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小磊 《档案》2022,(5):55-60
运用文献分析方法对“档案来源”的使用与理解进行梳理,发现档案来源有主体来源和客体来源两种理解,有来源原则和档案形成来源两种用法。两种“档案来源”在适用范围、主客类属、应用场景、与档案的关系、有限与无限、指向多寡、种属关系上各有涵义。讨论档案来源的主客体之分及各自涵义,不仅有助于我们高质量完成“十四五”期间数据归档任务,还能为日后应对不断扩充的、新的档案来源,有针对性地做好新客体归档提供建设性启示。  相似文献   

2.
寻找档案数据、数据档案两个概念的定义演进变化趋势,为国内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提供参考。通过文本分析法和列举法对中国知网数据库文献中的档案数据、数据档案定义进行梳理、列举,归纳总结。定义演化过程可以看作寻找事物“属”概念的过程,也可以看成是一事物寻找其归属的过程。档案数据和数据档案定义的演化过程,均可以用“1F2N2”概括,即同一起源、不同个阶段、两种观点、N多属概念、两大类别。档案数据由档案到数据,数据档案由数据到档案,彼此相向对进,殊途同归,是一个最终趋同融合的过程,二者本质上是一事物概念(名称)由种到属的表述。  相似文献   

3.
数据时代,“数据”不只成为社会热词,同时也成为若干学科的重要植入性概念。作为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名词术语,对其进行历史语言学的概念史的考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从历史渊源角度看,“数据”(Data)应发源于数学领域,是从几何领域欧几里得的“已知条件”而来。Data具有“已知条件”“资料”“依据”三义,汉语“数据”则具有“以数为据”的涵义,两者具有一定的互通性。在“档案数据”的内涵争议中,将“档案”仅视为“数据”之定语与修饰词,是一种对于计算机或计算主义的屈从,并产生了诸多歧义。从数据的档案属性和同义复词视角分析,数据即档案,“档案数据”中的“数据”,可视为对“档案”的重申。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档案数据是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新对象和档案学研究新论域。立足档案与数据协同视角,从档案数据化与数据档案化双层维度透视破析档案数据本体质性、生成机理与运行规律,探索档案数据理论内涵与管理策略。[方法/过程]聚焦档案数据内涵深化与实践创新,通过文献梳理、辩证分析、比较研究与系统建构,归纳档案数据研究题域分布,构建档案生态演化矩阵,洞察档案数据研究发展态势,探究档案数据化与数据档案化的实现路径。[结果/结论]档案数据是档案与数据的双向延伸、协同交互和内在统一。档案数据化层面,重在引入数据科学知识与数据管理技术工具,从资源转化、技术赋能、服务创新、伦理规制、素养提升等方面构筑档案数据化生存空间,推动档案事业数据化转型;数据档案化层面,重在运用档案学思想与档案管理专业方法,以全景观、法制观、协同观、系统观、平衡观为指引,重塑数据档案化管理体系,促进数据有序归档与安全保管,为数据管理注入档案智慧。  相似文献   

5.
王建霞 《档案》2022,(4):51-56
数据工作是“十四五”期间档案工作的重要任务,数据驱动是近年来学界和实务界共同的热词。通过采用文本分析法,对“十四五”期间规划中档案数据工作任务的梳理和档案界数据驱动文献成果的分析,可见数据驱动的实质是运用数据提升业务,是运用数据促进档案事业和档案工作,而归档是档案数据驱动的基础和枢纽,档案数据化与数据档案化是档案数据驱动的两轮和双翼,数据应用是档案数据驱动的原动力。因此,“十四五”期间档案数据工作中,档案馆是点,重在抓好存量档案数据化;数据归档是线,重在抓实各类数据归档;档案室是面,务必抓住增量数据档案化。  相似文献   

