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欣 《早期教育》2001,(11):6-7
游戏群体,是指儿童由于游戏关系而结成的群体。自然游戏群体,则是指非成人组织或参加的,由在同一游戏空间范围内活动的数个孩子,从共同的兴趣和愿望出发,自发聚集起来形成的游戏群体。居民住宅区空地上成群游戏的孩子就属于这样的群体。年龄的差异性,往往是这种群体的一个普遍特征,即这种群体中通常会有年龄大小不同的孩子。埃利斯等人(Ellis et al,1981)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从婴儿期到幼儿期,儿童与成人的交往持续减少,而与其他儿童的交往则持续增加,且儿童与年龄有差异的同伴交往比与同龄人交往更频繁。因此,自然游戏群体的形成是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  相似文献   

2.
孙宇芳 《山东教育》2011,(30):34-35
儿童自然游戏群体是指非成人组织或参加的,由在同一游戏空间范围内活动的数个孩子,从共同的兴趣和愿望出发,自发聚集起来形成的游戏群体。  相似文献   

3.
古时候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很大。那么,孩子应有什么样的好环境呢? 1.游戏的环境孩子好玩好动好模仿,游戏能满足这种心理。家长应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给以各种游戏的工具。通过游戏提高儿童的智力水平,如判断力、知觉力、观察力、创造力等。联系当前家庭教育实际,父母在提供儿童各种游戏工具上做得较好,但忘记自己的年龄来和儿童一起游戏这点多数父母做得不够。  相似文献   

4.
托班幼儿喜欢游戏,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游戏中认识自我,适应环境,了解未知,形成经验。2~3岁幼儿的游戏,大致可以划分为教师有组织的游戏与环境引发的游戏两大类。 教师有组织的游戏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群体共同发展的需要,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具体引导与密切关注下开展的游戏。 环境引发的游戏是指由教师创设的特定环境引发的幼儿自主、自娱的游戏。 托班幼儿年龄小,游戏特点、指导原则与方法有独特之处,参见下表。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们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幼儿在园里与在家庭中表现的差异很大,表现是前者好于后者。为什么孩子在幼儿园里的表现比在家里好呢?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孩子在群体中更有利于各方面的成长,也就是比在家庭中有利于调动孩子的各方面积极因素。具体有以下几点:1.效仿因素能充分调动。在群体中孩子相互的影响非常大,这是由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常常见到这种现象,在群体中儿童制作和玩某种玩具,或做某种游戏,在孩子  相似文献   

6.
五六岁,多么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年龄,该有多少好玩的事情可以做,可是偏偏就有这么一些孩子会觉得无聊,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这是不是有些不对劲呢?其实,这种现象也正常,因为孩子正处于一个不同游戏的过渡年龄之中。年龄更小一些的孩子可以整天兴致勃勃地沉浸在角色游戏中,为自己丰富多彩的想像而陶醉。7~9岁的大孩子又热衷于玩那些需要规则的游戏了,像打扑克牌、下象棋、军棋之类的体育项目。惟独夹在中间的五六岁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要做些什么。另外,由于快到上学的年龄了,幼儿园也会给孩子提高一点要求并加上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任…  相似文献   

7.
游戏在家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家长指导孩子游戏时应该做到: 一、热情支持、鼓励孩子游戏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玩游戏,使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并且为孩子创设游戏的条件。首先家长可以选一个光线充足,空气流通的地方用桌椅将活动地方围起来,形成一个游戏角,这可增加孩子游戏的情趣。其次,家长要提供玩具,玩具是孩子游戏的工具,也是孩子学习的一种形象的启蒙教科书,孩子游戏离不开玩具,年龄越小越如此。  相似文献   

8.
游戏在家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家长指导孩子游戏时应该做到: 一、热情支持、鼓励孩子游戏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玩游戏,使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并且为孩子创设游戏的条件。首先家长可以选一个光线充足,空气流通的地方用桌椅将活动地方围起来,形成一个游戏角,这可增加孩子游戏的情趣。其次,家长要提供玩具,玩具是孩子游戏的工具,也是孩子学习的一种形象的启蒙教科书,孩子游戏离不开玩具,年龄越小越如此。家长还要为孩子寻找游戏的同伴。孩子在游戏时常因缺少同伴,而降低了对游戏的兴趣,家长应多鼓励孩子和邻居孩子一起玩,自己也应尽量抽时间和孩子一起玩。  相似文献   

9.
儿童是游戏的年龄,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游戏。  相似文献   

10.
<正>自然游戏群体是指由儿童因为游戏的关系组成的群体,儿童在这个群体中可以自己决定怎么玩游戏、和谁玩游戏。自然群体游戏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自然游戏群体形成需要的条件自然游戏群体由于是儿童自发组织的,进行游戏的活动,因此它具有其他活动所不能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儿童在自然群体游戏中,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要玩的游戏,同时儿童可以自由组成游戏的群体进行游戏。自然游戏群体的发展形成,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相似文献   

