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4 毫秒
1.
我工作27年,其中18年在创业。从工作满一年起,我就当了主管,从管几个人一直到管几十个人、到几百人。可是我真正体会到我是一个主管,而且真的会当主管,是最近13年的事。换句话说,我在错误中做了14年主管,其中不知误了多少事、浪费了多少青春、走了多少冤枉路!  相似文献   

2.
给儿子读"守株待兔"的故事,儿子笑故事中的人愚蠢,来访的老友在旁边笑得意味深长.仔细询问,老友淡淡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大学毕业之后,我到南方应聘,很快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干了两年,就已经是一个部门的主管了.在这时候,突然传来一个消息,我们公司的总经理要到总公司任职,而且要从下属中选择一个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我于1996年从天津市教委调到广播电视大学,担任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至今已8个年头。在此之前,我曾在市教委工作了23年。  相似文献   

4.
1994年,我参加工作,从不被重视的信息技术一线教师,到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教研主管,再到如今承担重要工作的学校管理干部,我实现了“跳出学科看教育、从一线教学到教育服务”的自我超越和价值体现,成长为教师的“教师”。  相似文献   

5.
我工作时间很长,1952年从清华大学出来到中国科学院,1954年从考古研究所转到历史研究所。到了历史研究所之后,除了研究工作之外,我总有一定的行政事务,所以我练就了这么个特点,一方面工作节奏快一点,包括走路说话,因为没办法。比如一天我要见10个人甚至更多的人,那我每个动作快点,快做决定,快表达意见,快提出想法,其实我自己很有意识地调整一下节奏。我每天都忙,可以说1年365天很少有时间不忙的。  相似文献   

6.
纪东 《天津教育》2013,(7):25-28
来到我们周恩来、温家宝总理的母校,我感到非常高兴和光荣。作为学校学习研究周恩来小组的成员,我想把在总理身边工作八年的经历,所受到的教育和感悟,给大家作一个汇报。1968年8月15日,我从中央警卫团,也就是8341部队调到中南海西花厅周总理身边做秘书工作,一直到1976年周总理逝世,共八年的时间。那一年,"文化大革命"已经进入到第三个年头,正处在高潮时期。总理办公室的秘书也由"文革"之前的十几个人逐步减少到了我去时的三个人,后来就只有我们两个人了。  相似文献   

7.
我工作时间很长.1952年从清华大学出来到中国科学院.1954年从考古研究所转到历史研究所。到了历史研究所之后,除了研究工作之外,我总有一定的行政事务,所以我练就了这么个特点,一方面工作节奏快一点.包括走路说话.因为没办法。比如一天我要见10个人甚至更多的人,那我每个动作快点,快做决定,快表达意见,快提出想法,其实我自己很有意识地调整一下节奏。我每天都忙.可以说1年365天很少有时问不忙的。  相似文献   

8.
<正>节水到家2004年,17岁的我从华师附中毕业后,选择去日本京都大学留学。我寄宿的人家只有一位老妇人,叫鹤田惠子,她的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惠子慈眉善目,让我觉得很好相处。可时间长了,我觉得她是个苛刻至极的人。为了节省伙食费,我不  相似文献   

9.
Q:大学刚毕业,我在一家公司做文案,工作了近半年。就在三个月前,我的大学同学经我介绍和我一起在这家公司工作。刚开始时,我俩的关系还不错,她还有点知恩图报的意思。但后来她的一些做法实在让我难以忍受,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在这次升主管的事情上,她实在是太可恶了。周围同事知道提升我的可能性很大,可她硬是让我提前请客,还好我没有头脑发晕,要不真要搞出笑话来。没过多久也不知她耍了什么花招,升职的竟然是她。我感到很意外,觉得心理很不平衡,尤其当她做了主管以后,更是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还借机整我,挑剔我的工作,一气之下我辞职了,离开了我热爱的工作。一想到这些我就非常不平衡,是我把她介绍到公司来工作的,反过来她却恩将仇报。最近我越来越为这事苦恼,经常头痛而且还不能集中精力做事,甚至于失眠。我如何才能从这种烦恼和痛苦中走出来呢?  相似文献   

10.
近日,在中科院化学所,姚建年院士接受了本刊的专访,他就化学所研究生培养方面的具体做法、个人培养研究生的经验及体会、国内外研究生培养的异同及对研究生的期望与建议等谈了自己的看法。抓好七项工作确保培养质量问:您长期担任化学所副所长职务,主管研究生教育工作,能谈一下化学所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经验么?姚建年:我从日本回国后在感光所工作,1999年感光  相似文献   

