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杨爽 《体育博览》2008,(1):84-85
抢花炮是流行在侗族.壮族和仫佬族等民族中间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活动。据考证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由于这项运动的强列对抗性,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湘、鄂、渝、黔等省边境地区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深受该地区少数民族同胞的喜欢.所以数百年来长盛不衰。抢花炮.在农历三月三或秋收以后最为踊跃。侗乡流行这样的诗句:"侗乡三月风光好.天结良缘抢花炮;要得侗家姑娘爱.花炮场中称英豪。"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野调查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对广西三江花炮节抢花炮民俗竞技文化进行了剖析。认为随着社会的转型,抢花炮民俗竞技开始呈现出与现代体育文化相融合的发展势态,而且依附于民族传统花炮节,广西三江的民俗竞技抢花炮走上了民俗旅游的发展道路;抢花炮民俗竞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裁判作用失灵,抢花炮规则有待改进;比赛缺乏观赏性,竞技性有待提高;比赛安全保障措施有待改善,竞赛制度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3.
李志清 《体育科研》2006,27(5):11-21
桂北侗乡有仪式活动的传统。人们通过仪式祈福、禳灾和除煞,甚至把各项集体活动都建构成表达其信仰的仪式活动,在仪式中分享快乐、互助合作、共度难关。这就是抢花炮的本土文化环境,也是抢花炮活动深厚的乡土基础。在桂北侗乡,花炮是信仰的载体,抢花炮是一种圣福流动活动,也是社会秩序的宣示。花炮节在桂北侗乡是一个渗透到村落社会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的节日。仪式化使抢花炮的功能超越了体育和娱乐活动层面,人们通过这种原始竞技活动期盼获得神灵护佑、展示村寨实力、强化传统社会秩序,同时也在欢愉中释放压抑的情绪。抢花炮的实践证明,仪式化使少数民族体育实现功能的扩展。  相似文献   

4.
郑玉娇 《精武》2013,(18):125-126
近年来,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众多,也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通过阅读研究文献,实地考察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三月三抢花炮,踩歌堂集体舞,侗乡灯节踩高跷.侗年斗牛舞龙狮、摔跤节摔跤比赛,这些侗族的主要民俗节庆和传统体育活动做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民俗节庆中的价值,旨在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传承和发扬提供一些基础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李志清 《体育科研》2007,28(2):51-57
新中国成立以来抢花炮的坎坷命运折射了村民的社会生活与国家政治的密切关联,许多实例反映了民间仪式与国家意识形态的博弈以及民间社会与国家权力的互动。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由于国家意识形态的压力,抢花炮符号的所指(signified)有了表面的、宣传的一面和隐含的、代表乡民世代相传的观念的一面;民间以冠冕堂皇的理由并使用见机行事、斩而不奏、传说版本的选择性宣传等手段使自己的信仰活动得以开展,但民间组织者与政府始终保持合作的态度,主动地为政府考虑,同时也充分表述自己的活动对政府与社会的意义以寻求合法性。对于花炮节是否应该官办,在民间和官方两面进行的访谈调查反映,传统的仪式性体育活动民间办才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野调查方法,对广西邕宁抢花炮及其民俗文化进行研究.认为邕宁抢花炮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其文化寓意却与嗣子的风俗有密切关系.突出了社会学、人类学视角研究的特点,在通过社会风俗来把握抢花炮的民俗文化方面显得更直观和准确.  相似文献   

7.
李志清 《体育科研》2006,27(6):10-18
通过侗族地区方志和田野调查资料以及广东和香港民俗资料的分析,确定抢花炮的源头是广东民俗;从族际友好交往的先天优势以及抢花炮与侗乡本土文化天然的亲和力论述了抢花炮落户侗乡的历史与文化原因;通过对抢花炮作为民族团结符号的建构,说明仪式性民间体育在族际交往中具有桥梁和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8.
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共设13个比赛项目。其中抢花炮、珍珠球、木球、蹴球、毽球、武术、摔跤、秋千、龙舟、马上项目(平原)等在北京举行,射弩、打陀螺、押加、马上项目(高原)等在拉萨分赛场举行。以上项目共设有92枚金牌。 1 抢花炮 抢花炮是壮族、侗族人民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历史悠久,对抗激烈,极具民族特色。花  相似文献   

