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似曾相识从哪来?这是一节向家长开放的英语课。家长们饶有兴致地看着孩子们拿着调查表跑上跑下,惊讶地发现孩子们一下子就学会用英语询问别人将来的计划及表达自己的计划。这时,屏幕上显示出一个问题“Whatwillyoudotobeagoodson/daugh-ter?”在孩子们热火朝天地讨论时,家长们都很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想怎样做一个好儿子(好女儿)。当他们听到“I'llstudyharderanddomorehousework.”“I'llnotmakemyparentsangry……”等回答时,脸上都露出了笑容。这时,一个叫何保报的学生倏地站起来说:“老师,我可以念首诗吗?”我愣了一下,这个平常不爱发言,…  相似文献   

2.
情满课堂     
吴开金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Z1):154-155
每学期一次的社会开放活动如期而至。那天清晨,很多同学的爸爸妈妈走进了课堂,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第二节是我的语文课,我与孩子们一起分享《袋鼠与金子》这篇课文。这是一则童话,讲的是一只袋鼠妈妈在带着孩子出远门的路上,放下孩子休息时,发现了一堆金子。袋鼠妈妈以崇高的母爱战胜了金子的诱惑,拒绝了小草的建议,坚持把孩子放进袋里走了。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去感悟母爱的纯洁与伟大。我请他们谈谈:你知道你的妈妈每天都要为你做些什么吗?学生们个个都有话可说,兴致勃勃地举起了小手,有的说“:我的妈妈每天都要上班,晚上还要为我检查作业。”有的说“:我的妈妈要为我洗衣服。”有的说“:我的妈妈每天都要为我买菜,做饭,辅导我功课。”……“那袋鼠妈妈照顾自己的孩子需要做些什么呢?”孩子们继续思考,有的学生说“:袋鼠妈妈要为孩子摘果子吃。“”袋鼠妈妈在跳的时候,她还要看着自己的孩子,别把它甩出袋子。“”袋鼠妈妈还要带自己的孩子出去玩。“”袋鼠妈妈还要保护她的孩子,不让她的孩子受欺侮。”……“妈妈照顾自己的孩子是多么的辛苦啊!那袋鼠妈妈为什么还要选择自己的孩子呢?”孩子们思考片刻,一个男孩站了起来“,袋鼠妈妈如果不要孩子,她就没有快...  相似文献   

3.
韩艳红 《师道》2005,(9):30-31
那是一节我终生难忘的习作课。那节课我本来是要侧重引导学生观察的。为了让孩子们清楚地观察到花的样子,我从校园里摘下了几朵颜色和姿态不同的小花带到教室里。花儿从我的讲台传到了孩子们的小手里。也许很多孩子从未这么细致地看过这些花,他们一边观察还不时发出一声声惊叹:“啊,原来花蕊是这样的……”“你看看这花瓣……”“嘿,有点像小草帽!”……孩子们异常兴奋。汇报交流的时候,有几个孩子用语言描摹那些小花,形容得美极了!我暗自得意这节课的成功。突然,有一个平时比较内向的小姑娘许鹿怯怯地举起了手,我向她点点头,把带有鼓励的目…  相似文献   

4.
当孩子们在争论问题,而得不到结果时,往往有一个孩子会理直气壮地说:“老师说的……”大家就不作声了。“老师说的”成了孩子们心中的“真理”,这也难怪,孩子毕竟是孩子啊! 那么,当老师的呢……我刚参加教育工作时,年纪还不到十八岁,有些同学居然比我的个子还高。我,胆怯了……  相似文献   

5.
“我”这个称谓,人们时常会在语言表达时使用它。在课堂上,我常会说,“给我说”,“给我想”,“给我写”……“我”已经成为了我的口头语,成为了我教学语言的一部分。一个周四的下午,两节都是我的语文课。根据教学安排,我和学生们一起学习第17课《松坊溪的冬天》,对于像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自然是少不了朗读的。我在教学中安排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家评议。课堂上学生们表现得无精打采,很少有人主动去举手评议别人的朗读情况,即便发言也都是三言两语,草草了事。孩子们冷漠的表现,真令我大失所望。课间十分钟的时候,我主动向几名学生征求…  相似文献   

6.
我们班有一名性格内向的女孩雯雯,不爱回答问题而且声音特别小。一次接力朗读课文,轮到她了,我心里一犹豫,还是决定让她读。我用目光暗示她,她怯怯地看着我说:“老师,我读得慢。”我笑了,抚摸着她的头说:“没关系,老师和同学们都不着急,慢慢读。”她读得真的很慢,几乎是一字一字地读下来的,而且声音也很小。读完之后,我第一个鼓起了掌,孩子们也都为她鼓起了掌……课下我想,假如我不给她朗读的机会,也许这个孩子会把自己永远“包裹”起来,封闭起来。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每个孩子的心灵都需要教师加倍呵护。这节语文课,我学会了…  相似文献   

