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桂东北地区是我国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境内分布有官话、粤语、客家话、土话平话、湘语、闽语等6种汉语方言,有的方言内部还有差别较大的次方言;有勉语、壮语、标话、苗语、侗语、茶洞话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文章对桂东北地区内汉语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的地理分布、人口做了较为详尽的描述,是了解本地区语言生态的难得材料。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南洋华语深受闽南话影响。语音方面,南洋华语的一些音译外来词是经由闽南话从其他语言译借的。词汇、语法方面,南洋华语嵌入了诸多闽南话特色词及特色结构,从而形成了有别于同期中国本土文献的鲜明特征,这是当时南洋社会多语接触及闽南话强势地位的一个反映。考察早期南洋华语文献中的闽南话因素,对于深入认识早期南洋社会语言生活、华语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闽南客家话主要分布在漳州西南部南靖、平和、云霄、诏安四个县的15个乡镇。学界对闽南客家话的归属存有争议。对闽南客家话语言特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音特点方面,将闽南客家话和闽西、粤东客家话的语音特点进行比较,词汇和语法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闽南客家话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目前学界对闽南客家话研究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研究内容缺乏深度,研究方法缺乏创新。要从语言因素和社会因素,借鉴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来探讨闽南客家话的语言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语言具有社会交际工具与民族文化和身份认同的双重功能。在多语社会或国家,通常是通用语言承担较多社会交际工具功能,而少数民族语言承担较多文化认同功能,二者互相补充又互相不可替代。因此在语言的工具认同和文化认同意义上,我国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没有根本的冲突。在少数民族语言内部,由于存在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主体民族语言和非主体民族语言、简单语言环境语言和复杂语言环境语言、保持母语程度不同等复杂情况,所以对于不同民族语言来说,语言的民族认同也存在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福建、台湾两岸人民同根 ,文化同源。作为族群意识、文化载体的两岸语言和方言几乎完全相同。除了高山族的民族语言和少数的其他汉语方言外 ,台湾绝大多数人说的都是通称为“福佬话”的闽南话 ,以及客家人所说的客家话。台湾的闽南话主要是明清之际从福建闽南地区大规模流传过去的 ,台湾的客家话也在大致同时从粤东四县地区传播进去。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作编制的《中国语言地图集》 (香港朗文出版 [远东 ]有限公司 ,1 987年 )里 ,分布于台湾台北、基隆、宜兰、彰化、南投、台中、云林、嘉义、台南、屏东、高雄、台东、…  相似文献   

6.
尚义县四台蒙古营是蒙古族为主的自然村,多数蒙古族最先学会蒙古语;村民均会尚义话①,半数以上的人会普通话,近七成的人会蒙古语。尚义话是当地主要交际语,在家庭内部和本民族之间,使用蒙古语的以中老年蒙古族为主,青少年和部分中年人主要使用尚义话。村民对普通话的社会地位评价最高,对蒙古语文社会地位的评价低于汉语文,对尚义话的实用功能评价最高。因语言环境、语言态度的变化,蒙古族的蒙古语程度出现明显的代际差异,蒙古语的使用逐渐衰微。  相似文献   

7.
新疆蒙古师范学校是新疆唯一使用蒙古语授课的中等师范学校,其家属院是乌鲁木齐市唯一的蒙古族聚居社区.社区内居住的蒙古族均为双语或多语人,其中95.5%的人会蒙古语.蒙古语虽是蒙古族家庭主要用语,但三代之间使用的蒙古语频率不同;蒙汉通婚家庭则主要使用普通话.在不同交际场合,针对不同交际对象和话题,绝大多数蒙古族转换使用不同语言或方言.随时代变迁和观念变化,蒙古族内部的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出现分化,主要表现在代际和同代内部差异两方面.  相似文献   

