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信群作为社交媒体时代群体传播的新形态,是虚拟的信息言论场,微信群成员退出微信群就意味着退出这一个社交虚拟空间场域。群成员退出微信群的原因主要是场域内环境污染、惯习与群体不相融、资本转化受阻等。当人们的交流客体由有形之物转变为无形之物,交流的无力感并没有因为社交平台的出现而随之消失。退出微信群意味着群成员渴望信息宁静的主体意识加强,通过退群释放线上社交压力,获得社交自由。与此同时,群成员要通过社交理毛来缓和交流的无力;由“身体缺席”的群内交流警惕微信群转化成负担群;通过选择性社交,平衡好微信群的此场域和现实生活交流的彼场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李辉  ;苏晓龙 《新闻世界》2014,(7):172-173
微信作为社交媒体的重要代表在马航MH370失联事件中以腾讯新闻信息推送和朋友圈信息发布与转载等方式,在展现社交媒体信息传播优势的同时,也折射出社交媒体的一些弊端。马航事件中微信传播带给我们的一些启示,对于促进社交媒体的发展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交媒体介入传统媒体,为受众提供了"媒介接近权"和"传播参与权",新闻话语体系和传播模式发生改变。本文对"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做内容分析,发现议程设置功能减弱,新闻专业化程度降低,但舆论引导功能并未丧失,网络社交媒体新闻传播趋势是个性化而非娱乐化,应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用户量增长迅猛,这些平台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它们在新闻的传播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有很多的不同点,新闻在这些媒体的传播过程中也有着新的特点。研究这些社交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利用这些媒体。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多种移动终端为载体的微信平台,逐渐被开发出社交、通信之外的功能.其中,借助微信平台开展公益传播,成为汇聚民众爱心、传递社会正能量的新型微公益方式. 微信公益传播的类型 作为新型微公益载体,从传播主体、传播主题、传播形式等方面区分,基于微信平台的公益传播类型极为丰富. 从微信公益的传播主体来看,可分为传统公益机构或民间慈善组织开展的微信公益、各类媒体开展的微信公益、诸多企业开展的微信公益、政府相关部门开展的微信公益、个人开展的微信公益等.从微信公益的传播主题来看,可以分为公益活动、公益新闻、公益人物、公益文化、公益话题讨论等.从微信公益的传播形式来看,可分为微信朋友圈公益信息转发、微信公益群传播以及微信公益公众账号推送.  相似文献   

6.
微信是继微博之后应用最为普遍的社交工具,也被视为新闻传播变革的又一个机遇.如何在大量的新闻报道中进行筛选,体现的是新闻机构内部的运作理念和对微信的角色定位,通过对人民日报、新京报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分析发现,微信文本与纸媒文本呈现出较大差异,非新闻比例增多,新闻文本更加软化,以往传媒人奉为圭臬的新闻价值已经不再是纸媒微信选择内容的首要标准.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介,微信推进新闻生产和传播链条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信息媒体构架被新型社交媒体消解和重构.处于融合创新背景下的传统媒体在新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面前,积极创建微信公众号,探索新闻传播新模式.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在信息编辑框架与推送方式、新闻传播观念与话语、个体体验与互动反馈等方面有一系列变革与创新,其新闻信息重构与传播效能的新变为媒介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微信作为腾讯公司在2011年推出的一款具有时代意义的社交软件,短短五年时间里用户量突破6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社交形式和生活方式。然而出现在微信中的微商传销却给微信的传播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传统传销、网络传销和微信传销活动进行对比分析,以及朋友圈传销活动的跟踪观察,深入体验等,探究微信传销在微信平台的传播模式、传播特点和它对微信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唐英  任莉 《青年记者》2016,(27):84-85
相较传统大众媒体平台上的新闻,社区新闻有更明确的传播空间;相较微博传播,微信传播有更突出的关系倾向。当社区新闻遇上微信公众平台,“关系”的化合必然影响新闻传播的所有环节。从理论角度看,社区是基于居住的关系共同体。共同体的利益共性,使社区居民对所有与社区有关的信息抱有利益攸关的亲和性。而这与基于关系圈层的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有明显的内在契合。进而言之,以社区与微信为平台的传播,都是“关系”基础上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交媒体成为公民接触新闻和了解公共事务的替代方式,它对公民知识学习和知识差距的影响广受关注,但因不同社交媒体的平台差异、受众差异和传播逻辑差异,现有研究结果呈现不稳定性和复杂性。本文关注微博、微信对中国公民政治知识差距的影响,通过配额分层抽样调查获取1000个样本分析发现,微博的知识传播效果整体比微信更好,但微博使用扩大了高低政治兴趣者的知识差距,微信使用缩小了高低政治兴趣者的知识差距。扩大偶然接触新闻的机会,是抑制微博知识差距的一种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微信,作为聊天软件中的集大成者,其功能不仅仅局限于网上聊天,还是新时代下新闻传播的一把利剑,但是微信新闻传播作为新闻传播的新式手段,在新闻传播时效性提升的同时也带来许多虚假消息,在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不少的困扰,本文旨在研究微信新闻传播对受众的影响,希望为新时代下的新闻传播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社交媒体平台快速发展,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当前,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以及受众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电视时政新闻应该积极寻求新的发展道路,更新传播理念,丰富和创新时政新闻的内容,改革时政新闻的形式,创新时政新闻的传播方式,更好地宣传党政方针和主流声音。  相似文献   

