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正>[专家简介]赵荣光(1948-),浙江工商大学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国家一级)副会长、杭州市美食文化品牌促进会会长,增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部级优秀专家"、中国食文化研究会"中国食文化突出贡献专家"等省部级以上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国饮食史与饮食文化研究与教学工作三十余  相似文献   

2.
【专家简介】赵荣光(1948一),男,浙江工商大学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国家一级)副会长,杭州市美食文化品牌促进会会长,曾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部级优秀专家”,  相似文献   

3.
<正>[专家简介]季鸿崑(1931-),男,中国烹饪科学奠基人,教授,著名饮食文化学者。曾任前江苏商专中国烹饪系(现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主任兼江苏省烹饪研究所所长,现为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中国烹饪科学技术体系和中国饮食文化若干基本观念的研究,先后主持编写、审校了三套高等职业教育烹饪教材三十余种,探索建立了高等烹饪教育师资培养的"双师制"和烹饪专业毕业生的"双证  相似文献   

4.
食育,即关于"吃"的教育,是通过饮食观念、营养、饮食安全、饮食文化等知识教育,结合多种多样的烹饪、栽种等实践教育,让幼儿获得有关"食"的知识,具备选择"食"的能力,培养幼儿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理解和传承食文化,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3-6岁是良好饮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如果给予恰当的养成教育,培养好的饮食习惯,将为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因此幼儿园为幼儿开展食育势在必得。  相似文献   

5.
<正>周旺(1966-),男,广西博白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科研处负责人、教授,学校国家示范建设课程体系改革一级项目负责人、广西饮食文化研究所负责人、中国食文化研究会理事、广西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组专家。  相似文献   

6.
创建富有特色的中国饮食文化数据库,是丰富和发展中国饮食文化学科的创新性研究。数据库理论与饮食文化学研究的交叉,是新饮食文化运动研究范式的转变。赵荣光饮食文化数据库的建构,是以中国饮食文化历史发展规律与结构特点为依据,以"赵氏理论"为研究性样本。此数据库对促进中国饮食文化学网络数据化的研究,具有突出的学术意义与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史学界中,姚伟钧先生作为著名的饮食史专家,系统地分析了中国传统饮食礼俗的基本构架和发展变化,以通观全局的宏观眼光与文化整合的研究方法,详细地阐发了中国饮食文化尤其是汉唐饮食文化发展变化的轨迹和内在规律,及其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间的互动关系。另外,姚先生还对中国古代饮食典籍进行了梳理与考证,阐明了文献典籍在中国饮食史研究中的基础作用。姚先生的中国饮食史研究具有填补空白的学术意义,对中国饮食史研究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专家简介]王仁兴(1946-),男,北京人,重庆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食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学术顾问专家,曾任《中国食品报》副总编辑、高级编辑(研究员)、《中国食品》主编、北京市食品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实验大学(北京教育学院)等校客座教授。2014年被中国食文化研究会授予终身成就奖。长期研究中国饮食文化,对古典菜特别是元明清宫廷菜、皇家菜和京菜尤有研究,有关中国食堂大锅菜的标准化也有成果应用。20世纪80年代起,陆续出版《国菜精华》《中国古代名菜》《中国年节食俗》《中国饮食谈古》  相似文献   

