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李文跳高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对张李丈与女子跳高世界纪录保持者科斯塔迪诺娃的跳高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时以现:张李丈起跳后身体重心腾起的高度优于对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她起跳离地时身体重心太低,其原因是起跳腿蹬伸不充分且蹬伸速度不快以及摆动腿摆动幅度小、摆速偏慢。另外,过竿技术存在着缺陷,这些是导致与科斯塔迪诺娃成绩差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跳远教学初期,学生对技术概念理解上往往有偏差,认为跳远就是往远跳,因此,实践中往往表现为急于往远跳而忽略了起跳腿的蹬伸,造成了起跳蹬伸不充分、一滑而过的错误动作。有的则认为要有一定的腾起高度,于是,欲上先下的降低重心起跳的错误也就随之而来。针对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发现了虽然表现是在起跳腿蹬伸不充分方面,实际上是因为起跳时蹬伸发力点在小腿上,蹬地时蹬伸力量不通过重心造成此错误,由于起跳蹬伸时人体总重心已前移过支撑点;同时也有一部分学生,为了起跳能使上劲,助跑后几步明显降低重心,减慢跑速,而由于起跳…  相似文献   

3.
通过高速摄影对全国大奖赛女子跳高比赛前4名运动员的最后4步助跑技术进行3维运动学分析,得出中国运动员起跳时支撑腿蹬伸不充分,起跳脚着地至离地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的转化率优于世界优秀运动员,起跳腿蹬伸离地瞬间髋、膝、踝3关节都没有充分伸展等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4.
跳高起跳动作的任务是使运动员获得适宜的身体重心腾起角,并获得最大的腾起初速度,以便使运动员能够获得最高的身体重心腾起高度,并为旋转过杆提供力的来源。背越式跳高起跳的动力,是由起跳腿的蹬伸以及摆动腿的摆动效应共同构成的。正确认识和掌握背越式跳高的起跳技术,是有效完成背越式跳高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主要由起跳腿的蹬伸技术与摆动腿的摆动技术所组成。目前,大多数人们集中于跳高起跳的"蹬伸"技术研究,对起跳阶段的"摆动"技术研究相对较少。文章运用现场技术录像和运动图像解析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在起跳阶段摆动技术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前摆动腿最大缓冲幅度比较大;在起跳阶段摆动腿蹬离瞬间,摆动腿膝关节角度变化较小。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的摆动腿缓冲阶段,身体重心的高度、摆动腿膝角的变化情况与助跑水平速度的损失有显著性相关。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的伸膝角度、伸膝速度与起跳腿着地时摆动腿的摆动速度、摆动腿离地后的最大摆动速度都有高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现场定点高速摄像及数理统计法,对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不同时相、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变化与起跳缓冲、蹬伸阶段摆动腿角速度和两大腿夹角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成绩较好者,缓冲阶段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减小值略大,垂直速度的增加值则更大;离板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都呈现出相对较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高校优秀跳远运动员的训练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重新审视起跳过程的动作结构长期以来 ,在跳远起跳动作的教学与训练中 ,我们一般都要求运动员起跳时 ,起跳腿在踏板后的前阶段作缓冲动作 ,然后在身体重心接近垂直面的瞬间开始作蹬伸动作。在实践中我们发现 ,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不仅常常出现蹬伸起跳动作不连贯的现象 ,而且还导致了缓冲动作幅度过大、缓冲时间过长的不良后果 ,从而破坏了快速起跳的动作节奏。因此 ,有必要对过去关于起跳过程的动作结构重新加以审视。研究有关跳远研究成果时注意到 ,要想解决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 ,身体总重心越过在垂直位置之前起跳腿只作缓冲动作 ,而当…  相似文献   

