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933年3月,我党领导的抗日救国军一部,被数千日本关东军围困在黑龙江汪清县大马家屯山区。经连日血战,部队已到弹尽粮绝的地步。 一天黄昏,我军打退鬼子一次凶猛攻击后,李军长命令部队下山,收集日军撤退时丢下的枪支弹药,做好来日战斗准备。 午夜时辰,李军长接到李光大队长报来的喜讯,说他们在山下嘎子河谷的密林里,发现一辆日军卡车,车上满载着步枪子弹。这么多的弹药,令军部的同志们高兴得欢天喜地。李延禄军长连夜赶往  相似文献   

2.
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的鱼雷艇军官背着丁汝昌集体阵前出逃,成为北洋舰队战史上最大的污点。出逃事件中被日军俘获的"福龙"管带蔡廷干,将港内北洋舰队的虚实和盘托出;"左一"管带王平逃到烟台后,向上司谎称刘公岛已失守,致使正在行进途中的清军援军掉头撤退。北洋海军全军覆灭于刘公岛。  相似文献   

3.
作者考察了新四军七师沿江团与国民党军队在长江江面合作布雷袭击日军的有关问题,澄清了因史料失实而造成的一些模糊认识。作者认为合作布雷时间是1944年7月,并从四个方面分析合作布雷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黔南汉语方言中成套出现的腭化辅音,是黔南汉语方言有别于贵州其他汉语方言的重要特征。黔南苗语、布依语、水语都存在大量腭化辅音。研究表明,汉语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的接触影响是黔南汉语方言腭化辅音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1942年6月,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缅甸沦陷。远征军一部撤退回国;一部退入印度、改称驻印军。中国唯一的一条国际运输线——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1943年3月,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反攻缅甸,至1945年1月,给缅北日军以毁灭性打击,并打通中缅印公路。反攻缅甸中的一次最重要、最惨烈的战役——密支那战役,就发生在这个时期。密支那战役是盟军与日军在世界最复杂的地形、最恶劣气候之一的缅北进行的一次战  相似文献   

6.
黔南桥型历史发展经历了木桥、石拱桥、钢筋混凝土桥的兴衰演变过程。从历史文化角度探讨黔南桥型兴衰演变的原因、过程及基本特征,有助于增强对黔南社会文化变迁和桥梁发展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罗伯特·威尔逊医生是南京陷落后留守南京的外籍人士之一,目睹了南京大屠杀时期日军种种罪行,并以日记的形式将其记录下来。通过威尔逊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日军在大屠杀期间主要有屠戮中国军民、掠夺、纵火、侮辱外籍人士、性暴力、扶持伪自治委员会等六大暴行。通过与日军士兵日记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这些暴行行为往往具有联发性的现象,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动机交织叠加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第二章为克服困难,巩固太岳革命根据地而斗争一、扭转极端困难的局面一九四一年和一九四二年,太岳革命根据地出现了极端困难的局面。一九四三年始有所好转,但仍然没有从困难的局面中摆脱出来。出现困难局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日军的封锁、“蚕食’和“扫荡”造成的。当时,日军在太岳区周围以及境内部署了四个师团的兵力,还杂以相当数量的伪军,企图把太  相似文献   

9.
正我的中学母校是北京十三中。那是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我每天步行去学校,大约有半个小时的路程。出了我家胡同东口就是赵登禹路大街。赵登禹是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将领,他的名字是从我记事的时候就经常听爸爸念叨的。1937年,担任132师师长的赵登禹,率部抗击日军入侵,守卫北京城外的南苑。部队孤军作战,在敌人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损失惨重。在奉命向北平撤退的途中,132师遭到日军伏击,赵登禹师长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9  相似文献   

