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历史从奴隶制社会进入封建制社会,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经济规律的体现。但是,由于各个国家具体情况的不同,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制社会的飞跃,也就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一般说来,西欧从奴隶制社会进入封建制社会,是这一飞跃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形式。在那里,奴隶、隶农革命和“蛮族”的入侵推翻了罗马奴隶主阶级的政权,新的封建制度在奴隶制度的废墟上发生了,旧质态到新质态的转化过程采用了爆发的形式。因此,在教学中阐明西欧封建制度发生的问题,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学生领会了这个问题,则不难理解东欧和亚洲各国封建制度发生的不同形式,也就易于掌握中世纪初期世界历史中的最基本的内容。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学生对西欧封建制度发生问  相似文献   

2.
孔子思想是周初政治即西周初年新兴的领主封建制的反映,而在殷周之际,这种制度无疑是革命和先进的,其仁者爱人的思想亦为奴隶制所不容。然由于他生不逢时,尤其古史分期的不当,长期以来孔子曾被当作奴隶主阶段的反动的思想家和政治代表人物。可以说,这是战国封建说以及由此造成的历史错位的必然逻辑。有鉴于此,应重新进行古史分期,以理顺中国史学研究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从而走出欧洲中心论的误区。  相似文献   

3.
吕振羽从研究社会政治、经济问题转向历史研究、参与社会史论战的过程战促使吕振羽走上史学研究的道路。他在社会史论战中抓住论战的三个核心问题:“亚细亚生产方式”、“奴隶制”、“商业资本主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驳斥回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攻击,具有很强的现实政治斗争意义。他提出的“殷商奴隶制论”、“西周封建论”、“春秋、战国之际封建制转化论”,奠定了他在古史研究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代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历史大变革时期。我国奴隶制生产关系是怎样瓦解、封建生产关系是怎样产生和发展并取得统治地位的?这是我们研究春秋战国史时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很多同志认为:“井田制”是我国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基础;私田制是我国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基础。“井田制”的瓦解、私田制的确立,就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化的关健。我们认为,“井田制”与奴隶制、私田制与封建制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5.
对古代扶南社会性质的探讨,是东南亚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近数十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问题一直在争论,形成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即奴隶制说和封建制说。本文对奴隶制说和封建制说分别作了述评。并表述了一种观点:古代扶南不可能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封建社会,更不会是奴隶社会,只可能是奴隶制与封建制的杂交型,具体来说,是具有半奴隶制半封建制的社会性质。  相似文献   

6.
一从什么角度看西周春秋不是封建社会而是奴隶社会西周春秋的社会性质,是史学界多年争论未决的问题.它关系着我国奴隶社会的下限,以及和它有关社会的基础、上层建筑、阶级斗争、历史现象和人物等等的正确理解.所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是我们史学界一个迫切任务.到目前为止,对西周春秋社会性质,基本上有三种看法:(一)是奴隶社会;(二)是封建社会;(三)是奴隶制和封建制混和着但封建关系确已占了主导的地位.个人认为西周春秋不是封建社会,也不是奴隶制和封建制混和着,而是奴隶制社会.我之所以认为西周春秋是奴隶制社会,基本上是根据以下的理由,即:西周春社的史料证  相似文献   

7.
一般说来,中国古代史的范围,指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历史。它包括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这三个依次更迭的社会阶段,包括了人与人的关系史和人与自然的斗争史。而其中的封建社会史,如果从西周算起(中国古史分期问题是一个至今聚讼未决的问题,众说纷纭,西周封建说只是其中之一种),至1840年鸦片战争止,绵延了近三千年,其间又经历了领主封建制和地主封建制两个发展阶段。这是中国古代史中极为辉煌的发展时期,无论在物质文明或精神文明方面,都曾创造过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为了共同学习和了解这一段历史,现就下述诸问题谈一点看法。一、关于中国地主封建制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  相似文献   

8.
关于古史分期的研究,在中国的学术界已开展几十年了。虽然取得了不少成就,使古史研究者逐渐从表面现象深入到历史的本质和规律的研究上,但是由于具体到两周的社会性质到底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因此不仅影响到学者对其他专门史,如政治、经济、哲学、文学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历史教师对西周到秦汉这一段历史的具体讲授。所以,在古史分期问题上,周代的社会性质是迫切地需要尽早解决的。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赵光贤教授所著《周代社会辨析》(以下简称《辨析》一书,就是顺应这种需要出版的。这部书是作者通过长期科学研究、积累数十年辛勤劳动而著成的。它的出版不仅给古史分期提供了一部有价值的参考书,而且对西周史上各个重大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因而,该书一出版就  相似文献   

