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教书的时间越长,越觉得语文难教。究其原因还是难以把握语文课究竟该教给学生什么。它不像其它学科,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清晰,只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我们语文教材里的选文是比较典范的文本,是具有开放性和多义性的课程资源,它们为师生提供的价值取向或暗示的某种人文培养目标是多维的,所以需要教师自己去开发重组。如果你连教什么都不清楚,就不用提怎么教了。在各种体裁文章的教学中,我个人觉得散文的教学内容更难确定,这与本身的文体特点有关,学生平时对  相似文献   

2.
如何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事实上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主导文类:阅读教学以散文为主;写作教学大有散文化趋势;语文测试,散文阅读几乎成为必选项目. 我们姑且不论在语文课程设计层面上以散文为语文教学的主导文类究竟对不对头,也暂且不谈以散文为主导文类究竟会给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带来哪些难题.而只从课程实施的角度思考:既然散文在事实上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主力,那么.一线教师的当务之急就是要研究如何把散文教好.如何把散文教得像"散文".  相似文献   

3.
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基本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散文教学现状分析目前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是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语文教学的内容随意性过大,教什么与不教什么完全依据教师个人的喜好。很多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基本上没有经过严格的  相似文献   

4.
教材只是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提供了一个平台,师生不是教材的奴隶,应该坚持以学定教,灵活自主地用好教材。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既要确保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的“主导性”,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性,把“教”与“学”巧妙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作为。下面,笔者结合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确定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5.
金晶 《学语文》2013,(2):74-75
长期以来,人们对散文教学内容的讨论较为热烈,但大多数都是上层理论的争论,少有联系散文篇目进行具体的分析。本文试从散文的基本性质出发,明确散文应该教什么,再以《江南的冬景》为例,确定"这一篇"应该教什么。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也在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之中试图解决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教”的问题,因此各种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课堂也变得热闹起来。但“繁荣”与“热闹”的背后却忽视了语文教学内容本身,即语文教学应该“教什么”的问题。散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目前的散文教学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究其根源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缺乏合理的选择与确定,笔者将通过两个“注重”和四个“关注”进一步寻找散文教学内容选择与确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杨梅 《文教资料》2010,(15):48-50
《紫藤萝瀑布》教学案例的“教学软伤”说明“如果不把教学方法原理层面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内容,那么那些所倡导的‘理念’,比如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等,很大程度上就会虚脱”。有效创生散文教学内容的思路,一是“交换角色.揣摩学情”——创生散文“教什么”的起点;二是深度解读,悟化内涵——创生散文“教什么”的基石;三是体验情感,关注反思——创生散文“教什么”的路径;四是调控课堂。有效生成——创生散文“教什么”酌活力  相似文献   

8.
许燕 《语文天地》2014,(12):19-20
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篇篇课文,而课文又并不是我们的教学内容,它只是教学内容的载体,真正的教学内容是隐含在课文里的。在语文阅读课上,学生在正式开始学习之前明白的只有一件事,就是今天学哪一篇课文;但通过这篇课文教师"教什么内容",学生"学什么内容",事实上都是未定的,教师在备课之前是不明确的。语文教材的这个特点可以称作"语文教学内容的未定性"。  相似文献   

9.
桑小燕 《现代语文》2014,(11):48-50
《鸟啼》是苏教版必修二第一专题"珍爱生命"中的一篇散文。近期听了一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的汇报课,笔者认为,该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不错,可惜的是对《鸟啼》教学内容的确定还不够精准。通过交谈,笔者了解到,这堂课他参考了某流行的教案。由于我国的语文课程标准缺失教学内容,相当多的语文教师对一篇课文该教什么、不教什么是随意的。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散文教学占据了大半壁江山,而如何有效地进行散文教学,如何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众说纷纭,尚无定论。本文将从散文的定义出发,明确散文是什么,分析散文教学的教学现状,进而提出对于确定散文教学内容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正>散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比重较大。然而,长期以来,散文教学流于形式,"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诸如此类的概念术语屡屡见诸散文教学的课堂。散文教学长期处于钟摆状态,一直没能找到自己的方向。散文到底教什么?这成了一线教师心头挥之不去的难题。李海林教授指出,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它的基本属性是审美。但是散文进入了教材,"即使是文学作品的审美教学,其重点也不在其文学审美属性,而在其语文审美属性"。结合自己的散文教学实践,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散文《合欢树》教学内容的确定。  相似文献   

