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演”是肢体视觉语言,是为展示“奏”(技术)而服务的;“奏”是肢体听觉语言,是实力的象征和标志。“奏”是“演”的前题,“演”是“奏”的升华。“奏”是红花,“演”是绿叶,二者是标与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Family的由来     
“shake”的意思是“摇动、晃动”,”leg”当然是指“腿”,那么“shake a leg”是“跷起二郎腿”吗?估计没这么悠闲。你可能已经猜到了,“shoke a leg”就是“赶快行动”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冫”是一个部首,现在的“冫”表示着各种不同的意义,有十种情况。“冫”是“冰”,以“冰”为形符的字都和“冰冻、寒冷”有关;“冫”是“冰”,但是“冰”是作声符;“冫”不是“两点水”,而是“二”;“冫”是“氵(水)”的省略,成为真正的“两点水”;由于引申的原因,“三点水”演变成了“两点冰”;因为字义是“减少”,所以将“三点水”减成“两点水”;字义和“冰”相似,而因此以“冫”为形符;因为“避讳”,“三点水”不得不变成“两点水”;因为避祸,把“氵”改成“冫”;因为汉字简化而被归入“冫”部。  相似文献   

4.
对本体的追问是“人”与生俱来的。从“人”对“天”、“上帝”、“诸神”的膜拜,到对“始基”、“逻各斯”、“理念”、“道”、“理”等的探求,再到对“存在(是)”的贞认,标志着“人”对本体的认识的进步。“人”对本体的认识是由对“是者”的探求而深入到对“是”的贞认的,这也是“人”自科学意识苏醒之后哲学意识的苏醒。“是”显现于“是者”,对“是”的把握是“总有一天会死”的“人”。在持守“思”与“是”同一的境域中,“人”能通过“思”实现对“是”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为“著”字疏浚源流。“艹至 著”的“著”是从草头者声的形声字 ,是“著”字的本字 ,是“著”字之“源”。“显著”之“著”与结构草头无关 ,是借声表义的假借字 ,是“著”字之“流”。“着”字是“著”字的讹化字 ,已约定俗成 ,也是著字的“流”。  相似文献   

6.
“爱”是永恒的主题,每个人对“爱”的感受、体会与理解是不一样的。考生虽小小年纪,却能对“爱”有着独特的理解,认为“爱”不是“讲排场”,不一定要“惊天动地”,更不是“作秀”,满足“虚荣心”,而应该“爱是干净的,是透明的,是美好心灵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7.
汉语第一人称代词在上古比较复杂,到宋元白话文里只留下一个“我”,同时新出现了“俺”和“咱”。“俺”是“我们”的合音字,“咱”是“自家”的合音字,“咱们”的合音字为“喒”(咱)。它们都已可表复数,也可表单数。“我们”和“咱们”在宋元之前并没有什么差别,但元时受蒙语的影响逐渐分成为“排除式”和“包括式”。“们”原先的主要作用是“指括”,并不专表复投。“们”转为专表复数的语法成分,也是在蒙语的影响下逐步完成的。  相似文献   

8.
开掘“注意力”,提升“文化力”,追求“创新力”,是电视文化产业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注意力”、“文化力”与“创造力”是可以转化的,也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湖南广播影视“航母”已经起航。开掘“注意力”,提升“文化力”,追求“创新力”,是“舰上人”思考着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理性表达,教师论文写作是基于问题、针对问题与在问题中展开的。从不同的维度来看,问题存在着“显”与“隐”、“一”与“多”、“问”与“答”的辩证关系。基于问题辩证,洞悉问题的“显”与“隐”是教师论文写作的起点,贯通问题的“一”与“多”是教师论文写作的拓展,而创新问题的“问”与“答”则是教师论文写作的成型。  相似文献   

10.
李艳 《文学教育(上)》2010,(20):132-133
一.现代汉语中的三种“罢了” (一)“罢了” 孙锡信(1999)认为,近代汉语中的“罢了”是“罢”和“了”的组合,“罢”和“了”本都是动词,意思是“完结”、“结束”,组合在一起,“罢了”仍是“结束”、“完了”的意思,常充当谓语。如:  相似文献   