6.
沙柳 《档案》2022,(1):15-20
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规定的数据归档任务,文章采用文献定量比较分析方法,梳理“数据归档”的演进过程,勾勒出“数据归档”从实际工作运用到文献使用、再到学术研究对象,直至五年规划任务的递进发展脉络和趋势。可见“数据归档”已成为《“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的新高频词,这预示着数据正在成为档案的又一新来源。  相似文献   

7.
数据驱动时代下,档案数据不断增长,传统档案数据管理方法面临发展困境。为有效地解决数据的发现、治理、整合、合规问题,采用一定的算法和元数据模型,为实现档案数据的自动化编目、提取和验证提供了解决方案。利用网络调研和文献综述法,搜集国内外数据编目相关的学术文献和企业报告,对数据编目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进行梳理,明确档案数据编目概念和架构,探讨档案数据编目功能与具体业务流程。从数据层、业务层、功能层、用户层四层架构分析了档案数据编目整体架构,其中具体业务流程包括建立元数据模型、创建初始目录、元数据自动发现、数据目录应用四个步骤,以实现数据访问、数据理解、数据治理功能。提供了关于档案数据编目的系统性观点及其如何实现档案数据编目的最佳实践。  相似文献   

8.
宛志亮 《档案》2022,(2):3-9
数据归档是《“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重要任务。运用文献分析法,从定义、政策、理论三个方面,对文件(文书)、材料(资料)、数据三个档案来源的形成轨迹进行梳理,可以看出我国档案的形成来源,经历了从文件(文书)到档案、从科技文件材料到科技档案、从数据到数据归档(数据档案)三个不断递进扩张的发展阶段。《“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大规模、多种类数据归档任务的列入,标志着继文件、科技资料之后,数据已经成为我国档案的第三大形成来源,因此,档案界应重视和加强数据归档研究。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调研发现,我国档案大数据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档案大数据”的直接研究和“大数据语境下”档案实践与理论发展相关研究两个方面,偏重于实践性、中微观性,存在研究场域狭窄、研究思路陈旧和研究深度不足等问题。为此,笔者从基于大数据观的档案管理理论形成、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档案管理技术拓展、基于大数据思维的档案管理方法创新三个层面,对未来档案大数据研究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究“十五”以来档案数据工作目标任务及演进规律,在对“十五”以来各个五年计划规划中数据工作目标任务进行梳理比较后,指出“十五”以来档案数据工作按照从数据库到档案数据再到数据档案的节律推进,档案数据化、数据档案化和数据能力建设是“十四五”期间档案数据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权利分属不清、边界不明、保障困难给档案数据开发利用带来诸多挑战与风险,开展档案数据权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立足档案数据管理实践与发展境况,聚焦档案数据权益维护与安全利用,阐释分析档案数据权利类型特征和功能内涵,探索构建档案数据权利理论体系与制度体系。档案数据权利是档案权利与数据权利的融合与交汇,根据财产权、知识产权和人格权等权属定位,将档案数据权利分解为档案数据所有权、档案数据知识产权和档案数据人格权,并对每一类权利进行细分,形成由多项子权利构成的一个完整权利体系,推动档案数据权益保障、生态优化与价值释放。  相似文献   

12.
刘志森 《兰台世界》2019,(10):40-44
大数据技术应用的逐层深入,为我国档案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成为近几年来学界讨论的热点。文章以大数据作为时代背景,梳理了近五年(2014—2018)以来研究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的60篇文献的年度分布、来源分布及文献被引用情况等,对其研究的整体状况进行述评,归纳总结了在大数据背景下我国档案工作的研究方向及主要成果,在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的同时,指出今后大数据背景下我国档案工作的研究空间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急剧增长、海量汇聚,成为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形态。同时数据质量、数据污染、数据异构、数据安全等问题愈发突出,掣肘档案数据资源建设与服务创新,亟待探索研究档案数据生态境况、运行规律与平衡机制。[研究设计/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结构分析法,解析档案数据生态失衡的表征与动因,探究档案数据生态平衡调控路径。[结论/发现]聚焦档案数据生态平衡发展,从理念、规则、管理、技术等层面创新档案数据生态平衡调控手段,优化档案数据治理生态,推动档案数据生态系统健康运行。[创新/价值]综合运用数据管理和生态系统理论知识,从数据生态与组织生态双重视角探索档案数据生态平衡与调适,推动档案学与数据科学、生态学交叉渗透融合,开辟档案数据研究新论域。  相似文献   