8.
梅州市是客家方言最集中的地区。除了纯客县外,有些县既有说客家话的人口,又有说闽南话的人口,我们把这样的县称之为"非纯客县",把这样的地区称之为"双方言"地区。丰顺县是梅州市唯一的一个"非纯客县",隍、黄金、汤南和潭江等乡镇属于客闽"双方言"地区。通过多次对黄金、隍等乡镇客闽"双方言"的语言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特别是从客闽方言词汇特点的比较研究,我们看到一些现象:优势语言可以影响弱势语言,然而,弱势语言口语中的基本词汇仍然保留。即客家话虽受闽南话影响,但仍然保留了客家方言词汇的基本特点。闽南话同样受客家话的影响,其词汇特点又与潮州话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吾屯人的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吾屯是青海同仁县土族聚居地之一,吾屯话是汉语在当地藏语强烈影响下形成的混合语。村内主要通行吾屯话、藏语和当地汉语。土族家庭及族内主要使用吾屯话,藏族家庭及族内主要使用藏语。家庭三代使用双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不同民族对藏语文、汉语文的认同程度最高,行为倾向也最积极;对吾屯话的认同程度不高,行为倾向也比较消极。  相似文献   

10.
马来西亚的闽南话属于一种跨境语言。由于槟城是马来半岛北部(北马)闽南话典型的核心区,所以通行当地的闽南话——“槟城福建话”保留了许多从本土闽南话流传下来的核心词汇。它也汇集了当地闽南人在不同时期因语言文化接触和创新而产生的特殊词汇。通过揭示“槟城福建话”与本土闽南话共有的特征词,即从本土闽南话传承使用的,以及它本身独有的特征词,即移民及其后裔在不同时期因创新或借用而形成的,说明两者共存的特征词表现出“槟城福建话”与本土闽南话之间语言与文化纽带的联系,也证明了当地闽南人对祖籍方言的忠诚态度。相对的,槟城福建话独有的特征词主要反映当地闽南人的文化特征,也说明语言的变动发展是经过长时间的变异和整合过程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11.
今郴州方言古全浊声母已清化,从语言接触历史来看,郴州方言曾受客赣方言影响,具有客赣方言浊音清化的倾向,到明末又在通语官话音的强势影响下,全浊声母清化具有官话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经过调查显示,普通话在淮北人语言观念中的地位逐步加强。淮北城区本地学生作为"双言人"主要代表,在各种场合有选择的使用淮北话和普通话,对于普通话的接受和使用度逐渐提高,但对自己的方言仍然有着很高的忠诚度。淮北话和普通话在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共存。  相似文献   

13.
在穗的农民工数量大,来源广,调查他们的语言使用和对普通话的态度具有积极的意义。调查显示,粤语在广州公共场合是仅次于普通话的强势语言。在穗农民工对普通话的态度比较积极,认同感较强。在穗农民工对自身普通话水平要求较高,对子女会说普通话的愿望强烈。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语言本身具有多样性,作为强势语言的汉语及具有目标语言与工具语言双重属性的英语的介入,使其语言生态环境更加复杂多样,外语课堂教学也因此以语码转换与交替为主线。通过对这一特殊语言生态环境、接触过程及影响进行分析,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育中由此引发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作为我国仅有的三个哈萨克族自治县之一,哈萨克族是该县最主要的少数民族。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方法,对木垒县哈萨克族居民的语言使用现状分别从个人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家庭语言使用情况、社交语言使用情况来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揭示目前哈萨克族在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方面存在的特点,为当地双语教育的开展和实施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运用匹配变口音技术,选取51名广西瑶族小学生(年龄8~10岁)作为研究被试,采用"匹配伪装实验"分别考察他们对普通话、桂柳话以及瑶语的语言印象.结果表明:1.汉语方言--桂柳话的讲话者在家乡体裁上获得了更多的显著性好评,它被认为比普通话、瑶语更好听、更流畅,表达能力更强,而且更无私更合群;在城市体裁方面,普通话被评价为最流畅、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语言;2.在加强普通话的宣传和推广的同时,也应肯定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会地位,普通话教学与保护民族语言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社会语言学、文化人类学的调查方法对博州地区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在多学科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博州地区语言使用的七大特点,并分析了博州地区语言使用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客家话"是伴随着客家意识产生而产生的一种方言名称,是显示客家族群特征的一个重要载体。从明中叶开始,广肇惠地区出现客家方言的称谓,在同一时期的粤东北地区没有把自己的方言称为客话。清末民初时期,客家方言名称传入粤东北客家人聚居的核心地带,并被客家知识分子接受与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