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不同处理方法对野生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低温冷冻和浓硫酸处理研究其对野生大豆种子发芽的影响。-6--10℃低温冷冻处理野生大豆种子1,3,5,7,9d可以一定程度的提高种子的发芽率。用体积分数为0.98的浓硫酸处理野生大豆种子2,4,6,8,10,20,30,40,50,60,70,80,90,100min,结果表明,经8-10min的浓矿石处理对提高野生大豆种子的发芽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发芽率可高达98%。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不同温度对桐柏野生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将浓硫酸处理(浓硫酸浸泡12 min)的种子分别置于5℃、10℃、15℃、20℃、25℃、30℃的恒温条件下进行发芽测试,每天记录各个温度下种子的发芽情况,共观察记录一周,最后计算不同温度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试验结果表明,桐柏野生大豆种子的适宜萌发温度为20℃~25℃,萌发过程受温度和时间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鳢肠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醋酸铅[Pb(CH3COO)2-3H2O]溶液对其进行萌发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醋酸铅对鳢肠种子萌发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浓度为50 mg/L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稍高于对照组(CK);浓度超过200 mg/L时,种子的发芽率明显下降,且随铅浓度的升高其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子叶完全张开数均呈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高压静电场对绿豆种子活力影响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绿豆种子经不同强度的均匀高压静电场作用一定时间或经同强度不同作用时间的处理,实验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统计经不同静电场强度或时间作用后的种子的发芽率、活力指数有明显的变化,对其产生变化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适当强度的静电场处理,绿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活力指数均有明显提高。不同情况的静电场影响效果有所差异。场强为4kV/cm的静电场作用10min时对绿豆种子的发芽及其芽期生长的综合影响效果最佳;场强为2kV/cm到5kV/cm作用10min时,对绿豆的萌发性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场强为7kV/cm作用10min时,对绿豆种子的发芽率及活力就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三叶木通种子为研究对象,研究层积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叶木通种子具有显著的休眠特性。随着层积时间的延长,5℃恒温层积处理和23℃恒温层积处理三叶木通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5/30℃变温层积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层积时间50 d,5℃层积处理下的三叶木通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最大,分别为92.22%、72.22%和0.92,根长≥2cm的比例达到50%。5℃恒温沙藏50 d是解除三叶木通种子休眠,提高种子生活力,促进种子发芽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6.
低温胁迫下镧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稻(Oryza sativa)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稀土元素镧浸种对水稻种子低温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5℃低温胁迫抑制水稻种子的萌发,浸种期用硝酸镧处理能够提高种子的抗逆性。低浓度((50~250)×10-6mol/L)硝酸镧浸种能提高水稻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呼吸速率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种子抗寒能力,实验发现用硝酸镧处理种子萌发以250×10-6mol/L浓度为最佳,低温胁迫下,发芽率提高9.67%,呼吸速率提高56.25%,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1.73%。350×10-6mol/L以上高浓度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湖北海棠种子甲醇浸提液的生物测定,探讨湖北海棠种子休眠与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湖北海棠种子不同浓度的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的高生长、根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之间白菜种子发芽率、苗高和根长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用0%、25%、50%、75%和100%的浸提液处理白菜籽,其发芽率分别为82.5%、72%、64%、34%和18%,根长分别比对照大约降低了6%、11%、18%和26%,苗高分别比对照大约降低了22%、38%、52%和66%,表明湖北海棠种子含有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成分。  相似文献   

8.
以蔊菜为材料,研究植株的形态特征和种子萌发试验.植株形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蔊菜平均株高为12.38cm,平均茎生叶厚为5.32mm、叶长5.10cm、最大叶宽2.28cm,平均果实长1.91cm.用不同理化因素处理种子,其萌发实验结果表明:在单因素处理中,50%H2SO4处理15min发芽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4%;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处理中,50%H2SO4处理5min、35℃恒温浸种36h、每天光照培养12h蔊菜萌发效果最好,发芽率最高可达99%以上,其中对蔊菜种子萌发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培养光照时间,其次是药品处理时间,再次是35℃恒温浸种时间,硫酸浓度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9.
用5个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溶液浸种处理黄豆种子,放在2种不同的温度下培养,观测其对种子发芽、下胚轴和胚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不同浓度的天然油菜素内酯处理对黄豆种子的发芽率和下胚轴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15℃和27℃下,0.05mg/L的油菜素内酯处理的黄豆种子发芽率最高,都达到了93.3%,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9.8%和14.8%;27℃下0.05mg/L的油菜素内酯处理的黄豆种子下胚轴伸长最长,达13.6cm;15℃和27℃下各油菜素内酯处理的黄豆种子胚根伸长均低于对照组,表明油菜素内酯对胚根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鲁豆10号为对照,通过田间试验和分析测试,研究了安徽五河野生大豆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五河野生大豆生育期长,种子发芽率低,一、二级分枝发生量大,三、四级分枝普遍发生;花期长,结荚率高.百粒重1.71g,显著低于鲁豆10号.五河野生大豆的染色体数目为2n=40.  相似文献   

