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物简介:钟南山,生于1936年。先后就读于岭南大学附小、华南师范大学附中、北京医学院,1979年到英国进修。现任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2.
正2011年11月,我第一次参加特色学校校长论坛,我的发言题目是《从有形到有神》。那时,东北师范大学洪俊教授问:"你是学什么的?"我说:"我学中文但教数学。"他看了看我,摇着头说:"都不像,我觉得你像学装修的。"这是因为,我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了学校物质环境的改造。那时候,对"特色学校"是什么没有清晰的认识,所以  相似文献   

3.
<正>钟南山的社会责任感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是近十几年来推动我国呼吸疾病科研和临床事业走向世界前列的杰出领头人之一。他经常对自己的学生说,学医不能仅仅为了谋求一个糊口的职业,而应更多地考虑增进人民的健康和福祉。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战斗中,钟南山和他的研究团队日夜攻关,在短时间内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三早、三合理"  相似文献   

4.
陈健 《教育》2013,(17):19-20
"28岁的教授,完全可以有!"开始成为当下高等教育界的共识,也为高校青年教师拓宽晋升之路带来了希望。其实,早在1986年职称改革时,国家教委(现国家教育部)就批准了部分具有教授或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高等学校名单。到1993年,具有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的高  相似文献   

5.
施恩必报     
"对善举的尊重,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也让我们有资格去劝勉更多的人施援向善。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你的无私而放弃履行自己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学院教授,是一位在抗非典战役中家喻户晓的人物。非典让钟南山成了大忙人,也让他的生活和业余爱好全都发生了变化。日前,因国内抗疫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自己关于非典的一篇论文又在国际卫生组织权威刊物上发表,心情非常好的钟南山决定忙里偷闲,率领他那支己经停止训练五周的广州呼吸病研究所篮球队开打一场。要知道,这支业余篮球队已经坚持了16年每周训练一次,可非典把他们的训练计划完完全全打乱了。  相似文献   

7.
一、鲁迅小说的教参解读"文学接收是个性化行为,读者可以这样或那样理解作品,这是读者的权利,你有什么资格规定那种理解就不正确呢?"针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这种现状,北师大教授童庆炳先生发出了质问。但是,我们长期以来对作品的阐释却从来都是一言堂,教师的这个做法往往直  相似文献   

8.
阅读提示:由于本文提出的是假设性问题,所以文中出现了大量虚拟语气。对虚拟语气这种常见语法不清楚的同学可以多加留意,并查阅语法书,学习这种语气的用法。你仰慕历史上的哪些科学家?假如你有机会回到过去,你最想和谁见面?想向他们提什么问题呢?让我们来看看英国最优秀的科学家跟中的巨人是谁吧。苏珊·格林菲尔德,牛津大学药理学教授,英国皇家研究院院长:如果让我选和哪一位逝去多年的科学  相似文献   

9.
生气的距离     
有一天,教授问他的学生:"为什么人生气时说话要喊?"所有的学生都想了很久,其中有一个学生说:"因为我们丧失了‘冷静’,所以我们会喊。"教授又问:"但是为什么别人在你旁边时,你还是要喊,难道就不能小声地说吗?"几乎所有的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了一堆,但是没有一个答案能让教授满意。最后,教授解释说:"当两个人在  相似文献   

10.
正辜鸿铭博学而狂狷,被人称作"怪杰"。他见到英国人,用英语骂;见到德国人,用德语骂:见到法国人,用法语骂。挨骂的个个心服口服。黄侃与陈汉章同为北大国学教授,二人切磋学问,一言不合,即"以刀杖相决",都是暴脾气。一位留学欧洲学美术的年轻画家要开画展,因仰慕吴敬恒,便挑了幅自己最得意的画作请他题词。因是超现实的抽象画,吴敬恒左观右览,不得要领,遂题打油诗一首:远观一朵花,近看一个疤。原来是幅画,哎呀我的妈!刘文典说:"古今真懂《庄子》者,两个半人而已。第一个是庄子本人,第二个是我刘文典,其余半个是冯友兰。"在中央大学兼课的教授颇多,大都西装革履、汽车进出,顶不济也是黄包车。唯有黄侃总是穿一件半新不旧的长衫,腋下夹了几本书,步行到校。学校规定师生进出校门要佩戴校徽,黄侃偏偏不戴。门卫见这个衣着寒酸的人没有校徽,就要求看他名片,黄侃大怒,说:"我本人就是名片,你把我拿去吧。"郁达夫说:"文人当汉奸,应该罪加一等。"钱钟书说:"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刘文典不同意沈从文晋升教授:"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四百块钱,我该拿四十块钱,朱自清该拿四块钱,可我不给沈从文四毛钱!"又说:"沈从文是我的学生,他都要做教授,我岂不成了太上教授?"冼星海拙于言词,内心却热情似火。到延安后,  相似文献   

