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八五六年的“天京事件”是太平天国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多年来,研究太平天国史的同志们,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发表了大量论著,笔者颇受教益。但对这一事件的性质,还感到值得商榷,现提出一些不同看法,就正于同志们。(一)“天京事件”起因于洪秀全与杨秀清之间的矛盾,已为史学界所公认。但把这个矛盾的性质说成是杨秀清“篡夺太平天国的领导权”却并不符合洪、杨矛盾的实际内容。事实上,“天京事件”是洪、杨之间的一次权位之争。  相似文献   

2.
1856年9月,韦昌辉在太平天国的国都天京掀起了一场大暴乱,穷凶极恶地杀害了农民革命领袖杨秀清和太平军将士两万余人,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丧,革命形势发生了历史性转折。从此,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从胜利发展转入防御,并终于在中外反动派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对这次重大历史事件的若干情节,史学界历来有不同见解和议论,这本来是正常观象。但是,林彪、“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居心险恶地插手进来,肆意歪曲历史,颠倒黑自,散布了种种谬论和谎言。影响所及,许多问题搅得更混乱了。例如,有的文  相似文献   

3.
黑皮看台     
《小火炬》2012,(9):40-40
新学期,有看头,黑皮看台秀精彩!“黑皮点歌台”、“黑皮生日星”“黑皮秀一秀”,点歌、过生日、秀自己,黑皮看台全都满足你!  相似文献   

4.
课本在纠“左”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成绩斐然,比如第42页将原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名称更改为“法国大革命”即是一例。“大革命”是18世纪末法国的革命者对自己正在从事的事业的称呼,时人和后人也都习惯称它为“大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也这样称呼它。直到1934年斯大林称之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苏联史学界于是对法国革命改变了称呼。建国初期我国全盘引进苏联关于世界历史的学科体系,也同时引进了这个提法。但全世界各国的史学界,依然沿用“法国大革命”的称呼,文革后我国史学界拨乱反正,也恢复了“法国大革命”的称呼。新课…  相似文献   

5.
快乐加油站     
《课外阅读》2006,(9):52-52
野蛮测试题小两口在电影院看电影,前排有一个秃顶男人。秀对雷说:“你爱不爱我?”雷:“爱。”秀小声说:“那你摸他光头一下。”雷咧嘴,苦笑。秀:“那就是不爱我。”雷无奈,伸出手摸前排中年男人一下,中年人回头……雷:“老张?老张……认错人了,对不起啊。”中年人无话,回头继续看电影。秀:“你爱不爱我?”雷:“爱。”秀:“那你再摸他光头一下。”雷流汗、苦笑。秀:“那就是不爱我。”并作势要走。雷拉住媳妇,说:“行行行。”伸手又摸前排中年男人一下。中年人愤然回头。雷:“不对,你就是老张,别装不认识我(中年人已转过头来)。“真不是啊,对…  相似文献   

6.
不知从何时起,“秀”一词在各行业时髦起来。如“时装秀”、“模特秀”、“车展秀”……。翻翻字典,方知“秀”指秀丽,妩媚优异,最佳等解法。如此说来,在时装,模特等展览上使用“秀”字无可厚非,而“作秀”一词也更显时代感和创造性。但如果把“作秀”…词搬到课堂上,笔者却觉十分不妥。  相似文献   

7.
如今的综艺节目大刮“秀”风 ,什么“超级模仿秀”、“欢乐家庭秀”、“超级宝宝秀”。这“秀”那“秀” ,把演出现场里一些不谙世事的少男少女搞得神魂颠倒 ,舞动电筒、火机、萤火棒 ,泪眼涟涟地跟在明星屁股后面模仿 ;有些痴迷者甚至从单纯模仿“星”们的表演打扮、言谈举止 ,进而发展到模仿其生活方式 ;还有人在“星”们的一些生活小节 ,如吃什么零食、喝什么饮料、打什么样喷嚏、用什么牌子的卫生纸之类上精心仿效 ,一些明星的隐私、秘闻、轶事 ,甚至缺点错误也成了发烧友的津津乐道的谈资。所谓秀 ,原本是英文“show”的音译 ,指展…  相似文献   

8.
2005年11月,在四川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举办的首届小学特级教师研修班培训期间,北京市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特级教师王能智教授作了《特级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影响力分析研究》的精彩报告。报告中提到特级教师要能琢磨、会琢磨、善琢磨。在这期间的四节观摩课后,执教者的教学构思和不少学员的发言,都谈到反对观摩课“做秀”的问题。我对此有以下一些“琢磨”:一是对“做秀”问题的琢磨。什么是“做秀”?教学中的“秀”是指真实、落实、扎实,有“精彩”生成。“做秀”就是通过充分准备,把课上得有看头、有学头,比较完美,让听课者从不同角度看都…  相似文献   

9.
黑皮看台     
《小火炬》2013,(5):39-39
五月初夏阳光好,黑皮看台真热闹!“黑皮点歌台”、“黑皮生日星”、“黑皮秀一秀”,点歌、过生日、秀自己,黑皮看台全都满足你!  相似文献   