13.
葛明  邵旭根 《传媒观察》2013,(11):56-58
微博时代、微信时代,很多事件中的旁观者、当事人都成为记录者,各种视角的信息都可以通过微博、微信传播出来。媒体人使用微博、微信,建立广泛的职业社交网络、更为快捷有效的信息源,得以有效拓展报道自由度。双“微”时代,正在改变纸质媒体的新闻流程,甚至其操作理念也在酝酿着革命性的变革。本文试图从新闻实践层面,探寻“微”生态下纸媒突围的一条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4.
李蓉 《采.写.编》2024,(1):113-115
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与社会新闻的接触途径不断增多。随着智能手机和电脑的广泛应用,微信、微博等APP软件层出不穷,此类软件不仅能够为人们生活提供便捷,同时,在新闻传播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本文对微信公众号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简单阐述微信公众号的优势和不足,并对其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方法进行优化,旨在提升微信公众号的实用性,为公众提供更为真实、有效的新闻信息。  相似文献   

15.
移动智媒时代,微信社群在学术会议中使用频率大幅提高,成为创造和传播信息的重要路径。研究用户在学术微信群中的信息分享动机影响因素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4个新闻传播类学术微信群的文本、链接、视频等质性材料进行归纳,归纳出99个初始概念、21个范畴,8个主范畴,并据此构建学术会议微信社群信息分享动机影响因素模型(CUIC模型)。归纳结果显示学术会议微信群聊信息的分享动机受到用户、社群、信息、会议4个维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使得“学术”“阅读”“生活”以及“社交”等之间完美融合,部分新闻传播类学术公众号取得了较传统学术期刊更深刻的渗透力和更广泛的影响力,探讨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现状和发展困境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研究发现,目前本学科内主要期刊公众号在功能定位、管理理念、运营方式以及内容来源等方面与微信公众号本身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其在问题来源、方法指导、内容建构、活动营造以及学术争鸣等方面并未起到理想效果.拓宽内容来源渠道,增强学术凝聚力,增加分享价值,进行媒介批评和媒介素养教育是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的一个可能选择.  相似文献   

17.
李赫  吴牡丹 《今传媒》2016,(11):12-13
在媒介融合大背景下,微信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社交软件中的佼佼者.从微观社会学上看,微信作为一款老少皆宜的APP,在打动受众的同时,在运用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必须对这些问题提出应对方法.作为个体,应如何应对?本文选取了微观社会学的理论——互动仪式链理论并结合新闻传播理论来分析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关于微信的人际传播发展中所引发的问题的一些思考,最后进行些许的展望.  相似文献   

18.
移动传播给新闻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内容、新挑战。移动传播时代的新闻写作需充分利用移动传播的条件,既应遵循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还要根据移动传播的屏幕阅读特点、语言文字特点,做好文字与其他视觉元素的融合,以及关键词的运用,同时掌握好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9.
近日, 某报连续报道了多则有人利用微信群违法乱纪的新闻: 一则是某公安分局网安大队打掉一个传播淫秽信息的微信群; 一则是某男子将微信群变赌场获利2万元被判刑; 一则是某青年入售枪微信群后购枪打鸟获刑.  相似文献   

20.
郭冬阳 《东南传播》2016,(5):105-106
近年来健康传播在社会上越来越受到公众关注,随着2016年3月中下旬的"疫苗事件"成为各大社交平台的热点话题,我们看到了争论,感受到理性、科学分析的重要性,更亲身感受到健康信息传播通畅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而在这次讨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微信公众号如何建构健康信息更值得我们思考。本文拟通过对健康类公众号所发布信息的分析,探讨微信公众号在传播健康信息时的优势与不足,以期在互联网时代更好的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健康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