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奥林匹克主义的中国化诠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探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时代意义及其矛盾所在,进而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奥林匹克主义”,完善现代奥林匹克思想。研究发现,当前奥林匹克运动的实质,是以“竞技体育为主,兼容体育及其它文化活动”,因而造成了奥林匹克理想与现实上的冲突。改进之道,在于融入中华文化之精神,遂行中国化的“奥林匹克主义”改以“全民体育为主轴,竞技体育为辅助”,如此,奥林匹克理想才有可能实现。基于此,全体中国人应共同研究,配合2008年北京奥运中“人文奥运”的呼吁,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奥林匹克主义”,使奥林匹克运动成为兼容东、西方文化的全球性运动。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校体育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对接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冯霞  尹博 《体育学刊》2004,11(4):4-6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蕴涵了丰富的教育理念,其文化价值、教育内容和素材是学校体育的重要教育资源。在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的背景下,中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将不可回避奥林匹克运动对青少年的巨大影响。中国学校体育应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有选择地借鉴与吸收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的教育价值,并以此为契机推进学校体育自身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奥林匹克运动在"土洋体育"之争中所起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洋体育”之争是发生在我国20世纪30年代一场关于我国体育发展道路的争论,而这一时期,也是奥林匹克文化在我国逐步走向融合的时期。奥林匹克运动正是通过这场争论,对我国体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仅使奥林匹克运动在我国蓬勃发展,也使我国传统体育通过借鉴奥林匹克模式,实现了自身的改造。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的奥林匹克运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体育、教育、文化”是20世纪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核心,那么,“绿色、科技、人文”理念将成为21世纪奥林匹克运动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现代奥林匹克文化传播对青少年的教育价值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对青少年发展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其文化价值、教育内容和素材是学校体育的重要教育资源。在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的现实背景下,中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将不可回避奥林匹克运动对青少年的巨大影响力。中国学校体育应发挥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的教育价值,以人为本推进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试论现代奥林匹克文化对社会体育生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奥林匹克运动在当今社会不仅是体育竞赛,更是一项社会文化活动.奥林匹克文化为人们确定了一种制度形式,为社会体育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因此从4个方面阐述奥林匹克文化对社会体育的影响,即现代臭林匹克文化的产生:奥林匹克文化是社会体育教育的一种形式;奥林匹克运动中社会青年誊与意识的建立;臭林匹克运动是友谊的积极追求.能提高人生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东西方文化对接中的奥林匹克运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20世纪逐渐成长起来的奥林匹克运动是国际文化的一部分。它以追求和平为价值取向,尊崇和平主义。民族主义是20世纪国际竞技体育的主要潮流和基本背景,而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理想的追求,是历史责任的崇高体现,是奥林匹克运动与时俱进的一次思想变革。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种世界文化,对各种民族文化具有强大的感召、同化、融合、兼容和统摄的能力。奥林匹克运动又是体育文化全球化的标志,各个国家与民族都在努力汇入这一世界体育文化的潮流。各种民族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之间形成了一种绝对不对称的文化关系。中国体育文化可以站出来为保留世界体育文化的多样化做出尝试和努力。中国对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努力将使奥林匹克运动再度辉煌。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2006,(3):26-27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运动不应该只限于运动和体能活动,还应从思想和情操上培养青年。因此,顾拜旦坚持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艺术相结合。罗格说:“没有人文精神和奥林匹克教育,就是一届平庸的奥运会”。北京向世界承诺要办一届高水平和有特色的奥运会,将为奥林匹克运动留下北京特色的教育遗产。2005年12月6日,北京启动了“北京市学校奥林匹克教育计划”,这个计划是以“新北京、新奥运”为主题,以大、中、小学生为对象,通过全面贯彻和落实“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和“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主题,来传播现代奥林匹克精神。为了将这一教育计划落到实处,北京将实施“2008年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工程”,在中小学命名和建设一批“北京奥林匹克示范校”。《体育教学》将从本期开始开设本栏目,为大、中、小学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提供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论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奥林匹克回到故乡”是第28届雅典奥运会完美谢幕以后人们回味最多、最让人回肠荡气的文化体验。希腊人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和奥林匹克文化向世人充分展示了体育运动与人文精神是紧密相连、辩证统一的哲学理念和人文精神自古以来是奥林匹克运动之本的丰富内涵。文章以文献综述的方法对体育与人文精神的关系、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理想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理念进行阐述,进而促进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人文奥运”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0.
2002年8月24日,国际奥委会“寓教于体”(EducationThroughSport)世界论坛在德国威斯巴登市举行。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的代表及雅典、都灵、北京奥组委的代表和国际奥林匹克教育、文化专家出席了会议。作为中国奥委会派出的代表,我参加了这次会议。深刻体会到教育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重要地位及奥林匹克教育多元化的价值。一、会议简况会议由国际奥委会执委、国际奥委会文化与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何振梁先生主持。何主席在开幕式的致辞中阐述了教育和文化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作用:体育与教育、教育与文化、文化与体育、,这…  相似文献   