11.
“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 辨析:“不以为然”和“不以为意”因为一字之差,造成语义的迥然差别,但易被混淆,造成错用。“不以为然”的“然”是“正确”的意思,所以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以为是对的”,  相似文献   

12.
“是”字句是现代汉语基本句型之一。“是……的”是“是”字句谓语部分的常见格式。当“的”位于句末时,或作结构助词,或作语气助词。在语法学习中,有不少学习者因为未能把握“是”字句句末“的”的不同词性,而不能正确分析“是”字句结构成分。文章分析归纳了“是”字句句末“的”的词性,并总结了一些分析方法,供语法学习者析句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比“学”语文更重要的是什么?答曰:“习”语文。“习”与“学”不都一样吗?不然。这里的“学”是“学”,“习”是“习”,一如孔子所言“学而时习之”。非常遗憾的是,苏教版初中教材把“习”错译为“温习”,还是一种“学”,没有解出“习”的真正意义来。因此,现在非常需要弄清楚——  相似文献   

14.
信件的代称     
在我国古代,信件一般称为“书”,还称为“简”、“笺”、“牍”、“札”、“素”等。“简”是竹片,“笺”是小竹片,“牍”是木板,“札”是小木板,“素”是白色的绢。这些都是当时写信的材料。因为到了汉代才出现纸张,在这以前信件都是写在竹片、木板,丝织品上。由  相似文献   

15.
“碰撞”分“正碰”和“斜碰” ,“正碰”又分“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两种。其中 :过程最长的是“弹性碰撞” ,“非弹性碰撞”的过程比“弹性碰撞”短。“完全弹性碰撞”过程正好是“弹性碰撞”的一半。  相似文献   

16.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笔者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用七个字来概括:“五多一少一倾听”,“五多”是指要让学生多“读”、多“说”、多“想”、多“看”、多“表现”,“一少”是说教师要少“包办代替”,“一倾听”是指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想法。具体说,教师应这样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7.
池莉对于自己的生存环境 ,既有适应性的一面 ,又有反叛性的一面。“适应性”指的是外在形态 ,“反叛性”指的是内在心态。她的“外”与“内”相悖反 ,“生活”与“事业”呈错位。她的个性 ,不是单一性格因素的简单累加 ,而是“圆”与“方”这二重性格因素、“外”与“内”相悖地结构而成的。她是一个性格上的矛盾复合体。  相似文献   

18.
和蔼可亲日返害度往妨安排跋山涉水略见一斑“蔼”是和气的意思,上边是“‘”。不要错用为“暮霭”的“霭”(云气)。“安”的意思是装置安置。不要再加“才”旁,错用为“按下去”的“按”。“跋”从“足”旁,意思是翻山。不要错用为“拔草”的“拔”。它的意思是大致看到事物的一部分,从而可以推知全体。“斑”指的是一种颜色中夹杂的别种颜色的点子或条纹。斑字中间是“文”,不要错用为“上班”的“班”。“邦”是国家的意思,不要错用为“帮助”的“帮”。“弊”的意思是害处、坏事。不要错用为“隐蔽”的“蔽”。比喻指出别人的错误,加以…  相似文献   

19.
哎,别把我奶奶当“反面人物”哦!我要说的“叛变”是有关穿着的。 奶奶向来都是黑灰衣服的“勤务员”,勤勤恳恳地为它们“效忠”。上衣是灰的,裤子是黑的,鞋子也“宁黑不杂”,连手套啦,袜子啦,也全是黑不溜秋、灰灰土土的。好几次,我们“全家总动员”,发起“围剿”,可那些红红绿绿的衣服总被奶奶“陷”在“井”里——藏在箱底。“围剿”失败,我们只能作罢。  相似文献   

20.
老子思想的旨归是“有道之世”,“有道之世”的具体内涵是“全性”。在老子的视域中,身性不二,故“全身”才能“全性”。在这一层面上,“全身”是老子思想的基点。由“全己身”而“全他人之身”,“全己性”而“全他人之性”,最终“有道之世”不期而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