10.
大谬     
“国民党军队”及其指代用语“中国军队”在课本中曾多次出现。前者如 :课本第 3 1页 :“国民党军队在山西忻口阻击日军” ;第 42页 :“(新四军 )在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袭击” ;第 43页 :“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处于消极应战状态”。后者如第 2 7页 :“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第 3 0页 :“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激战三个月……中国军队被迫全线撤退” ;第 3 1页 :“日军对中国军队忻口防线 ,采取中央突破的战术 ,……” ;第 3 2页 :“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指挥中国军队 ,…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日军在中国的战争与施虐罪行罄竹难书。而其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则是臭名昭著的南京大屠杀。长期的军国主义教育,使日军形成了征服中国的心理基础,是导致暴行发生的直接原因;普遍存在于日军士兵中的大和民族优秀论意识以及蔑视中国人的认知心理,是暴行发生的内在原因;长期的侵华战争使日军形成了变态的畸形心理,是暴行发生的深层因素;在对被征服者的凌辱与毁灭中,日本士兵恐惧报复的心理,是暴行全面发生的原因;日军在战争中遇到中国军民的顽强反抗,形成了其强烈的复仇心理,是暴行发生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12.
1922年8月2日晚间,长期驻屯九江城内的陆军第一团士兵突然哗变,造成巨大影响:变兵到处抢掠财货、焚烧店铺,商埠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万元,形象受损,对外贸易下滑。社会各界为之震惊,提出惩凶赔偿、撤退驻军、市民自治、维护社会稳定等诉求,更有甚者提出将九江全部划为租界;而地方官员则尽量推卸责任,企图以增加税收来弥补兵变造成的经济损失,维持市面稳定。造成此次兵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国家财政匮乏,拖欠兵饷;军阀拥兵自重,相互倾轧;地方官吏腐败,督察失职等。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步伐,接二连三地迫使国民党反动政府同他们签订一系列卖国协定。以下几个就是在天津签订的。塘沽协定一九三三年二月,日本侵略军占领了热河后,又大举进攻长城各口。长城沿线的中国守军自动进行抵抗。国民党政府却制止部队反击日军,并加紧镇压抗日运动,使得日军得以经过冷口、滦东地区直逼平津。在日军步步进逼的情况下,一九三五年五月三十一日,国民党政府的代表熊斌与日本关东军代表冈村宁茨在塘沽签订了停战协定,即所谓“塘沽协定”。协定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军队从长城各口撤到延庆、昌平、顺义、通州、香河、宝坻、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西南地区,今后不准越过该线;日本可以用飞机检查中国军队撤退的情况;划冀东为非武装区。根据这个丧权辱国的协定,国民党政府事实上承认了日本对我国东北及热河省的占领,并使华北  相似文献   

14.
黔南是贵州境内以布依族、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自明代中期开始,阳明心学在黔南地区得以传播,一百余年间,以都匀为中心的黔南地区崛起成为黔中王门的"五大重镇"之一。以阳明心学为主流的儒家文化促进了黔南教育文化的发展,使黔南成为贵州儒学文化最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5.
1938年5月,徐州会战后,郑州、武汉暴露在日军面前,造成日军直下郑州,沟通津浦、陇海、平汉三线,进攻武汉的严重局面。在这紧急关头,蒋介石为掩护其部队向西南逃窜,竟置千百万人民生命财产于不顾,下令挖掘黄河大堤,造成平汉路以东的千里  相似文献   

16.
1944年4月日军发动了"一号作战",图谋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河南会战为该战役的第一阶段,日军在河南会战中使用了战车第3师团。日军的战车师团在豫中平原上快速推进,配合步兵部队完成了一系列作战。中国军队面对师团规模的战车部队,没有组织起有效的反击,遭到惨败。日军使用战车师团是中国军队河南会战中溃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黔南布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食狗肉、糯食、食酸、豆腐、食酒文化和食"活血"、食熏习惯,成为黔南布依族饮食文化的标签。通过分析归纳狗肉文化的形式和特色,糯食文化的成因、制作方法和种类,豆腐文化产生的原因和种类,食酒文化的民俗特点等等,提出黔南布依族饮食文化需要保护和弘扬。  相似文献   

18.
1928年“五三惨案”5月3日,日军向济南发动进攻,与中国军队发生冲突,日军在济南奸淫掳掠,屠杀中国军民5000多人,造成“济南惨案”,亦称“五三惨案”。同年10月,中日就此惨案举行谈判,1929年3月29日达成协议:由中日双方组成调查委员会,就地调查解决,南京政府负责保护在华日本人之生命财产安全;协定换文两个月后,日军撤出山东。  相似文献   

19.
[影片内容介绍] 故事发生在1943年春天的缅甸境内。战俘营日军司令斋田大佐正为在桂河上铺铁轨的桥无法按时完工而苦恼。而战俘的残存者不是故意破坏就是拖沓怠工,修桥几乎停止。英军司令官尼克尔逊也拒绝干活。一天深夜,一些战俘越狱逃跑,被日军发觉,只有希尔斯危急间跳入桂河逃走。两天后修桥进度仍不见起色。斋田只好答应了尼克尔逊的条件,并请他全权指挥英军建桥。尼克尔逊立即狂热地投入了工作,工程紧张而迅速地进行着。医生向尼克尔逊指出这无疑是叛国行为。而尼克尔逊却认为这是英国人的骄傲,医生对此感到难以理解。希尔斯死里逃生,辗转来到英军控制下的斯里兰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就日军航空队袭击广西始末及其对我国和平居民造成的惨重灾难试作全面考察.以期加深对日军侵华罪行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