11.
也定义体育文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去年初夏的一天,魏纪中同志问什么叫体育文化?作为新成立的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的干部,我说,以强身健体、振奋精神为主旨的体育运动及其产生的精神的总和。对吗?魏老未置可否,笑日再研究,再研究。我也感到有必要再研究一番。萨马兰奇曾经讲:奥林匹克运动就是体育加文化。《奥林匹克宪章》第二条基本原则也规定:“体育与文化和奥林匹克教育均衡发展。”由此可见文化之于体育,文化之于奥林匹克运动有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12.
以体育为载体的国际社会文化活动——奥林匹克运动,在19世纪末期诞生不久,即随着西方近代体育文化的传入被介绍到了中华大地,为奥林匹克运动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和普及起到了推动作用。新中国的成立,为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文化背景逐渐交流、融合,并在中华大地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了当代中国体育的主流。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民众对以奥运会为代表的奥林匹克的关注程度,甚至高于对其他许多社会问题的关心。现代体育意识和奥运意识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当代中国发展奥林匹克运动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3.
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体育为载体的国际社会文化活动——奥林匹克运动,在19世纪末期诞生不久,即随着西方近代体育文化的传入被介绍到了中华大地,为奥林匹克运动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和普及起到了推动作用。新中国的成立,为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文化背景逐渐交流、融合,并在中华大地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了当代中国体育的主流。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民众对以奥运会为代表的奥林匹克的关注程度,甚至高于对其他许多社会问题的关心。现代体育意识和奥运意识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当代中国发展奥林匹克运动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4.
徐忠  张谦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3):249-250,254
奥林匹克核心是教育,奥林匹克运动对当代中国高校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是在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之后逐渐显现出来的,奥林匹克运动既是实施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健康第一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出发点,也是高校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传承奥林匹克文化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对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当今世界上影响面最大的体育赛事。“奥林匹克”一词也巳超出了体育的范畴,被广泛地运用到社会的其他领域。然而,由于经济的膨胀、政治的干涉、兴奋剂的滥用,使奥林匹克自身陷入了严重的危机。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存在的危机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解决构想。即加强国际奥委会组织结构的建设;树立危机意识和纯化奥运宗旨。  相似文献   

16.
一、奥运与教育 十九世纪末提出创办现代奥林匹克倡议的顾拜旦,从他恢复奥林匹克运动开始,就基于"现代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教育"这一思想,着力于将竞技运动纳入教育,将体育纳入一般教育,从而确立了奥林匹克运动和精神的教育学本质。萨马兰奇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超越竞技运动的,特别是在最广泛、  相似文献   

17.
试论奥林匹克运动对21世纪中国体育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陈彦 《体育与科学》2000,21(4):7-9,2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发展现状的研究发现,21世纪奥林匹克运动对中国的体育思想会产生更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奥林匹克主义强调的平等观念;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与现实冲突对中国体育价值观的影响;中国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参与心态;奥林匹克运动对中国体育运动协调发展和良性运行意识的影响;奥林匹克运动对中国奥林匹克运动教育价值观念的影响等,这些影响将对中国体育与国际体育接轨和两个战略的顺利实施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和逻辑分析法,从重视伦理的体育价值观、追求和谐的体育思想、倡导内外兼修的体育方法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以人为本的体育文化。奥林匹克运动的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和平与友谊始终是奥林匹克发展的永恒主题和人文奥运是以人为本的奥运两个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关系。认为倡导和传承“以人为本”思想理念可以促进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契合,也可以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提供有益的借鉴,实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交流和融合,丰富奥林匹克文化的内涵,从而凸显北京2008年奥运会独一无二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我国部分高等体育院系奥林匹克文化传播现状的调查研究,旨在了解体育专业教师对学生传播奥林匹克文化的现状、学生对奥运会的情感态度以及奥林匹克文化传播途径等,在此基础上,分析现存问题,研究解决方案并创造性地提出今后我国高等体育院系奥林匹克文化传播的“六边形双元互动”模式,以期对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更广泛传播。奥林匹克教育在中国的更广泛普及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 在1994年发表的《奥林匹克教育讲座》6讲中,我就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意义、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启示、顾拜旦的体育思想与奥林匹克运动、什么是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与未来的奥林匹克运动面临的挑战等几个专题作了讲述。这使我们能从宏观上认识和把握奥林匹克运动的来龙去脉,从中得到启迪。今年继续的6讲将从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结构和活动内容,它与现代体育、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关系及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等问题作出介绍,希望通过这几讲,我们能进一步从更深层次和不同角度来理解奥林匹克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