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新一代长寿命高炉炉壳用钢LK490两种规格(36mm和65mm)厚板,采用WQ-1焊丝匹配CHF101焊剂进行埋弧焊对接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规格厚板焊接接头常温拉伸强度和高温拉伸强度均满足LK490钢焊接技术条件,焊缝、熔合线和热影响区低温冲击功有较大的富余量,接头综合性能指标满足新一代高炉炉壳用钢焊接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
刘义  李敬  杨跃辉 《唐山学院学报》2020,32(6):46-49,71
对13 mm厚E40船板钢进行焊接,测定了焊接接头不同位置的力学性能,并观察了焊接接头不同位置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在焊缝区域晶粒较为粗大,焊缝厚度中心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焊缝上表面为粗大的柱状晶,导致此处的韧性较差,硬度较低;在焊缝厚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向一侧母材偏移4 mm后为热影响区的过热区,此位置的组织中存在大量的魏氏组织,故硬度较高,但不利于韧性的改善;偏移6~8 mm后进入热影响区的正火区,组织为细小的铁素体与珠光体,因此硬度大幅降低;偏移10 mm后由于受到热应变失效脆化影响该处的硬度达到最高值,此处组织为粗化的针状铁素体与准多边形铁素体;由焊缝中心偏移12 mm后进入母材区,其低温韧性基本等于母材。  相似文献   

3.
采用奥氏体不锈钢焊丝,对异种钢308L奥氏体不锈钢和Q345低合金钢进行埋弧焊接,研究了焊接接头不同位置的组织特征,并分析其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焊缝中以奥氏体等轴晶为主,但在晶界上出现铁素体及少量Cr和C的析出物;Q345侧热影响区产生碳迁移,熔合线附近组织为粗大铁素体,在熔合线+1 mm位置出现大量魏氏体组织.焊接接头横向拉伸结果显示抗拉强度达559 MPa,断于焊缝,表明异种金属连接位置(Q345侧熔合线处)强度能够满足要求.焊缝及Q345侧热影响区低温韧性结果表明,以奥氏体组织为主的焊缝从20℃到-80℃均体现优异的低温冲击韧性(≥76 J),但热影响区位置(熔合线外1 mm)随着温度的降低,低温韧性逐渐变差,在-40℃时即降低至17 J.主要原因在于该位置由于脱碳及热循环的作用,铁素体晶粒尺寸较粗大,且出现粗大魏氏体组织,与焊缝及母材的组织类型及尺寸呈现较大差异,成为异种钢焊接接头的韧性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4.
根据高炉炉壳生产实际,分别使用气电立焊和埋弧自动横焊两种焊接工艺对50 mm厚的BB503型炉壳用钢板进行焊接,对焊缝进行外观检查、无损探伤,对焊接接头进行拉伸、侧弯、冲击、硬度等性能测试,并对焊接热影响区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BB503炉壳用钢的气电立焊和埋弧自动横焊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和冲击吸收功均大于母材,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焊缝区及热影响区的显微维氏硬度分布和热影响区的组织均匀性均显著优于传统的CO2气体保护焊和手工电弧焊接头。气电立焊和埋弧自动横焊工艺可以替代CO2气体保护焊和手工电弧焊工艺用于高炉炉壳焊接制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A6N01S-T5铝合金型材采用脉冲MIG焊的焊接方法进行焊接试验,结合自动焊设备特点制定了合理的焊接工艺,同时对焊缝质量进行检验,对焊接接头金相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在焊接接头中未发现焊接缺陷,焊缝质量良好,满足ISO 10042B级焊缝质量要求。采用脉冲MIG焊热处理强化铝合金,可获得综合性能优良的焊接接头。  相似文献   