9.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朝贡与民间贸易、东南亚地区的人口迁移及文化交流,中国的食品和饮食文化对东南亚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泰国食品与饮食中的"中国元素",说明中泰两国在饮食上的相似性及饮食文化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黔南布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食狗肉、糯食、食酸、豆腐、食酒文化和食"活血"、食熏习惯,成为黔南布依族饮食文化的标签。通过分析归纳狗肉文化的形式和特色,糯食文化的成因、制作方法和种类,豆腐文化产生的原因和种类,食酒文化的民俗特点等等,提出黔南布依族饮食文化需要保护和弘扬。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西方交流越来越密切,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别也越来越明显。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通过从饮文化与食文化两大角度,对比中西饮食文化中的热饮与冷饮文化、酒桌与酒吧文化、茶文化与下午茶文化、夜市小吃与节庆集市小吃、混沌文化与有序文化影响下中外用餐、选材、厨具选用等诸多的异同点,得出中国饮食文化“走出去”要靠容纳并包、积极推广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2.
饮食与文化息息相关,不同的饮食反映了不同的文化。中西两家由于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社会背景及相异的历史发展经历形成了风格迥异的饮食文化。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与西方文化中的"天人对立"在两方的饮食文化中有显著的体现,理解两种文化间的差异,能有效促进中西方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3.
杨楠  韩佳蔚 《文教资料》2014,(20):38-39
陕西省关中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深厚的文化积淀孕育了特色鲜明的关中方言和民俗文化,关中方言的饮食词汇系统正是观察和研究关中地区历史文化的珍贵材料。该地区自远古以来形成了高度发展的农耕文化,以及在独特自然生态环境下农作物种类和丰富食材对关中地区饮食文化样态的深刻影响,使方言的词汇系统沉积了丰富的饮食词语。关中自古以来作为多民族聚居区,其风格杂糅的面食文化使得关中方言的饮食词汇更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4.
王喜庆研究员是目前国内餐饮文化界的领军人物,有着丰富的餐饮企业管理经验,对中国饮食文化有着执着的追求和独到见解,自第一届亚洲食学论坛举办以来,就一直鼎力支持。2014年11月,由其担任执行主席的"丝绸之路饮食文明——2014西安·亚洲食学论坛"在西安成功举办,社会影响广泛。2015年10月17-19日,第五届亚洲食学论坛在圣城曲阜召开,来自世界十余个国家的三百多名学者和餐饮企业代表围绕"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主题,对儒家饮食思想、中华传统食礼、世界各国食文化、食礼制度和食行为等议题展开了深入广泛的研讨。王喜庆先生作为特邀嘉宾发表主题演讲,并受聘为"中华食礼馆"顾问。会议期间,他抽空专门接受了我刊执行主编黄桂婵编审的专访。  相似文献   

15.
赵荣光先生是中国饮食文化从饮食史研究到食学建构重大转变的主要奠基人,其饮食文化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赵荣光先生倡导、身体力行的中华食学研究,已经从单纯的饮食史研究、烹饪研究,扩展到了饮食思想、地域饮食、饮食礼仪、不同阶层饮食、饮食传播和交流、饮食安全等领域。他开创了与国际饮食文化界对话、交流、合作的新时期。其倡导及开启之功,使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有了今天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16.
军队饮食文化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众多饮食文化圈中相对独立、特色鲜明的子系统,具有饮食活动的时代性、饮食目标的明确性、饮食定量的统一性、饮食人群体的稳定性、饮食惯制的规范性、饮食保障的多样性、饮食参与的广泛性等特点。建设现代军队饮食文化要依据这些特点,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对军队饮食文化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7.
新乡尽管拥有丰富的饮食文化资源,但开发得并不充分,存在诸多问题。开发策略主要有:打造"中国厨师之都"美誉,弘扬北方独特米文化,打造南太行绿色饮食区,设计推出饮食文化特色旅游线路,加大饮食文化的宣传力度等。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中国和日本饮食文化的差异入手,就中国饮食观念、饮食礼仪、饮食烹调及选材、酒文化、饮食习惯等方面展开深入探究,以期达到促进中国饮食文化的良性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专家简介]周永河,韩国学中央研究院民俗学专业教授,主要从事民俗学与饮食学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后,坚持对韩中日三国饮食文化进行实地调查,撰写东亚饮食相关文章。著有《饮食人类学》《美味世界史》《置辩饭菜》等。[编者按]周永河教授是韩国知名的饮食文化学者,长期致力于对东亚地区饮食文化的考察和整理。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先后出版了《泡菜的文化人类学研究》(1993年)、《饮食战争文化战争》(2000年)、《绘画中的饮食,饮食中的历史》(2005年)、《东亚饮食文化的历史与现在》(2009年)、《饮食人类学:从饮食看韩国的历史与文化》(2011年)、《餐桌  相似文献   

20.
河北大名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饮食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大名饮食文化是中国北方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大名一张叫得响的文化名片。在食文化方面,大名的主食以面条、馍、饼为主,肉食以猪、羊、鸡、鱼为主。大名回族经营的清真小吃质优味美,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在饮文化方面,大名轻茶重酒。大名人待客热情,有劝酒醉客的传统,酒宴之上十分重视各种礼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