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浪潮,从美国的"政府再造"到英国的"下一步行动方案",无不以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为主要取向.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对公用事业进行规制的经验,根据经济、合理等原则建立公用事业市场化的政府规制体制,严格界定政府规制机关职能范围及其行使方式,并通过制订行政程序法、行政许可法,建立起政府规制的合理程序和规制者的规制结构.完善政府规制体制的关键在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只有彻底打破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政事不分以及政社不分的传统体制格局及其惯性,才能建立起较为中立和高效的行政体制,才能使有关行政机构的职能朝着微观规制的方向健康演变.惟此,公用事业市场化才能顺利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管县"体制的弊端日益明显,而"省直管县"体制逐渐成为行政体制改革的热点。但制约当前市县共同发展、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行政障碍,是未能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文章分析市县矛盾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在"省直管县"体制的运作下,打破市县之间的行政壁垒,采纳"复合行政"的新理念,建立多元化的区域合作治理结构,从而形成市与县新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日趋规范化.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企业家政府""企业家精神"的涵义以及将企业家精神引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塑造"企业家政府",建立市场行政体制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各国因为官僚制弊端的充分暴露而高呼"摒弃官僚制"的时候,中国却恰恰需要为官僚化的不足补课,因为我国行政体制目前最缺乏的是法制、效率、专业化和理性精神。在分析理性官僚制的特点和当前中国行政环境的基础,认为建立现代理性官僚体制才是中国行政改革的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管县"体制的弊端日益明显,而"省直管县"体制逐渐成为行政体制改革的热点.但制约当前市县共同发展、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行政障碍,是未能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文章分析市县矛盾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在"省直管县"体制的运作下,打破市县之间的行政壁垒,采纳"复合行政"的新理念,建立多元化的区域合作治理结构,从而形成市与县新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我国基础教育行政体制从新中国初期建立高度集权体制到2001年后“以县为主”体制改革的变迁历程,探讨基础教育行政体制权责结构在集权趋向与分权趋向之间交替变革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对“以县为主”体制未来权责调整方向的影响因素做了预测,对今后基础教育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7.
二战结束后,中国收复了台湾,国民党政府在台湾设立了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恢复了清末以来的行省建制,同时又驿其行政体制的许多方面进行了改革,本文系统论述了台湾省行政体制的建立、演变、特点等。有利于人们对台湾现行体制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解放乡镇发展束缚,打破行政层级在社会管理和经济发展中的瓶颈的试验在全国大范围展开,减少地方政府行政层级、实现部门"扁平化"管理是未来行政改革发展方向。鄂州市试行"一级政府三级管理",对地方政府减少行政层级进行探索,建立了以"市-功能区-新社区"为行政架构的"三级管理"体制,提升了行政效率,成为新时期地方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新型路径与机制,并取得许多积极成果。鄂州市G区通过试行"一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基本经验和现实挑战,对我国其他地区的行政区划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乡镇政府治理面临着困境,这种困境使乡镇政府陷入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矛盾与冲突,极大地限制了乡镇政府可能发挥的功能.这种困境主要根源于我国的行政集权体制、绩效竞争的压力型体制以及乡镇政府自利性的行为选择.解决乡镇政府治理困境要求建立基层分权的行政体制,改进当前的财政分配体制,实行"直选但不自治"的乡镇体制,从而全面改革现行的乡镇政府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0.
公共预算控制可分两个大的系统,即政府部门的内部行政控制和立法机构的外部政治控制.行政控制以强调财政资源配置效率为主,政治控制以落实公共责任为主.行政控制与政治控制的进步及其二者的互动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公共预算体制的发展.公共预算体制模式就是行政机构、立法机构及其内部各层级、各集团对公共预算长期相互博奕所形成的较稳定财政分配机制,其核心就是财权在行政和立法机构之间的分配与制衡,并非传统的财权在政府不同部门、层级之间的分配.我国公共预算改革的深化应当是一种综合性的改革,将公共责任和行政控制引入政府预算与财政管理,建立一种严格"控制取向"的预算体制.  相似文献   

11.