6.
《商洛学院学报》2017,(2):21-24
通过金相显微镜、冲击和CTOD试验,分析了某风机叶轮上的FV520(B)不锈钢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及断裂性能。结果表明,母材为均匀细小的回火马氏体,并有大量沉淀相析出;焊缝是粗大的柱状晶,马氏体板条尺寸宽大;热影响区晶粒尺寸介于母材和焊缝之间。焊缝组织中的逆转奥氏体和气孔是引起焊缝处冲击韧性和抗裂纹扩展能力远低于母材和热影响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采用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TOD)测试技术和金相显微组织分析,设计2种三点弯曲试样,测试了X70管线钢埋弧焊焊接接头低温-10℃的断裂韧性,比较接头焊缝、热影响不同区域金属断裂韧性,分析组织结构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焊缝中心金属性能均匀,裂纹尖端张开位移平均值为0.346 mm,断裂韧性小于热影响区稳定裂纹扩展的CTOD值。热影响区组织不均匀,包括稳定裂纹扩展和中途失稳断裂,出现不同特征的CTOD值。热影响细晶区组织为细小的多边形铁素体和珠光体,在-10℃环境下仍有良好的低温韧性。热影响粗晶区组织主要是板条状贝氏体和粒状贝氏体,而且晶粒尺寸粗大,该区域在-10℃时容易失稳断裂,呈现低温脆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改变焊接工艺参数,在不同的焊接热输入条件下对3 mm厚TC4钛合金进行钨极氩弧焊焊接,焊后观察了接头组织,测试了显微硬度、抗拉强度和弯曲强度,并结合断口形貌特征分析了接头的断裂方式和焊缝元素成分。试验结果表明:在四种焊接热输入条件下,焊缝组织均为单一的针状α′马氏体编织而成的网篮状组织;焊缝中心部位的显微硬度值最大,在热影响区存在一个明显的软化区;焊接接头的抗拉性能良好,弯曲性能普遍不佳,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值偏低,接头塑韧性较差,接头断裂方式以脆性断裂为主;焊缝区的主要元素成分为Al、Ti、V,无其他元素的出现,表明焊接过程中保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现在火电厂中高温段管材大多采用T 91(9C r1M oV N b),而低温段管材常用12C r1M oV、T 22、钢102(P)。两种材料的连接处属于异种钢接头,接头的安全性倍受重视,如何选用接头的焊接材料是解决焊接质量的首要问题。从分析焊缝成份、性能及合金化原理等方面入手,进行了填充材料的初步优选。  相似文献   

10.
唐威 《唐山学院学报》2021,34(3):10-14,28
采用激光填丝焊对Al-Li-Er铝合金进行焊接处理,研究激光功率、焊接速度和送丝速度对焊接接头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送丝速度为3 m/min和4 m/min时,Al-Li-Er合金焊接接头的焊缝面积都会随着激光功率和焊接速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在相同激光功率和焊接速度时,送丝速度的增加会增大焊缝面积,且随着送丝速度的增加,激光焊接接头的上余高系数和下余高系数都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Al-Li-Er合金适宜的激光焊接工艺参数为激光功率3 kW、焊接速度3 m/min、送丝速度2~3 m/min,此时焊接接头的室温拉伸性能与母材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1.
通过拉伸、弯曲、冲击、硬度和金相组织分析等试验,对WELDOX960E高强钢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和组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Union X96焊丝、MAG焊焊接WELDOX960E高强钢时,焊接接头具有良好的拉伸、冲击性能;弯曲性能还有待提高;WELDOX960E高强钢焊接接头粗晶区的硬度值最大,热影响区有软化现象出现;其焊缝组织为针状铁素体与贝氏体混合组织;熔合区组织为马氏体和少量M-A组元,且晶粒粗大;正火区组织为铁素体与珠光体。  相似文献   

12.
进行了29mm规格铁路车辆用GR65钢焊接性能研究,结果表明:GR65钢具有优良的抗裂性能,热影响区淬硬倾向较小。匹配WER60焊丝采用富氩气体保护焊接,焊缝组织为针状铁素体+少量的晶内先共析铁素体,焊接接头强度605MPa,焊缝-40℃冲击功达到171J,远高于技术条件要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压力容器用钢中的16MnDR钢板被国际权威机构ASME纳入到它的材料标准中,16MnDR钢板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根据不同的焊丝匹配原则,选取等强焊丝ER49-1、高强焊丝ER69-1,采用混合气体保护焊的方法制备焊接接头,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冲击试验机、显微硬度计对接头的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ER49-1焊丝焊缝区的显微组织为针状铁素体和先共析铁素体,ER69-1焊丝焊缝区的显微组织为板条贝氏体和马氏体组织,ER49-1断口形貌为韧窝状断口,ER69-1断口为解理断口为主+少量韧窝断口.  相似文献   

