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卫星或飞船的发射和运行过程进行全程探测是航天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家希望用最少的测控站对卫星或飞船的进行全程跟踪。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给出了一种利用半无限规划(SIP)模型制订卫星或飞船测控站设置的方法。并将该方法推广到m维空间,得到了利用半无限规划,在m维空间中如何用最少个数固定半径的球覆盖一个区域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首先以所有测控站都与卫星或飞船的运行轨道共面的前提条件下,考虑到地球自转时该卫星或飞船在运行过程中相继两圈的经度有一些差异,计算测控站与星下点的经度之差,得出测控站范围可监测的区域模型;其次通过收集"神七"的测控站点的分布信息及运行资料,计算出每个测控站点经度测控范围;最后对模型中未考虑引起测控定位误差的影响因素部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改进方法并进行了推广。  相似文献   

3.
飞船跟踪测控中的球面区域覆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船绕地球飞行,因地球自转,其飞行轨迹呈网状分布于运行球面的某个区域,需用多个测控站的测控区域予以全域覆盖.以实现全程跟踪测控。为此建立了测控圆的立体角计算公式和测控圆的经纬度方程,设计出无空隙的多层覆盖方案及精确计算覆盖纬度的公式。以神州7号的数据为例。给出了测控站数目最少的、能达到全域覆盖的最优方案,并对最优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4.
一、正常轨道的运转问题卫星在圆轨道或椭圆轨道上运行,应用开普勒三个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来解答问题,涉及到速度、周期、角速度的计算等问题.事例2"嫦娥一号"进入绕地椭圆轨道后,椭圆的一个焦点是地球的球心,如图1所示.在无动力的飘移阶段可以认为卫星只受到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的作用,在飞船从轨道的A点沿箭头方向运行到B点的过程中A.飞船的速度逐渐增大B.飞船的速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5.
现行高中物理(选修本)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96页指出:“通信卫星的轨道一般都采用‘地球静止轨道’,也称‘地球同步轨道’。即卫星转动的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相对于地.球静止。”这段描述很容易让人们产生这样的错觉:地球同步轨道就是地球静止轨道;处于同步轨道上的卫星相对地球是静止的。另外一些文献中也将二者混为一谈。其实,人造地球卫星的地球同步轨道与地球静止轨道除运行周期(23小时56分04秒)相同外,二者有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鲍献明 《物理教师》2003,24(2):6-18
20 0 2年 3月 2 5日晚 1 0时 1 5分 ,“神舟”3号飞船发射升空 ,1 0分钟后 ,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它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要进展 ,为普及航空航天知识 ,我们物理组举办了一次科普讲座 ,本文就航天器与物理教学密切相关的内容 ,作了整理 ,供同行探讨 .1 几种常见的特殊轨道1 .1 赤道轨道赤道轨道在地球赤道平面内 ,即卫星在赤道上空运行 .这种轨道上的卫星能观察到地球的范围有限 ,只能覆盖赤道两侧 .通信卫星的轨道采用地球静止轨道 ,在赤道正上空 ,它相对地球静止 .卫星转动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所以这类卫星常称为地球同步…  相似文献   

7.
利用几何与图论的知识分析卫星跟踪测控问题,对地球自转、非自转、不同轨道、不同纬度的卫星跟踪测控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给出了求解过程和结果,并提出了优化改进模型;根据神舟7号卫星的运行参数和测控站点分布等数据,分析了测控站对该卫星所能测控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高度重视发展航天。我们为什么要发展航天,为什么要上天,天上有什么资源呢?其实,我们发展航天就是为了利用太空,就是想通过发射入轨的各种航天器去利用天上的资源。轨道资源航天器在天上运行,是遵循天体力学的规律按照轨道运行,这个轨道是有限的,是非常珍贵的。首先,最珍贵的轨道资源就是地球的静止轨道,一颗静止轨道卫星可以覆盖地球表面约1/3的区域。卫星被发射到这里以后,相对地  相似文献   

