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在1930年曾经赴美演出,在与中国文化迥异的美国地盘上演出成功,而且激起了那个时代美国的一股“梅兰芳热”。本文从跨文化传播角度思考并试图解答梅兰芳的美国演出何以成功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君子与小人     
抗战胜利后,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从上海返回四川老家。行前,他的学生糜耕云设宴为他饯行。被邀请出席宴会的有梅兰芳等社会名流。宴会伊  相似文献   

3.
写在前面 京剧大师梅兰芳是将中国京剧有组织、有规模介绍到国外去演出并产生巨大国际影响的第一人。他一生多次出国访问,传播中华文化,结谊国际友人。尤其是1930年,梅兰芳应邀率团赴美,影响深远,从而将中国京剧引入世界艺术之林,他也成为中国戏曲史上获博士学位的第一人,在西方获得盛誉,  相似文献   

4.
1938年至1941年,徐悲鸿在新加坡等地举办画展,为抗日筹资,后应印度诗人泰戈尔邀请,赴印度讲学和举办画展。1941年,美国援华总会,又邀请先生赴美画展,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赴美之行被取消,先生于12月底取道缅甸回国,应保山民众之请,在保山举办“劳军画展”,其画展和为人作画的收入,都捐献给抗战。  相似文献   

5.
华东书局;地下室的情怀 美国华东书局办在地下室,老板杨能梁,福州人,这次我们赴美办书展就是他邀请的。去之前,我心里想,这个美国加华东的书局一定有气派,怎么也没想到是开在纽约唐人街一家商店的地下室里。那天,跟杨老板约好下午4点在那里举行中国(福建)书展开幕式,  相似文献   

6.
切磋交流国际合作——美国图书馆访问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美国OCLC(联机图书馆中心)研究所与美国图书馆协会的邀请,我于2000年4月9日至19日赴美考察.  相似文献   

7.
党洁 《北京档案》2011,(8):48-49
梅兰芳,著名京剧艺术大师。他是第一位将京剧艺术推向世界的人,其开创的"梅派"戏剧表演艺术,与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立的表演体系、德国布莱希特的演出流派并称"世界三大表演体系"。梅兰芳在京生活50余年,留下了许多遗迹。梅兰芳的出生地——前门外李铁拐斜街45号,今铁树斜街101号  相似文献   

8.
正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通诗文、工书画,是一位极具文人气质的艺术家,这与他长期结交文人雅士不无关系。与梅兰芳声气相求的,既有旧派文人,也有新式知识分子。作家包天笑(1876-1973)就是一位与梅兰芳保持长期交往的新式知识分子。缘起《留芳记》说到包天笑和梅兰芳的关系,必得先从包天笑的长篇历史小说《留芳记》说起。包天笑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人和小说家,一生著  相似文献   

9.
提到二战时期美国的对华援助,人们耳熟能详的是美国对华经济和军事援助.实际战时中美两国间还蜿蜒着一条鲜为人知的文化交流纽带.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中国实施了文化援助计划,其中的子计划之一便是邀请中国学者赴美考察.中国陆续派出四批学者赴美考察,皆取得显著的成就.纵观中美文化关系史上的人员交流,不同的历史阶段均有不同的时代内涵,本文将综合分析1943-1946年赴美考察的四批学者,探究战时美国对华文化政策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应美国国家版权局的邀请,中国版权培训代表团一行20人于去年8月19日至9月7日赴美学习,我非常有幸作为代表团的一员在华盛顿逗留了20天。    相似文献   

11.
应美国新闻总署的邀请,我们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摄制小组前不久赴美采访了美国电视界,一些事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新闻里插广告还是广告里插新闻  相似文献   

12.
许学芳 《青年记者》2006,(21):69-69
没想到我会出国,还出过两次。第一次是1993年去美国,中国记协组织的。第二次是2000年去欧洲,是欧盟邀请的,说是去开“欧元研讨会”,其实是欧盟向咱们中国宣传他们的欧元。出国访问,我觉得别的都行,就两样不好:一是吃不惯他们那饭,二是听不懂他们那话。美国也罢,欧洲也罢,他们那  相似文献   

13.
京剧历史源远流长,从它形成到现在大约已有一百六十年的历史,它是传统戏曲中剧目最丰富、表演最精细、流布最广泛、观众最普遍、影响最深远的一个剧种。 毫无疑问,京剧是我国最珍贵的传统艺术之一,它以其写意的表演特色和包容的艺术形式堪称当之无愧的中华民族的国粹。那么,如何保护这门古典艺术,如何去继承和升华它,如何以更好的形式去弘扬它呢?京剧大师梅兰芳在世时曾经出访美国作巡回演出,当时引起全美轰动,可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既然有世界级的精品,  相似文献   

14.
应美国国家档案局和现代文件中心的邀请,以北京市档案局黄仪副局馆长为团长的赴美考察团,于1999年12月底考察了美国的档案工作,并参观了美国第一、二档案馆及国家现代文件中心等部门.  相似文献   

15.
乔布斯参加的最后一次政府活动是奥巴马主办的宴会。出席宴会的都是美国制造业巨头,总统的目的是,动员他们把制造业搬回美国。席间,各巨头纷纷陈述意见和建议,唯有乔布斯一言不发。奥巴马忍不住问他:“究竞需要什么条件,你才肯回来?”乔布斯一句话把他呛住:“回不来了。”  相似文献   

16.
1930年8月,一位著名的学者从美国哈佛大学讲学归来,见到胡适时说,美国只知道三个中国人,即蒋介石、宋子文和胡适。胡适笑道:“还有一个,梅兰芳。”梅兰芳之所以能让美国知道,是因为从这年2月初到6月末他在美国巡回演出,使美国人第一次“见识”了有中国“国剧”之称的京剧,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相似文献   

17.
随着陈凯歌新片《梅兰芳》的上映,位居“四大名旦”之首的梅兰芳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里。对许多人来说,梅兰芳是中国京剧界当之无愧的大师。同时,除了舞台表演之外,他的爱好十分广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绘画以及收藏方面的造诣,让他的价值不仅局限于京剧领域。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围绕着梅兰芳表演体系是否成立、梅兰芳是否受到有西学背景的文人学士影响而背离了中国戏曲美学精神等问题,仍然存在着分歧。本文认为:必须正确理解作为"文化符号"的表演艺术大师和以他为代表的表演艺术体系之间的关系;必须注意表演艺术的实践性体系在前、理论体系在后的现象,探讨戏剧体系形成的规律;必须比较东西方不同戏剧体系对"体验"理解、运用的差别,认识梅兰芳的"设身处地"说遵循了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传统,梅兰芳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9.
随着陈凯歌新片<梅兰芳>的上映,位居"四大名旦"之首的梅兰芳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里.对许多人来说,梅兰芳是中国京剧界当之无愧的大师.同时,除了舞台表演之外,他的爱好十分广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绘画以及收藏方面的造诣,让他的价值不仅局限于京剧领域.  相似文献   

20.
5月3~30日应美国版权局的邀请,中国版权考察团一行十人,赴美学习考察。 5月5日我国翻译出版界经过三十年的努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五十卷中文版已全部出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