7.
周红 《班主任》2014,(9):20-20
“咳……咳……”讲台上,我不停地咳嗽。学生目不转睛地望着我,显得十分不安。一个学生说:“老师,您还是坐着上课吧!”另一个孩子说:“我去给您拿杯水!”……每每听到这些,我的心里便会泛起阵阵暖意——孩子们真好!  相似文献   

8.
心中的妈妈     
在孩子的心目中,妈妈永远是最崇高、最美丽的。一年一度的“三八”节又到了,我问孩子们:“今天是妈妈的节日,你们想为她们做些什么呢?”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许多孩子选择了画妈妈。瞧,孩子们画的妈妈真是太夸张了。有的在妈妈头上画了个大大的蝴蝶结,却没画头发;有的画了两个大大的眼镜框,却没画眼镜腿;还有的把妈妈的腿画得像竹竿那样苗条……小雪解释道:“每次妈妈抱我时,我都能看见她头上的蝴蝶结,所以我就画了一个大蝴蝶结。”小屿说:“我觉得我妈妈很漂亮,她要是不戴眼镜就更漂亮了,所以我给她戴  相似文献   

9.
一分钟效应     
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时间观念,但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差。这不,刚安静一会儿的教室,没到一分钟就吵得沸沸扬扬,有时会因为一个孩子的问题,影响到上课进程。于是,为了改变现状,我利用孩子们好奇心强的特点,每次总是故意自言自语地说:“哎,真可惜,又浪费了一分钟。”初时,孩子们并不以为意,时间长了,便忍不住问道:“一分钟有多少?”“一分钟就是秒针绕表一圈!”我说。“那能做什么,就一会儿!”孩子们说。“我们来做个游戏。”看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我又说:“闭上眼睛一分钟,当我说停的时候,告诉我你们都想到了什么?”一分钟后,孩子…  相似文献   

10.
一个多月前的一天,孩子放学归来,一进门就兴奋地说:“我们班主任今天实行一项‘新政’,改站着发言为坐着发言。老师说今后只要他上语文课,他点着谁发言,谁坐着发言就是了。”“好!好!好!”我一连说了几个“好”。心想这个“改良”,也许在全国都是值得推广的。以后一连几天里,我总是问孩子,你们班主任坐着发言的“新政”怎么样了?孩子总说:“我们老师  相似文献   

11.
那是去年“六一”节的事情。我们班的幼儿终于兴高采烈地在一起吃饭了。孩子们高兴地说着笑着,盘碗饭菜在来回穿梭。这个孩子要添菜,那个孩子要加饭,好不热闹。闻讯赶来的家长,看见孩子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吃饭的样子,也议论开了。有的说:“真像一群小鸡在啄食。”有的说:“我家培培在家里是不吃鸡蛋的,在这里还吃呢!”……当家长得知这餐午餐是我筹备时,都连声说:“当一名幼儿教师真不简单!”  相似文献   

12.
一个多月前的一天,孩子放学归来,一进门就兴奋地说:“我们班主任今天实行一项‘新政’,改站着发言为坐着发言。老师说今后只要他上语文课,他点着谁发言,谁坐着发言就是了。”好!好!好!我一连说了几个“好”,心想这个“改良”,也许在全国都是值得推广的。以后一连几天,我总是问孩子,你们班主任坐着发言的“新政”怎么样了?孩子总说:“我们  相似文献   

13.
今天的语言活动是讲故事《会飞的猴子》。为了能较快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稳定幼儿情绪,我出了一个谜语,幼儿很快猜出了是“小蜜蜂”。我接着问:“你们还知道什么会飞吗?”“小鸟、蝴蝶、老鹰、飞机、蚊子、苍蝇……”孩子们纷纷发言。“老师,塑料袋也会飞。”一个小朋友大声地说。我用疑惑的眼神看了一眼说话的小朋友,原来是刘栋文。他还指着门外的天空说:“老师,  相似文献   