9.
10月4日,苏联发射出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这个震动世界的消息标志着人类科学发展的新紀元,便为实现星际旅行开辟了新道路。什么叫人造卫星? 人造卫星就是我們用人工制造出来的卫星,就是一个人造的“小月亮”。它和地球的其他卫星一样,能在空中按照一定的轨道环繞地球运行。人造卫星是一个球形体,这次苏联发射的人造卫星,它的直徑是58公分(等于市尺一尺七寸半),它的重量是83.6公斤(等于167.2市斤)。  相似文献   

10.
球面几何是研究球面上图形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的一门学科.球面几何的知识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我们生活的地球可近似看成一个球,地球表面可以近似看成球面,航海、航空、卫星定位等都离不开球面几何的有关知识.对球面几何已有诸多研究,涉及了球面上两点距离,球面三角形的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相似边角公式及面积,球面多边形的内角和、球面三角形的面积等等.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2013,(13):54
荨这是人类首次在环月轨道上拍摄到的地球照片。这张照片是由阿波罗8号飞船在1968年12月24日拍摄的。这是第一艘进行环月飞行的载人飞船。荩这是旅行者2号飞船(1989年)拍摄的海王星和它最大的卫星海卫一的照片。  相似文献   

12.
现行高中物理 (选修本 )第三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 )第 96页指出 :“通信卫星的轨道一般都采用‘地球静止轨道’ ,也称‘地球同步轨道’。即卫星转动的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 ,相对于地球静止。”这段描述很容易让人们产生这样的错觉 :地球同步轨道就是地球静止轨道 ;处于同步轨道上的卫星相对地球是静止的。另外一些文献[1] [2 ] [3 ] 中也将二者混为一谈。其实 ,人造地球卫星的地球同步轨道与地球静止轨道除运行周期 (2 3小时 5 6分0 4秒 )相同外 ,二者有较大的区别。1.轨道倾角不同轨道倾角是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  相似文献   

13.
司德平 《物理教师》2002,23(2):36-36
现行高中物理 (选修本 )第三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1 997年版 )第 96页指出 :“通信卫星的轨道一般都采用‘地球静止轨道’ ,也称‘地球同步轨道’ .即卫星转动的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 ,相对于地球静止” .这段描述很容易让人们产生这样的错觉 :地球同步轨道就是地球静止轨道 ;处于同步轨道上的卫星相对地球是静止的 .另外一些文献[1] [2 ] [3] 中也将二者混为一谈 .其实 ,人造地球卫星的地球同步轨道与地球静止轨道除运行周期 (2 3小时 5 6分 0 4秒 )相同外 ,二者有较大的区别 .1 轨道倾角不同轨道倾角是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  相似文献   

14.
用电象法计算分析两个带电导体球由于静电感应而出现的球面面电荷分布.计算分析了随像电荷个数及其中一个球半径变化时的球面电荷分布问题.  相似文献   

15.
据新华社3月2日电:美国宇航局2日公布了"卡西尼"号飞船发回地球的最新一批土星及其环系统照片,这批照片的拍摄角度与以往不同,更为立体地展现了带环土星的容貌.宇航局下属喷气推进实验室说,过去几个月里,"卡西尼"的运行轨道平面与土星环系统平面的倾角不断增大.尤其是最近几个星期,"卡西尼"运行轨道的倾斜度能够使其交替"俯瞰"和"仰视"整个土星及其环系统,拍摄下了一批"前所未见"的宝贵图像,令项目科学家们十分激动.这次公布的土星图像包括黑白图片、彩色合成图像以及生动的视频短片."卡西尼"成像小组负责人卡罗琳·波尔科说,"这些图片我们已经等了好几年……它运行到土星高处向下拍摄到土星环展开的样子,看上去就像一个巨大的铜制奖章,这一视角前所未有,绝对令人叹为观止".接下来"卡西尼"的运行轨道与土星环平面之间的倾角将慢慢缩小,直至6月末又将回到环平面运行轨道上去.美欧联合发起的"卡西尼"探测项目以整个土星系统为探测对象,包括土星本身、土星卫星、大气和土星环等."卡西尼"号飞船携带欧洲"惠更斯"号探测器于1997年发射升空,2004年进入环土星轨道.2005年年初,"卡西尼"释放出"惠更斯",后者在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上成功着陆.  相似文献   

