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正本刊讯4月25日-27日,为庆祝商务印书馆成立115周年同时纪念张元济先生诞辰145周年,商务印书馆、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中国社会科学报社、海盐县人民政府联合在张元济先生的故里浙江海盐召开"《张元济全集》出版座谈暨第四届张元济学术思想研讨会"。两岸三地商务人共同赴会缅怀前辈。张元济是中国现代出版第一人,他几乎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商务印书馆,  相似文献   

2.
熟悉现代出版业的人大抵不会对“张元济”这一名字感到陌生。张元济先生耗费大半生精力,致力于经营商务印书馆。他参与、主持、督导商务印书馆的编辑出版等各项工作,使商务印书馆从草创初期的一家简单印刷企业变成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为主,兼及其  相似文献   

3.
谈到中国近代出版事业,一代出版巨擘张元济先生和商务印书馆是无法绕开的.作为中国近代出版事业的开拓者和商务印书馆的灵魂人物——张元济,其领导下的商务印书馆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出版界的老大.为了保护中华古籍,将商务印书馆做大做强,张元济可说是呕心沥血,无论遇到何种人生窘境,张元济都做到了铮铮铁骨,一身浩然正气.  相似文献   

4.
在我组稿责编的图书中,书稿已经出版而作者与责编未曾谋面的,迄今为止,只有《智民之师·张元济》。还在1997年春天,我到古城南京为我社《名人照相簿》丛书组稿,《书与人》编辑部的宋吉述先生建议将张元济收入该丛书。他认为张元济不仅是一位出版家,而且也是一位文化巨人,适合入选《名人照相簿》丛书。张元济是商务印书馆的元老,属文化名流,我过去见过他与一些  相似文献   

5.
张元济 (公元 1867— 1959年 ),近现代最重要的出版家、编辑家之一,然而提起他,知道的人却不一定很多,因为他一生没有为自己留下一部专著,而他编辑的著作和他的编辑思想至今让人受益;他提携、培育的后生如胡愈之、茅盾等至今令人仰慕;他毕生倾注的事业——商务印书馆,由一个以印刷为主的工场成长为全国的出版中心,至今生机勃勃。冰心先生称他是“传播知识的大师”,叶圣陶先生说:“……商务的气魄所以这样大,是跟编译所的奠基人张元济先生分不开的”,茅盾先生说“将来的历史将纪录菊生先生这些对于祖国文化的贡献”,而张元济先…  相似文献   

6.
1987年2月,是商务印书馆创业九十周年,同年农历9月28日,恰巧也是商务印书馆前辈张元济先生诞生一百二十周年,乘此机会,笔者想就张元济先生为什么选择出版工作作为终身事业这个问题,从思想上作些探索,也对海内外研究  相似文献   

7.
张元济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出版家、版本目录学家和古籍校刊家。在半个多世纪漫长岁月中,他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经理、监理、董事长等职。他为我国的图书出版、古籍整理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茅盾曾盛赞说:“在中国的新式出版事业中,张菊生(元济)确实是开辟草莱的人。⑴”  相似文献   

8.
张园 《兰台世界》2012,(4):12-13
张元济先生字筱斋,号菊生.他出生于1867年10月25日,于1959年8月14日去世.张元济原籍浙江海盐,在1892年考上进士,并担任过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张元济在戊戌变法时曾经被光绪皇帝破格召见,但在变法失败后被革职.在1898年,张元济入南洋公学(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管理译书院事务兼总校,后来又担任过公学总理.1901年,张元济出资创办商务印书馆.1926年,张元济担任商务印书馆的董事长直到去世.张元济的许多关于近代图书馆的思想都非常有见地,并创建了多家近代图书馆,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张元济的编辑思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艳 《出版科学》2002,(1):64-66
张元济(1867~1959),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早年中进士,点翰林,激于时势,抨击时弊,参与戊戌变法。维新失败后被革职。1901年,张元济加入商务印书馆,历任编译所所长、经理、监理、董事长等职。他主张教育救国,启迪民智,苦心孤诣,矢志不移。在他的主持下,商务印书馆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印刷所发展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文化事业机构。张元济在中国出版事业和文化事业上都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信件的说明 下面是陈原先生给我的一封信,内容是如何评价张元济。我给陈原的信写于1988年8月4日,与信一起奉寄拙作《志在报国,德泽千秋——论张元济的思想和事业》一文油印稿。他回信作于同年8月9日,为接信不久就写。我与陈原并不相识,以后也从未谋面,所以是素不相识两人间关于张元济的一次通信。张元济一生与商务印书馆的命运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商务印书馆最新出版的《张元济全集》(书信卷)搜集了张元济先生与友人之间的数千封书信,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出版及文化事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张元济先生漫长的一生中学术交往广泛,全集亦不免有所遗漏。以下就是刊载在《江苏省立图书馆第八年年刊》上,张元济与柳诒徵先生之间的来往函,而全集未收。原信如下: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杂志编辑部: 《图书馆杂志》第二期刊登的《张元济与新文化运动》是叶宋曼瑛女士多年研究张元济先生和商务印书馆这一科研项目中成果的一小部分。自二十年代末期迄今为止的五十多年间,国内外研究商务印书馆历史的各位专家中,宋女士是最严肃的一位。她不仅不倦地掌握材料,而且跋涉万里进行采访。力图更多地掌握到一手材料。她的研究成果和治学态度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她在论文中独排众议,充分肯定了商务印书馆在张元济、高  相似文献   