对行政体制改革的内涵及其基本经验的正确认识,是改革深化的前提.这一概念包含行政体制的内涵、外延及其改革三个层面.它是对"转变职能"概念的包容和超越,并揭示了行政改革的发展规律,使人们从体制的高度深刻认识行政改革的下列历史经验行政体制改革必须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突出职能转变的关键性地位实行综合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教学研究组织是借鉴苏联教学法小组建立的非行政性组织。从发展过程来看,它不仅仅是一个教学研究组织,也是教师集体学习组织、教师业务组织和教师管理组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学校教研体制与行政管理体制、教学研究与课题研究、研"教"和研"学"上,教学研究组织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广播电视是十分重要的行政规制领域,鉴于其受众的广泛性和产业的特殊性,为保障广播电视的自由与秩序,各国纷纷建立起法律规制体系。其共同特点为进行专门立法、设立独立规制机构、建立多层次的规制体系、坚持公共广播机构与商业广播机构的"双轨制"、在尊重言论自由基础上进行内容规制等。综合运用行政立法、行政许可、行政指导、行政处罚等规制手段,推动行业自我规制,是建立有序广播电视运营体制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行政机构是行政管理体制的载体和组织形式。认识一国行政体制,研究行政机构设置不失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好方法。以1982年、1988年、1993年三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为界标,可以将1978年至1997年间我国行政体制的演变分为四个阶段,可以从机构的数量、性质、职能等方面分析1978至1997年我国行政体制的特征。政府与市场关系成为这一时期行政体制变革的主要动力,行政管理体制从微观、直接、集权管理开始向宏观、间接、适度分权管理转变。认清这一时期我国行政体制变迁的过程与内在逻辑,对于更好地认识我国行政体制以及指导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清末现代教育行政体制的建立,标志着现代教育行政体制在中国的形成,是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第二层面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现代教育发生发展的必然环节。它受到当时政体改革、官制改革的直接影响,以专门化、系统化的现代教育行政体制取代了教化型的传统教育行政体制,是一套行政决策与执行、咨议、督导、培训四位一体的体制。它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中央与地方教育行政权力的博弈与分配,其精华在于劝学所一级,是现代与传统教育行政智慧的结合,平衡了教育行政权力中的官权与绅权。清末现代教育行政体制的形成过程,也是学堂学生不断得到重视,而科举士子逐渐被边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行政伦理是公共行政领域中的伦理,行政伦理建设历来是公共行政领域所关注的焦点。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行政伦理失范日趋严重,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必须从行政伦理立法、加强行政监督,建立行政道德激励机制入手,实现行政伦理建设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体制是一个由高职教育行政体制、办学体制和内部管理体制三个子系统组成的有机体.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体制误区是政府化两级“科层制”行政体制,弱化了办学效率;国家为主体的单一办学模式,阉割了办学活力;行政化和半封闭化的办学格局损害了办学势能.高职院校是一种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现代高职院校制度的设计就是建立一种各类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模式.高职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重点是在现代大学制度总框架下根据利益相关者原则在行政体制、办学体制和内部管理体制方面进行突破性地改革,即遵循现代大学制度,构建政校企利益相关的现代职业教育管理体系;遵循利益共赢原则,重构理性化、扁平化新型高职教育行政体制;遵循办学主体多元化原则,创新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高职办学体制;遵循利益驱动与制约原则,建立去行政化、企业化运作的高职内部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加入WTO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迫切要求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创新行政体制,实现“行政提速”,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行政审批制度。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广东省政府建立了适应战时需要的救济行政体制:救济工作的行政管理由广东省民政厅、国民党广东省社会处、非常时期难民救济委员会广东省分会(后改为广东省振济委员会)三个机构负责;救济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和国内外捐款;救济设施主要有难民收容所和输送站、难民招待所、救济院、儿童教养院、托儿所等.这种救济行政体制对解决战时广东的严重灾况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中的中央集权制和地方分权制在其行政体制的特点、管理职能、运行机制、决策方式、协调监督手段等方面各有利弊,从某种意义上说二者正好互补。我国高等教育行政体制基本上是中央集权型的体制,它有利于国家实现宏观调控,但对落实地方高教行政机关和高校的自主权、适时优化高教结构等有明显不足之处。有关改革必须把简政放权和建立约束机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