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上海教育》2008,(3):57-57
山东大学的马瑞芳教授在《百家讲坛》开讲“说聊斋”,她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活泼的叙事方式迅速赢得社会各界观众的广泛欢迎。《聊斋志异》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奇书。有人说,《聊斋志异》是一部写鬼与狐的神怪小说:也有人说,蒲松龄通过写鬼写狐来讽刺黑暗的现实社会:而在本书中,《聊斋志异》有着更深刻的内涵:它不但承载了一个屡试不第的落魄书生的男人梦,更展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另类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曾经这样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促织》作为《聊斋志异》中的代表篇目,其刺贪刺虐的深刻性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呢?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中的顶级精品 ,由于它意蕴丰厚 ,有难于穷尽的理性意义。一般读者不太容易理解其深刻内涵 ,上世纪 80年代以来 ,很多研究者都来阐释这部伟大作品 ,出版了众多的评赏《聊斋》的著作 ,如《聊斋志异鉴赏集》、《聊斋志异评赏大成》、多种版本的《聊斋志  相似文献   

4.
清人关于《聊斋志异》的评点主要着眼于三个方面:为《聊斋》正名,极力肯定小说的价值和地位;对小说思想价值的揭示;对小说创作特色的分析。清人《聊斋志异》评点开启了后人研究的无限眼界、无限文心。  相似文献   

5.
在蒲松龄著作的流传过程中,其同乡孙锡嘏功不可没。他亲自整理的《聊斋志异》手抄本,出自蒲松龄后裔,弥足珍贵;他抄录的蒲松龄文集,后被耿士伟编选为《聊斋先生遗集》,是《聊斋文集》的第一个印本;他抄录的蒲松龄诗集成为路大荒整理《蒲松龄集》诗歌部分的主要依据。在其所撰《聊斋志异》跋语中,孙锡嘏还对《聊斋志异》作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在《聊斋志异》及聊斋诗文的保护与传播过程中,孙锡嘏可谓居功至伟。  相似文献   

6.
唐雪薇 《学子》2004,(9):60-60
率真纯情的小狐仙,善善恶恶的神妖灵怪,痴情男女的浪漫离奇事,市井官场中的惊心古怪案……出自山东人蒲松龄之手的《聊斋志异》,其中不少传奇故事被改编成川剧后,形成了极富巴蜀特色的川剧聊斋戏。由四川文艺出版社新出版的《〈聊斋志异〉与川剧聊斋戏》一书中,对川剧聊斋戏与《聊斋》故事百余年来的相互渗透过程,进行了全方位、多侧面的动态研究。  相似文献   

7.
刘雪梅 《现代语文》2006,(12):20-21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学大师郭沫若的这幅对联既充分肯定了《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又高度赞扬了它的艺术成就。《聊斋志异》思想内容之丰富深刻,艺术成就之高,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而《席方平》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堪为经典中的经典。笔试从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两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蒲松的《聊斋志异》时常给我们透露有趣信息的,往往不是那些歌颂“爱情自由”的名篇,如《金陵女子》便是,我们知道王渔阳只给《聊斋》少数篇目加了批注,他偏偏就注意到了这短而不起眼的一则。[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创作中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佛教不同宗派思想入手,探讨《聊斋》创作与佛教思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画皮     
文嘉 《高中生》2009,(5):52-52
《聊斋志异》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奇书,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代表作。有人说,《聊斋志异》是一部写鬼、写狐的神怪小说;也有人说,蒲松龄通过写鬼、写狐来讽刺当时黑暗的现实社会。本期选取三则英汉对照的故事,供大家欣赏。  相似文献   