13.
郭小霞 《编辑学刊》2016,(4):104-107
商务印书馆在我国出版界有响当当的名气。它由最初一个不起眼的小印刷作坊到后来成为当时民族出版行业的巨头,其中的巨变可以说和出版家张元济先生的加入密切相关。文章在重点梳理分析张元济在商务印书馆的编辑出版活动的基础上,探讨了其编辑思想对于当下出版活动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卫芬 《编辑之友》2011,(12):127-128
张元济进入商务印书馆后,坚持以"扶助教育为己任",使得商务印书馆(以下简称"商务")完成了从印刷工厂到出版巨子的蜕变,成为晚清以来普及、传播新知新学的文化重阵。在他硕果累累的出版生涯中,主持编著和出版各类新式教科书是其中一项非常重大的工作。据研究,张元济亲自参与编纂、校订的商务印书馆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出版第一人张元济在1902年正式加入商务印书馆前,通过兴办新学、培养英才逐步完善了自己教育救国的理想,同时也看到出版对于普及教育的巨大作用。1902年加盟商务印书馆后,他带领商务印书馆一路迎风破浪,17年间使得商务的资本增长了499倍,从一个小小的印刷工场一跃成为当时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出版企业,创造了中国近代出版史上一个激动人心的奇迹。入主商务伊始,张元济便为商务印书馆确立  相似文献   

16.
跟汪家熔先生通了数年的信,却一直未谋面。前年第6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我在北京连打数个电话,他均不在家。去年他到南京来,我却到太原去出差了。这回去北京,早早地通了电话,怕再失去一次机会。汪老住在颐和园后的青龙桥六一幼儿园内。我从北大换了一次车,边走边问,刚走到六一幼儿园门口,正问“汪家熔住在何处”,传达室的人指着正走过来的一位老者说,“他就是”。寒暄过后,我怎么也没想到,电话里那个声音朗朗、面前这个步履矫健、须发还基本是黑的人竟有70高龄了。在出版史的研究圈里,汪家熔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他退休前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曾经搜集、整理、辑集了一批有关商务创办人之一的张元济的图书,如《张元济日记》、《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张元济诗文》、《张元济书札》等著作,为国内张元济研究的开展作了大量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商务印书馆前董事长张元济先生诞辰120周年,乘此机会,对张先生前期的出版活动作些回顾与探索,以纪念这位近代出版事业的先驱。张先生从1902年到商务印书馆起至1959年逝世,把全部智慧和精力献给出版事业,甚至梦里也想到商务印书馆。他辛勤耕耘,时间之长,对事业之诚,在近代出版史上可与他相提并论的人是不多的。他的思想值得我们探索,他的实践值得我们总结,我们可以从中发掘出足以启迪人智的经验来,以供他的后辈同行们借  相似文献   

18.
孙毓修先生是商务印书馆早年的一位高级编辑,版本目录学家、古籍整理学者和著名的藏书家.他进入商务印书馆后,协助张元济创办涵芬楼,主持涵芬楼古籍的鉴定和整理工作,并写出<图书馆>一文,为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9.
张元济先生(1867—1959),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他的一生经历了中华民族近百年的历史。在清末、民国、新中国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张元济先生的身上时刻闪耀着爱国主义思想的光辉,展示出爱国救国的巨大精神力量,他的一生其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精神。下面我简述在各个历史时期张元济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  相似文献   

20.
商务印书馆汪家熔同志的出版史研究文集《商务印书馆史及其他》最近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汪家熔同志多年热心研究商务印书馆历史,整理、辑集有《张元济日记》《张元济书札》《张元济文诗》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