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社会文化产物的社会语言有其使用的规则,否则语法规则就没有意义.但是除了遵循语法原则,语言的使用还必须遵循社会文化的规则.现代语言教育中提倡学习语言的同时还要学习语言国的文化背景知识.只有在掌握了背景知识之后才能更好的运用语言.要更好掌握和敬语的使用,语言教学中学习者不仅要掌握其语法规则,同时也要掌握其作为社会语言地其他相关知识.敬语的交际功能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
仝超 《成才之路》2012,(34):59-59
教师要重视探究模式对激活学生英语语法学习主动性和潜能的促进作用。要注重构建学习情景、注重任务探究、互动表达等,增强学生学习认知体验,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语法运用规则,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英语教师要善于营造语言环境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使用英语 ,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学习英语。”做到学用统一。  那么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 ?作为英语教师 ,我们要把握以下几点 :  一、创设语言环境 ,注重学生学习的实践性  学习英语的作用是为了交际 ,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交流 ,而不是做大量的习题。语言的教学目的是教会学生使用语言 ,而不是传授大量的语言知识。语言是一门技能课 ,而不是讲解课 ,应该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因此 ,我们要创设语言环境 ,注重学生学习的实践性。   1 组织课前英语值日汇报。每节英语课前 ,坚持让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会使用人们已编制好的软件上,而应尽快掌握计算机编程技术,会编制按自己的设想,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程序,从而驾驭于计算机。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应学会程序设计。现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仅供参考。一、至少要掌握一两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任何一种计算机语言都是设计程序的工具,因此,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程序设计。目前编程一般使用的是某一种高级语言,如 C 语言、pascal 语言、foxpro 及 Java 等。在学习任何一种高级语言时,一是要特别注重语法规则,关键词的含义、功能和用法,以及一些特殊的规定或规则要求等。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不可偏废,因为这些知识在编程中都可能用到,所以要反复细读,不要怕慢,慢一点是为了实一些,实一些是为了打基础;二是要深刻理解在程序设计中可能用到的有关基本定式。如:计数、累加、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外语学习的目的就是把外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使用,而在运用一种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人们既要遵守该语言的形式规则,保持语言固有的稳定性、规律性,又要遵循该语言的使用规则,遵循其可变性,这样,语言的语义意义和语用意义之间便存在着一种多重性关系。研究二者的关系对于外语学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教师课堂语言是一种能协助教师更好地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直接用具。由此,教师要注重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课堂语言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流利的普通话、注重课堂语言的趣味性、课堂教学应善于运用无声语言和体态语言、课堂语言要注重激励性以及要注意课堂语言的使用技巧。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规则是语法。语法反映了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学习英语一定要遵循英语的规律,了解英语的逻辑特点。对比掌握汉英两种语言的逻辑差异,有意识地克服汉语思维定式,用科学的方法学习英语。  相似文献   

8.
模仿和好奇是初中生学习外语的一大特色,而从语际语用学的研究看,他们母语的语用迁移是影响语用能力习得的重要因素。因此,初中生学习外语,反映了本国文化模式和特点,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及其使用规则的差异。外语学习者将自已本民族的语用规则、  相似文献   

9.
中式英语(Chinglish)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因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生搬硬套汉语的规则和习惯,在英语的交际中使用的不合英语规范和文化习惯的畸型英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二者在语法、表达方式、文化背景、思维习惯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中式英语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往往不可避免。在学习英语时要注重对中式英语的误用点的理解,从而达到为学习英语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而交流是语言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语言环境中使用准确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这不但需要掌握结构规则,而且要了解语言的环境和使用习惯,即文化。这是因为语言具有社会功能,所以在语言教学中重视文化教学是提高语言交流能力的重要环节,这对于英语教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外语教学主要是在真实的情景中恰当地使用语言,而不是机械地讲解语言规则和操练句型。教师组织一个活动,其中学生要大量参与进来,而教师只是偶尔参加进去。教师在课堂上设立的交际情景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交际者。在运用交际教学法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语言的结构方面还应该注重它的功能方面。口语交流要适合当时交谈的场景以及符合双方的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12.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及其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如下基本理念:1.英语教育要以人为本,要以训练学生的能力为突破口。2.英语教育要包括目的语国家文化学习,要使学生学习有用的英语。3.英语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意识。英语课程除了注重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传授和培养外,还应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等纳入语言学习的范围之内,作为课程学习内容和目的。4.英语教育要将语言学习与内容学习相结合。5.英语教育要改变英语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6.英语教育要强调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7.英语教育…  相似文献   

13.
中介语的认知发生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把母语语言规则转移到第二语言的语言规则,并且运用母语语言规则简化第二语言的语言规则的产物,它反映学习发生一种新的认知,中介语认知的发生与学习过程中的语言,心理,社会和中介语系统等因素相关,中介语认知的系统发生形成中介语认知图式,指导和管辖第二语言习得。  相似文献   

14.
高校英语教学与其他各科教学一样,目的是培养熟练地掌握这一工具的专门人材。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语言的形式和使用规则,还要学会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恰当地、有效地、灵活地加以运用。从这个教学目的出发,师专英语教学必须即重视传授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等),又要重视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充分重视语言运用的有效性和得体性。听、说、读、写能力是反映外语教学质量和外语实际水平的主要标准,它们既是英语教学的目的,又是英语教学的手段。要做到这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就需要以实际为主。教师就不能把大量的时间用于讲述语言理论或语法规则,  相似文献   

15.
语法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语法知识,而是要正确、有意义、恰当地运用语法知识进行有效交际。PACE模式是由呈现语言材料、注意语言形式、共建语言规则、拓展语言使用四个环节构成的语法教学模式。教师使用PACE模式进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教学,学生在故事语境中理解语言意义,通过注意语言形式提高语法意识,通过师生互动共建语法规则,通过真实的语言输出活动增强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学习语言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交流信息,即在真实的社会情景中即时即地使用语言或话语规则进行语言交际活动。  相似文献   

17.
外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使人们理解文化差异,解决冲突和排除障碍,克服交流中的困难。因此,外语教学不仅要帮助学习者学习目的语,也应给他们提供一些不同国家的文化信息和知识。一、语言与文化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语言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学好一门外语不仅要掌握发音、词汇、习语和语法,还应知道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观察世界,了解他们如何用语言来反映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由于文化和语言间的密切联系,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然而,我们中学英语教科书设计和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曾有一…  相似文献   

18.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语言使用能力。此能力的提高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正确的形式不代表得体的英语,使用能力的欠缺必将导致失误。本文总结研究了川外重庆南方翻译学院国际商学院2009-2010级共10个班的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和根源所在,讨论了语言使用能力的重要性和如何提高语言使用能力三个问题,并提出在教学中,不仅要讲授英语语言知识,更要注重英语使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是一种技能,它服务于各种各样的生活交际需要,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习语言,目的就是为了交际,而且只有通过使用语言才能学好语言。语音、语法和词汇规则只是作为工具帮助初学者达到预期目标——熟练使用已学到的语言。  相似文献   

20.
<正>传统的语言研究注重描写语言的结构和规则,忽视语言学习和使用的社会语境。但是我们知道,语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与社会文化语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Hudson(1996:3)说过,既然语言是一种社会行为,语言研究不考虑社会因素就无法了解方言之间的差别,也就无法从社会的角度解释语言结构的使用。因此,语言与社会的界面研究是大家要面对的一个问题。这方面的研究涉及语言和社会两个方面,有多个角度。从语言研究的发展情况看,语言与社会的界面研究把语言使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考量,广泛吸纳各种语言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解释影响语言使用以及人们使用语言时做出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