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版权保护在数字领域得到了延伸.一系列新问题的出现给传统的版权法带来了巨大冲击和全面革新,造成了各方利益的失衡.面对网络传播中版权保护的失衡状况,应通过关注公众利益、完善合理使用制度、平衡国家间信息利益的分配为版权保护的利益平衡机制提供一定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前数字出版产业从立法环节到作者及出版商的数字传播权,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无序现象,产业链各方的利益博弈更是令人眼花缭乱,数字版权保护现状不容乐观。数字时代应寻求版权保护和文化传播两者之间的利益平衡,这种利益的平衡应是促进全社会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繁荣,这才是版权保护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不断深入,数字版权保护受到利益主体增多、版权保护与共享理念冲突等因素的影响,面临着矛盾失衡的发展瓶颈。不仅是传统的电子文字类版权,还有广播电视等互联网视听节目版权保护的生态化健康发展都急需一种与数字产业特征配套的版权保护模式保驾护航,而区块链技术的出现让数字版权保护看到了希望和契机。本文对当前数字版权保护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区块链技术在数字版权保护中的具体应用提出建议,旨在为我国数字版权保护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蔡梦虹  李彬 《出版广角》2018,(15):22-25
互联网开放、共享、无边界等诸多特性,使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空前便利,但也给版权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在网络技术的强势冲击下,传统印刷时代著作权人、出版商及社会公众之间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利益格局被打破.数字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工作的难题主要在于解决由著作权法的滞后性与数字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之间的矛盾所引发的系列问题.数字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人、网络服务商和社会公众之间利益平衡机制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成为出版产业发展的潮流和方向,产业转型升级的势头锐不可当.随着产业规模越来越大,无论是数字化的传统作品形式,还是直接创作的数字化作品,其版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利益相关方的重视.本文在分析我国目前数字作品版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后,对版权保护的必要性进行论述,对困扰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版权保护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版权保护制度中蕴涵的利益平衡机制入手,通过分析传统社会和数字社会利益平衡机制的内在逻辑,提出要重新审视数字社会下新闻版权利益平衡问题,并给予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版权保护带来了严峻挑战,数字版权能否得到应有的保护,决定着版权价值的流向,因此,解决数字版权保护问题尤为重要。我们应该分析数字版权保护现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而实现著作权人、作品权利人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这需要政府、管理部门、著作权人、作品权利人和公众共同努力,从法律、管理、技术方面完善版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图书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很快,但产业的创新增值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尚未实现高度产业集群化,增值模式简单化;企业缺乏专业人才;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版权保护力度弱等.上述问题的具体对策主要包括培养数字出版专业人才,改进数字出版技术;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新的增值模式;加速整合数字出版产业链,进一步推动产业集群化;完善数字出版版权保护的法律法规等.  相似文献   

9.
李光霞 《出版广角》2015,(13):44-45
数字出版是融合并超越了传统出版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产业.随着越来越多市场主体的参与,数字出版领域的法律制度亟待完善.对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如完善数字版权转让制度,促进数字出版发展;完善数字版权许可制度,实现数字出版各方利益平衡;完善数字出版基本法律制度,实现技术发展与版权保护等.  相似文献   

