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卫利 《图书馆》2012,(5):53-55
区域数字图书馆各成员馆间通过一定的契约和规章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联合体,这个联合体要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必须科学地制约和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区域数字图书馆的顺利运行必须考量联盟和政府之间、联盟和数字供应商之间、联盟和读者之间、联盟和著作权人之间以及各成员馆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光霞 《出版广角》2015,(13):44-45
数字出版是融合并超越了传统出版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产业.随着越来越多市场主体的参与,数字出版领域的法律制度亟待完善.对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如完善数字版权转让制度,促进数字出版发展;完善数字版权许可制度,实现数字出版各方利益平衡;完善数字出版基本法律制度,实现技术发展与版权保护等.  相似文献   

3.
数字出版行业内的每个参与者,不应只谋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是要考虑整个行业的发展,在业内寻找一种更平衡的发展模式。如何实现发展的平衡,关键的问题之一是厘清各方关系,明确各方在产业发展中的位置,寻求创新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版权保护带来了严峻挑战,数字版权能否得到应有的保护,决定着版权价值的流向,因此,解决数字版权保护问题尤为重要。我们应该分析数字版权保护现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而实现著作权人、作品权利人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这需要政府、管理部门、著作权人、作品权利人和公众共同努力,从法律、管理、技术方面完善版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蔡梦虹  李彬 《出版广角》2018,(15):22-25
互联网开放、共享、无边界等诸多特性,使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空前便利,但也给版权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在网络技术的强势冲击下,传统印刷时代著作权人、出版商及社会公众之间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利益格局被打破.数字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工作的难题主要在于解决由著作权法的滞后性与数字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之间的矛盾所引发的系列问题.数字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人、网络服务商和社会公众之间利益平衡机制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化借阅服务,受控数字借阅能为用户获取文献提供便利,但是它打破了传统出版生态系统相关各方的利益平衡,引起了很大争议,其发展遭遇瓶颈。本文在简要介绍受控数字借阅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利益相关方的态度和行为,探讨了其法律争议、发展困境,最后提出了平衡相关各方利益,重构出版生态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采用,使得数字图书馆有区别于传统图书馆的明显特征。新技术对著作权人的作品专有权带来了挑战,但是著作权人因此而广泛采取的技术保护措施和网络合同却往往挤压了图书馆和读者合理使用的空间。妥善解决合理使用问题对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可以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和采用先进技术等手段来实现著作权人的个体利益与公众自由获取信息权利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所购的数字资源知识产权纠纷事件不断增多,针对这一现状,高校图书馆应站在正确的立场:尊重知识产权、遵守相关法律、遵守采购合同、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应该积极地有所作为:在数据库采购过程中,要积极争取甲方权益;在数据库使用过程中,要平衡著作权人、数据库商、图书馆三者的利益关系;在出现不规范行为后,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前数字出版产业从立法环节到作者及出版商的数字传播权,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无序现象,产业链各方的利益博弈更是令人眼花缭乱,数字版权保护现状不容乐观。数字时代应寻求版权保护和文化传播两者之间的利益平衡,这种利益的平衡应是促进全社会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繁荣,这才是版权保护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化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出版标准化是数字出版各个环节和相关行业为了实现最佳秩序而对数字出版发展中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可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数字出版标准化有利于数字出版链条上的参与各方实现利益均衡,分工合作,整体降低成本,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实现技术兼容、数字内容的互联互通和共享.  相似文献   

11.
专有出版权是指在合同约定的期间 ,出版者享有独家出版某一作品的权利。出版社通过对图书的出版 ,通过合同约定的形式享有著作权人授予的图书专有出版权 ,即由于图书专有出版权的行使带来的经济利益。这是对出版社在传播图书时进行投入的回报 ,是图书形成商品产生利益在一定时间、地域内 ,在著作权人和出版者之间的利益分配与平衡。他人要经过出版者和著作权人双方的同意才能出版这类版本。E book诞生以后 ,其版权问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讨论最多的是有关e book的版权保护问题 ;而实际上 ,e book出现以后 ,对专有出版权的内…  相似文献   