14.
王卫平 《档案》2014,(4):58-60
大数据是近年来信息化领域研究的热点,2013年成为档案界关注的热点。对档案界有关“大数据”与“档案”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量与质的归纳分析,有助于了解其研究现状与特征,为今后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新上海档案》2005,(11):29-30
吴广平在《中国档案))2005年第10期上撰文认为,地方档案管理“条块分割”的现象致使地方综合档案馆档案来源范围越来越窄,档案实体和信息条块分割,无法使社会共享档案信息。文章提出,要确立档案“属地管理”的原则。在我国的档案工作基本理论中,“馆藏档案”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档案馆档案的数量、种类和馆藏结构,是多年来衡量一个档案馆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但是“馆藏档案”的概念,仅仅局限于档案馆对已进馆档案的分析统计,不能体现一个地方属于国家档案资源的整体状况,在对属地档案的整体考量上,存在局限性和不确定性,不利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当地档案资源的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16.
档案数据化是档案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分,而提高数据质量是数据化的关键,是档案数据发挥价值与档案服务转型升级的前提。系统梳理相关文献.阐释档案数据质量控制的实现价值,探究档案数据质量管控现状,发现档案数据化实践尚未成熟,受政策、组织、人员、技术等因素影响,档案数据质量整体缺乏有效控制,影响档案数据本身及其价值发挥。基于前端控制与全过程管理的思想,构建事前防控机制、事中管控机制、事后调节机制三者相配合运行的档案数据质量控制机制,并从制订档案数据质量管理战略、优化档案专业人才结构、积极探索数字智能保障技术、构建协同式质量控制生态四个方面提出实现路径,以不断改善优化档案数据质量,提升档案数据开发效率与档案数据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7.
何嘉荪 《浙江档案》2023,(12):32-33+36-38
德里达实际上认为,凡信息在人脑外得到记录即“档案化”。既然如此,保证信息数据及其记录、演化过程自身,从始至终“真实、完整、准确”的管理(治理)活动,可称之为“档案化管理”。今天将其延伸至“数据治理”领域,则可称之为数据的“档案化治理”。这事实上要求在数据治理中运用档案学理论,但绝非“照搬”,而是走“扬弃”之路。一方面,在区分档案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基础上,对不适应新技术新实践的应用理论主动“抛弃”,另一方面,对揭示客观规律的档案学基础理论则在修正补充的基础上继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开展档案数据治理研究与实践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信息资源数据化双重背景下的发展需求,从学理层面分析档案数据治理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对于档案数据治理实践和档案学理论构建都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对我国现有的档案数据治理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内容分析,梳理并阐释了现有研究对于档案数据治理概念范畴、内容结构和功能定位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档案数据治理研究的理论坐标应当是对档案信息治理理论的转型,对档案数据管理理论体系的深化,以及对档案管理理论的外部拓展。  相似文献   

19.
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资源管理分散与集成、孤立与互通、异构与统一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需要强化档案数据资源整合集成,构筑档案数据共享利用新空间。通过调查研究、案例分析和理论借鉴,文章解析档案数据资源整合内涵,揭示档案数据资源整合动力,提出加强档案数据资源整合顶层设计、推进档案数据资源整合新技术应用、完善档案数据资源整合系统平台建设等策略,力争将离散、异构、多元的档案数据资源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推动档案数据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集成汇聚。  相似文献   

20.
档案数据库中存在一种局部看正确但整体看错误的"垃圾数据"。论文以垃圾数据的概念和类型为出发点,具体讨论了垃圾数据的危害性表现,通过技术分析找到了造成垃圾数据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垃圾数据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