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 《集宁师专学报》2012,34(2):99-99
由集宁师范学院中文系孙继善教授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孙屹合著的《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一书,经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委员会终评,荣获2012年自治区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一等奖。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每2年评选一次,是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最高奖项。  相似文献   

2.
中南民族大学李资源教授等撰写的《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一书,2011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我国第一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优秀成果之一,代表了我国民族学、中共党史研究的前沿水平,体现了我国民族文化学的学术创造力,对建设中国特色民族文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9月,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和中华职业教育社合作编写的《中国职业教育改革20年(1980-2000)》一书由北京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为2013年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我国职业教育思想理论史料及其学术价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冒志祥副教授(博士)一直致力于中国古代公文的研究,曾主持《中国古代公文专题史》研究项目,主编《中国古代公文发展史》等。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古代公文研究》曾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近年来,冒志祥将主要精力放在历史文书尤其是宋朝对外交往文书的研究,出版了《宋朝的对外交往格局:论宋朝外交文书形态》(广陵出版社2012年10月),完成并已结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宋五家外事文书研究》,目前正在究研《文化软实力:宋朝文化传播的外交意义》。以历史文书的视角研究文化传播和外交格局,在学术界尚无先例。  相似文献   

5.
2006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一年。理论创新硕果累累,学术研究新论迭出。记录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轨迹,切实反映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重点、热点问题,对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进步与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光明日报》理论部与《学术月刊》合作,以“社会关心学术,学术走向社会,推动学术创新”为宗旨,经过读者调查、学者推荐、专家评议等几上几下的评选过程,最终评出2006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具体如下:热点一: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和谐世界研究交汇互动。  相似文献   

6.
风采     
刘景泉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长期从事中共党史、党建的教学和研究,在《中共党史研究》、《南开学报》、《党史资料与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曾多次获科研奖励。其中,《中国共产党八十年文化选择述论》获天津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获天津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一等奖。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建设研究”和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中国近现代政党史研究”首席专家…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存现句的多维研究》是潘文教授承担的2004年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基金项目“现代汉语存现句语义和语用研究”(项目批准号:04YYB004)的最终成果,入选“南京师范大学青年学者文丛”,获2007年“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相似文献   

8.
许霆(1951-),男,江苏太仓人。1975年7月苏州地区师范学校毕业留校任教,1985年7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任常熟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兼任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苏州市社科联常务理事、常熟市社科联名誉主席等职。他参与编写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下),被列为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参与编写的《20世纪中外文学交流史》,被列为教育部“九五”规划“人文社科博士重点项目”。 许霆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新诗理论批评。迄今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文艺学和新诗研究论文近百篇。他的《新格律诗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描述新诗格律探索历程和成果的理论专著,《江海学刊》、《中华读书报》等刊发了评论文章。1994年出版《新诗理论发展史(1917—1927)》(甘肃文化出版社),获苏州市第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5年完成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五四新诗理论研究”。近年来,许霆教授相继推出《中国新诗的现代品格》(延边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中国现代诗学史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现代主义诗学论稿》(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旋转飞升的陀螺——百年中国现代诗体流变史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等新诗理论专著。 许霆教授与鲁德俊副教授从1980年代中期合作研究中国十四行诗,完成两个关于“十四行体在中国”的省属高校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出版《中国百家名诗赏析》(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十四行体在中国》(苏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和《中国十四行体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等著作。其中,理论著作《十四行体在中国》获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教材学术专著一等奖和省普通高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同时,又在报刊发表“十四行体在中国”系列文章20多万字,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总则(一)为规范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特制订本规范。(二)本规范由广大专家学者广泛讨论、共同参与制订,是高校师生及相关人员在学术活动中自律的准则。二、基本规范(三)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断推动学术进步。(四)高校哲学社会科…  相似文献   

10.
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组织撰写了蓝皮书——《中国社会科学学术前沿(2006-200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推动学术界准确地把握学术前沿,科学地认识当前理论和学术发展的最新趋势,《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和《光明日报》理论部联合推出“新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学术前沿”,旨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当代中国社会科学,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并希望能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拓展研究视阈、开辟研究空间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学术成果的国际交流,是中国实现由教育学术大国向教育学术强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探讨中国教育学术成果走出国门,不仅可以加强中国教育与世界教育的交流,而且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教育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历史视角看,中国教育学术成果国际交流存在着严重的逆差,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国必须在学术的创新、学术规范和学术交流渠道等方面切实努力,以期早日实现中国教育学术成果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巴别塔之喻,指出西方社会科学以分化封闭的学科制度去"发现"社会生活的普遍规律,再以学术场域构建的"理性乌托邦"为纷繁、差异的社会世界立法,其后是以时间雏度的进步叙事驱逐承载于空间中的差异与传统。进而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在"移植"西方社会科学时,以向西方学习、与国际接轨等知识策略,用普遍性改造差异性。最后,以开放社会科学告别巴别塔,中国社会科学以问题导向、实践传统与文化自觉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3.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产出是综合性大学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制定高校学科规划和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大连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现状和学科特色,通过对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产出文献的计量与可视化分析,展现大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知识结构和特色领域,探测综合性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目标以及学科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在学科特色建设、队伍建设、重点项目培植、以及跨学科合作与对外学术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战国诸子百家争鸣的枢轴时代,诸子的学术思想建树彪炳可观,决不仅仅限于政治、哲理层面,此外即便在史学思想层面也卓有成就,沾溉千古,由此后世学者有战国诸子源出史官文化之说,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史上也应特设专章,为之大书一笔。  相似文献   

15.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成功之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是一所与众不同的世界一流高等学府,在社会科学领域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本文通过考察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办学理念与实践,认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成功与其专注于社会科学领域、直接服务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坚持自由兼容的多元学术、采用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和走国际化办学道路等办学理念和策略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论哲学与科学和生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源于生活,但在其后的发展中越来越远离生活。哲学孕育了科学,但又为科学所拒斥。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对立,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哲学、生活、科学相互关系的正确处理,成为哲学发展中的一大关隘。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现实世界,关注社会现实生活,总结科学成就,正确处理哲学与科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发生的"科玄之战"一直受到学界关注,然而人们较为重视的是科学能否指导人生观及由此引发的西方科学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如何消解,至于论战事件的内容及形式对我国现实社会民主制度建设与科学文化发展,对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意识的真正觉醒和社会全面进步所具有的现实意义,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面向21世纪的中国仍然需要完成在科学与文化的融合中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1940年5月中国泉币学社在经过古泉学社、中国古泉学会中途停顿后终于成立。中国泉币学社通过出版刊物、召开研究会、举行例会、开办寿泉会、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等途径,致力于钱币真伪的鉴定及收藏、钱币知识传播及学术研究,成绩斐然。中国泉币学社为保存中国文化遗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科学体制化是科学发展的组织条件和制度保证,是一个国家科学良性发展的前提。与西方相比,近代中国在科学家社会角色的形成、专业科研机构的创建、学术交流社团的产生、科学会议的召开、科学刊物的创办、科学奖励机制的形成、科学教育的专门化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方。科学体制落后是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20.
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与自然科学成果同样重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也是综合国力的体现,这是由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所决定的,是由改革开放20多年坚持理论创新取得巨大成就的事实和中国历史史实所证明了的。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推行的思想化渗透政策的巨大危害,又从反面证明了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对综合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