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荀子的"明于天人之分"不是"切割"之"分",是"联系"之"分"和"复归"之"分"。"天"无"意"而"人"有"愿",这是"天人"之所"分",而"天"、"人"皆有"成"有"得",则是"天人"之所"同";"天"之所"成"所"得"是"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而"能参"之"人",则以此"成"此"德"为之所"为"之所"求"的价值原则,故称为"天德"。进而,"人"也是"天"之"不为而成,不求而得"之一,其"形具而神生"而可知"天功"、效"天德",成"王者之政"。由此,荀子对"天"、"人"之间的勾连作出了新的理解,重建了天人关系的学说,在哲学上完成了一次革命性突破。  相似文献   

2.
从"玄"字、"道之动"、"道之用"、"道法自然"诸方面揭示"道"的柔弱的特性和内涵,说明"道"是"柔道".论证了"柔"对"道"的依赖,说明依赖于"道"的"柔"是真智慧、大智慧,而离开"道"的"柔",则是"术",是知识,是小聪明.以范蠡为例,说明"等待"、"节制"、"放弃"等智慧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君子"是孔子的理想人格。"君子"之为"君子"在于"德"。"君子"的内涵包含内外两个方面:一是"仁",一是"礼"。"仁"是"君子"的内在根源——"情理"。追溯历史痕迹,"礼"是"君子"的行为规范。"仁"、"礼"统一于"君子""文质彬彬"风范之中。于"君子""文质彬彬"的风范中,孔子解决了生民的"安身立命"问题。  相似文献   

4.
成年期学校德育存在着"去成人化"、"学校中心化"、"功利化"和"碎片化"等问题。提高成年期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应当实现从"育德"到"成人"、从"传递"到"建构"、从"学校"到"生活"、从"他律"到"自律"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5.
把握语言学发展史的总脉络——试论“五段两线三解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五段两线三解放"是语言学发展史的总脉络,所谓"五段"是指"语文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形式语言学"和"交叉语言学";所谓"两线"是指贯穿语言学史的"参差论"与"整齐论"的斗争;所谓"三解放"是指以"历史比较语言学"、"索绪尔"、"社会语言学"为代表的三次突破性进展。"五段两线三解放"是"点"、"线"、"面"三结合研究语言学史的有效框架,它可以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古代"承尘"是置于室内顶棚的重要建筑部件。在"承尘"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尘"、"━"、"筄"、"屋笮"、"承尘"、"平橑"、"平棊"、"平起"、"平闇"、"天花板"、"藻井"、"绮井"、"覆海"、"斗八"、"罳顶"、"圆渊"、"方井"等诸多名称,形制和用材各不相同。"尘筵"、"平橑"、"藻井"往往被误释。"平机"之名系误引,不可为据。"平棊"和"方井"是承尘中的豪华型。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资本系族的游戏,似乎从一开始就没有停歇过。你还记得那些年我们见到过的资本系族吗?"德隆系"、"斯威特系"、"中广系"、"凯地系"、"飞天系"、"托普系"、"农凯系"、"鸿仪系"、"朝华系"、"青鸟系"、"格林柯尔系"、"成功系"、"明伦系"、"精工系"、"飞尚系"、"升汇系"、"金鹰系"、"银泰系"、"明天系"、"新湖系"。至今日的"中技系"成清波"出事",股市看客们早已见怪不怪,中  相似文献   

8.
表示"携带"义的常用词"带"与"携"之间存在竞争替换关系。"携"的"携带"义按照"提-牵引-携带"发展而来,"带"的"携带"义按照"腰带-佩带-携带"发展而来。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是"携"与"带"各自的"携带"义发展时期,唐至元为"携"与"带"竞争期,明清时期为"带"对"携"的替换期。并有其他包含"携"或"带"的、表示"携带"义的双音节词"携带""带将/将带""拖带/挈带"等在不同时期出现。  相似文献   

9.
圣童博士建构的"客观诗本体"和"客观美本体"理论系统从"第一哲学(形上本体哲学)"的"本体(形上本体)"入手,揭示出该"本体"的"自在"性和"自为"性两种属性,并以"自在"性属性为"诗本体","自为"性属性为"美本体"。"自在"的"客观诗本体"在现实态中呈现以"诗意";"自为"的"客观美本体"在现实态中呈现以"美感"。"诗意"是"美感"的"诗意";"美感"是"诗意"的"美感",两者一个因"自在"而"静",一个因"自为"而"动",在这一"动"一"静"的辩证关系中,"形上本体"建构了自身作为"存在者(beings)"个体式的运作之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尝试在黄汉华教授提出的音乐符号行为链条:"物"—"心"—"身"—"音"—"心"—"身"—"音"—"身"—"心"—"物"的基础上,探讨"物"、"心"、"身"、"音"四要素在音乐实践中的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欣赏三个环节中的转化关系及其内涵在链条中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考务"是一项系统工程。确立系统"考务"观念,才能实现"考务"系统管理。系统"考务"观念应该是与"考风"、"学风"和"教风"所体现的"思想"、"精神"相联系的观念。"考务"的系统管理应该是在"风气"上着眼,在"制度"上着手和在"过程"上落实。  相似文献   