11.
我的3轮面试     
"我有个好消息告诉你……"接到米歇尔·博欣的电话是2004年8月的第二个周三,我当时正在杜克大学旁的一家超市购物。米歇尔是 FinneganHenderson这家华盛顿特区的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之一,主管人事。她要告诉的是给我正式聘用书的决定。  相似文献   

12.
吴连柱 《早期教育》2010,(10):41-41
从1990年分配到幼儿园工作至今,我从小吴变成了老吴。面对教科研工作,我从接近到融人,从感受到享受。我认为“科研习惯”的养成,从自身角度说包括产生兴趣、学会质疑、积累方法、行动尝试四个阶段:从园所管理方面包括研究环境保障、学习团队打造、互动机制建立、展示平台支持四个关键点。立足我园教师实际情况,我们重点以“四个转变”推动教师良好教科研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陈迎  赵莹 《班主任》2012,(6):50-50
我曾教过一个叫陈强的学生,在学校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他父亲是某单位老总,手下几百人。我几次给陈爸打电话,他都说自己忙不开,革草说上几句就挂,一直不肯面谈。我仔细分析后得出,他确实很忙,但不至于连见一面的时间都没有。不想见面主要是因为"面子"问题,在单位能管几百人却管不了自己的孩子,可能是羞于见老师或以前因为孩子的问题挨了不少批评,受刺激了。怎样才能让他愿意和我见面呢?灵机一动,我想到,作为老总,找他办事的人一定很多,我何不"求"他一回?于是,我打电话给他称有事相求,  相似文献   

14.
一.一个日记人的定位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自己就喜欢写日记,工作十几年来一直坚持写日记:从在纸上写,到在电脑上写;从写博客,到现在又写微博.微博,是我目前最喜欢、最适应的日记形式.它对我写日记最大的变化是,一有感受、想法,就随时写下来,而不是等待一天结束再专门写日记.  相似文献   

15.
我是1996年毕业分配到漯河市第一职业中专工作的,至今已有15个年头了。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美术专业教师,我一直工作在美术教学第一线。回顾从1996年毕业至今的工作历程,我觉  相似文献   

16.
赵莹 《班主任》2012,(6):50
正我曾教过一个叫陈强的学生,在学校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他父亲是某单位老总,手下几百人。我几次给陈爸打电话,他都说自己忙不开,革草说上几句就挂,一直不肯面谈。我仔细分析后得出,他确实很忙,但不至于连见一面的时间都没有。不想见面主要是因为"面子"问题,在单位能管几百人却管不了自己的孩子,可能是羞于见老师或以前因为孩子的问题挨了不少批评,受刺激了。怎样才能让他愿意和我见面呢?灵机一动,我想到,作为老总,找他办事的人一定很多,我何不"求"他一回?于是,我打电话给他称有事相求,  相似文献   

17.
有一位年轻人,在一家石油公司里谋到一份工作,任务是检查石油罐盖是否焊接好。这是公司里最简单枯燥的工作,凡是有出息的人都不愿意干这件事。这位年轻人也觉得,天天看一个个铁盖太没有意思了。他找到主管,要求调换工作。可是主管说:“不行,别的工作你干不好。“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是黄济教授90华诞,我向他表示热烈的祝贺,祝愿他健康长寿,阖家幸福!我与黄济同志认识已半个多世纪。自从1956年我从苏联回国,分配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教研室工作,我们一直同事到今。当时教育学教研室主任是王焕勋教授,副主任就是黄济同志。他们两人都是从华北联合大学并入中国人民大学,又从中国人民大学调整到北京师范大学来的。  相似文献   

19.
有一位年轻人,在一家石油公司里谋到一份工作,任务是检查石油罐盖是否焊接好.这是公司简单枯燥的工作,凡是有出息的人都不愿意干这件事.这位年轻人也觉得,天天看一个个铁盖太没思了.他找到主管,要求调换工作.可是主管说:"不行,别的工作你干不好."  相似文献   

20.
进入2011年,我在讲台上已是第30个年头了.1981年我从中师毕业,1985年进修函授专科,1989年函授本科.我从农村小学到农村初级中学,再从县城初级中学到县城普通高中;从小学历史到初中历史,再到高中历史,30年的工作体会就是两个字: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