11.
很多人认为托班孩子年龄小,什么都不懂,能力又没大孩子强,玩玩角色游戏、发展发展语言和社会性交往能力就行了,还搞什么结构游戏啊!其实则不然,这是个误区。其实结构游戏与生活密不可分,对托班幼儿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非常有必要让孩子玩,而且托班年龄的孩子也需要开展。所以从托班一开始就开展了结构游戏,自托班上学期到现在已经开展一学期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那么什么是结构游戏呢?结构游戏又称"建筑游戏",是创造性游戏之一。  相似文献   

12.
日本学者松原达哉和镰原雅彦曾就游戏与社会成熟度(指社会成熟年龄与生活年龄之比)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联系。这项研究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一条提高孩子的社会生活能力的有效途径。现将这项研究的结果作一介绍。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要从多方面去研究幼儿游戏与社会成熟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对象为日本关东地区8所幼儿园和保育园的340名5岁幼儿,方法是让孩子的母亲回答“幼儿游戏调查”问卷及“社会成熟度诊断测验”。调查内容是室内外游戏活动的内容、手段、  相似文献   

13.
游戏是儿童的活动方式,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虽然在游戏中有个人单独的游戏、平行游戏等诸多形式,然而团体性游戏在整个游戏中还是占有很大的比重。人们在感叹传统的自然游戏群体衰落的同时,应该看到新形式的儿童游戏群体正在悄然而生,自然游戏群体的衰落并不代表游戏群体本身的衰落。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灭亡都有其必然的规律,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都是不可抗拒的。所以,我们应该以乐观、接纳的态度来看待当代的儿童游戏群体。一、自然游戏群体衰落和新型游戏群体产生的必然性本文的游戏群体是指儿童由于活动的需要自愿结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14.
同辈群体又称同龄群体或伙伴群体。它是由地位相近,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小学生同辈群体是指小学生在日常交往和互动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友伴群体,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很大的。学校是学生同辈群体交往的最重要的场所,可以说这是孩子真正相对独立的社会化交往的开始。群体的成员年龄大致相仿,群体是自发形成的,对好友相似的品质期待是构成同辈群体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评价游戏是在教师引导下,有目的有重点地通过师生讨论的方式对进行过的游戏加以分析、评议。评价游戏做得好,做得及时,将会促进孩子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也有助于加深孩子对游戏的兴趣。几学期来,我对评价游戏作了尝试,现在谈几点体会。一、评价游戏能充实游戏的情节,丰富孩子的知识,发展孩子的智力。由于幼儿年龄小,知识面窄,在游戏中往往不  相似文献   

16.
表演游戏是让孩子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童话或故事等文艺作品中的角色,再现文艺作品内容的游戏。这种游戏主要是运用语言、动作、表情进行表演。虽说它是按作品规定的内容进行游戏,但是它能充分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孩子可以根据想象,自主增减改变故事的情节、角色、对话、动作等。 妈妈指导3岁孩子玩表演游戏,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入  相似文献   

17.
爱玩好动是小孩子的天性,所以游戏对他们来说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将游戏与教学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符合学生年龄发展的特点,还能激发孩子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所谓混龄教育是指将3~6岁不同年龄的幼儿组合在一起游戏、生活和学习。目的是扩大幼儿的接触面,让不同年龄幼儿有更多的机会相互交往,是蒙特梭利教育的一个特点。蒙特梭利认为孩子的发展主要靠个人活动,强调孩子生下来就生活在人的社会中,而人的社会本身就是一个由各个年龄人群生活在一起的社会。孩子从小就应该适应和不同年龄的人在一起生活,这样就应该按混龄方式组织幼儿,这是一种更自然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唐洪 《父母必读》2008,(5):114-116
他气质敏感、谨慎、适应新事物慢,结交新朋友就会比别人更困难一些;他也许喜欢参与一些热闹的游戏,但是热闹的游戏群体他却参与不进去;他对打打闹闹的游戏兴趣不高;他缺少和别人的共同点;他在一个大些的群体里不太适应……孩子的个性及交往的特点不尽相同,没有必要要求他和别的孩子一样。没有很多朋友的孩子会另有一番天地。让孩子学会喜欢自己的处世方式,喜欢自己的个性——这比让他像别人一样更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混龄活动是指打破班级和年龄的界限,让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的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进行的活动。混龄活动为幼儿提供了类似于兄弟姐妹在一起游戏的机会,弥补了独生子女缺乏异龄同伴交往环境的缺陷。它不同于同龄幼儿的活动,孩子与不同年龄伙伴之间的交往对他的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