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问题的提出 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过程包括许多相继的步骤,从大的范围来说,问题解决的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问题表征;选择算子;应用算子;评价当前状态.由此可见,问题表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美国认知心理学家西蒙(Herbert A.Simon)认为:“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一个中心环节,它说明问题在头脑中是如何呈现,如何表现出来的.”进一步而言,心理学上认为问题表征是把已知的问题转化为内在的心理表象,经过大脑的加工,  相似文献   

2.
表征(Representation)是信息加工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Simon 曾指出"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一个中心环节,它说明问题在头脑中是如何呈现以及如何表现出来的。"同一事物,其表征形式不同,对它的加工也不同。问题表征是指解题者通过审题,认识和了解问题的结构;通过联想,激活头脑中与之相关的知识经验,从而形成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种完整的印象。一、化学问题的表征及其形式  相似文献   

3.
认知数学的先驱戴维斯在分析数学教育的最新观点时十分注重心理表征问题,他呼吁要研究人的个性特征.他明确指出:"数学不是写在纸上的符号.数学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包括问题情景的心理表征和相关知识的心理表征,包括这些心理表征的分析,包括注释学的使用."数学的教学目标在于"获得学生如何进行建构与使用表征的轮廓",而不是"为每个学生确定一个分数".针对戴维斯的最新的数学教育观点,德国数学教育家施万克和我国华东师范大学的徐艳斌教授对德国与我国的部分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研究表明,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确实表现出依赖于各种不同表征形式的各种不同的个性行为方式.在有关的实验研究中学生确实表现出功能性与特征性的认知结构,而且他们的行为方式的表现相对稳定,或者擅长数学概念的功能性建构,或者偏向数学概念的特征性建构.  相似文献   

4.
通过阅读郑毓信教授的"多元表征理论与概念教学"一文(《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1年第5-6期),很受启发.当我们遇到一个数学问题并试着去解决它时,问题表征是解题过程的起点.不同的表征方式对问题的解决会产生不同的解题效果.根据问题的特征,合理地表征问题,是能否快速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不同表征方式也能深刻揭示问题的实质,使问题的解决更具有方向性.  相似文献   

5.
理科问题解决中的多重表征模型及其教学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现有研究状况来看,心理学领域的问题解决研究和学科问题解决及其教学研究之间仍然缺乏有机结合.以表征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指出了约翰斯顿所提出的表征类型和化学三角形的缺陷;依据表征对象的空间尺度和抽象程度,修正并扩展了表征类型的概念和关系;依据认知的深刻程度建立了多重表征模型;深入阐述了该模型的结构、特征及其教学价值.多重表征模型可以较好地阐释学习的过程并指导教学实践,是构建认知理论和理科学科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论教学设计的逻辑生长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学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目标方向设计、过程组织设计以及质量监控设计三大范畴,这三大范畴统整教学的基本要素。其中,目标需要问题来触动,过程需要问题来激活,质量需要问题来表达。因此,问题的表达和创设是目标方向设计的操作性载体;问题解决认知过程的心理表征是教学过程组织设计的基本意蕴;问题解决的有效质量是评价监控设计的目标指向。基于此,问题和问题解决是教学设计的逻辑生长点。  相似文献   

7.
数量表征是个体对数系统的理解,它的准确性为个体理解具体和抽象数量关系奠定了基础,也为个体使用该表征进行数量操作的问题解决提供了可能.但目前来看,对个体数量表征的形式以及它的发展过程仍有较大争议.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的能力结构,数感以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为基础,从而与数量表征紧密联系;数感的不同维度对数表征的使用有着不同的要求,为理解数量表征研究的分歧和探讨该表征的全貌提供了可能的解决途径.在数感的一系列外显行为能力上都体现出文化差异,数量表征的研究则从心理机制的角度为文化差异提供了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一、该案例设计的出发点 我们所提出的多重表征模型是指:存在着和学习过程相关的三个世界(现实世界、知觉世界和认知世界),每个世界都存在相同的一个三维坐标体系(由认知轴、抽象轴和空间轴构成),每个坐标体系中对应地存在三种表征类型(宏观表征、微观表征和符号表征)。现实世界对象的呈现状态和方式等诸多因素都将会影响到知觉对象。在知觉世界中所形成的知觉对象是一种外在表征。面对相同的信息或者情境结构,所知觉到的外部表征信息越多,则任务就越容易解决。由此我们也可认为,从现实世界中获得的有效信息越丰富、越翔实,则越有利于认知世界中表征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对于问题解决教学而言,问题要来源于现实世界。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认知风格、思维水平和学习需要,教学要以学生的需要为本。因此,对于不同认知水平的问题解决者而言需要从现实世界中选择不同的表征类型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9.
表征在辞海里的解释是"揭示;阐明".在认知心理学中把信息的记载或表达方式称为对这种信息的表征[1].著名的科学家、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的创始人司马贺(SimomHA)指出"表征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信息和对信息的加工."[2]问题表征是指解题者通过审题,认识和了解问题的结构,通过联想,激活头脑中与之相关的知识经验,从而形成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种完整的印象.根据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当有机体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输入、编码、转换、存储和提取等)时,这些信息在人脑中得以表征.同一事物,其表征形式不同,对它的加工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
浅谈化学问题的表征形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表征 (Representation)是信息在头脑中的呈现形式。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 ,当有机体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 (输入、编码、转换、存储和提取等 )时 ,这些信息在人脑中得以表征。表征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又是被加工的客体。同一事物 ,其表征形式不同 ,对它的加工也不同。知识的表征是当代信息加工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正如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 (J .R .An derson ,1990 )认为的 :“通过以多种方式应用我们从自己的经验中获得的知识 ,认知才得以进步。理解知识如何应用的前提是理解它如何在人脑中表征的。”西蒙 (S…  相似文献   

