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选举史研究是古代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国古代社会曾先后出现过贵族世卿世禄制、察举征辟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等几种不同的选官制度。其中的察举制起源于西汉的文帝、景帝和武帝之时,终止于隋唐之际,前后实行长达800年之久,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察举制度的变迁史,对于研究秦汉帝国的官僚政治和行政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势力的兴衰以及隋唐科举制度的起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察举制度的研究,史学界已有许多  相似文献   

2.
对清人吴敬梓所著的《儒林外史》,鲁迅先生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扌适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这一段话,我们特别注意到“时弊”、“士林”二词。“时弊”是指当时的八股取士制度;“士林”指的是士人群落。具体地从《儒林外史》来看则是士人们在八股取士制度下的诸种心态和行为。《儒林外史》写的是八股取士制度与士人的冲突(顺从或反抗);而在细读之下,我们发现吴敬梓其实在很多时候提示了社会习见对士人们的控制作用,以及…  相似文献   

3.
国民政府的公职候选人考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职候选人考试制度,是孙中山考试权独立主张的特色之一——以考试来“救济选举制度之穷”,①用考试来促进地方自治,从而奠定民主政治的基础,这“实为古今中外政制所无,而为五权宪法之特色”。② 在中国历史上,传统的考试制度是专为政府官员而设的。西方国家的情况也是如此。对于议员的选举却没有铨衡。孙中山认为这是很不妥当的,担任政府官吏的人固然必须有才有德始可胜任愉快,代表人民任议员的人也一样的要有才有德,方堪膺国家之  相似文献   

4.
原属黑龙江黑水革未革曷所建金朝国百有余年,其各项制度堪与唐、相比,后妃制度亦然。历代后妃制虽多为帝王宫闱内之家事,但却常一朝一代之政治息息相关,实为政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金代后妃制可追溯至金先世昭石鲁时。《金史·世戚传》称“昭祖徒单氏,后妃之族自此始见”。①从金史》所记女真先世历史可知,自始祖到献祖四世,联姻之族,多不为何部之人。考其因,固然与无书时代口传、传记失载有关,也反映金女真社会发展之初的真实情况。祖时“定法制”、“用条教”,“部落强”,“景祖稍役属诸部”②。此后,真部才开始形成一个强大的部落盟。…  相似文献   

5.
浅论清代皇帝的朝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中,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为确立其绝对权威,历代以来,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尊卑有序的礼制,这种制度规定即使是在日常穿着上,服饰的质地、颜色、纹样、形式无不规范着皇帝与官员及百姓的巨大区别。由于“明尊卑,严内外,辨亲疏”,皆“莫详于服”,于是便产生了冠服之制。这一制度受“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①的影响,每逢改朝换代之时,均要重新加以修定。清代也不例外,在衣着穿戴上也制定了严格的制度,并认真遵从,绝不许含混。清入关前的天命、天聪、、崇德年间,就开始着手制定冠服…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在中国小说史上出现了一大批才子佳人小说。这批小说和明清科举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明清科举制对封建社会末期的影响。中国的科举制始设于隋代,直到清末为止。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和前代的科举制相比,有着自己明显的特点。首先,明清科举考试的形式和内容有了更严格的限制,更加严重地束缚了有才华考生的发挥,扼杀了一大批有才有识之士。明清科举考试专以“四书五经”命题,文体使用对偶,禁止考生随意发挥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后人所谓的“八股取士制”。八股制的实行,使一些具有真才实学,…  相似文献   

7.
张昆 《当代传播》2001,32(1):18-20
四、呼唤出版自由 弥尔顿不仅控诉了检查制度的罪恶,对于其他的出版管制包括特许出版制度也深恶痛绝。在他看来,一切出版管制不管其动机如何,其实质都是以宗教法庭的形式,实现权力和利益的结合,从而在根本上剥夺人民的权利。这是对自由、对人权的侵犯。①虽然它的目的是阻挠真理的输入,准备在“可能的范围内消灭宗教改革之光,并确立假道理”②,而且在客观上污辱了国家、人民和民族,摧残了高尚的学术,但是,它的根本企图并没有实现。就连最初设计这一制度的古希腊学者柏拉图也没有兑现。弥尔顿认为,检查制、许可制在近代是根本行…  相似文献   

