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国古代小说由于其自身特点及其产生、发展的需要,从产生之日起就与劝惩结下了不解之缘。而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则是在这种劝惩传统影响之下而产生的一部以劝惩为创作目的的文言小说集。  相似文献   

2.
《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与《聊斋志异》异工而同曲的具有强烈社会批判倾向和很高思想认识价值的笔记小说。其中谈狐说鬼 ,惩恶劝善之笔 ,冷峻忠实地反映了清代黑暗腐朽的社会本质 ,暴露和抨击了封建礼教与程宋理学的伪善与丑恶。其思想主题并非仅为“不乖于风教”“有益于劝惩”。发现并阐述其思想主题对于认识《阅微草堂笔记》的文学价值 ,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清代学者纪昀所创作的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记述了当时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关于狐鬼天命的故事,在日渐衰落的乾嘉时代,以因果劝惩的道德教化形式来引导世风、匡时济世。笔记中,纪氏设置了善恶有报、祸福可移的故事来劝导人们驱恶从善,避祸获福,从儒家修身内省的角度强化了因果报应的道德功能。  相似文献   

4.
《四库全书》总纂纪晓岚在收录古代小说以及创作小说《阅微草堂笔记》时,始终以自身的小说观为指导,执着地实践着自己对小说的一贯艺术追求。他的小说观概括讲来大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反映生活的内容方面,坚持真实是基础,虚饰为点缀;二是在创作目的方面,以神道设教,有益风化劝惩为旨归;三是在艺术风格方面,以尚质黜华的笔记体为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5.
以劝惩为旨的《阅微草堂笔记》其叙事尚质黜华,不加雕饰,从容有致。其文本飘移在实录与虚构的夹缝之中,折射着虚实交织的叙事特征及独特的多层性的叙事框架。  相似文献   

6.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言小说的重要作品,学界对它的研究仍缺乏新意和深度,主要原因之一,是对纪昀的劝惩风教存在着误读。纪昀有倡导风化的一面,也有对传统伦理道德体系进行反思的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阅微草堂笔记》在学上的价值,在于其深刻的寓意;其思想之深邃,也正在充盈于其间的道德化与非道德化的矛盾统一。对它的思想内涵及在小说史上的地位应重新评估。  相似文献   

7.
《里乘》是清末比较有代表性的笔记小说之一。作者许奉恩在创作动机、娱情审美、小说观念等方面皆有值得注意的特点。他因困顿辗转而揭露现实;力图达到劝惩效果,却始终无法摆脱作品的娱情审美特性,即传奇笔法的运用;对小说文体虽足够重视却仍显示出体例杂糅的现象,这些文学观一方面受到《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整个时代的文学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8.
《阅微草堂笔记》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一部具有特殊地位和影响的文言笔记小说作品集,其独特之处有多方面的表现形态,对中国文言笔记小说尤其是同流派的文言笔记小说也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后世对《阅微草堂笔记》的研究也勉强算是有了一些较为喜人的收获,但和《聊斋志异》研究的深入程度却是无法比拟的。本文力图从"最理性的小说"这一视角探讨《阅微草堂笔记》的最理性的小说创作观、最理性的思想内容、最理性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最理性小说的尴尬与得失,以期能够开拓一种关于《阅微草堂笔记》研究的新角度或新视野。  相似文献   

9.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学者纪晓岚于闲时暇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其中所蕴含的大量而丰富的文学批评资料历来很少为学界所重视。本文通过分析《阅微草堂笔记》中众多文学批评资料所涉及最多的几个问题及相关论述,从中审视纪昀"唯务折衷"的文学观及其包容性。  相似文献   

10.
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对蒲松龄和《聊斋志异》作了严厉的批判,既指责作品内容驳杂和不真实,又影射蒲松龄用《聊斋志异》来发泄对现实的不满,造成了很不良的社会效果。纪昀创作《阅微草堂笔记》就是为了挽回《聊斋志异》的不利影响。尽管纪昀的创作态度和作品的社会影响与蒲松龄及《聊斋志异》截然不同,但《阅微草堂笔记》同样内容驳杂和不真实。  相似文献   