14.
焊条电弧焊焊接时由于热源在移动,母材金属各点经历着热循环的历程,这种历程不仅会使焊接母材的组织和性能产生不均匀变化,同时还会使焊接区域产生扭转、残余应力和变形。为了提高焊接的质量,简化焊条电弧焊焊接的实验过程,运用Simufact-Welding软件对Q345钢进行T形焊接仿真,对比分析焊件不完全约束和完全约束两种方法下在焊条电弧焊焊接过程中熔合线处的加热速度、加热最高温度、高温持续时间和t8/5时间。结果表明:该仿真过程中,其它参数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焊件装夹方法得到不同结果的热循环参数,不完全约束下的加热速度比完全约束方法下的加热速度快且平稳,加热最高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平稳,不预热t8/5时间长。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武钢首批试制的高强度核电用钢厚板手工电弧焊性能研究,按照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用钢提出的焊接技术条件,对36mm和48mm两种规格的核电用厚钢板进行了手工焊焊接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E9018-G-H4R核电专用焊条匹配WHD585E钢厚板所得焊接接头综合力学性能优良,能满足第三代核电用钢提出的焊接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6.
基于仿真模拟软件SYSWELD,建立了P91钢材料属性数据库,设计开发了考虑马氏体相变的“热-冶金-力学”耦合计算方法,采用热循环曲线法对P91钢平板对接接头残余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仿真分析。参照原始焊接工艺方案进行上下0.5mm/s焊接速度的调整,并进行残余应力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马氏体相变能抵消焊缝热收缩时产生的拉应力。后道焊缝焊接过程中施加的热载荷对前道焊缝应力变化和平板角变形有着显著的影响。考虑后道焊缝焊接过程中施加的热载荷对前道焊缝组织变化的影响时,焊接接头整体的拉应力大幅度下降,热影响区的拉应力上升,角变形起缓和作用。焊接速度越大,Von Mises残余应力和横向残余应力越大,纵向残余压应力越小。  相似文献   

17.
余春  陆皓  黄巍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5):565-568,685
在不同的工艺参数和不同的试样摆放方式下,使用纯Ti和纯Fe进行了接触反应试验,就Ti/Fe接触反应区微观组织和Ti-Fe化合物的生长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参数和试样摆放方式都明显影响接头微观组织形貌和Ti-Fe化合物的生长,当Ti置于Fe上平放或Ti、Fe母材平行立放时,反应区由-βTi(Fe)、大颗粒Ti-Fe化合物、共晶体和Fe(Ti)固溶体组成;当Fe置于Ti上平放时,反应区由-βTi(Fe)、共晶体和Fe(Ti)固溶体组成,即不产生大颗粒化合物。试验参数的影响表现为,试样立放时,温度1100℃,保温时间小于10 s,接触反应液相区域无大颗粒的Ti-Fe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日本最近研制出一种超级钢,为加工制造业提供高性能金属材料创造了条件。 据当地报纸报道,这种钢叫做“超级金属”,是在压轧时把压力增加到通常的5倍,并且提高冷却速度和严格控制温度的条件下开发成功的。其晶粒直径仅有1微米,为一般钢铁的1/10~1/20。这种钢组织细密,强度高,韧性大,而且即使不添加镍、铜等元素,也能保持很高的强度。 在750摄氏度下施加压力,这种超级钢组织内部的微粒不变形,而且会斜向滑动,因此两块钢板表面的微粒能够相互渗入,密切接合,呈现两倍于一般钢铁的超可塑性。这种技术叫做“扩散接合技术”。与现在使用的高温焊接技术相比,其优点是没有焊接痕迹,没有强度劣化现象。这将大大提高各种钢铁加工产品的质量。 这种钢是根据日本官民联合实施的“超级金属技术开发计划”研制出来的。按照这项计划,日本将在2001年内把超级钢的晶粒直径缩小到0.5微米,让它在650~700摄氏度的温度下呈现超可塑性;从2002年开始,再进行“扩散接合技术”的工业化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