9.
马玉玲 《精武》2012,(28):68-68,7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抢花炮的起源探寻,从历史发展的文化背景中,挖掘抢花炮运动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韦光辉  陈光福  王成科 《精武》2013,(23):111-111,113
中越边境因地理位置和多民族集居,有优美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人文旅游资源,如布罗陀民俗文化旅游节,花炮节等等的民族风俗习惯和节庆体育活动。文章以布罗陀文化旅游节为例,通过了解布罗陀文化节庆活动,研究其中节庆体育的历史价值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抢花炮",是流行在侗族、壮族、仫佬族等民族中的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被称之为"中国的橄榄球"运动,是最早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运会的比赛项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较大,体育基础设施不足,体育意识薄弱,以及城乡收入的差距等,造成了在农村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难度。本文通过对广西武鸣“三月三”中民俗体育开展状况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民俗体育在“三月三”中开展良好,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民对于此次活动中民俗体育的参与性较高。通过分析民俗节庆中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提出在农村地区,利用其地区节日多的特点,将民俗节庆中现有的一些具有较强娱乐健身性的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恢复并且改造开展;扩大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在民俗节庆中的比例和规模,结合民俗节庆活动,强化民俗体育项目在农村人口心中的地位;建议农村地区在闲暇时间组织举行一些竞技性较弱、交流性较强、大众参与性较高的民俗体育交流会,以促进农村地区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分析抢花炮运动与美式橄榄球运动的发展历程入手,揭示了抢花炮运动与美式橄榄球运动的差异,借鉴美式橄榄球运动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抢花炮运动向现代化的发展须遵循现代体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即学习现代体育的组织制度,接受现代体育奋发与竞争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4.
壮族"抢花炮"是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深受壮族同胞的喜爱。文章以桂西高校为例,结合桂西的地理环境、民族文化资源,将壮族传统体育"抢花炮"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符合国家"让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之精神,也对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壮族三月三     
正在我国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但"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广西壮族的重要节日,也是当地汉、瑶、苗、侗、仫佬、毛南等世居民族的重要节日,在广西各族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春节。广西12个世居民族中有2700多万人采取不同方式欢度"壮族三月三",占全区总人口的54%。相传"壮族三月三"是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中国邮政于2012年8月23日发行《民间传说—刘三姐》特种邮票一套4枚,邮票分别展现关于刘三姐这一民间传说人物  相似文献   

16.
李志清  虞重干 《体育科学》2005,25(12):17-21
桂北侗乡的抢花炮是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比赛项目抢花炮的原生态。这项古老的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在现代社会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其理性化、世俗化、组织化、规范化以及媒体的利用、妇女的参与反映的是现代性所促使的改变;民族特色的强调、功能的扩展则是民间文化在现代化与全球化中的生存策略,这些变化都是文化主体自觉的文化改造过程,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生存能力和适应性以及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广西民院是为广西各民族地区培养党政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高等学府。新增设的体育专业设置和课程除和一般体育系科一样外,还增设了抢花炮、抓坡竿、赛龙舟、珍珠球等一系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旨为广西民族传统体育起到促进、发展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大众化项目抛绣球、抢花炮、板鞋舞、跳竹杠、打铜鼓的健身价值。方法:检测抛绣球、抢花炮、板鞋舞、跳竹杠、打铜鼓项目选手及对照组各10名对象的身体形态指标、身体素质指标、生理机能指标和免疫指标。结果:抛绣球、抢花炮、板鞋舞、跳竹杠、打铜鼓项目选手的身体形态指标、身体素质指标、生理机能指标和免疫指标在不程度上优于对照组。结论:抛绣球、抢花炮、板鞋舞、跳竹杠、打铜鼓练习能有效促进人体健康,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值得进一步开发其健身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志清 《体育科研》2007,28(3):37-44
抢花炮的引入既是商业活动渗入少数民族山区的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促进村寨的开放、使传统与现代相连接的作用。在国家的现代性建设中,该仪式性体育经历了几度起落、盛衰轮回。当代乡土生活中的抢花炮,迷信色彩在淡化,娱乐性功能在强化,吸引投资、吸引旅游的成分在逐渐增加,传统"内演"的取向正转为"外演"的趋势。族群建构与认同是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的传统功能,它在现代背景下增加了新的意义——国家认同、整合社区、增强民族自信。通过自下而上的过程抢花炮的规则的逐步地完善,对民众现代意识的培养有一定意义。桂北侗乡的抢花炮历史经验表明,现代背景下,传统民族文化表现出的循环与再生。  相似文献   

20.
运用现场观察法,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三人板鞋竞速、投绣球、毽球、抢花炮等项目的竞赛规则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不足处,提出修改建议,目的是使竞赛规则不断完善,以便运动员能够在更加合理、公平的条件下进行比赛。创造更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