9.
<正> 众所周知,教育起源于劳动,早在远古时期就出现了教育的萌芽。当历史进人春秋战国,生产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社会形势动荡不定,开始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教育也顺应历史朝流由“学在官府”开始“文化下移”。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局面。儒家思想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并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国家与法的历史科学的对象是什么? 中国国家与法的历史科学,是一门新生的历史科学,它研究中国社会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国家与法的特有的和一般的规律。中国国家与法开始形成于殷商,迄今已将近三千年,基于基本的生产关系类型的改变,国家与法相适应的经过奴隶制、封建制、半封建半殖民地和社会主义的历史类型。中国国家与法是社会的上层建筑现象,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从西周到西汉的社会是何种性质?此一问题老早就经中外学者讨论过,到今日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我们知道战国时代社会曾经剧变,若先辨明战国社会的变动情况,是有助於解决古代社会性质的问题的。但是对於战国社会的看法,近年来大家意见仍多纷歧。有人认为战国是奴隶制转入封建制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2.
问题解答     
问.金代奴隶解放的年代及奴隶的生产和社会地位怎样? 答:金代的奴隶,主要是指女真族奴主贵族占有好隶的问题。关于金代女真族奴隶解放的年代,亦即由奴隶制向封建制交革的时间,大体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在阿骨打建立金政权前后(见何竹淇《岳飞抗金史略》及尚钺《中国历史纲要》);一种认为在金熙宗时期女真族开始全面的封建化过程,至世宗初才算基本完成(见中国科争院中国历史编写组《中国历史初稿》第五册);一种认为是在金世宗和章宗之阮,而章宗时,女真族才最后完成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过程(见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下册)。这三种说法,以最后一种比较合乎事实。因为金世宗以前虽然有赎免奴婢的多次记载,但以财物赎奴的办法,不是奴隶制解体时才有的现象,奴隶制在氏族制社会中产生后此种现象即巳出  相似文献   

13.
东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中的时间问题一直是中外史家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苏联史学界为了突出和夸大斯拉夫人的作用,往往以公元610年希拉克略篡夺帝位、建立希拉克略王朝作为封建制的开始.本人则认为应该以公元717年立奥三世推翻希拉克略王朝、建立伊苏里亚王朝作为奴隶制的覆灭和封建制开始的年代.同时,对东、西罗马帝国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中所具有的共性与特性也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抛砖引玉,借获教益.  相似文献   

14.
世界历史的发展是否具有选择性?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及历史条件下,是否有不同的发展道路?这是人们在讨论奴隶制问题时的又一重大分歧。在有些人看来,“五种生产方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界上各民族在原始氏族制解体以后,如果没有特殊的历史原因的影响,都“必然经历”奴隶制社会,因而奴隶制是人类历史上“普遍必经”发展阶段。各民族历史的发展,从  相似文献   

15.
去年秋有人写论文称述商鞅变法促进奴隶使用制发展,今年夏更有人写论文称述商鞅新法为奴隶占有制的法律。这些说法都从商鞅变法使秦国公有制开始转变为私有制的角度考察而提出商鞅新法和封建制无关的结论。但是,我们探讨史实却不能不认定商鞅变法的重要性,可从它对秦汉帝国封建土地制成长的影响中看出,并没有具体史实表明商君变法对奴隶制超过重大作用。商鞅变法纵使不是扭转正在发展的奴隶制转向封建制的趋势,至少它是通过这种趋势来助长封建制的成长的。依据史料记载,我们只能肯定秦国在变法前,它的公有制早已转变为私有制并发展了奴隶使用制,而在变法后却又导致封建制的成长。下文先从西周春秋时的秦国社会的发展作为讨论的开端。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史分期問題討論中,关于奴隶制社会的下限問題,爭論較烈;对于奴隶制社会开始于何时的問題,一直沒有很好开展。目前关于中国奴隶制社会开始时期的說法,有始于夏、始于商、始于西周、乃至始于秦汉等等各种說法,其中此較重要,作为爭論重点的,是范文瀾同志等的夏商奴隶說。反对派的意见,認为作为論証夏代为奴隶制社会的文献史料“不足征”;同时,在理論上希臘罗馬中心主义在作祟,对中国的奴隶制社会比欧洲奴隶制社会的形成早一千多年的事实,不能理解。关于史料問題,这里不拟列論,仅就一般奴隶制社会形成的年代、始点、途徑及标志这几个基本理論問題,作一簡要的闡述,提供夏商非奴隶社会論者参考和討論。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宝库里,农书占有重要的一角。早在西周、春秋时代,我国已流传下来不少描写农事的诗歌,辑录在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从春秋到战国,随着我国社会由奴隶制到封建制转变的完成,随着小农经济基础的确立以及精耕细作技术传统的开始形成,出现了具有一定系统性和理论性的农学著作。从战国到鸦片战争前夕,在长期封建社会中,我国农业不断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写工作中的几个原则问题,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部已经有了一个概括的说明,在“人民教育”月刊和“历史教学”月刊上发表;但是对于其中某些问题,还有必要作一些补充的解释。这对于开展教科书的讨论和批评,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工作中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也许是有些益处的。在这些问题里,从目前情况来说,最为人关心的自然是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就是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或者叫作上古和中古)的断限问题。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要求对于中国历史的全貌作全面的系统的叙述和分析,如果这个带根本性质的问题,还没有明确的肯定的说法,那么,对于许多方面的问题,都会游移不定,不能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史分期的讨论,前后延续半个多世纪,它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史学发展的特殊表现之一。在政治与学术的密切结合上,中国古史分期的讨论可谓是一个典型。研究中国现代史学,中国古史分期讨论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一个大问题。 现在可能许多人已经对这个问题不大感兴趣了,然而曾几何时,它却曾经是最为热门的一个学术话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就老子哲学研究的几个问题,特别是老子的道德自然论及其来源和影响的问题,谈点粗浅认识。(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评价任何历史人物及其思想,都应把他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老聃活动在春秋末期,这是中国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大转变的时代,各种社会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