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材、学情分析与实施策略 在学生学习了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后,从本课开始,将引导学生逐步观察研究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的。《水结冰了》一课主要通过“观察冰块”和“探究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两项活动,让学生认识冰的特征,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认识到水在零摄氏度时开始结冰,从液态变成固态。  相似文献   

2.
1 注重质疑索因习惯的形成  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 ,是正确引导学生钻研科学、形成科学自然观的重要途径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1 认真观察现象 ,让他们提出自己感到疑惑的问题。如《空气能占据空间》一课 ,我做了一个实验 ,将一只空杯垂直地压入水中 ,问 :“这杯子里有什么 ?”学生们回答说 :“是水。”我又垂直地将杯子从水里提出来 ,让学生自己用手摸一摸杯子的内壁和内底 ,他们疑惑地告诉我 :“怎么 ,里面是干的 ?”“你们想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吗 ?”我引导他们从篮球、自行车的内胎里找到了答案。还让学生参加课外的学习活…  相似文献   

3.
吕敬芬 《小学自然教学》2010,(5):M0002-M0002
《水》这一课,教材设计了用感官观察水、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的教学思路。在上课时,我一开始按照课文要求引导学生观察水,发现学生对我的引导不感兴趣,大都在匆忙地配制各种各样的液体,用他们的话说是在配制“饮料”。今天是公开课,有很多人在听课,强迫学生按照我的思路做显然是不行的,于是我灵机一动:  相似文献   

4.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是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重要手段。自然课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启蒙课 ,要求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和归纳推理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的能力。一、抓住特点培养观察能力在低年级学生观察能力方面 ,大纲只要求学生“用感官进行观察” ,这种观察属于定性观察 ,凭借感官直接对事物进行感知。如教学《水》一课时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先利用眼睛看 ,认识水是无色透明的 ,接着指导学生用鼻子闻 ,认识水是没有气味的 ,再用舌头尝 ,认识水是没有味道的。最后可引导学生把已获得的上述水的各种特点归纳、…  相似文献   

5.
缘起:一节失败的作文课 这是一堂习作公开课。课堂呈现是这样的:以“我的一招”为主题,让一个学生当堂展示踢毽子的绝招;引导学生用“镜头定格”的观察方法,认真观察学生踢毽子时的动作;接着指导学生具体描写踢毽子的过程,形成范文《我是踢毽子达人》;最后让学生学以致用,用刚才的写作方法写自己的“一招”。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第七册《惊弓之鸟》是一篇成语故事。教学这样的讲读课文,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个成语的含义,而且要充分发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注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一、抓住重点句段,从理解语言入手学习观察方法课文第一节有这样一句话:“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个句子:①这里的“一只”说明什么?②“慢慢地飞来”可  相似文献   

7.
《嘱咐》一课 ,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期望 ,读懂蕴涵在朴实言行中的母爱。如何让学生从“无声”处悟到言外之意 ?一、自主朗读 ,感受“无声”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的实践活动。教师应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情场” ,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 ,使他们自主地、充分地去读书 ,兴味盎然地去读书 ,在读书活动中体味“无声”之意 ,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读第一节时 ,出示句子 :“母亲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爱 ,她的爱是用无声的嘱咐传给我的。”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 ,能读到什么程度就读到什么程度 ,再指导学生体会…  相似文献   

8.
概述 本节课是《水与生命》的第一课时,以学生熟悉的水为探究埘象。引导学生在各自对水已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将已有的认识做较为科学的梳理。通过“玩水”的活动,让学生能够时刻感受到学习中的宽松和愉悦。通过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发现和见解,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培植适宜的土壤。引导学生知道水是什么样的,用什么方法能够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等。从而培养学生用感官认识事物的能力,以及选择问题、搜集整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用数对表示位置》一课有这样一个环节:先让学生观察小军在班级里的座位图,尝试用学过的“第几排第几个”或“第几组第几个”的知识表述小军的位置,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方法不统一不明确,激发认知需求。在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常见的教学处理是以“你对这些说法有什么想法?”或“如果我们不知道小军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第六组课文由看图学文《送水》、《荷花》、课文《赵州桥》和习作例文《参观人民大会堂》组成.教学建议如下;一、教学中应有所侧重《送水》是看图学文.本册书前配有一幅彩图(图4),教学一开始可运用以前学过的先整体后部分 由远及近的观察方法去指导学生观察图画:麦收季节,两个少先队员挑水慰问在地里劳动的人们和抬麦穗的小学生.然后观察远处、中间、近处.启发引导:在麦地里劳动的是什么人?他们的神态、动作、姿势怎样?画得最大的是什么人?用的劳动工具是些什么?最后可根据课后练习题(1)进行图文对照,训练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有条理地叙述出来,并能结合图中的人物神态、动作进行合理  相似文献   

11.
概述本节课是《水与生命》的第一课时,以学生熟悉的水为探究对象。引导学生在各自对水已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将已有的认识做较为科学的梳理。通过“玩水”的活动,让学生能够时刻感受到学习中的宽松和愉悦。通过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发现和见解,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培植适宜的土壤。引导学生知道水是什么样的,用什么方法能够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等。从而培养学生用感官认识事物的能力,以及选择问题、搜集整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教学目标1.能具体说出水是什么样的物体,知道水是一种液体。2.能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性质。3.能对感知…  相似文献   