12.
张光华 《学语文》2012,(2):23-24
散文贵"散"。不"散"就会使文章板实、冗密、沉闷,缺乏生气。散文亦不能一味散漫无章,须是"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教学倘若因势像形,依据文体特征,安排教学内容时无论是课堂导入时情境的创设,还是探究主旨时的准确精微,甚至是拓展延伸时的以己读文、内化吸收,既能放得开,又可收得拢,行文开阖有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有了较大的改观.大部分课堂已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可圈可点,教师的引导卓见成效,整个课堂看起来比较热闹,课堂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可是在教学的同时,很多教师忽略了最根本的内容--这节课应该教什么?如果教师没把一节课最应该教给学生的内容写到教案中,即使这节课看起来学生有多主动,教师引导多么成功,气氛有多么活跃,也是一节不成功的课.合理确定课堂教学的内容是上好一节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4.
本人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已有十多年了,每年都教四个班的物理。在我们学校,八年级十六个程度相同班级的学生,分给四个物理教师,到了九年级毕业,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总是会有很大的差別。我们知道,教学的落脚点不在"教"而在"学","教"要为"学"服务,怎样"学"比怎样"教"更重要。教学不是教知识,更在于"教"学生怎么"学"。教学理论的学习让我开始反思,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创造适合学生的物理教学?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归结为一点就是,作为物理老师,今天,我们怎样才能上好初中物理课?下面,我就从自身的物理教学实践出发,来探讨一下我们物理课堂应该着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科由于教材是"文选"型,导致其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语文教学是建立在语文教学内容之上的,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避免"泛语文""什么都可以讲"的情况,而应该依据课程目标、依据学生学情、通过教师细读文本来确定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6.
散文不拘一格,体式灵活,用南帆教授的话说"散文最大的特征就是无特征"。那么在阅读教学的层面上如何去把握?有无规律可循?笔者以为无外乎要解决两大问题:教什么,怎么教。现就结合执教丰子恺先生的《云霓》来谈谈自己这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目标包括两个方面.即教师教的目标和学生学的目标。但久而久之,不少教师把教学目标窄化成了教的目标。进教室之前想得比较多的是“我今天要教什么?我今天要完成什么任务?”殊不知.教学质量的最终检验结果是要靠学生体现的。因此笔者认为从学习目标入手或许能成为确定合宜教学内容的一种新尝试。 一、什么是学习目标 从理论上讲.同一本语文教科书、执行同一个教学计划、面对学情类似的学生.不同的教师执教同一篇课文,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应该一致或至少大致趋同。但事实并非如此。“我能教什么就教什么.我愿教什么就教什么.我想教什么就教什么”(王荣生语)的情形并非鲜见。在一次市级教学能力比武中,参赛教师就《兰亭集序》进行了教学设计和现场说课。其中三位教师所撰写的目标分别是:  相似文献   

18.
韩大胜 《学语文》2013,(6):10-11
王荣生明确指出,教学中我们应依据史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我觉得这可以看作是两大原则和方法.在教学中应自觉遵守和运用。而王荣生在阐述有关“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的报告中多次提到“正常阅读”这一说法,给了我很大启发,使我荫发了一个念头: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正常阅读”,而不是从成人甚至是语文教师的高度和视角去看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确定是一个过程,一个真实、实在的过程;也是一个结果,一个确切、明确的结果。结果是从过程发展而来,在过程中确定和否定。古典诗词的教学什么应该教,什么不应该教,应该怎样教,什么是古典诗词教学内容确定的最终根据?本文主要以自己两次执教《声声慢》为例,对此试作探讨。一、两次执教的过程接到电话邀请,为福建省教育厅主办、福建教育学院承办的2013年福建省高中语文学科高级职称教师高端培训上一节公开课。不敢懈怠,积极准备。试教时,我先用多媒体展示李清照的身世及写作《声声慢》的背景,之后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并充分解读,在此  相似文献   

20.
我们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拿到一篇课文,脑海中首先思考"我怎么教"或"学生怎么学"已经成了习惯,往往先有了教学方法(所谓的亮点)再"制造"出相应的教学内容;而很少有人在明确"我教什么"或"学生学什么"的基础上再考虑"我怎么教"。备课时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到底谁先谁后,谁重谁轻,谁急谁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