16.
1999年11月20日,我国首次成功发射了名为“神舟号”的可载入太空飞船,飞船经过21小时太空运行后,按预定计划在预定地点顺利着陆。这标志着我国在掌握了近地轨道返回式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发射测控技术之后,又基本上掌握了载入航天这一高难技术。 在观看了飞船发射和回收的电视后,许多观众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飞船为什么不载人?飞船为何不像船?火箭为何站着上塔?新型运载火箭模样与以前为什么不同?带着这些疑  相似文献   

17.
一、极地气象卫星与同步气象卫星例1我国先后发射了“风云一号”和“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它们的运行轨道不同.“风云一号”位于“极地圆形轨道”上,其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通过地球两极,每12小时巡视地球一周,每天只能对同一地区进行两次观测;“风云二号”位于“地球同步轨道”上,其轨道平面在赤道平面内,能对同一地区进行连续观测.(1)对于这两颗在不同轨道上运行的气象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行时,“风云一号”卫星观测到的区域比“风云二号”卫星观测到的区域大B.“风云一号”卫星运行的轨道半径比“风云二号”卫星运行的轨道半径…  相似文献   

18.
1.天体运动 假定卫星和宇宙飞船都沿椭圆形轨道围绕一个较大的天体运行,我们把这个较大的天体称为主天体.当宇宙飞船逐渐飞近卫星时,它们就会交换轨道的能量和角动量.因为轨道的能量与角动量的总和是恒定的,如果宇宙飞船得到了更多的轨道能量,那么卫星的轨道能量就会相应减少.而轨道周期的大小和轨道的能量成正比,因此宇宙飞船的轨道周期会延长,卫星的轨道周期会缩短,这就是“弹弓效应”。  相似文献   

19.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年出版的高中《物理》第三册 (选修本 )第 96面关于通信卫星轨道的叙述中有这样一段话 :“通信卫星的轨道一般都采用‘地球静止轨道’,也称‘地球同步轨道’.即卫星转动的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 ,相对于地球静止 .”这段话容易让人理解为 :地球同步轨道就是地球静止轨道 .处于同步轨道上的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有的复习资料中亦有这样的练习题 :“简单说明地球同步卫星为什么只能在赤道平面内绕地球旋转 .”、“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上的一点为什么是静止的 ?”,这也是将地球同步轨道与地球静止轨道混为一谈 .实际上 ,地球同步轨道与地球静止轨道不是一回事 ,它们之间有共同点也有较大区别 .地球同步轨道与地球静止轨道都是运行周期 ( 2 3小时 56分 0 4秒 )相同的人造地球卫星轨道 .这两种轨道的区别有三 :第一 ,轨道倾角有区别 .地球静止轨道是轨道倾角 (轨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 )为零的圆形地球同步轨道 .即地球静止轨道一定在赤道平面上 ;而地球同步轨道平面可与赤道平面成一不为零的夹角 .第二 ,观察者看到的现象不同 .在地球同步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每天在相同时间经过相同地方的天空 ...  相似文献   

20.
卫星环绕地球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情景是近年高考的热点之一,那么,当卫星经过近地点和远地点时,应该用变轨运动还是圆周运动分析呢?这一问题因研究思路不同有以下两种回答.1环绕地球做变轨运动卫星环绕地球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情景中,地球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星、地间距(卫星与地心间的距离)不断变化,在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过程,星、地间距不断增大,卫星做离心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