12.
小学自然课如何让学生主动求知呢?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自然界,大胆尝试,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依赖教师下结论。 上《蚂蚁》一课时,我尝试用如下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求知。 我先问:“关于蚂蚁,同学们想了解些什么?” 学生七嘴八舌地提出许多问题:“蚂蚁平时都吃些什么?”“蚂蚁能看到我们吗?”“小蚂蚁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我把问题列举在黑板上,对学生说:“这些问题,同学们都可以通过自己观察来寻找答案,现在我们就到操场去寻找、观察蚂蚁吧。” 学生们很快就在石缝边、墙脚发现一群群蚂蚁。 “蚂蚁有几…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黄山奇石》是一篇看图学文,主要描写黄山的奇石、怪石。教学本课应紧扣“奇”字,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阅读课文来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一、观察图画,感知“奇”1.整体观察。黄山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山有什么不同?你觉得黄山的风景怎么样?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观察第一幅黄山全景图。通过观察比较,从整体上认识黄山高耸入云,怪石奇踞的特点,从而对黄山秀丽神奇的风景留下初步印象。2.部分观察。引导学生依次观察第二、三、四幅图,边看边想:处于图画中央部分的岩石像什么?你是…  相似文献   

14.
语文第七册的教学要以段的训练为重点,体现由以句、段训练为重点向以篇的训练为重点的过渡。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表达、思维等能力。 第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抓重点”。《“绿色的办公室”》、《三味书屋》是两篇看图学文,着重训练学生抓住重点进行观察的能力。讲读课文《珍贵的教科书》和阅读课文《我们就从这里出发》着重训练学生抓重点理解课文的能力。 《“绿色的办公室”》是一篇看图学文,应着重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进行观察的能力,指导看图时,要抓住“‘绿色的办公室’是什么样的”和“列宁是怎样工作的”这两个重点。1.要求从整体上观察,使学生对全图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如:图上画了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什么事。2.按由远及近、由景到  相似文献   

15.
“从小爱科学”是我们在中大班第二学期进行的一个教学主题,用了两周时间,引导幼儿观察“美丽的夜空”,观察大自然,使幼儿粗浅知道有关地球、太阳、月亮、星星的简单知识,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现象的兴趣并激发求知欲。活动内容有: 常识课——“会变的月亮”,“白天和黑夜”,“看看地球仪和地图”,“太阳的光和热”。语言课——故事《月亮姐姐做衣裳》;儿歌《星星月亮齐欢迎》、《你是什么星》。音乐课——歌曲《我和星星打电话》、《你是什么星》。图画课——引导幼儿观察月亮形状,用图画记录下来;“美丽的夜空”(画月亮由圆到弯的渐变图六幅);“月亮、星星和哨兵(背面人)”下面是主题教学中的一个教案。  相似文献   

16.
朱方萍 《现代语文》2007,(4):111-111
一、学习观察方法,训练“抓住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如何观察生活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学生从阅读课文中学习、借鉴。如教学六年制七册《基础训练4》作文题“写一种植物”。习作前,引导学生复习《高大的皂荚树》,学习作者的两点观察方法:1.从整体到部分,层层认真观察的方法。2.学习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特点的方法。在学生学习了观察方法后,因势利导,让学生用这两种方法观察一种你喜爱的花,观察后写下来。有一位学生这样写红玫瑰:墨绿色的茎上长满了小刺,  相似文献   

17.
《溶解》是湘版《科学》教材三年级《奇妙的水》这一单元中的一课。观摩了几位教师的教学,出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学生对“溶解”这一概念的把握始终模棱两可,60%以上的学生认为肥皂不溶解,白糖不溶解,味精溶解,淀粉溶解。当学生判断的结果与教师的预设互相矛盾时,教师又没有办法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判断,因为那肥皂、白糖颗粒明明还沉在杯底确实没有“藏”起来,你有什么理由让学生说它们在水中是溶解的?整个教学过程非常吃力。  相似文献   

18.
《比较水的多少》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水”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教材首先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多种材料来比较并认识水。其次,引出量筒这一测量工具,提出毫升的概念,引导学生测量、比较。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能提出问题并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王卫红 《福建教育》2007,(12):55-55
拜读了李吉林老师《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实录,钦佩之情油然而生。李老师除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景美、文美外,还十分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如,在理解“欣赏”和”观赏”这两个词时,她采用比较辨析法:先利用图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桂林山水的画面,再回扣课文问学生“刚才大家这样认真地看,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从而引出新词“欣赏”,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词义;再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用什么词形容”。学生回答“观看”,李老师以“观看桂林山水,也可以 ,  相似文献   

20.
一、逆推寻觅直插中心顺藤摸瓜叶圣陶先生说:“好的文章好比一个圆球,围绕着一个中心,每个圆部分各得其所恰到好处。”由此可见把握文章中心和思路去顺膝摸瓜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挑山工》,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看图并回答:作者从泰山回来,画了怎样一幅画?从画上的景物看,“陡直”说明了什么?(说明路难走);“似乎没有尽头”说明什么?(说明路程长);“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