10.
《出版参考》2011,(21):6
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的包韫慧在《北京印刷学院学报》上撰文说:在数字环境下,利益平衡主体更明确地表现为版权人、传播者及公众这三方面。对版权人利益的保护是版权利益平衡的基础,这点毋庸置疑。但应该看到,数字时代版权保护是手段不是目的,保护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信息的正常传播及培育相关产业的市场主体以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华鹰  谭玲 《编辑之友》2016,(7):96-99
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带来了数字出版产业的迅速发展,数字出版凭借其成本低、传播快、范围广、易获取等优点,已占据出版产业的半壁江山.在数字出版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频频出现版权纠纷现象,版权人与使用者、传播者的利益平衡被打破,版权利益失衡的现象日益凸显,迫切需要通过知识产权利益平衡机制的制度构建,探索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12.
数字出版产业的方兴未艾凸显了数字版权保护目前存在的“确权难、收益难,维权难”等问题,本文引入区块链技术设计构建数字版权管理服务平台,旨在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完善数字版权保护措施,推动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长远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技术思想家将技术作为不断进化的整体,促使人们看待数字版权技术的思维方式发生转变.技术的发展给版权保护领域带来各方面的影响:研究者们探讨技术的多面性,肯定其能嵌于综合保护策略之中,是平衡多方利益的关键;数字技术让不同的版权理论传统得到重新思考;技术话语策略更是丰富了版权保护综合策略,并使技术自身获得整体观照.《全球数字版权保护技术跨世纪追踪与分析(1994—2017)》将历时与共时相结合,在全球范围内追踪与分析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在这24年间的发展进程,契合技术转型趋势,所得出的结论标识当下发展,预测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4.
张斌 《出版参考》2021,(6):46-48
近些年我国数字出版快速发展,数字出版产业收入在新闻出版产业中的比重逐年提高,但数字作品的侵权迅猛增长,给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利影响.本文对我国数字出版版权保护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找出了影响数字出版产业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出了我国数字版权保护六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版权已成为数字音乐产业健康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版权侵权不仅对唱片业造成强大冲击,也严重损害了音乐人的合法利益。本文认为,一方面应迎合受众既有消费习惯,另一方面应寻求与各类技术共生共荣的出路,这样才能有效建立数字音乐作品版权保护机制,从而确保各方利益。  相似文献   

16.
李云 《图书馆建设》2011,(11):23-26
2009年7月在美国发生的“亚马逊删除电子书事件”是平衡电子书版权保护与最终用户利益的典型例证。这其中涉及到内容与载体的可分离性、首次销售原则的适用性、版权保护技术的平衡性、应用豁免规则的责任性等问题。为平衡电子书版权保护与最终用户利益,应强调用户利益在版权法中的重要地位,正确把握技术措施保护版权的强度,不断探索和创新数字版权授权模式,积极打造丰富的电子书版权内容平台,协调与整合电子书版权链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7.
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新媒体的诞生,对出版业形成了挑战,数字技术导致版权管理失控,引发各方利益失衡.在数字出版领域,需要平衡的利益关系比传统出版复杂,因此,要健康发展数字出版产业,需要厘清各种利益关系,合理平衡各方利益.其一,区别对待不同著作权人的利益诉求;其二,数字出版企业要建立与著作权人和用户双赢的关系;其三,尊重公众接近使用信息产品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出版产业在发展中也受到了数字化的巨大冲击。面对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只有不断加快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才能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并在竞争中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当前我国的传统出版产业在向数字出版的转型过程中还面临着产业链条和政策法规不完善,管理体系和版权保护机制缺乏等众多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在数字出版的发展中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从而更好地促使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字时代,信息传播技术与商业出版模式的迅猛发展,推动新型字体在作品个性化表达方面成为重要元素,也同样刺激着字体设计行业的成长与维权。但在字体的法律保护问题上,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却一直存在着可版权性认知尚无定论、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缺乏共识的基本问题。综合知识产权负空间视角下利益平衡的理论分析与否定版权保护模式下产业发展的实证考察,否定字体的版权强保护模式是一个更符合我国本土利益平衡与产业发展的政策选择。同时,字体设计者可以通过字体程序的版权、字体名称的商标权、字体设计的专利权、字体库的反不正当竞争利益等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的协调运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及获取鼓励创新的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20.
姚林青  李跻嵘 《现代传播》2015,37(2):110-116
本文基于彭辉方法测量2008-2010年36个国家和地区的版权保护强度,建立计量模型分析其与音乐产业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国际比较为我国版权保护与音乐产业发展提出建议。研究发现,版权保护强度与人均物理唱片零售额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与人均数字音乐零售额之间存在负相关性。本文认为音乐产业发展有赖于健全的版权保护机制,我国在短期内采取适度宽松措施有助于激发产业内的创新动力与竞争活力,但从长远看还需要循序渐进地提高版权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