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作为语文教师,如果仅凭着自己有限的学科知识,照本宣科,就很难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难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要让"协同"走入我们的语文课堂,以语文学科为主阵地,统整其他学科,让不同学科知识点碰撞、交融,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开放的学科教学中积淀、提升,实现快乐、高效的学习。  相似文献   

2.
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鲜明特征。陶冶情操,开启心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恰当的情感渗透,是语文学习充满乐趣的一条途径。教学的情感渗透,表现在教师要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与众不同的导语,声情并茂的朗读,生动有趣的课堂讲解,贴近生活的写作教学。让情感渗透语文,让教学变得高效。  相似文献   

3.
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倘若再加上有压力和不愉快的气氛,学习效果会好吗?因此点亮初三语文教学,首先要抛开那种急功近利直奔主题机械刻板的教学模式,学会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气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告诉我们,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任何游离于情感之外的教学活动都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因此,教师始终要充满朝气、充满热情、充满关爱,让课堂充满吸引力。  相似文献   

4.
纵观今天的语文教学,老师教得快乐吗?学生学的快乐吗?从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斯宾塞的"愉快教学"提出至今,真正落到实处的又有几人?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快乐?对此,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师工作的乐趣,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的喜悦及快乐课堂带来的享受来阐述语文教师如何才能快乐行走于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5.
打造充满语文味的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何谓语文味,语文味的内涵是指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会到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创造充满语文味的课堂,要求教师调动多种手段,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滋有味。激发学生情感,揣摩品味语言,拓展想象空间,使学生情感体验更丰富,感悟语言更深刻,想象空间更开阔。让学生长期浸润在充满语文味的课堂中,语文素养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6.
冒琴 《教师》2012,(34):70-70
成功的语文教学是让孩子爱上语文学习,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种享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寻找学生乐于接受教育的“兴奋点”,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让学生感知到学习语文是一种愉快的精神之旅。让学生享受语文,就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课堂,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人文环境;享受语文学科的美;享受参与语文学习的乐趣;享受语文中习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7.
语文读本充满作家的思想情感,学生是充满情感的生命个体,语文教学是一个"情感转移"的过程。教师只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学生才能轻松愉悦地在学习中理解作品,陶冶思想,培养情感,张扬个性,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8.
刘翠云 《成才之路》2010,(9):I0017-I0017
教育是充满情感、充满爱的事业,语文学科更是一门包含情感因素的学科,但现在好多学生怕上语文课,上语文课就头疼。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学生很难学好语文,教师也很难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那么。如何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呢?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9.
高云 《学周刊C版》2014,(7):119-119
新课改非常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与主体地位.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与快乐教学的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快乐课堂教学。这既是重要的教学指导思想.同时也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将学生特点与学科特征结合起来.将新课改思想与理念融人于语文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构建愉悦、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激起学生内心积极的学习情感.在快乐中进行语文学习。同时.我们要使语文学科成为小学生所喜爱的一门学科.让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获取知识、享受快乐。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如何让小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浅谈自己的几点见解与体会。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家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如果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了水,不成其为池塘一样。”语文学科是流淌着情感的学科,是充盈着丰富爱的学科,离开情感和爱的语文教学,犹如鱼儿离开了水,是无生命力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要用爱心去浇灌课堂,用情感去浸润课堂,用真情去演绎课堂,从而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愉悦中提升。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快乐学习语文。一、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关爱  相似文献   

11.
牛斯山 《考试周刊》2013,(55):30-30
<正>一提起语文教学方法,我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式、讨论式、分析式、提问式等。但是从本学期开始,提倡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总体感受是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而不是教师生拉硬拽地让学生学习,这让我对语文教学方法有了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认识,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接受知识,语文课的教与学都应该是快乐和谐的。一营造课堂情感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不仅是认知活动的,也是情感活动。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情感是推动师生双边活动的强大动力,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科"愉快教学"探索合肥四十四中张玲"愉快教学"是一种较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它视学生为教学过程主体,重视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巨大作用,它能克服学生情感饥饿和兴趣缺乏,从而从心底热爱学习。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做了一些探索。首先,我在课堂教学中抓住起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小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加强综合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总体素质,特别要加强构建高效课堂。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让课堂在40分钟内最大限度地达成育人目标,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本身就是一种愉快的精神旅游,要使语文教学充满趣味,富有魅力。这样的教学才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享受语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小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加强综合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总体素质,特别要加强构建高效课堂。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让课堂在40分钟内最大限度地达成育人目标,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本身就是一种愉快的精神旅游,要使语文教学充满趣味,富有魅力。这样的教学才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享受语文。  相似文献   

16.
周福仁 《文教资料》2007,(6):169-170
语文教学是一种人际关系,一种对话,一种沟通,而人际关系的最主要成分是情感成分。因此,中学语文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倾注情感、表达关怀,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人情味,教学的各个方面均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一门充满了情趣的学科,语文教师要披文人情。将文本中生动美好的形象,以炽热的情感,用晓畅的语言,把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思想情感淋漓尽致地传送到学生的心田之中,使其和作者产生共鸣,才能使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而快乐的课堂无疑会消灭小动作、  相似文献   

18.
周建 《考试周刊》2010,(52):61-61
课堂是一片"动感地带",流淌着生命的节奏和动人的旋律。课堂也是一片"情感地带",给人以情思的滋养和心灵的启迪。课堂还应该是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让课堂充满情趣,充满温馨,充满生命力,不仅是孩子的心理需求,而且是语文学科教学本身的要求。语文教师要想打造"形散而神不散"的高效课堂,让学生乐学、好学、会学,就必须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方法,切实地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放"与"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智慧地学习。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并把它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在阅读教学中,我遵循语文学科和学生心理的特点,通过"情境创设,听读并重,说写结合"等三个策略,有效激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语言的美之所在,从而更好地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20.
正新课改非常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与主体地位,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与快乐教学的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快乐课堂教学。这既是重要的教学指导思想,同时也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将学生特点与学科特征结合起来,将新课改思想与理念融入于语文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构建愉悦、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激起学生内心积极的学习情感,在快乐中进行语文学习。同时,我们要使语文学科成为小学生所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