14.
郑苑飞 《教育导刊》2004,(3):119-120
似曾相识从哪来?这是一节向家长开放的英语课。家长们饶有兴致地看着孩子们拿着调查表跑上跑下,惊讶地发现孩子们一下子就学会用英语询问别人将来的计划及表达自己的计划。这时,屏幕上显示出一个问题“What will you do to be a good son/daughter?”在孩子们热火朝天地讨论时,家长们都很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想怎样做一个好儿子(好女儿)。当他们听到“I′ll study harder and do more housework.”“I′ll not make my parents angry……”等回答时,脸上都露出了笑容。这时,一个叫何保报的学生倏地站起来说:“老师,我可以念首诗吗?”我愣了一下,这个平常不爱发言,经常迟到,喜欢调皮捣蛋,但英语基础不错的男孩会在自己的妈妈面前念一首什么样的诗呢?难道他想给我出“洋相”?  相似文献   

15.
在音乐活动中,孩子们正在兴高采烈地进行着歌表演《玩具总动员》。每个孩子都很投入。可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们有些过于兴奋,活动室里乱哄哄的。怎样才能让他们既不过于兴奋又不破坏表演的兴致呢?我急中生智,故意很夸张地摆了一个僵硬的姿势,并大声地说:“唉呀,糟糕!我怎么动不了了?”孩子们立即被我吸引,有个孩子说:“这个玩具破了!”我马上接着问:“怎么会破的?我刚才还会动的呢……噢,我知道了,我是个上发条的玩具,一定是发条松了,所以不会动了。谁来帮帮我?”这下,孩子们有主意了:“赶快再上紧发条吧!多上几圈,上得紧一点!”我让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16.
王冯祥 《师道》2006,(9):38-38
今天依然天气炎热。我正在上第二节语文课,向学生提出“秋风吹黄了什么”的问题,想由此引导孩子们去观察秋天的树叶。突然有一个学生小声叫了一声:“小鸟!”这一叫可让教室里炸开了锅,同学们议论纷纷,目光不住地搜索小鸟的行踪。我一看,这下课可上不成了,按照常规,应该迅速制止孩子们的举动。但我灵机一动,反而很平静地问了一声:“小鸟在哪?”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在电视机上面!”这时,同学们各抒已见起来:有的说:“小鸟迷路了。”有的说:“小鸟太热了飞进来乘凉。”有的说:“小鸟太寂寞了,想和我们交朋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  相似文献   

17.
《小狮子爱尔莎》故事性强,文字浅显,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学习的深入,从孩子们的表情我已看出他们都被“我”和爱尔莎之间深厚的感情打动了。在总结本课的收获时,有的孩子说:“我知道了人和动物也会产生美好的感情。”有的孩子说:“作者能和爱尔莎的关系这么密切,是因为她关心爱尔莎,在爱尔莎小的时候,像照顾婴儿一样照顾它,今后我也会爱护周围的小动物。”……  相似文献   

18.
门开了……     
这是一节语言课,我教孩子们学习组词。忽然,我发现孩子们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后的门上。转身一看,哦,门被风吹开了。开始时,小朋友们大概以为是谁来了,一双双眼睛都往门边张望着。可结果是一个人也没有。司仪小朋友不由说了一句:“外星人推门的。”引得大家都笑了。我知道,孩子们此刻的注意力是在门上,老师欲制止也没有用。于是我指了指大门,又用手指做了一个门开了的动作,说:“小朋友想一想,用一句话说一说刚才大家看到的情景,好吗?”“好!”孩子们争着发言。文恒说:“门开了。”我说:  相似文献   

19.
我们是朋友     
我喜欢孩子们,孩子们也喜欢我,每天我都可以和他们一起玩,一起“疯”。我和孩子们之间没有距离,因为我们是朋友。在与这些孩子第一次接触时,我便对他们说:“我们做朋友,好吗?”孩子们都疑惑地看着我,我又补充说:“你们在和我说话时,可以称呼‘你’,不必叫我邱老师,可以吗?”孩子们笑了。果然,他们常常会主动地与我交谈:“你昨天在干什么?”“你喜欢看动画片吗?”“给你玩我的玩具”……改变与孩子之间的称呼,这是我和他们成为朋友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20.
下面这幅图是“用2、3、4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这节课的情境图。上课之前,我总认为这个内容太简单,没意思,就一个算式2×3=6,学生一看就明白了,没讲的必要。那么怎样上好这节课呢?学生学这个内容有什么价值呢?上课铃声响了,我拿着这张挂图(小精灵的问题和解答都被覆盖),走上讲台。我对学生说:“孩子们,这节课咱们进行四项比赛:一、看谁的眼睛最明亮。二、看谁是提问题大王。三、看谁是解决问题冠军。四、看谁最会听别人发言。”教室里一下子变得静悄悄的,学生们瞪着圆圆的眼睛看着这幅图。接着,都抢着说:老师,我来说……生:3只小象一共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