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教育信息》2011,(11):69-70
10月5日至6日,朝鲜第一所私立国际大学平壤科技大学举行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英国等6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与会学者在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经营学和环境科学4个领域提交论文并进行研讨。朝鲜教育委员会副委员长田克万在开幕致辞中说,平壤科技大学首次举行国际学术研讨会,将向世人展示大学培养科技人才、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的意愿,也表明朝鲜政府对科技教育发展以及同世界各国学者交流与合作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11月26日,由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侨光科技大学、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主办的第七届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在武汉软件职业学院隆重举行。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海峡两岸10余所高职院校的40余位专家学者、兄弟院校代表等近1000人出席了会议。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玲教授为大会致辞,刘小芹、程时兴等18位论文作者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发言。  相似文献   

3.
科技学术语篇的人际功能及其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文体观强调语言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而忽视了对语言的社会交流性,即人际意义的研究。韩礼德的三大纯理功能理论为重新分析科技学术语篇提供了理论视角。本文从语篇的人际意义出发,以互联网上搜索到的20余篇科技学术语篇为语料,从话语的对话协商功能、劝说功能、掩蔽功能、评价功能等四个方面探讨了科技学术语篇的人际功能及其体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2009年7月4-10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江汉大学城市研究所武汉联合举办了第三届现代城市文化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与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40余位学者参加会议,提交论文与报告30余篇.  相似文献   

5.
科技期刊编辑部作为科技论文出版的主要关口,应在编辑出版环节做好学术失论文的防范工作。利用现代化手段做好科技论文查重,严格执行同行专家审稿制度,不断提高编辑自身素养,从源头上做好防范学术失范行为。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在学术诚信构建中的责任担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学术诚信问题已引起各方面的密切关注。研究生是科研院校科研力量的生力军,肩负着国家科技创新的重任,是我国多数论文、著作产出的源头。为此,大力加强研究生的学术诚信建设,让他们勇于担当学术诚信的重任,对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科技发展,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提升我国学术声誉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生可以通过把握学术道德内涵,树立真诚的学术态度,坚持实事求是的学术行为,与学术腐败行为作斗争等途径来担当学术诚信的重任,从而辐射、影响并带动人们共同构建诚信社会、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术基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术基准:科研经费、SCI(含SSCI)论文数量、在Nature和Science发表的论文数量、教师中的院士人数、诺贝尔奖获得者、学术声誉。  相似文献   

8.
为纪念我国近代民主宪政的先驱宋教仁诞辰105周年,由湖南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湖南省历史学会和桃源县政协联合发起,1987年4月5日至8日在湖南省桃源县召开了宋教仁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九个省市和美国、日本的专家学者,宋教仁及其友人的后裔共八十余人。举行这种专题性的、有国外学者参加的纪念宋教仁学术讨论会,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会议收到论文38篇,《宋教仁评传》一册。桃源县政协特为会议编辑了《宋教仁纪念专辑》,辑录了《宋教仁传略》、《宋教仁家世》、有关人士撰写的回忆录,以及国内外学者的论文等计22万余字。长期以来,人们对宋教仁的评价有不少偏颇之处,说他思想上是“二民主义”,组织上有闹分裂  相似文献   

9.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数百所高校今年在研究生范围内启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以检测学生申请学位的论文有否涉嫌抄袭。 此举引起热议,有人认为设置科技屏障有助于学术规范,也有人认为矫枉过正,“治标不治本”。  相似文献   

10.
马少甫 《历史教学问题》2008,(2):112-112,13
“全球视野下的史学:区域性与国际性”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1月30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隆重举行。大会共收到中外论文50篇,来自世界10多个国家的60余位专家学者会聚丽娃河畔.就当今国际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现状、特点和发展方向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1.
2011年3月26日到3月27日,由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民族主义与中国文学”的学术研讨会在海口举行,会议收到论文三十余篇,来自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岛内外五十余名学者参会,从民族国家建构的角度重新认识现代国家与现代学术的建立,从文学发展的角度反思民族主义在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起到的或隐或显的作用,从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和个人命运来分析的民族主义的情感,从文化建设和国民精神价值重建的角度来认识民族主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由《历史研究》编辑部与天津社联历史学会、世界当代史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科技发展与现代历史”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0月22日至23日在天津举行。来自京、津、沪等地的40余名专家学者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社会的关系、现代科技发展的特征、科技与历史发  相似文献   

13.
2011年9月26-28日,由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主办、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社会科学处联合承办的“国家、社会、现代化: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研究学术研讨会”在鲁东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华东师大、陕西师大、黑龙江省社科院等20多家单位的专家学者50余人与会,提交的论文围绕“苏联解体20周年的历史思考”“俄国农奴制废除150周年:现代化进程中的俄国与世界”以及“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和宗教、国家与社会”等主题展开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美国高校的学术诚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现有高校4000多所。各大学都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学术诚信教育,特别是像哈佛、耶鲁这样的研究型大学,从本科生入校伊始就开始进行。在美国,学术诚信教育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的:一、入学时发放新生手册,签署学术诚信保证书美国大学都制订有学生学术诚信条例。条例对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学术不诚实行为,从定义、表现形式到处罚规则和申辩程序,都做了详尽的规定。条例还规定了论文引用文献资源时所应遵循的规范,并举例说明。上述条例均印制在新生手册中,在报到之际发给每一位新生。除此之外,许多…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于9月10日~12日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和湖北民族学院联合举办。出席本次会议的90余名代表来自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高校、科研院所、出版社等40多家单位,收到论文50余篇。学术讨论范围涉及五大洲.在郝时远会长《新世纪以来世界民族问题的回顾与展望》总题目之下,分别围绕国别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民族主义与世界民族热点问题、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三大议题进行。  相似文献   

16.
学术动态     
第四届中国辽金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由安徽师大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文学院与中国辽金文学研究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辽金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0月29日至11月2日在芜湖召开,国内外40余名学者出席,收到论文近40篇。一、整体性研究已经从领域开拓发展到问题深化的研究状态,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海峡两岸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学术研讨会暨设计艺术教育、台资企业家专题论坛在深圳举行。教育部高职高专司和深圳市政府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180多人,其中国内60余所高职院校代表 140余人,台湾台北科技大学、建国科技大学等20 余所院校代表41人。会议共收到论文180多篇, 经评审在会上宣读的计138篇。  相似文献   

18.
美国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高校学术诚信教育方面探索出许多富有成效的路径和方式。研究美国高校学术诚信教育的有效做法,观照我国高校学术诚信教育的不足,有利于我国高校学术诚信教育制度和做法的健全、成熟。美国学术诚信教育的主要措施1.明确的学术诚信规章制度在美国,大多数高校在学生入学不久就给他们发放学术诚信教育手册。手册里面清楚地向学生指出了合理引用他人研究成果与论文剽窃、抄袭的界线,举报他人学术不诚信行为的方  相似文献   

19.
正7月11~13日,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第65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上海隆重召开。本届学术研讨会由世界学前教育组织中国委员会、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和华东师范大学共同承办,来自57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学前教育机构负责人、学前教育专家学者、学前教育一线工作者共聚一堂,深入地交流当前学前教育的重要议题,并分享富有特色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一直盼望着有自己的大学能真正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相关的论文和论著也有很多.然而中国拥有世界一流大学的瓶颈到底在哪里?笔者认为时自由学术重视程度才是问题的关键.诸如牛津、剑桥、哈佛、耶鲁、斯坦福等世界顶尖大学无一不非常重视自由学术.诺贝尔奖和世界一流大学几乎是密不可分的.从对诺贝尔奖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出自由学术是何等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