11.
<正>认知建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主动获取知识,并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起来,积极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认知结构不断丰富的过程就是表征系统的形成过程。一、调查要解决的问题月亮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事物,月相的变化每天都在进行,孩子们如何认知月  相似文献   

12.
问题表征和解决计划的执行是Mayer[1]提出来的关于问题解决的两个重要成分.问题的表征方式及问题的正确表征对解决计划的选取产生影响.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出版的《学校数学教育的原则和标准》中提出"表征是数学学习的中心"[2],其对表征的重视程度对我们的教、学、考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由此可见,表征理应成为高考重要考查目标之一.表征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  相似文献   

13.
认知主义认为认知只是符号的操作过程,智能体无法知道符号的语义和符号本身,语义只是寄生于符号。近期,学界提出根植认知,把符号和语义根植于身体,符号及其语义由感觉层次的非符号和表征转化形成。认知过程包括符号和非符号的转换,低级表征和高级表征转换的过程。由此避免了语义的寄生性。然而,根据零语义条件,根植认知方案没有解决语义寄生问题;智能体并没有获得自主的语义;即语义依然不是符号的属性,它依然寄生于符号。  相似文献   

14.
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称之为数学建模,研究数学建模的三个认知过程:模式识别与表征;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数学模型的检测、评价.  相似文献   

15.
学校情境中的问题大多数是去情境化的良构问题,而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大多数问题却是非良构问题。案例知识是人们在实践之中积累的一种经验知识,它在非良构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围绕复杂问题的解决过程对案例知识的概念和本质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案例知识表征了人们解决问题的经验,包括"做什么""如何做"的策略,承载着复杂问题解决的相关情境和细节信息。它与高度抽象和组织的一般化知识不同,蕴含着丰富的、有价值的经验,具有典型性、叙述性、情境性、实践性、个人性和整体性等知识特征。最后,文章对案例知识在经验知识管理、认知工具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创建等方面的教学价值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执行教案的过程,由于学生认知的个别差异性、教学过程的非线性和复杂性等特征,生成性问题的出现是必然的.如何对待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是中小学教师存在的一个困惑.要解决这个困惑,就要弄清楚什么是生成性问题、为什么生成以及如何生成.  相似文献   

17.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广大教师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使自己“知困而自强”,如何让学生“知不足而自反”?这是长期以来困扰着人们的一个问题,又是我们积极探索的一个课题,同时还是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开始从事元认知的研究,并由弗莱维尔首先提出“元认知”这一术语.所谓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也就是对我们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识与控制.它包含(1)元认知知识,即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  相似文献   

18.
问题表征是问题解决认知活动中的一个中心环节.认知心理学研究者通常认为问题表征就是理解问题,是问题解决者构建的关于问题的认知结构,是对觉察到的问题的初始条件、约束条件的解释.本研究针对高中学生在化学学科领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理论,采取加强学生概念理解、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多种表征方式相结合、小组合作等一系列策略,来提高学生的问题表征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 8 0年代以来 ,问题解决已经成为数学教育的国际潮流 .美国《2 1世纪的数学基础》指出“问题解决”是一个过程 ,它是“将前面学到的知识用到新的和不熟悉的情景中的过程”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将解题的过程归纳为四个阶段 :理解问题、拟定计划、执行计划、回顾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 ,知识的引入、应用、理解 ,直至纳入已有认知结构、优化认知结构的过程 ,本质上仍然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 .在进行问题解决时 ,学生必须综合所学得的知识 ,并把它应用到新的 ,困难的状况中去 ,这就需要学生使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 ,需要探索和猜想 .因此…  相似文献   

20.
问题的表征是问题解决的关键环节,可分为内部表征和外部表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外部表征可以激活长时记忆中的图式或样例,完成科学理论表征,同时在元认知的监控下,最终完成问题之解决.问题的表征与解决过程给物理教学的几点启示是:让学生形成高度概括的图式和样例;注重学生元认知监控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对问题进行表征;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