11.
一贯以敢讲真话著称的钟南山院士在其传记首发式上,回应现场读者讨取讲真话的“真经”时直言,自己讲真话不是太顾虑,一是有事实根据;二是自己不是什么官,也不图什么;三呢,“我都74岁了,你也不能把我怎么样了”。钟南山对自己为什么敢讲真话的三点“注解”,看似轻描淡写,实则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2.
自由在高处     
在一个法治轨道上的国家里,人是有权生气的。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所以作研究比较重要;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也不要以为你是个大学生,不够资格管社会的事.  相似文献   

13.
《八小时以外》2012,(12):34-35
深夜,几名警察悄悄包围了西安郊区钟南山上的一间土坯房,然后重重地敲响了房门。开门的是一个睡眼惺忪的外国男子,经过盘问,这个叫托尼的中年英国男子在中国并没有正式工作。于是警察将他带回公安局,对着这个不太懂汉语的英国人盘问了三个小时之后,才大概弄明白状况……  相似文献   

14.
不要轻易说"不"广东一考生说不,是一种拒绝。因为你不喜欢,或者你不需要,或者伤及你的自尊,所以你选择了拒绝,你说:"不!我不需要!"说不,是一种放弃。你在不懈的追求中饱受煎熬,甚至历尽艰辛,在离成功仅一步之遥时,你却坚持不下去了。你面露痛苦之色,无奈地摇摇头:"不,我不行了。"  相似文献   

15.
距离     
《中学教育》2007,(8):61-61
有一天,教授问他的学生一个问题:"为什么人生气时说话要喊起来?"所有的学生都想了很久。其中一个学生说:"因为我们丧失了冷静,所以我们会喊。"教授又问:"为什么别人就在你身边时,你还是要喊,难道就不能小声地说吗?为什么要喊呢?"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中国人到英国去学英语,他写的很好,但不爱说话。一日,英国一名教授问其故,答曰:“开口便错,故不敢说。”教授听后微笑,转而为其讲一个英语问题,同时打开录音机。讲完问题后即放录音,让中国学生记录教授话中的语法和词汇错误,果然不少。教授笑道:“我是英国人,英语权威教授,尚且说话有错,你怕什么?”  相似文献   

17.
刚来到英国,我的第一感觉便是觉得英国人很傻。如果你走在街上,不小心撞上了英国人,对方会很抱歉地说一声:"Sorry!"好像是他碰了你一样,让人很难理解。如果你买了东西,拿回家后忽然又不想要了,无论你买了多长时间,只要没有污损,就可以拿回去退货。可以没有什么充足的理由,只要你说不喜欢就行了。想一想,他们也不怕亏本,真傻。  相似文献   

18.
李雪梅 《考试周刊》2015,(14):19-20
本文以英国知山大学PGCE培训为例,介绍英国教师培训,分析英国教师培训模式中"教育研究生资格证书(PGCE)"模式的总课程设置及三个子模式:"早期教育研究生学历资格"、"小学教育研究生学历资格"、"中学阶段教育研究生学历"培训。认为英国PGCE教育在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培训方式的多样性及实践环节的重视性等方面特点突出。  相似文献   

19.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所大学。在快下课时教授对同学们说:"我和大家做个游戏,谁愿意配合我一下?"一女生走上台来,教授说:"请在黑板上写下你难以割舍的二十个人的名字。"女生照做了。有她的邻居、朋友、亲人等等。教授说:"请你划掉一个这里面你认为最不重要的人。"女生划掉了一个她邻居的名字,教授又说:"请你再划掉一个。"女生又划掉了一个她的同事。教授再说:"请你再划掉一  相似文献   

20.
曾请教一些英国大学的教授,为什么英国教育中如此强调学生的兴趣?他们的回答很简单:只有喜欢、热爱你的专业,你才会不顾一切地投入精力,再辛苦也不痛苦。如果做你不喜欢的事情,不辛苦也痛苦。追求知识、提高能力没有不辛苦的,但辛苦不等于不快乐,更不等于痛苦。国内常有厌学的事,这在英国的中小学里是不可思议的。很多驻英中资机构人员的子女在当地读书,即使没什么外语基础,孩子进入学校没几天,就喜欢上学了。按英国的学制,妞妞5岁进了学校,一年级就有科学课、地理课等。其实,这些听上去很高深的学科讲的都是生活常识。比如地理课,就从你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