11.
《聊斋志异》最大的魅力来自荒诞、离奇的故事,但并非所有荒诞、离奇的故事都具有魅力。隐藏在聊斋故事后面的其实是作者特有的驾驭故事的非凡才能,我们可以称之为“情节艺术”,其基本构成元素是“奇”和“险”,这在《席方平》中体现得最为充分。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在其《小说旧闻钞·聊斋志异》条下说:“王渔洋欲市《聊斋志异》稿及蒲留仙强执路人使说异闻二事,最为无稽,而世人偏艳传之,可异也。”设鲁迅先生所批评的王渔洋“欲市《聊斋志异》稿”,其说现在亦很盛。为澄清事实,本文为之一辨。王渔洋千金买《聊斋》,其说由来已久。最早,可见于乾隆丁亥三十二年(一七六七)的《聊斋志异》十八卷本。当时,横山王金范任职长山县令,他根据流传于周村的《聊斋志异》抄本,分类编选了《聊斋志异》十八卷本。书成后,由长洲宋默庄给写了《跋》,其中说:“《聊  相似文献   

13.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集大成者,其篇末"异史氏曰"以特有的方式对聊斋故事从内容上作了大量的阐发和引伸。本文主要探讨"异史氏曰"在作品中的艺术魅力,即它有利于作者真实情感的抒发与宣泄;具有画龙点睛、点铁成金之功用;充当着桥梁的角色,为作品的思想内容而服务。  相似文献   

14.
张香萍 《文教资料》2014,(21):12-13
当代作家往往都是从民间文学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发展和丰富自己的创作。诸如《聊斋》这种民间文学形式,主要表现的是狐妖蛇仙、神异鬼怪等虚幻的艺术形象,以神话传说为原型,对人间现实进行深刻的表现和诠释。高晓声从小就对《聊斋志异》情有独钟。可以说,《聊斋》对他小说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对他语言风格的影响。他对《聊斋》的创作方法和思想进行了继承,并加以发展。要对高晓声的艺术渊源和创作风格进行探索,就必须研究民间文学对高晓生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聊斋志异拾遗》收录了《聊斋》创作较早期的部分稿作,为补青柯亭刻本的缺漏而定名"拾遗"。编者出于政治上和编辑上的考虑,对稿作进行了一定改动。《拾遗》对研究《聊斋》创作史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聊斋志异·乐仲》中乐仲到南海寻母《续金瓶梅》中了空(即西门庆之子)到南海寻母(即西门庆之妻吴月娘)的描速几乎完全相同,此外蒲松龄《聊斋俚曲集·丑俊巴》中之潘金莲的形象也来自《续金瓶梅》,而不是《水浒传》或《金瓶梅?。而且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紫花和尚》中提到的丁野鹤,就是《续金瓶梅》的作者丁耀亢,这表明蒲松龄是熟悉丁耀亢的。由此可推断蒲松龄在创作小说与戏曲时曾经借鉴过《续金瓶梅》。  相似文献   

17.
自《鹦鹉媒》问世以来,越来越多的剧作家参与了"聊斋戏"的创作。由于作家所处的时代、个人背景和经历都有所不同,他们各自的世界观和审美观也会影响到戏曲的改编,在对"聊斋戏"的改编过程中必然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他们独特的个性和思想认识。从改编自《西湖主》的两部戏曲作品可以探讨作家因素在"聊斋戏"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作者的生平入手分析其作《聊斋志异》中对科举制的批判.结合时代背景及与其同时代的著作以证明《聊斋》中的悲剧意识与时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张东芳 《考试周刊》2011,(16):29-30
明代的评论家朱权曾经评价《西厢记》:"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曹雪芹也曾借《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之口评价《西厢记》,说读过之后顿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课文《长亭送别》是《西厢记》的节选,写的是张生赴京赶考,莺莺送别的情景,抒发了莺莺离别时的痛苦心情。我们读完此文,也无不为莺莺和张生之间的真挚情意所感动。这份感动,与本文富有文采的戏曲语言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0.
《聊斋志异》作为我国文言短篇小说最高艺术成就的代表作,广泛吸取了历代文言短篇小说以及史传文学的成功创作经验,用神奇怪异的虚构的故事情节反映了丰富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文章旨在借助《梦狼》之篇来浅论聊斋故事曲折离奇、真幻交织的情节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