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情绪是说服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不同的情绪理论框架下,情绪对说服影响的研究呈现出不同的研究取向.早期的研究者主要从效价的角度进行研究,现在则更多的采用认知评价取向和进化取向.不同的研究取向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却共同促进了情绪对说服影响的内部机制的探讨,丰富了情绪在认知上效应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内部心理取向和社会文化取向是成功恐惧研究的两种主要取向。内部心理观认为成功恐惧是一种动机,与人格、竞争情境、自我同一性、个人早期经历等有关。社会文化取向观则认为它是一种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或认知,更多的与性别刻板印象和职业刻板印象有关。  相似文献   

3.
分化与整合是当代社会心理学发展的两大基本走向。以社会心理研究的不同学科取向、文化取向和方法取向做为主要线索,对当代社会心理学发展的多元化道路和整合社会心理学的努力进行分析评价,认为社会心理学发展的多元化道路主要是由于社会心理的多质性和社会心理学的边缘学科性质所决定的,社会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整合努力则主要是由于社会心理的整体性和社会心理学的学科统一性所决定的。分化与整合作为当代社会心理学研究和发展的一对矛盾统一体,伴随了社会心理学发展的百年进程,推动着当代社会心理学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关于情绪的认知作用一直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认知评价是情绪产生的必要前提;一种认为情绪的产生并不一定需要认知评价的参与。本文认为分歧的存在主要是对情绪的内涵、情绪认知评价的路径等问题缺乏一致的理解。为此,本文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分析,阐明了情绪的认知观点既可用概念也可用经验表述和检测;解释了认知观点下情绪产生先于认知评价的现象;强调了情绪的认知评价具有多种形式;支持了评价是情绪产生基础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课程评价是研究课程价值的过程,受三种基本理性的支配,形成三种取向,即基于"技术理性"的目标取向、基于"实践理性"的过程取向、基于"解放理性"的主体取向,三种取向表征评价者对评价本质的理解,决定着课程评价采用的具体操作模式。我国高职课程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基于"工作世界"的职业性、基于多元主体的开放性、基于技术发展的动态性。借鉴课程评价发展的三种取向,依据我国高职课程的主要特征,试拟定我国高职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伊扎德情绪理论的生物社会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人格系统、情绪成分、情绪激活与调节等方面介绍伊扎德的情绪理论。伊扎德的情绪理论属于生物社会取向 ;强调情绪在人格系统中的动力性 ;强调情绪系统在理论上的独立性 ;认为情绪是由神经生理、表情行为和情感体验三个成分构成的复杂过程 ;提出在情绪的激活与调节过程中存在着四个基本系统 ,即遗传 -神经内分泌系统 ,表情行为的感觉反馈系统 ,情感体验系统以及认知系统。  相似文献   

7.
古今中外在智力问题上,存在看两种研究取向:一是智力外部关系研究取向,可以中国古代智力心理思想为典型;二是智力内部关系研究取向,可以西方现代智力心理学为代表。在概括介绍这两种研究取向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对二的主要特点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教师情绪:课程改革中亟待正视的一个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情绪是课程改革中普遍存在却又颇受忽视的议题,这一悖论现象背后蕴涵着复杂的社会文化根源.目前的教师情绪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取向,即以教师压力与关注为代表的心理-控制取向和199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的建构-诠释取向.要理解教师赋予课程改革的意义,就要对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情绪进行概念重建,增加改革的情绪维度,并且恢复教师情绪的平等地位.  相似文献   

9.
对于分析教育哲学而言,情绪教育是一个重要而且棘手的问题。随着分析教育哲学的不断发展,认知取向、情感取向和折中取向的情绪教育观相继出现,并成为主流的学术立场。  相似文献   