10.
刘勰运用诗化的语言对“隐秀”进行了描述性的界定,从而使这一概念具有多角度阐释的可能性。在创作论中,“隐”、“秀”分别是对创作原则和表现手法的要求;在作品论中,具有“隐”的美学特征的作品有多层含义,显得空灵,有深度,具有“秀”的美学特征的作品有波澜,显得亮丽而光彩;在鉴赏论中,“隐”是读者追寻的意义空白,“秀”是使读者惊醒、感奋的美丽诗句。从文化语境来看,“隐”是儒家温柔敦厚诗教观念的体现,“秀”是魏晋以来追求语言形式之美的时代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黑皮看台     
《小火炬》2013,(4):40-40
春光明媚刚刚好,黑皮看台真热闹!“黑皮点歌台”、“黑皮生日星”、“黑皮秀一秀”,点歌、过生日、秀自己,黑皮看台全都满足你!  相似文献   

12.
《小火炬》2013,(1):80-80
2013新年到,黑皮看台真热闹!“黑皮点歌台”、“黑皮生日星”、“黑皮秀一秀”,点歌、过生日、秀自己,黑皮看台全都满足你!  相似文献   

13.
说“秀”     
“秀”是时下颇为流行的一个字眼儿.由它衍生出的大批“秀”族词,频频出现在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中。“秀”由英“show”音译而来,早在八十年代就已出现于台湾,在港澳被写作“骚”。台湾和港澳都有大批“秀”族词和“骚”族词。在汉语中.  相似文献   

14.
也说“秀”     
尚红 《现代语文》2002,(11):54-55
《语文月刊》2001年第3期上刊登的李瑞河先生的《说“秀”》一文,认为时下流行的“时装秀”、“脱口秀”中的“秀”字是增强了构词能力的词素,“大凡优异杰出者都可以‘秀’称之”,“‘秀’已是具有美学意义的评判标准”。除此之外,笔者认为此种说法尚有需要说明之处。时下,“秀”字活跃于许多时尚的报刊杂志、电视节目以及网络用语中。同许多流行语一样,“秀”也是从港台传来的词。该词源自英语中的“show”。在《郎文英汉双解词典》中“show”有两个词条,作名词时表示“表演、演出、节目;展览;显示、展示;某种品性的流露”…  相似文献   

15.
“秀”自己,一个当今时代的流行时尚语。是逢场作戏吗?是穿着价值不菲的时装招摇过市吗?是理了独一无二的发型当众炫耀吗?是听着重金属摇滚我行我素吗?都不是。我对“秀”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以“秀”自己为荣。片段一“:秀”出乐观外公住院了,在加护病房,因为患有严重的心脏  相似文献   

16.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苏联外交政策问题,是苏联史学界和西方史学界之间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双方的主要分歧点是慕尼黑之后苏联外交政策到底是否发生过改变。本文试图就此作一些初步的探讨。通过对苏联和西方公布的主要有关文件材料的初步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苏联史学界“毫无变化”的观点,还是西方史学界“方向性改变”的说法,都与历史的真实有所出入,实际情况是:慕尼黑之后苏联外交政策确曾发生过一些变化。慕尼黑之前苏联执行的是争取建立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7.
公开课本来是为促进课程的有效实践,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而对教学规律、教学方法进行实验研究的课型演示活动,正如自然科学研究必然进行实验一样,属于教育科研的范畴。可近来,人们往往对公开课活动冠以“秀”字,称之为“做秀”,对那些善于经营公开课并因之而声名鹊起的人,谓之“公开课秀”,这就不能不考虑到当前的公开课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已偏离本真而趋之变味了。“做秀”一词,本是港台方言,如果找个近义的说法,大概就是“故意做出样子来给人看”,“故意显摆”,或叫“摆谱”,戏剧用语为“做××状”,本来是以学生受益,师生共同提高为宗旨…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太平天国曾爆发一次严重的内讧。它涉及面甚广,自天王以下几乎主要的政治、军事力量都被卷入进去,以杀杨秀清开始,至诛韦昌辉和秦日纲告终。翌年(1857年)又发生石达开率10万精兵出走天京之余波,此即著名的“天京内乱”。值得玩味的是,引起这场内乱的起因,却缘于事前究竟有无所谓杨秀清“逼封万岁”之事。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外史学界众说纷纭,结论各异,成为史学研究上的一大悬案。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学得有趣味,教师教学有成功感,课堂效率更高,“教学秀”是一种展示教师的素养、学生的素质、教学的乐趣的教学策略,“教学秀”也是一种教学方式,在“秀”中,教师更有激情,学生更有主动创造力,新语文也更具风采。“教学秀”就是通过教学行为来表现教师的  相似文献   

20.
说"秀"     
近年来,外来词“秀”在新闻媒体中频繁出现,使用上却颇为混乱。本在考察大量语言实例的基础上,从外来词“秀”的词汇、语法等方面分析其特点,并就媒体热衷于使用外来词“秀”的原因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