8.
以参加2001年全国少年田径锦标赛(16~17岁组)和全国体育运动学校锦标赛(16~17岁)跳高比赛的男女运动员共44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三维摄像和解析方法、数理统计法及评价理论,分析了我国跳高项目后备人才的技术水平现状和存在问题。结果认为:少年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在跳高成绩的三个高度构成上基本一致;少年运动员起跳时起跳腿蹬伸不充分、离地瞬间躯干过早倒向横杆,以及少年女子运动员在起跳腿蹬伸阶段的摆动不够积极等是影响少年运动员起跳离地瞬间的身体重心高度值(H1)的主要原因;影响女子少年运动员不能获得较大的腾起高度的原因包括起跳过程中的起跳腿膝关节缓冲幅度和缓冲时间、起跳腿蹬伸时的摆动腿摆动幅度以及身体重心水平速度与横杆之间的夹角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广州体育学院田径队5名男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20周的核心力量训练,通过三维摄影对实验前后跳高运动员在助跑最后一步和起跳阶段摆动腿的支撑与摆动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起跳腿着地时摆动腿摆动的角速度、起跳蹬伸阶段摆动腿最大角速度及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增加值等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改善跳远起跳时摆动腿技术的训练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决定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是身体重心腾起速度、腾起角度和起跳高度。   研究表明:要进一步提高跳远成绩,最有效的途径是在继续提高绝对速度水平的前提下,提高起跳力量和改善起跳技术,以获得尽可能大的腾起垂直速度和合理的腾起角度。   1.跳远起跳中,合理的摆动腿技术特征   (1)在合理的最后一步步长的前提下,在起跳腿着地瞬间,摆动腿应越接近起跳腿越好,两大腿之间夹角在 35°~ 42°,这说明摆动腿距离地面后能积极开始向前摆动。   (2)在起跳腿开始由缓冲转入蹬伸时,摆动腿应已摆过起跳腿,摆至身体的前方。这…  相似文献   

11.
选取近三年来参加全国田径锦标赛8名男子跳远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三维运动录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及逻辑分析法,对跳远起跳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送髋技术对跳远成绩有一定影响;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送髋技术有一定缺陷;着板瞬间,起跳腿髋角较小,向上向前送髋不积极;摆动腿髋角较大,摆动腿侧以髋带腿的摆动幅度小、摆动速度慢;缓冲阶段摆动腿一味强调加快摆腿,而忽略了以髋带腿加速前摆;蹬伸阶段,起跳腿侧向前送髋速度慢、幅度小、蹬地不够充分、不能与送髋、蹬地和伸膝的运动方向保持一致,协助身体重心的交换由下到向上向前转移,且摆动腿侧送髋角度小;也有运动员过度的追求髋部前移而忽视垂直向上用力,导致离板瞬间身体重心投影点与身体重心支撑点距离增大。  相似文献   

12.
采用爱捷运动录像快速反馈系统EIMG90,对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进行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摆动腿蹬离地面至起跳腿着地支撑阶段,我国运动员两腿着地点近,身体重心向下垂直速度小,这有利于保持起跳前的速度,起跳脚着地瞬间至最大缓冲阶段,摆动腿摆动角速度与起跳腿蹬离地面瞬间的重心向上垂直速度相关,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比,我国运动员在着地支撑瞬间身体内倾不够。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三维高速摄影.对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旋风脚转体720°接马步动作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助跑阶段不是助跑速度越快越好;在起跳阶段的缓冲时段,左膝角屈膝幅度、身体重心的下降值和重心水平速度的下降值呈显著性相关;在起跳阶段的前蹬伸时段,右腿着地时脚掌内扣、及时快速蹬伸,几乎没有做退让性动作,同时左腿的加速蹬伸、左臂快速摆动的协调配合是关键技术;在起跳阶段的后蹬伸时段,右腿蹬伸的幅度更大,两腿及上肢协调的"蹬摆结合"至关重要.右脚有效制动,可增大人体腾起角度;在腾空阶段,里合击响腿时刻均在人体重心上升时段,接近人体重心最高点.里合击响腿完成后,需及时双臂合抱、双腿伸直使人体尽量成一"直棍";落地成稳固马步动作关键在于空中转体完成后尽快伸展肢体,增大人体转动惯量.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通过三维摄影,对我国部分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起跳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在起跳技术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前者在助跑与起跳衔接阶段的质心水平速度较低,倒1步身体内倾角度变化呈大—小趋势;在起跳阶段,起跳腿着地时的质心水平速度低,身体质心垂直加速距离较短以及起跳腿缓冲蹬伸时间比例不完全符合力学原理等。另外,我国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起跳腿蹬伸不充分以及摆动腿摆速和摆幅偏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图1: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支撑,起跳腿向起跳点迈伸,身体重心处于助跑阶段最低点。图3~5:起跳腿着地,缓冲,摆动腿膝稍内扣并快速向上摆起。图6~7:摆动腿继续上摆,两臂同时配合上摆,起跳积极蹬伸,以保证向上起跳的效果。图8~12:起跳腾空,背向横杆,髓部充分展开,髋部移过横杆后,双脚和小腿积极上举,以助越杆落地。  相似文献   