12.
元散曲中"黄花"意象主要分为"隐逸"黄花、"色彩"黄花和"瘦"黄花。"黄花"意象的使用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文人"自娱娱人"的心理密切相关。"黄花"作为"隐逸"黄花和"瘦"黄花时,译为"菊花",作为"色彩"黄花时,译为"黄色小花"。  相似文献   

13.
使用"问题学生"的概念,是强调教育的本质是尊重学生的个性。转化"问题学生"的六个理论原理:"木桶理论"、"关心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正强化的灌输理论"、"罗森塔尔效应"和"习惯造就人生理论";转化"问题学生"必须着力解决的六个问题:"道德教育接受"、"厌学综合症"、"人本管理新模式"、"心理健康危机"、"合法权利的保障机制"和"知识失业的就业难"。  相似文献   

14.
"五大发展理念"攸关"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中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发展着力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五大发展理念"内部包含了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内涵:"创新"运用"扬弃"之理论方法、"协调"架构"全面"之价值维度、"绿色"维系"共生"之生存样态、"开放"遵守"共赢"之全球伦理、"共享"秉持"公平"之发展要求。"扬弃"、"全面"、"共生"、"共赢"、"公平"是确证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内涵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5.
"增长"从属于"发展"的范畴,"发展"蕴含"增长"的词性内涵;"发展"涵盖"增长"的价值论域,"增长"仅具工具性功能,而"发展"则具有目的性价值。"发展"和"增长"两者是有机辩证的关系,"发展"是财富"增长"的目的,财富"增长"是"发展"的手段。明确财富"增长"和"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层面,"表征主义"、"科学主义"与"客观主义"的长期霸权,终使"人之退隐"、"物性遮蔽"与"个人知识排斥"等教育之弊持存,在职业教育领域如是。基于"现象学"理念,与"生活世界"相适切的"叙事"之课程价值得以被重估,并且,在一定意义上,"叙事"超越"命题"的内在涵蕴,以及"具身性"的"个人知识"体验犹使当下课程困境得以破解。与传统有别,基于"生活世界"的"文本"收聚、基于"同类主题"的"文本"择类、基于"模糊规则"的"文本"呈现等构成"叙事"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教学实施则在"文本在先"、"文本寓居"、"文本释义"、"文本重构"中展开。  相似文献   

17.
李鑫庚 《语文知识》2012,(2):116-117
本文探讨南阳方言中"孙"、"毛"、"皮"、"精"、"篓"、"包"、"虫"、"菜"、"蛋"、"头"、"种"、"僧"、"脸子"等名词性詈词后缀的意义及所成词的意义和用法,并总结出南阳方言詈词后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构建"骑车带母"的"象"承载"责任"之"意"——内容独特。用"车技高超"反衬"骑车带母""觉得沉重"——凸显"责任"之"重"。此文还需要升格:集中揭示"责任"之旨,不分散到"感情"上去;如果涉及,务必理清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从"怕出事"的层面说"责任",境界不是很高;应构建"积极孝顺母亲"的"象",从"进取"的层面说"责任"。  相似文献   

19.
《邢台学院学报》2016,(1):135-137
陶渊明远离了当时舆论与风尚的激流与漩涡,而过起一种"闲居"或"隐居"生活,所以"闲"是他生活的常态,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心有常闲"。"闲"自然指生存时间的"闲暇",更多是指生活心态意义上的"悠闲"。虽然他很"悠闲",但是也时时流露出"闲居寡欢"的几分"寂寞"。但是陶渊明的"寂寞"是一种"风流",反过来也可以说,陶渊明的"风流"是一种"寂寞"。也可以说"寂寞"是"风流"的土壤,而"风流"是"寂寞"的花朵。陶渊明"寂寞"与"风流"的内核是"逍遥自闲",而"逍遥自闲"是一种"傲然自足"的诗意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20.
Квас的词源语义在于揭示"饮料"、"羹"类物质和"酸"、"发酵,发酸"、"发泡"等一系列性质、性状,其概念义与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制作原料及工艺有关,也可扩展指称"汽水"。Квас可以转义为"贫寒"、"国家日常生活老旧方式"。Квас的联想意义和社会文化意义呈现辩证性:квас兼具"冷"与"热"、"好"与"坏"、"悠久"与"陈旧"的联想义;квас象征基本生活诉求和贫穷,珍贵的东西和平凡的东西,成功与失败。在联想语境下,квас有"多样性"、"生活气息"、"家庭氛围"的特征,而在成语、俗语语境下,квас还能象征"原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