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答:现将我们所了解的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的经过简要答复如下: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全国一片讨袁声中死去。黎元洪继任大总统。7月间,新内阁改任范源濂为教育总长。这时期胡仁源辞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职务,范源濂决定请蔡元培回国主持北大校政,他于8月26日通过驻法公使馆转交蔡元培的电报说:  相似文献   

2.
范源濂教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源濂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教育家,曾三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在任职期间提出了众多教育主张。他坚信教育救国,倡导以社会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指出"世界之势"、"科学"、"爱国"都与"尚武"教育密切相关,并提出将义务教育列入宪法,所阐述的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影响,还对当代教育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在那十几年富有传奇色彩的教育生涯中,他曾三度出任中华民国的教育总长,谱写了一段千古佳话。民国初,他订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套近代意义上的完整学制;袁世凯复辟失败后,他二度出任教育总长,又一次挽救了民族教育大业;直系组阁后,他再度出山,并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殚精竭虑,至死方休。在他逝世后,时人寄语:"晚近二十年来,以一人而关系全国教育兴衰之重,未有如先生者。"身逢波诡云谲的动荡时代,宦海几度沉浮,他都未能动摇矢志教育的初衷。他就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范源濂。  相似文献   

4.
张寅 《学科教育》2013,(4):106-113
鉴于教育科事权过小及义务教育亟待普及的事实,1914年地方教育界向中央政府提出了设立教育厅的要求。教育厅制的建构过程虽因政局动荡、经费无着、省官制调整、审查受阻等因素的影响而遭遇了重重阻力,但经地方教育界呼吁及教育总长范源濂、众议院议员等人奔走,教育厅制于1917年得以出台。教育厅制颁布后,地方与中央围绕教育厅合法性、经费、权限、厅长任命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致使教育厅的设立颇为艰难,进而制约了教育厅作用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5.
李根源先生是民国元老,朱德元帅在云南讲武学堂求学时的老师。他从军,军衔至陆军上将;从政,官至农商总长。虽然不以教师为职业,却积极投身教育,尊师重教,重视人才培养,视教育为改变社会的力量。他通过开办学校培养人才来影响社会,改造国民,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以振兴教育为天职,不愧为教育家之称号。  相似文献   

6.
洋务运动从兴办外国语学堂学习外国语言发展到学习外国科技、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以图自强,从在国内兴办近代新式学堂发展到派出留学生到国外求学,以便更迅速更直接地掌握世界先进技术。洋务运动客观上对中国教育近代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它使中国加速了其固有的发展步伐,在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的道?上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并为中国以后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模式及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洋务教育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教育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内容,它由兴办外国语学堂、学习外国语言文字为开端,而后发展到创办新式实业学堂,学习外国先进科技、军事技术,再到派人出国留学,以便更直接、更迅速地掌握先进技术.洋务教育事业的兴办,首次改革了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培养了一批新型人才,客观上为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新式教育的转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清末,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师资大量匮乏。为填补新式学堂尤其是师范学堂的师资空白,清政府聘请大批日本教习来华。他们来华后,不仅承担新式学堂大部分课程教学,还积极参与到新式学堂的建设中,推动中国近代教育学术萌芽和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日本教习的来华背景以及在华教育学术活动,从而阐明日本教习在中国近代教育学术发端中的地位及影响。  相似文献   

9.
学堂赋是指以中国古代学校为描写对象并表现教育思想的赋。中国古代政教一体、"学在官府"的教育制度,私学发展及儒家思想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影响到中国古代学堂赋的存在类别和发展趋势,决定了学堂赋的德育情结和道学情怀。  相似文献   

