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了解安徽省合肥市区中学生参与校外体育活动的体育现状,探索构建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服务网络,为学校、社区、家庭合力开展中学生校外体育活动提供参考.通过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学校、家庭、社区在组织学生校外体育活动上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2.中学生参与校外体育活动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锻炼的手段和方法不够科学.3.活动内容传统单调,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爱好和活动内容多样化的需要.从发挥社区、家庭体育的作用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是学校体育课堂教学重要的延伸和补充,也是政府提供青少年体育服务的重要阵地。本文从运营管理模式、开放时间、信息咨询服务、管理服务人员、场地器材设施等角度,对福州市11所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情况进行研究,目的在于优化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为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提供高质量、多元化的体育公共服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论证分析等方法,对近年日本在促进少年儿童校外体育活动方面的措施进行研究.其发展少儿校外体育措施包括:利用社区运动俱乐部开展少儿体育、开设社区儿童教室、组建运动少年团、拓宽运动健康知识普及渠道、充实少年儿童户外体验活动、针对少年儿童开展的家庭体育等.在借鉴日本相关举措的基础上,对我国少年儿童校外体育发展提出了建议:社区应成为少儿校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平台;应建立具有广泛接纳性的少年体育团体;为少年儿童提供更多户外体育活动机会;拓宽他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发挥父母的启蒙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立足于体育教学改革视角,提出体育教学改革应突破校内藩篱,认为校外体育活动场所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外围区域与关键点,重点阐述了校外体育活动场地的体系构建、价值导向与服务管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立足于体育教学改革视角,提出体育教学改革应突破校内藩篱,认为校外体育活动场所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外围区域与关键点,重点阐述了校外体育活动场地的体系构建、价值导向与服务管理。  相似文献   

6.
蒙彩娥 《体育科研》2007,28(2):89-90
通过对上海市闸北区中小学学生对校外体育活动的认知、行为以及影响行为的因素的调查和分析,认为闸北区中小学学生、学生家庭对校外体育活动的作用和价值有较高的认识,但实际体育行为与认知有一定的差距,学生校外体育活动的频率不高,分析造成这一现状的因素主要是家庭的影响和社会环境(场地、器材、时间、活动项目、同伴等)的限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及其心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外体育活动是指体育课以外的学生参加的一切体育活动,其中包括有早操、课间操、课余时间的体育锻炼和校外体育活动等。  相似文献   

8.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广州市小学体质肥胖学生状况及其参加校外体育活动等情况展开调查。重点探讨了广州市小学肥胖学生参加校外体育活动频率、内容选择、体育活动场地选择等因素,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能为小学肥胖学生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总结先进试点——福州市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建在体校工作的成功经验、实践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理性思考后提出了管理运行的建议,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建在体校工作提供可靠的实践参考,为更好谋划"十三五"体育发展规划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影响城市青少年校外身体活动的社会生态因素,该研究采用多阶段、概率与规模成比例的抽样方法,调查了全国不同地域的10 531名城市青少年。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与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的构建与检验,发现影响城市青少年校外身体活动的社会生态因素具有多元性,其分别来自宏观、中观与微观社会生态系统的不同层面:(1)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包括青少年的年龄、抑郁水平、自身医学知识、参与不同强度身体活动的能力以及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2)中观层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父母的就业状况、社区安全、社区体育活动、体育活动社会交往及社区以外的社会体育活动;(3)宏观层面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青少年的居住城市,而政策尚未成为影响我国城市青少年校外身体活动的主要因素,究其原因在于,青少年校外身体活动干预方面的政策和文件,要明显滞后于学校体育领域的政策和法规等。基于此,该研究建议未来应把社区作为我国城市青少年校外身体活动干预的重要场所,将城市青少年的校外身体活动干预与个体的心理评估相结合,并以政府、社区与家庭为依托,在优化相关社会生态因素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青少年的校外身体活动实施多维干预。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正> 体育活动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以外从事体育锻炼的总和。它包括:学生在校内的体育活动课、课间操、校外体育活动等。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学生体育任务完成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陈辉 《体育师友》2020,(1):51-52
从供给侧的视角,基于知觉现象学中的切身感与场域性,从当下校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和议题,在制定贯彻落实具体要求时基于切身感与场域性思考的必要性,以及主体间性视域下家庭阶层差异、休闲限制、大健康促进观对校外体育活动影响来分析思考课外一小时室外活动的落实,以期为具体措施的落地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对其体育课程的构建提出新的要求,依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和预防"职业病"形成的现实,认为高职体育课程应该关注发展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两个方面,建立多元化的课程结构,既有常规的体育课程,又有丰富多样的课余体育课程以及校外的体育活动,从而形成以体育课程教学为主,课外、校外相结合的体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推行的学校“冬季阳光跑步”活动,宏观上是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和构建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种探索与创新体育教育,微观上是为学校体育教育、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外体育活动以及社会体育活动等注入新的活力。积极开展学校“冬季阳光跑步”活动,对全国亿万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持续奔跑能力等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校武术课“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实施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为了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文章通过对武术课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实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进行的初步论证,对这一教学模式的真正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体育师友》2015,(6):43-44
课外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是实现学校体育终极目标的前提条件。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搞好现阶段的课外体育活动就必须对其改革。在分析了当前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后,积极听取学生的心声,借鉴先进经验,转变旧的课外体育观念,将校内与校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即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相结合。多安排学生们喜爱的运动项目,把课外体育活动搞活,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以便最终达到学校体育之目标。  相似文献   

17.
<正> 为了进一步改善中小学生课外、校外体育健身和竞技体育活动的组织,经苏联国家教委批准,自1990年起,在全国普遍建立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少年儿童身体训练俱乐部、这种俱乐部已被纳入正规的校外机构序列。该俱乐部拥有法人地位,负责从事以下活动: 1.开展吸引中小学生系统从事体育运动的工作; 2.在少年儿童中组织体育健身工作和教育工作。其目的在于增强他们的体质,促进全面身体发育; 3.作为地区性的组织方法中心、在组织课外和校外体育运动工作方面.向普通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提供全面帮助; 4.保障学生掌握卫生学、医疗救助、身体状况评定方面的知识; 5.从受训者中培养业余体育辅导员和裁判员。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调查上海市60所中学713名体育免修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发现63.5%的体育免修生参加校外体育活动,在影响体育免修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中,运动损伤是导致中学生体育免修的首要病因。这些结果提示应进一步提高中学对体育免修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这对减少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传统医疗体育项目如太极拳为主的体育保健班教学实验研究,就是探索适合体育免修生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对奉化市高中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竺航 《浙江体育科学》2007,29(1):105-109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课的延伸,它既是校外课余活动的组成部分,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课外体育活动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对学生自觉、自主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过程,同时也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和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需要。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奉化市高中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态度、活动项目、锻炼时间、活动的场地器材以及课外活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为继续深化奉化市高中学校体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1、新的体育课程时间观要实现体育课程目标,首先要有时间的保证,仅靠每周2-3次体育课(小学1—2年级每周4节、7-9年级每周3节、高中阶段每周2节)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课程进程决不仅仅指课堂上的教学过程,应当包括学生在校内的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外体育活动过程,包括学生节假日参加与社会企事业的体育联谊活动、家庭、社区等体育活动过程。视体育活动时间为体育课程的延伸,充足的时间资源是体育课程达标的保证,体育部门应以开放的眼光积极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的时间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