8.
高坤 《青年记者》2012,(17):78-79
古罗马,中世纪时间段释义 古罗马时期,通常指从公元前9世纪初古罗马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到1453年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廷帝国)灭亡,其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时期:王政时期、共和时期、帝国时期.公元前27年,屋大维确立元首制,共和制度瓦解.他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历史也就以此为标志进入了帝国时代. 中世纪时期约为公元476年至公元1453年,这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9.
汪业群 《兰台世界》2007,(2S):56-57
一、戊戌改革前的教育现状 中华明源远流长,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备受世人推崇,家有塾,党有痒,党有痒,州有育,国有学,加上与之相适应的科学取士的人才选拔制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吴哲  丁海斌 《档案管理》2023,(3):37-42+47
“版图”关涉国家政治,并与土地、赋税等制度紧密相关,是非常特殊与重要的文档名词。“版图”一词为《周礼》作者所创制,在《周礼》中即表现为两种涵义:阍寺名籍与府宅图、百姓户籍与地图。但是该词的使用,始于战国,历经秦火、新莽覆灭、玄学压制等一波三折,存在800年以上蛰伏期。到唐代以经取士后,方获得稳定发展。在两千余年演化过程中,其使用情况大体可分为创制与蛰伏期、接续期、增长期、延续期、高峰期五个阶段。宋代出现最重要、使用量最多之引申义“疆域”,此后“疆域”义渐压倒《周礼》原义,并延续至今。明清时期“版图”渐完成通俗化进程,现代仍然表现出旺盛生命力与发展趋势线。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图书目录起源之说尽管有四,然其中“篇目说” (即:“单书目录”),是很值得研究的。我国图书目录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91年,司马迁的《史记》编写工作基本完成,其目录体系在当时实力新创。它是单书目录,集目录三要素(序、篇名、篇次)之大成,有目录的內容和目录的型式,是为图书目录之始。刘向、刘歆的“七略”,则是“群书目录”之始,使《史记》单书目录开创的目录体系更趋完善。无论是《史记》目录还是“七略”,都是“条其篇目,撮其旨意”的分类目录体系。直到李贽的《藏书》编纂完成的1597年,“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伟大、深远意义的一次大会。江泽民同志在大会上作的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高屋建瓴,总揽全局,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大会根据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了修改,特别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使我们党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大会还选举产生了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大会从根…  相似文献   

13.
有媒体认为.从8月始至12月中旬落幕的北京区县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经历了有史以来最热情澎湃且富于戏剧性的过程。但学界对这一轮由年初的“深圳选举”到年末的“北京现象”的“点状突破”的前景并不看好。他们认为,中国需要的.是在人大这个空间里或平台上.让人大代表成长为政治家。  相似文献   

14.
籍田之礼由周代始,其中的文化功能往往被解读为重农敬祖,其实质对国家的政治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历朝对籍田之礼的重视与传承均是这一文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籍田之礼由周代始,其中的文化功能往往被解读为重农敬祖,其实质对国家的政治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历朝对籍田之礼的重视与传承均是这一文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1940年7月1日甘肃省推行新县制,中心工作是实行乡镇制度。办法是将“各县原有联保区域一律改成乡镇区域。原联保办公处一律改为乡镇公所,绘具图说,呈请省政府备案。”①全省69县局,共划分829个乡镇。本文拟就当时甘肃乡镇组织的一般情况作一概述。一甘肃推行新县制后的乡镇组织机构根据甘肃省政府颁布的《关于实施新县制各项章则办法及计划全案》,甘肃的乡镇机构分为甲乙丙三等。标准是:13保以上为甲等,9-12保为乙等,6-8保为丙等。乡镇公所设有正副乡镇长、干事和工役,内分民政、警卫、经济、文化四股。在经费不足的地区,各股酌…  相似文献   

17.
陈尚敏 《档案》2023,(2):22-29
光绪九年(1883年),陕甘总督谭钟麟、甘肃学政陆廷黻在省会兰州创立求古书院,以“专课经解、诗赋”。两年后,在甘州府附郭张掖县置分院,亦即河西讲舍。求古书院为甘肃省省级书院,其招生面向全省。“河西五郡”距离省城较远,影响了上述地区士子到求古书院肄业,因而在其适中之地张掖创建河西讲舍。“河西五郡”是指凉州、甘州、西宁三府和肃州、安西两直隶州。求古书院的创建本就在晚清急剧变革的时期,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求古书院就被改制了。作为传统教育机构,求古书院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但作为省级书院,它在甘肃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自然其历史需要追溯、史实亦需重建。文章就求古书院创建缘起、置立分院以及招生、考课、日常教学与山长选聘诸问题予以考述。  相似文献   

18.
省级新华书店改革的方向─—组建现代企业集团周立伟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订入宪法,确立这一体制的法律地位,这为省级新华书店的改革在法律上提供了保障;更值得一提的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  相似文献   

19.
77之变革,“文革”中“群众推荐,领导批准”的招生模式被抛弃,确立了“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新规则;97之变革,免费上大学成为历史,也使“双轨”制下交钱就能上大学的不公少了几分。77之变革,在对历史的反思中做出决断,全国各地都重新确立了考试制度;97之变革,更多小心谨慎,从双轨到并轨试点再到全面并轨,让老百姓慢慢适应,以防出现社会动荡。77之变革,在权利面前求平等,连找对象都要问一问的“出身”条款被删除,考生们隐约地感受着两个陌生的词汇:“公平”和“竞争”;97之变革,在金钱面前求平等,“双轨”制下金钱与分数之间的市场交易被一刀切掉。  相似文献   

20.
梵呗三释     
释“契”自《出三藏记集》卷十三记支谦“制《赞菩萨连句梵呗》三契”始,梵呗即称“契”。此处“契”字何义?或解释为“犹部或篇”(如《汉语大词典》),或解释为“章”(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这种解释在语意语法上固然不错,但考察“契”字的词义,除了佛教史籍在谈到“梵呗”时用“契”作量词外,在其他古代典籍中尚没有相似的用例。《汉语大字典》未收量词的义项似乎不无道理。契字的本义可能是“刻”;又释为券证、文书,此后又有引申义“要约”“相合”等。虽然“文书”之义可能派生出“篇”“章”的量词之义,但缺乏其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