10.
学堂赋是指以中国古代学校为描写对象并表现教育思想的赋.中国古代政教一体、“学在官府”的教育制度,私学发展及儒家思想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影响到中国古代学堂赋的存在类别和发展趋势,决定了学堂赋的德育情结和道学情怀.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所百年老校,也是一所老牌名校。从上世纪之初的“教育救国”到八十年代的“情知教育”,从新世纪之初的“有效教学”,到今天的“主体学堂”,成师附小以赤诚教育的热情和道劲有力的探索不断向教育的本质掘进。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中小学海洋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变革先决条件。追根溯源,其产生主要有三条线索与路径,即起源于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所办的教会学校、清末洋务派所创办的新式学堂以及民国初年的中小学。萌发状态的海洋教育活动大多体现在地理课程与教学中,包括教材编撰、课程内容安排及具体活动。从西方传教士创办的教会学校到晚清新式学堂,再到民国初期的中小学,海洋教育因素与内容逐渐增加与丰富,它们是中小学海洋教育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3.
清末,河北为发展近代新式教育,解决师资短缺问题,不惜重金从外国聘请了一批洋教习。他们分布于河北高、中等学堂和师范、军事、法政、农工商等各专门学堂,为河北近代新式学堂教育体系的建立、新学科的建设和多学科人才的培养做出了一定贡献,促进了河北教育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对于洋务运动时期兴办的洋务学堂的性质,史学界关注甚少。本文从教育目的、课程设置、考试制度及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洋务学堂是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民族教育。  相似文献   

15.
以清末实业政策和新教育的产生为背景,铁路教育和铁路学堂开始兴起。铁路教育以派员留学、普通学堂开设铁路课程或附设铁路班、兴办专门的铁路学堂等形式进行。至清倾覆,包括铁路技术、铁路管理和铁路外交等学科的铁路教育体系粗略形成,最初的一批铁路人才得以培养,铁路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得以奠定。但由于学堂隶属关系变化频仍、经费困绌、师资短缺等原因,使清末铁路教育的发展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6.
曾熙以文辞书法名世,也是出色的教育家。他曾讲学于石鼓书院,并于1904年受命创办湖南南路优级师范学堂,担任监督。在教育方面,他重视文化传承,为学堂绘制宏伟教育蓝图;坚持立德树人,为学堂培养品德高尚的师范人才;提倡实用教育,优化学科课程设置;树立开放的教育理念,引领新式学堂教育。其教育思想及实践活动意义重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清末湖南教育的普及和近代化,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报》报道,在海南省海口市一处静谧的别墅区设立了孔子学堂,该学堂创办于2010年,到今年暑期,学生达到60多名。其诵经教育模式受到一些家长的追捧,有些甚至让孩子退出常规学校,每日在孔子学堂读经诵典,不写作业,也不考试,老师只要求孩子们背诵而不要求理解。这种有别于现代教育的教学形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反思。这些家长有的不认同现行教育模式和理念,认为是用最复杂、最辛苦的方  相似文献   

18.
1920年8月3日,北京民国政府大总统发布命令,解散安福俱乐部。按当时政府的法律,国民有结社、集会、组党自由,“安福俱乐部具有政党性质,自为法律所不禁”。为何大总统越过法律,要解散“具有政党性质”的安福俱乐部呢?个中缘由,本文试作说明。一、成因与名由1917年7月12日,在全国各界反复辟的声浪中,张勋辫子军寡不敌众,举旗投降。段祺瑞讨逆有功,成为“再造民国”的“英雄”,出任国务总理。梁启超人阁参政,任财政总长。研究系骨干分子汤化龙、林长民、范源濂分别出任段内阁的内务、司法、教育总长。复辟丑剧刚一…  相似文献   

19.
学堂奖励出身制度是清末教育变革的产物.从其诞生伊始,新教育即面临着严重的生源和认同危机.为鼓励兴学和就学行为,清政府对高等小学以上的学堂毕业生进行某种出身奖励.学堂奖励出身制度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清末新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清末以来的学风等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晚清时期华侨教育的发展分3个时期:19世纪70年代以前为华侨自发办学时期,该时期清廷在华侨教育上毫无政策可言;19世纪70年代起到19世纪末为部分清廷官员推进华侨教育的发展时期,该时期清政府的侨务政策发生缓慢变化,对华侨教育问题也渐渐重视起来;20世纪初至清末为华侨自觉创设新式华侨学校的华侨教育大发展时期,该时期清政府采取鼓励国内教员到海外任教、设劝学所、派视学员、制定华侨学堂规则、创立暨南学堂、推行“新政“广揽华侨人才等措施,使得华侨教育出现第一次兴学高潮.尽管晚清时期,清政府是在其思想、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利益驱动下才采取措施推进了华侨教育的,但是从客观上讲,这对华侨教育政策的转变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