11.
吴波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0):50-52
《阅微草堂笔记》的文化意蕴存在着明显的二律悖反:一方面,作为比较开明的封建官僚,纪晓岚的思想观念中时常闪烁着民本主义思想的光辉。另一方面,对封建礼教的维护,又使他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表现出非人性的内容。这一二律悖反现象的存在,使《阅微草堂笔记》的思想文化意蕴呈现出复杂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阅微草堂笔记》在中国小说史上的意义,不仅在于其自身的成就奠定了它作为一个经典文本的地位,更在于它是子部小说这样一种文类的标本。在史、子、集三种叙事传统中,纪昀明确地以子部为归属,着眼于三者的异同来确立和完善子部小说的特点,在题旨上注重事理的揭示,在叙事准则上反对过度虚构,风格简淡,回避现场感,其文类特征是鲜明而系统的。面对《阅微草堂笔记》,应当采用子部小说的原理来阐发文本及其小说史地位,否则牛头不对马嘴,只能徒滋纷扰。  相似文献   

13.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因不满《聊斋志异》而创作的,作为与《聊斋志异》相对立的一部作品,纪昀把真实和学问放在首要的位置。与此相呼应,在艺术手法上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因不满《聊斋志异》而创作的,作为与《聊斋志异》相对立的一部作品,纪昀把真实和学问放在首要的位置。与此相呼应,在艺术手法上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纪昀撰写的《阅微草堂笔记》具有重要的环境史料价值,它描述了明清的华北灾荒,反映了官方与民间对灾荒的应对方式,记录了明清时期的安徽虎患,描绘了避暑山庄的优美环境与西域的瑰丽奇景,同时也揭示了灾荒所造成的严重的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16.
试论《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婆媳伦理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微草堂笔记》中描述的婆媳关系主要可概括为孝可通神、不孝受报、媳妇受冤及"孝可不贞"等类型。纪昀的叙述真实简洁却又富含幻化的鬼神色彩,其议论"厉而有情"、开通洞达;从中可见纪昀对婆媳伦理的独到见解,及当时文人试图在情理之中找到伦理平衡点而不可得的道德困境。  相似文献   

17.
《阅微草堂笔记》在题旨上鄙视艳遇故事,在叙事上反对过度虚构,叙述服务于议论,用简淡数言的方式陈述故事梗概,它与传奇小说的区别是鲜明的。因此这是一部渊源于子部叙事传统的经典,在叙事文学发展史上,其重要性可与《史记》(史部叙事经典)、《聊斋志异》(偏重集部叙事传统的经典)等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8.
"放焰口"是密教的施食饿鬼的仪轨之一,自宋元至明清都是南北方重要的民俗之一。《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许多北方民间"放焰口"、施食饿鬼的故事,"放焰口"呈现出适用范围更广、富有变化和惩戒意味的民俗化特征,这与佛教世俗化、清代的僧尼制度、厚葬风俗、明清功利化的民间信仰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9.
纪昀的小说<阅微草堂笔记>并非完全反对虚构.他的虚构是建立在"理"的基础之上;"虚构"一词在小说中以多种形式出现;特别是寓言手法的运用,更加强了其小说的虚构性;但纪昀却有意用理来对虚构进行限制,使虚构披上了"理所宜有"的面纱.从"情之所必有"到"理之所宜有",情理的消长有其历史发展的轨迹.纪昀久历仕宦的个人经历与当时重考据的汉学之风,加重了其小说的"理"性色彩,从而使纪昀对虚构的运用遮遮掩掩,欲说还休.  相似文献   

20.
《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具有鲜明寓言性特征的小说。这一特点既体现于作者的创作意图上 ,也表现于文本的艺术结构及形象的塑造方式中 ,并由此构成了其独特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