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作为我国公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民主社会生活中所体现的公民素质的高低,不但影响其一生的实际生活方式,而且影响着全体公民素质的发展方向,也是影响推动中国走向公民国家的重要力量之一.大学生公民素质的培养途径,是大学生公民素质提高的保证.文章探讨了通过课程教育、校园环境熏陶和实践活动锻炼为途径来提高大学生公民素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作为我国公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民主社会生活中所体现的公民素质的高低,不但影响其一生的实际生活方式,而且影响着全体公民素质的发展方向,也是影响推动中国走向公民国家的重要力量之一。大学生公民素质的培养途径,是大学生公民素质提高的保证。文章探讨了通过课程教育、校园环境熏陶和实践活动锻炼为途径来提高大学生公民素质。  相似文献   

3.
公民是国家的基石,良好的公民素质是社会全面进步的条件,培育公民素质的动力主要源于公民素质外在的时空境遇和内在运行发展需要这两个因素合力的结果。培育大学生公民素质的关键靠教育,鉴于我国目前高校中尚未形成独立的公民教育课程体系,主要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来承担培育大学生公民素质的重任,所以,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成为培育大学生公民素质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文化都取得迅速的进步,企业在对高校学生的选拔上,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也因此越来越高.职业道德素质能够直接影响大学生在工作中的表现,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因此,高校要提高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力度,努力完善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体制,以提高我国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使其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法治国家的实现有赖于公民法律素质的提高,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法律素质的高低则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对法律素质的内涵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对影响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能提高组织绩效,如果在校大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组织公民行为,不仅能促进学校顺利运转,也会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领域的组织公民行为研究刚刚兴起,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的结构维度进行探索性研究,并分析组织公平感对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加强高职学生公民素质教育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新发展.高职学生作为我国大学生公民中的一个群体,体现出的公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法治社会、和谐国家的构建.本文提出了对高职学生进行公民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探讨通过三个课堂锻炼为途径来提高高职学生公民素质.  相似文献   

8.
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和大学生成长特点的需要。为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大学生公民教育,提高公民教育的科学性;要以人为本,突出公民教育的主体性和针对性;要搭建丰富多彩的公民教育载体,力求公民教育形式的多样性;要打造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提高公民教育的实效性,把我国大学生培养成符合国家需要和社会发展的好公民。  相似文献   

9.
马迎悦 《考试周刊》2013,(68):163-163
随着现代社会公众公民素质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志愿者队伍。他们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本着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原则,热心公益事业。老人已经成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主要对象。本文立足常州市大学生志愿服务老人开展的实际情况,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深入探寻大学生志愿服务老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法制教育是公民普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和素质不容乐观,而大学生法制教育却非常薄弱.要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大力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后备力量,尽管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水平,接受、掌握新事物、新观点的速度较快,但他们所特有的那种热情奔放的处事方式往往缺乏理性的群体特征,很容易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公民素质,是高等院校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极具紧迫性及现实性。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必须要根据他们的自身发展特点,确立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包括公民政治责任意识教育、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公共责任意识教育和自我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公民责任意识教育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可以通过不同的教育形式、内容和渠道增强大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公民是我国社会中不可忽视的特殊公民群体。启动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在对东西方文明文化精髓全面总结、学习和理解的基础上,提高大学生公民群体的现代文明素质是撬动我国公民素质革命历史车轮的关键力量,对提高我国公民整体素质,完成社会启蒙、文化传承、完善市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公民法律素质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我国公民法律素质取得进步的历史进程的四个阶段,分析我国公民法律素质的进步和不足以及形成的原因,辩证反思我国既往普法工作的成绩与不足,为进一步提升公民的法律素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政府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后续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公民教育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课题,是社会进步的推进力量.本文从大学生公民教育的人力资源效益出发,研究了大学生公民教育的现状,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加强和进步,我国公民法律素质的高校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当引起关注。本主要从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课程重设等方面,提出关于公民法律素质高校教育具有合理性、可操作性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扩招意味着精英教育迈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曾经的天之骄子,逐渐成为社会中普通的一员。大众化教育带来了社会素质整体水平的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某种程度上,它也导致了大学生公民素质的降低。本文在分析当代大学生公民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大学生公民意识薄弱的原因,并且如何通过教育理念和体制,逐渐重新塑造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8.
公民社会在中国的兴起发展,凸显了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不仅是成熟公民社会建立的要求,也是构建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由于在长期封建文化的浸染下,中国公民受到“臣民”思想的惯性影响,也决定了在社会转型时期需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公民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全体公民素质的发展水平。学校是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主阵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大学生接受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渠道。探索高校《基础》课公民意识教育的路径,对促进全体公民意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研究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法律意识的培养问题,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律教育、预防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还可以对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并就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作了具体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大学时期是公民意识形成和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而彰显人文关怀是提高大学生公民素质培养实效性的必然要求。新时期,高校应在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高认识,制定可行规划,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充分利用课堂、校内外社会实践、宿舍等空间开展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并致力于营造大学生公民意识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