10.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在生理和一些心理机能方面出现下降的趋势,然而在情绪方面,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简单的下降趋势。整个成年人阶段情绪和幸福度是上升的,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情绪和幸福感基本保持稳定,甚至略有提高。研究者将这种现象叫做"老化的悖论"。本文是基于老化悖论的视角下,认为认知评价系统对情绪起到了一种调节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的关系取向:概念及其测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关系”在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学者认为,中国人具有“关系取向”。本文对“关系取向”的概念进行了系统地回顾与分析,指出“关系取向”是人们以关系作为核心线索和依据对人对己进行界定,并依据这种关系界定作出行为反应的一种心理倾向和行为风格。关系取向既是个体的一种心理定势,又是一种人际行为模式。与典型的西方人相比,中国人具有明显的关系取向。本文论述了关系取向的三个层面并以关系取向的内容结构为理论基础编制了包含12个分量表的“大学生关系取向量表”,选取1250名武汉地区高校大学生进行了关系取向的实证研究,初步获得了武汉地区大学生的关系取向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西方历史上几种典型的课程评价模式做一简要回顾和梳理,并从整体价值取向上对这几种模式进行对比和分析,认为蕴涵在课程评价模式中的价值取向有三类:注重社会需要的价值取向、注重人的需要的价值取向和注重主体间交往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从生命哲学的角度审视教师评价,是教师评价研究的新视域,也是时代的召唤。生命维度观照下的教师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坚持评价目的的生命价值导向、评价标准的动态生成性、评价实施的对话、建构过程、评价结果的发展性解释与应用。教师评价需要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思想上,坚持生命教育理念,坚持“生命发展”的评价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师观;在实践中,让教师参与评价,构建和谐、自由的评价氛围,建立既有基本底线又有较高要求的评价标准,使教师评价立足于教师生命存在,追求教师生命质量的提高和生命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修辞动因塑造了语文练习题的基本句型——主导句和辅助句,进而结构了语文练习题的各种题型——语篇。在语用探究的基础上,可以建构一套语文练习系统的评价标准:以主导句的定性分析为基础建构练习题评价的训练向度标准,以辅助句的定性分析为基础建构练习题的启发向度标准。在训练向度和启发向度的综合标准下,通过定性、定量、定向和定序分析即可对语文练习系统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课题组借助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经由城市历史特点、资源条件、现实优势和发展趋势等资料的系统收集与分析,提出了"世界激情之都"这一新重庆城市形象定位。2008年5月,市委宣传部组织专家进行了研讨,后经媒体报道,网友积极参与讨论,部分专家和网友也提出了异议。为明辨是非,本文将这些质疑观点归纳为以下三类:第一种观点是赞成用"激情"定位重庆城市形象,但对定位语中加入"世界"有异议;第二种观点是不赞成"世界激情之都",认为其词义太抽象、宽泛、空洞等;第三类观点是建议用"两江文化名城、山水之城、英雄之都等"作为定位语。然后,重点从城市形象定位的真实性、专属性、导向性、美誉性和认同性等原则出发,对这些质疑的观点逐一进行剖析,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学生怨恨是其在学校生活中体验到伤害或挫折后所生发的一种不平情绪。这种情绪因自身的软弱无力而被迫隐忍于内无以宣泄。学生怨恨的生发关涉到社会基础与心理基础两个维度。其中,社会基础是指学生体验到伤害或挫折的外在条件,心理基础是指学生软弱无力的人格特质。而学生怨恨则是在社会基础与心理基础的交互作用下生发的。怨恨一旦滋生将对学生的德性发展产生着消极意义:它导致学生道德人格的扭曲;使自身德性趋向平庸;引起学生破坏性和攻击性行为的出现等。学生怨恨所具有的消极意义要求学校教育对其进行必要的干预。这种教育干预要从两个向度进行:一是采取教育措施预防学生怨恨情绪的滋生,二是通过合理的途径疏导学生的怨恨情绪。  相似文献   

17.
以心理学方法研究美学有4种观点:立普斯移情理论认为审美欣赏实质为移情过程,偏重由我及物;谷鲁斯内摹仿说认为审美核心是“内摹仿”,偏重由物及我;巴希的同情象征主义说认为美存在于心灵与对象发生同情共鸣之际;伏尔盖特移情说认为审美是超越自我的“客观感情”。  相似文献   

18.
生态式教学评价强调生态和谐的取向,强调和谐发展、平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幼儿园生态式教学评价的取向包括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理念、多元和谐的评价内容、动态化的评价方式、个性化的评价标准、和谐平衡的评价关系、激励性的评价情感。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也就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要完整且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并与社会保持同步。在当今实施素质教育提倡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而作为教师,心理是否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的情感不在是一种单一的私人感受,而是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因此,对教师情绪体验和情感表达的要求就要稍高一些。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及身心健康成长,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成败。因此,教师心理是否健康应引起重视,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主导了大学的定位。国家对于大学定位主要有法律定位、体制定位、功能定位和管理定位四类。国家在法律上将大学定为事业定位;在体制上将大学定为具有政治意味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功能上先将大学定位于教学机构,后由教学机构向科研机构转移;在管理上有目的地将大学进行分层管理,并形成了一个结构相对稳定的大学层级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