16.
采用IVC高速射像系统对参加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男子跳远比赛前10名运动员起跳过程摆动腿动作运动学特征及对起跳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摆动腿摆动技术在跳远起跳过程中对增加身体重心垂直速度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摆动速度在蹬离地面至最大缓冲阶段角速度不断增加,蹬伸阶段角速度为零,其特征与运动生物力学有关原理相符:与国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相比,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瞬间摆动腿摆动时机晚、速度慢、摆动幅度较小,从而影响了起跳效果,这是影响跳远成绩提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一、台阶前高抬腿跑接起跳 站在40—50厘米高的台阶或肋木前做3—5次原地或行进间高抬腿跑接起跳动作。摆动腿踏在台阶(或肋木)上(不要跳起),呈起跳离板姿势。 目的:加强走、跳、蹬、摆配合,培养建立起跳动作动力定型。 要求:两腿在剪绞中完成起跳,起跳腿一侧积极伸髋,大腿快速下压,着地点位于身体重心后方,以加快身体重心的前移。同时,摆动腿及两臂配合摆动,上体正直或稍前倾,两大腿夹角为110°左右。二、跳下台阶接起跳 台阶高30-50厘米,1-2步助跑跳下接起跳。 目的:体会起跳腿以髋发力、以大腿带小腿…  相似文献   

18.
刘涛 《中华武术》2014,(5):12-13
在跳远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动作。如助跑时用脚跟或全脚掌着地跑,上体后仰,臀部后"坐",后蹬不充分,"坐"着跑;助跑加速没有稳定的节奏,步长忽大忽小,步频忽快忽慢;起跳时上体过分前倾或后仰,身体重心不能及时而准确地压在起跳腿上,形成严重的"制动"起跳,或起跳的蹬摆不协调,起跳腿蹬伸不充分;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解析法、数据处理法,对参加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跳远运动员(最后筛选取20名)空中技术特征进行研究,探讨空中技术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结论认为:我国女子跳远运动员空中技术对起跳效果有影响。走步式空中技术能在起跳过程中通过紧密衔接的摆动腿加速前摆和制动前摆,加快起跳腿的缓冲和蹬伸动作速度,促进身体重心获得更大的垂直速度,而且水平速度没有更多的损耗,从而获得更大的腾起速度和腾起角,腾起时身体重心的垂直位置更高,最终取得优异成绩,促进跳远起跳技术朝着快速积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矮子赛跑俯卧式跳高助跑的后半段要求低重心跑,小腿前伸使肌肉做退让性工作,既要保持速度,又要顺利完成起跳所必需的制动。俯卧式跳高的低重心助跑要求上体保持正直,双臂自然摆动,支撑腿充分后蹬,动作幅度大而快速,后蹬角度小,采用“滚动式”的足掌落地方式,这种跑动姿势称之为“矮子步”。按照“矮子步”的动作要求,可以依次进行走、慢跑、中速跑、快速跑等逐步加快速度的比赛,用以熟练助跑技术。二、触高比赛俯卧式跳高起跳时,要求起跳腿的起跳蹬伸、摆动腿的直腿摆动和双臂的上摆突停三者要协调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起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