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思维不够活跃。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早在上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考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因此,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中,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和核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上海中小学教师的问题行为进行调查研究,根据统计处理、分析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行为者占相当比例:其中12.22%有轻微程度问题行为,3.26%有一般程度问题行为,0.70%有较重程度问题行为;在有问题行为的教师中,男性教师的比例高于女性教师,中学教师的比例高于小学教师;但问题行为在不同的年龄层次上没有显著差异;有问题行为的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常模。  相似文献   

3.
问题:杠杆在人类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有省力的,也有省距离的。对于省力的杠杆,还有最省力的问题,也就是说,对于省力的杠杆,如果力作用在不同的地方,沿着不同的方向,那么仍然有作用力最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去探究,只有主动探究才会有创新、有创造。在数学教学中要把握适当的时机,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充分感知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聪明才智得到发挥,潜力得到开发,素质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小学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师问”教学,即学生根据教师提的问题自己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到底有没有属于自己的问题呢?他们敢不敢提出来呢?笔者曾在我校低、中、高年段中各选40名学生做调查,结果发现:在课堂上除了教师提的问题以外,低年级有53.2%的学生有属己性问题,中年级有65.l%的学生有属己性问题,高年级有74.6%的学生有属己性问题。可见,属己性的问题意识是学生个体认识世界、关爱世界的起点,正是这种问题意识才真正内在地、实质性地把学生个体与外在世界连接在一起。作为教…  相似文献   

6.
学贵有疑。问题的提出有两种,一种是教师精心设计,抓住带有关键性的问题,突破一点,带动全局。问题带有很强的逻辑性、成系列,步步深入,循序渐进,有很大的启发性和吸引力,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另一种主要是指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自己发观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皆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质疑。那么当我们基本明确问题或质疑在教学中的作用后,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以问题为纽带进行课堂教学,也就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孔子曰:“疑,思之始,学之始。”有疑问才能产生认知的需要,才能产生积极的思维。质疑一般经过有疑一无疑一有疑的过程。要使学生有疑,教师就应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促使学生在问题中产生疑问并大胆质疑。经过质疑后,学生往往以为问题已经解决,便开始处于无疑状态。在此情况下,教师要抓住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和时  相似文献   

8.
教育,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问题。因为每一个学生后面都有几个家长,说教育事关千家万户一点都不为过,所以,教育问题最容易为社会所瞩目。问题并不都是坏事.有了问题,及时解决,每解决一个问题.都是一个进步,教育正是在不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中前进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会创新。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会在师生、生生之间形成交流与共鸣,对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思维,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开端、思维的动力,是创造的基础。陶行知先生说过:“创新始于问题”。学生有疑问才能有思考,有思考才能有探索,有探索才能有创新。培养学生自觉的、敏锐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切入点之一。什么是问题意识?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存在一些难以解决或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主要原因有:一、目标障碍。…  相似文献   

11.
在长期的学校教育中,一直困惑我们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诚然,影响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因素非常复杂,有对德育本质的认识问题,有德育的方式、方法和途径问题,有是否遵循规律开展德育的问题。有教育工作者的认识与育人水平问题,有家庭和社会大环境的问题等等。但我们在习以为常的学校管理中,却往往忽视了对德育“工作化”的认识,德育“工作化”把学校德育实践引入了一个误区,并已影响到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2.
《海外求学》2004,(24):46-46
中国驻温哥华总领事馆教育参赞许琳在离任回国之前,谈到在加小留学生监管有很多问题。留学生问题是许琳教育领事任内的工作,公派留学生多已成人,问题不大,主要还是小留学生。许琳提心的问题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开放性问题即是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由于其灵活性强,思维空间大,在训练学生的语言上有很大的优势。开放性问题的设计要抓住可能成为学生思维焦点的语言材料,进行设计,只有学生思维参与的材料,才能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能说。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早在30年代就言简意赅的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可能。在社会急需创新人才的今天,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少有学生提问,究其原因不外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物理教学问题中,有一类问题是求某物理量的取值范围。引起取值范围的因素往往不尽相同,而这些因素较为隐蔽,不是很容易观察到的,这类问题有如下特点:概念性强,要有扎实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隐含条件深,要有较强的推理判断能力;数学知识要求较高,要有分析综合和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正因为如此,它能体现物理高考能力要求,同时也能成为培养和训练学生各项能力的重要问题之一,解决这类问题时,关键要挖掘隐含条件,这类问题主要体现在静摩擦力大小。随运动趋势及方向发生改变为隐含条件的多些,下面通过一个例题,浅谈出现取值范围的隐含条件。  相似文献   

16.
很多小学老师都有体会,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每当遇到一些思考性问题,总是很少有同学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老师只得选择几位熟悉的学生或是自己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个我们并不想否定的理论是:问题是思维的发动机,思维,永远从问题开始。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于是,在课改新理念的引导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脱颖而出,我们称之为“问题教学”。有“问题”便有“答案”。然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何面对学生丰富多彩的答案呢?下面笔者笔者在探索过程中发现的两个典型案例来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课堂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而要体现这一新理念的关键,就是教师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正如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所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和困惑,激发起他们的探究欲望。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公路收费很贵,中国的汽车在同等品质下,在全球视野里更贵。用更贵的汽车在最贵的路上行驶,这不仅有谁是最大责任人的问题,也有谁的利益最大化的问题,还有一个正确认识公共设施应该怎么服务老百姓的问题。媒体上经常引用一个数据,全球有14万公里的收费公路,有10万公里在中国,就有点偷换概念。因为全球几乎没有一个地方的公路是不...  相似文献   

20.
化学问题归根结底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化学物质有关量的问题,一是化学物质有关性质的问题,在这两个问题中,物质的化学性是本学科的本质问题,而化学物质有关量的问题是人们借助数学模型对化学有关知识和规律从量的角度加以认识和理解,当然,数学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