12.
华鹰  谭玲 《编辑之友》2016,(7):96-99
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带来了数字出版产业的迅速发展,数字出版凭借其成本低、传播快、范围广、易获取等优点,已占据出版产业的半壁江山.在数字出版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频频出现版权纠纷现象,版权人与使用者、传播者的利益平衡被打破,版权利益失衡的现象日益凸显,迫切需要通过知识产权利益平衡机制的制度构建,探索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图书馆联盟,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是解决资源匮乏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所涉及主体的法律地位、利用追求不同,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也较难得到平衡.拟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共建共享过程中著作权人、资源供应商和图书馆等不同主体的法律地位、相互利益关系以及平等利益关系的构建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4.
昂玉洁 《大观周刊》2012,(34):94-94
著作权制度以保护著作权人的权利为中心,但传播者、使用者的权利同样需要保护,因而创设了著作权的限制制度。该文旨在研究新环境下著作权限制的表现及适用,分析其正当性,并指出应当注意平衡各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学术期刊距离优先数字出版有多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优先出版概念及其重要性 数字出版是内容提供商将著作权人的作品数字化,经过对内容的选择和编辑加工,再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复制或传送到某种或多种载体上以满足受众需要的行为[1].只要使用二进制技术手段对出版的整个环节进行操作,都属于数字出版的范畴.期刊优先数字出版(以下简称优先出版)是数字出版的一部分,即以数字出版方式提前出版将在传统印刷版期刊出版的定稿论文.优先出版分为整期优先出版和单篇优先出版,强调电子版本要"优先"于纸质期刊的出版.优先出版的稿件都要经过三审三校,审稿流程与其他纸质印刷稿件无异.我国多数学术期刊已实现了数字出版(网络出版).但我国绝大多数学术期刊却未能实现优先出版,而优先出版是学术期刊最需要实现的一种出版形态.  相似文献   

16.
一、编辑在出版程序管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在出版程序中,编辑必须建立多方面的关系.第一,编辑与作者的关系.编辑是选题的策划者、制定者,因此要具有全局意识,要维护出版社的利益,善于倾听各方的意见,对图书的内容、插图、版面设计等都要严格把关,使其符合市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是竞合经济,京东网上商城的低价倾销行为违反了市场竞合原则。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实体书店与网络销售平台,它们之间既需要互相竞争,也需要互相合作。任何一方都不能够以恶意损害另一方的合法利益而独自生存,各方利益主体都要学会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利益均衡的纸质文献数字化版权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纸质文献数字化版权问题上,著作权人、数字图书馆及用户是版权利益的三方,只有他们达到和谐共处的状态时才能形成一种均衡的天平结构.著作权人有权维护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依法获取作品使用费,但也应当兼顾用户需求,重视社会公益性;用户享受文献信息服务的同时应自觉遵守知识产权法,并给予图书馆相应的理解与配合;在版权利益天平结构中,数字图书馆无疑起到了一种重要的平衡和中介作用.因此,图书馆一方面要维护著作权人的经济利益,引导用户遵守著作权法;另一方面要尽可能为用户争取获取知识信息的便利,彰显社会公益性.  相似文献   

19.
吴笛 《科技与出版》2023,(7):124-135
网络环境下,数字作品二手市场的兴起对国内出版产业利益格局造成冲击,发行权用尽原则是否可以突破纸媒时代的限制,继续在网络环境中适用,理论界和实务界皆有争议。欧美裁判的演进性立场表明,发行权用尽原则能否适用于网络环境,既受到数字版权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的影响,也是著作权人和社会公众利益博弈的结果。基于此,欧美法院判决背后强烈的产业政策立场以及著作权法的利益平衡原理,可作为发行权用尽原则适度扩张的理论支撑。就具体适用路径而言,我国应通过司法解释推动相关裁判规则的统一,淡化数字作品有形复制件的要求,将发行权用尽原则的适用范围有限度地扩张至数字网络空间。同时,著作权人潜在收益的降低可以通过版权补偿金进行弥补。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字环境下,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受到严峻的挑战,各方利益冲突凸显,具体表现为:版权人与版权产业商利益冲突,版权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冲突,公共利益与版权产业商利益冲突等.应当从利益平衡的角度考量,完善技术保护措施、补偿金制度、行政执法及启动公民参与等措施消解利益之冲突,建立新的利益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