媒体需求的重要途径。在现阶段地方高校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上遭遇到课程偏重理论、实践课程缺少、课程体系建立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根据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给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袁月 《传媒》2017,(16)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人才教育应转变教学理念,强化人才培养的精品意识,加强前沿技术和跨学科知识的传授,培养新闻专业学生的新闻核心素养.本文在简要阐述媒介融合时代对新闻人才的要求基础上,分析了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重点从三方面入手探讨了媒介融合时代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媒介融合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对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同时也对当前我国高校新闻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本文通过分析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与模式,以融媒体教学实践为例,提出现代学徒制是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新闻专业教育实行校企合作的理想途径,并对我国融媒体新闻实践教学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陈卓威  殷豪良 《传媒》2018,(14):87-89
在融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媒体面临全面深化融合转型发展的问题,基于数字化和移动化的融合媒体云平台建设不仅突破了行业发展瓶颈,还对高校艺术与传媒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新的命题.本文提出将融合媒体云教平台引入高校艺术与传媒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开展媒体深度融合理论与实践研究,推动专业学科建设和实践教学全面改革,以适应社会对融合媒体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融媒体时代新闻业务的特点,从更加重视多门学科交叉渗透、更加重视综合使用各种技术、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媒介素养、更加重视提升教师知识水平及实践能力四个方面,探讨了融媒体时代新闻专业的教学策略,希望对提高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水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胡凯 《新闻窗》2011,(2):106-107
《新闻摄影》是高校新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对培养新闻专业学生的视觉素养.培养学生图片、视频拍摄和辨别能力,为媒体培养新闻摄影的专业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新闻摄影媒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当下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中,新闻摄影也出现了摄影主体、多媒体融合、传播形式等方面的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杨惠 《传媒观察》2014,(10):40-42
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为一专多能的"全能型"新闻记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对这种类型的新闻人才需求也更为迫切。面对这一变化,众多地方高校新闻学专业对实践课程培养体系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目前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从当下传媒市场对新闻人才培养需求的角度出发,对地方高校新闻学专业实践课程的改革和创新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困境与系统性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然而现行的新闻教育当中,高校对学生新闻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社会的需求,媒体的期望仍有较大的差距。新闻实践教学面临着实践教学体系系统性断裂、师资力量薄弱与教学资金投入不足等三重困境,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性构建。  相似文献   

19.
新闻实践课程要求建构起与新闻业界接轨的教学体系,这一教学体系要求立足新闻本专业同时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设置专题以关注媒介融合趋势和变革,阐释中国媒体的特性,分析国外媒体运作的规律、经验、面临的危机及其策略,高度关注新科技给新闻业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相似文献   

20.
邱平 《采.写.编》2020,(2):156-157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影响下,我国的经济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新媒体时代逐渐到来,给我国的生产发展和社会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有效推动了国家的绿色发展。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国内高校要重视新闻传播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培养学生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媒体意识,实现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发展与进步,实现学生和媒体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