11.
用35~65℃恒温水浴对津春5号、新白玉、津研4号3个品种的黄瓜种子进行热击处理15-40min,结果表明45℃,20min处理津研4号种子的萌芽率明显升高,达到95%,平均株高和健壮度均较好;而45℃,30min处理津春5号与新白玉种子的效果较好.浸泡(8h)加热击(20min,45℃)依次处理以上3个品种的黄瓜种子,其萌芽率分别达到68.3%,74.7%和97.7%.表明适当温度和时间的热处理可以提高黄瓜种子的萌芽率.  相似文献   

12.
冬青叶鼠刺成年植株周围实生幼苗较少,将其种子在实验室进行萌发试验,初步探究其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当年成熟种子在25℃度的恒温培养箱中第5天开始发芽,13天发芽结束,不同个体间发芽率差异较大,最高可达91.40%,最低26.75%;同批次种子存放0、6和12个月后,发芽率分别为91.40%、52.31%和19.78%,发芽指数为61.5、31.29和9.67;不同浓度的H202、Na2Se03、CuS04、KMn04和H。B03试剂处理种子后,对该树种子萌发无促进作用;不同样地植株的种子活力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室内条件下,初步探究了温度对蜡梅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蜡梅种子千粒重为212.094±4.168 g.种壳限制蜡梅种子吸水进程,有种壳,浸种96 h,吸水率不足8%,去除种壳,10 h内,吸水率达80.2%.(2)四个温度处理下,萌发率(%)大小为:25℃(78.33)>15℃(77.5)>30℃(55)>4℃(0),4℃下,萌发率为0,15℃种子基本能正常萌发,但萌发活力指数下降,25℃下,种子萌发率,发芽势,活力指数最高,萌发速率最快,30℃下,萌发率显著下降.(3)根TTC还原活力(mg/g/h)比较:25℃(0.5348)>15℃(0.4361)>30℃(0.3318),温度对幼苗鲜、干重、含水量无显著影响,对胚根长度影响显著.可见,种壳限制蜡梅种子吸水,进而影响其萌发.低温限制蜡梅种子萌发,在一定范围内,降温对蜡梅萌发影响不大,高温则延迟萌发,且降低蜡梅种子萌发速度和质量,蜡梅萌发适合的温度在25℃左右.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成熟度、GA3、覆土厚度、温度和基质等条件对百香果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其萌发特性。结果表明,生理成熟期的百香果种子发芽率最高;生理成熟期和近商品成熟期的种子先浸泡GA3溶液再播种会降低发芽率,而商品成熟期的种子经GA3溶液处理后可提高发芽率:覆土厚度控制在2.0 cm左右时发芽率和种苗成活率最高,发芽畸形率最低:种子在40℃环境下发芽率最高、发芽速度最快;基质以白水苔泥炭:珍珠岩为4:1的配制最适宜百香果种子发芽,可得到较高的发芽率和最低的发芽畸形率。研究结果为百香果高效高产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粉煤灰活化及在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粉煤灰的活化改性条件:焙烧温度为300℃,Na2CO3加入量为20g,硫酸浓度为70%。将此条件下活化的粉煤灰用于含油废水的处理,在温度为20--25℃,pH值近中性,慢速搅拌时间10min,活化粉煤灰投加量为50g/500mL,含油废水中的COD去除率可达到68.59%,去除效果与活性炭相当,实现了“以废治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以柴胡种子为材料,经6-BA、60℃、KMnO4和对照4种方法进行萌发处理,测定了萌发处理过程中不同处理时间的柴胡种子中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初步探讨了在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氨基酸的变化总体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在萌发0-6d之间氨基酸含量迅速升高,6d以后迅速降低,这种变化对柴胡种子的萌发是有利的.在不同处理下,柴胡种子在萌发期间,蛋白质的含量要经历一个迅速升高的过程,这种升高与氨基酸的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圆叶牵牛种子在6种浓度(0,50,100,150,250和400 mmol.L-1)NaCl胁迫及6种温度(15,20,25,30,35,40℃)条件下的发芽率.结果表明,NaCl浓度低于50 mmol.L-1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大,但高于100 mmol.L-1时随NaCl浓度的升高,相对发芽率显著降低,直至0,浓度为150 mmol.L-1时,对种子萌发抑制作用最大;圆叶牵牛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5~20℃,高于25℃时,温度越高,发芽率越低,35℃以上不能萌发.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浸泡玉米,通过测量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幼苗的一些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研究SA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SA浸种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大致呈低促高抑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