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吴丽彦 《函授教育》2003,7(6):81-82
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方式,而思维的差异又造成了语言的差异。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词汇,语法与篇章的教学揭示隐含的文化信息,比较文化词汇和意向,以正确处理文化造成的语言差异。  相似文献   

2.
语言与化有着密切关系,而词汇是语言三要素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化内涵的角度分析英汉两种语言词汇的差异,可以说明化输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性,加强在教授词汇时的化输入,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影响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化差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本从探讨化问题、化与语言的关系方面入手,揭示出母语对思维模式的影响,而后从词汇,句子和篇章结构三方面论述化差异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以及对英语作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化,同时又受到化的巨大影响。化差异在英汉词汇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主要有:无对应词,对应词词义范围有宽窄,褒贬不一,对应词的引申义和比喻义不同。在英语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化背景知识的传授,重视比较英汉词汇化内涵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的讨论具有心理学、语言哲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等学科的问题。不同民族在历史发展、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产生具有不同民族特点的思维方式。我们应该对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辨证的进行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的实质。文章从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及语法层面入手,通过对汉英语言与文化的差异比较,说明了中西方人的不同思维倾向——整体思维与分析思维。  相似文献   

6.
本从字诞生的初级阶段到“语言本身就是思想思维”这样一个字、语言、思维三关系的推理过程中,将翻译的跨化交流性凸现出来,并且提出在翻译中应如何对待各民族语言的差异——在交流中,翻译不仅应注意到化的差异,而且应尊重每一种语言体系中的化差异。  相似文献   

7.
语言作为化的载体,往往负载着一定的化蕴意。不同的语言化在历史渊源,价值取向,风谷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会使同一词汇在不同的化中有着各自特有的意义。章列举中西化差异而导致两种语言对应词以及表达存在差异的一些例子,旨在帮助英语学习更好的掌握英语语言。  相似文献   

8.
浅谈英语教学与文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教学离不开化教育。化差异是跨语言学习的障碍,化教育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化教育的内容包括:词汇的化内涵、称呼语、感谢和答语、赞美、隐私、打招呼、礼节、介绍、节日等。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还必须加强语言的化导入,并把化教育渗透于语言学习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9.
笔者首先探讨了思雏方式与文化的关系,对比了在东西方不同文化氛围中人们思维方式的差异,指出正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影响和制约着思维方式。接着回顾了洪堡特和沃尔夫关于语言与思维方式的理论,说明语言与思维方式也密切相关。思维影响决定语言,特别是语言结构的面貌,语言反过来又凝化思维,对思维有巨大反作用。最后,具体分析了英汉民族思维方式差异对其语言结构的影响,了解这些具体语言结构差异将会对英语学习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化补充作为语言教学一项基本的内容是必要的。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化补充包括:章背景知识的补充、词汇教学的化补充、语言结构的化补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中的化补充和英美化差异的化补充等。教师本身对这种双重的化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英语教学中必须以语言实践为主,适时地为学生营造具有一定化氛围的语言环境,以增强学生对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旨在讨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文化语义的生成,阐述文化的语言模式和语言的文化模式的关系,提出第二语言习得者在动态的意义生成的交互中,必须彰显第二文化习得的意识,以促进第二语言的习得。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出发,论述了语言因素和文化因素对翻译可接受性的影响。从语言角度看,英语的形合法与汉语的意合法、英汉互译时信息焦点的位移、不同语言具体某一方面编码能力的强弱对翻译可接受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文化角度看,东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不同文化圈内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各民族的文化习俗、比喻、联想上的差异也为翻译可接受性造成一定的障碍  相似文献   

13.
在翻译中,译语不总是能够完全再现源语。语音、词义、语言表层结构,语言深层含义及心理化因素等都会影响和限制译的忠实度。百分之百的忠实翻译只能是译孜孜以求的一种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4.
非指称用法的英文人名(non—referential English names)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名的非表层意义,其来源广泛,所指具有引申意义;它能使语言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在翻译成汉语时应充分考虑源语的语用用意和目的语的语用预设目的,使用适合不同语境的翻译方法以求达到源语和目的语的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外语教学不能脱离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文章结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精读》修订本 ,从词语文化内涵、句子和篇章为切入点 ,进行文化导入 ,探讨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 ,提高文化能力 ,进而克服文化障碍  相似文献   

16.
英语习语中含有动物词汇的语句很丰富.我们不仅要注意它们的字面意思,更要留意它们含义深广的象征意义.那是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积淀现象.文章从分析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入手,通过列举英汉动物习语的不同表现形式和翻译方法来分析英汉动物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7.
翻译作为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不仅受到语言的言内因素影响,还受到社会、文化等诸言外因素的影响。分析语内的语言特征和言外的文化因素是翻译的关键,本文拟从篇章的语内分析和文化语境探讨汉英翻译。  相似文献   

18.
浅谈英汉词典例证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英汉词典中例证的翻译属于言语翻译,与属于语言翻译的释义翻译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例证翻译应反映出词目在具体语境中的附加意义、中西文化差异及相关的语用信息,应提供生动灵活的译文以指导翻译。  相似文献   

19.
外语习得中母语文化的负迁移现象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也是化教学。不同化之间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呈现出不同的化形态,反映到作为化载体的语言上则表现为语言表达的差异。母语化的影响根深蒂固,对目的语的学习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负迁移作用。由于母语化负迁移造成理解错误,或使交际陷入尴尬境地的例子不胜枚举。如何逐步了解目的语国家的化、增强化差异意识,克服母语化的负迁移现象,是外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当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进行跨化交际时.由于化差异,可能同一个词汇用在不同的国度所承栽的化意义大相径庭。本主要从词义的社会性和民族化性方面探讨在语言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词义化的相异性.提出了一些可操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