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文 《辅导员》2010,(6):46-47
新课标要求的小学语文作业必须与教学构成有机整体,使学生的常规练习能在教材的作业系统里解决,并通过作业系统实现其知识和能力的巩固、构建、迁移,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最终真正提高语文素养。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在合理科学设计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上作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学习评价是远程教育服务质量管理的核心,是网络课程质量监控的重点。本文从作业在课程学习评价的作用入手,讨论了网络课程学习及评价特点。通过对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州立大学开发的在线作业系统WebAssign特点的介绍,分析了在线作业系统在网络课程过程性学习评价中的作用,希望对我国网络教育研究者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评价实施程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实验能力活动表现评价不仅能评价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能通过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分析,评价学生在实验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运用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初步探讨了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活动表现评价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明确评价目的→设计实验活动表现任务→选择评价者和评价工具→制定评价指标→实施评价→提出改进计划。  相似文献   

4.
陈华 《中学教育》2019,16(6):43-53
幼儿教师的评价素养是在促进幼儿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获得提升的,与应试型评价模式有本质区别。从"对学习的评价"到"促进学习的评价"的范式转换,要求幼儿教师重点发展以观察技术为基础的评价信息收集能力、以领域内容知识和儿童学习特点为基础的评价信息分析能力、以领域教学知识为基础的评价信息运用能力,并通过评价知识与技能学习、专业研修与实践反思、合作研讨与自主发展等路径,逐渐丰富和提升教学与评价融为一体的教学评价素养。  相似文献   

5.
张娟 《现代教学》2010,(1):114-114
语文教学多元评价策略是有意识地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对学生行为的优劣和成败进行鉴定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使学生能够通过适合其智能特点和学习方式的途径展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评价策略。在教学实践中,我采取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探究教学及其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探究教学的意义、概念、步骤的介绍,及其评价方式的简要分析,明确了探究教学强调掌握知识获得的过程,其核心是让学生经历科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重点。在对应用案例的分析时,阐述了如何在探究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活动的立体构建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总结了探究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提出了探究教学在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中职数学教学评价的现状分析当前,数学学习评价侧重于评价的甄别、筛选和批判性功能,重视终结性和相对评价等。一方面,由于教学过程和评价过程相脱离,所测量的诸多内容是被分解的知识片断,难于对创造力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评价;另一方面,由于评价对教学具有导向功能,测验对学生的学习容易产生负面影响,甚至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学生学习的能力培养也被忽略,这样显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自然学科教学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根据自然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着知识与能力、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查、学生学习的结果与知识能力形成的过程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制定了小学自然教学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一、评价标准 自然学科的教学目的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即知识、志趣、能力、思想品德教育。制定小学自然教学的评价标准,也要从这四个方面考虑。 (一)知识。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是自然学科的教学目的之一,能力的培养也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正如教育学中所说的:“知识是认识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认识能力的…  相似文献   

9.
粤教版语文教科书的作业系统在教学实践中反映出人文性突出但工具性缺失、淡化语文知识及训练、一线教师轻视作业系统功用、对教科书作业系统使用不当等问题,当引起关注。一线语文教师应重视教材作业系统的功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作业系统来辅助教学,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作业系统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重要环节,通过作业系统将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助读系统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强化已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达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标。但现阶段,虽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初中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而课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与宝贵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