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兵的《外滩佚事》、贾樟柯的《海上传奇》和周亚平的《城市之光》是三部有关上海世博会的纪录片,这三部纪录片尽管内容和形式都不相同,但却不约而同地大量使用了娱乐化的表现手段,致使其应有的认知性下降。通过对这三部纪录片的分析,文章试图揭示纪录片娱乐和认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过去的两年,我们创作了两部纪录片,一部是文献纪录片《俞秀松》,另一部是文化纪录片《周家三兄弟》。《俞秀松》获得了浙江省优秀电视作品一等奖、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周家三兄弟》浙江省优秀电视一等奖、中国优秀对外电视节目“彩桥奖”一等奖。作为作者,在这两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积累了一点粗略的感性认识,那便是电视纪录片务必求实、求真。一、求实纪录片的本质功能是真实地纪录客观的人和事,它主要反映人类学、社会学以及历史学的主流。可以说,一部纪录片就是一个时期一个地区某个阶层人们生活的缩影。它的这种厚重的历史感,…  相似文献   

3.
《视听界》2012,(6):131
南京电影制片厂于1958年建厂。成立之初,南影厂主要担任江苏地区新闻、纪录片的摄制工作。50多年来,共拍摄电影故事片50多部、电视剧82部302集以及纪录片、新闻片、动画片342本。其中优秀作品如:《蓝盾保险箱》、《屠城血证》、《豆蔻年华》、《草房子》、《警察有约》等,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获得了国内、国际众多奖项。在电影、电视纪录片方面,南影厂代表作有:电影纪录片《小平您好》、《百年光影》、  相似文献   

4.
他跨越了一座又一座艺术山峰,收获一部又一部巨制—— 1992年:16集文献纪录片《伟人周恩来》; 1995年:8集历史纪录片《历史的见证》; 1996年:6集政论片《世纪钟》; 1998年:躁纪录片《风雨钟山路》;  相似文献   

5.
吴甜 《东南传播》2012,(1):145-146
《微观世界》和《森林之歌》分别是法国纪录大师雅克.贝汉和我国导演陈晓卿所拍摄的两部自然类纪录片。本文通过对比这两部纪录片在叙述手法和细节刻画上的差异,并对中外纪录片进行研究、探讨中国自然类纪录片在借鉴西方同类纪录片的成功与不足,为今后我国自然类纪录片的发展寻求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6.
吴甜 《东南传播》2012,(4):63-64
本文以叙事学的叙事视点为切入口,探讨《海豚湾》和《海洋》这两部相同题材的纪录片的叙事特色及功能。《海豚湾》运用创作者的视点,既具有主观性又带有客观性。《海洋》这部纪录片采用了创作者以及主人公这两种视点来叙事,以片中人物情感、理解和认知来叙事。这两部纪录片的叙事视点各自运用不同的叙事视点特色以及在片中所承担的不同功能,也蕴藏了深刻的意义,两部纪录片都传达作者关爱海洋生物,保护环境的呼吁。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欧美地区推出多部精彩绝伦、震撼人心的纪录片作品。笔者作为纪录片从业者,收集、观摩了包括琥珀、一根绳子有多长、海洋奥德赛、太阳系的奇迹、地球脉动、与龙同行三部曲、艾登堡的所有大传、植物私生活、迁徙的鸟、BBC的自然科学系列等多部纪录片。笔者从这些纪录片中选择了几部,尝试分析欧美高水平纪录片在画面语言上的运用特点。一、《南太平洋》中的如画美画面大型纪录片《南太平洋》以美轮美奂的画面、清晰流  相似文献   

8.
《舌尖上的中国》的迅速走红带动了中国纪录片热,《在爱中告别》在众多的国产纪录片中脱颖而出,这是一部反映临终关怀的纪录片,其成功有自身独特之处。文章以该部纪录片为例探讨中国国产纪录片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孙平 《青年记者》2013,(6):69-70
回顾我国大型的纪录片,以水为题材的作品令人记忆深刻。从万人空巷收看的央视纪录片《话说长江》《、话说运河》,到20年后的荧屏巨献《再说长江》;从雄伟壮烈的《点击黄河》到温婉多情的《西湖》;从历史人文气息浓厚的《江南》到直击当下现实的《大三峡》、《水问》,从异域纪录片《海洋》在中国热映到我国第一部梳理海洋文化的《走向海洋》诞生,以水为主题的纪录片不胜枚举。纪录片似乎与水有着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0.
肖平 《现代传播》2003,(5):73-76
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真实是纪录片叙事原则之一。本文从纪录片叙事结构的真实方面来考察《阴阳》和《夏天》两部电视作品。《阴阳》的叙事结构是展示完整的事件和事实 ,《夏天》的叙事结构则是改造并重建材料现场 ,栏目的影响方式是以蒙太奇为基础的叙事方式 ;《夏天》叙事结构体现出的是非纪录片的叙事方式 ,而《阴阳》的叙事结构则充分体现了纪录片语言的叙事原则。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香港电视台陆续推出《无穷之路》《寻人记》《游走世界天与地》3部纪录片,3部作品均在香港本土以及内地网络平台收获高收视与好口碑。香港电视纪录片历来有注重本土经验、平民视角与世界胸怀的特征,这3部纪录片在延续这些特征的基础上各辟蹊径,以参与式拍摄手法,以共情为传播路径,介入内地主流文化,分别在祖国扶贫事业、香港城市变迁以及世界文化思考等方面呈现了新的特质,通过不同内容的几部纪录片共同形成了一个文化融通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张丹 《新闻世界》2013,(9):240-241
2009年上映的美国纪录片《海豚湾》运用了大量叙事技巧,使其成为一部具有浓厚宣教色彩的纪录片。本文分析了《海豚湾》的主题、叙事结构及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3.
陈桂琴 《视听界》2004,(2):46-48
2003年羊城的岁末甚是热闹,“金钟”方敲响,纪录片又登场。欧宁策划的新纪录片影展、广州电视台主办的国际电视纪录片研讨会先后在羊城登场。与此同时,安哥、胡武功策划的“中国人本、纪实当代”纪实摄影展也在广东美术馆拉开帷幕。在注意力经济时代,纪录片如何发展的问题再次掀起了讨论的高潮。一、问题的缘起不知道是有意还是巧合,在东方宾馆举行的2003广州国际电视纪录片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首先播放两部风格迥异的纪录片.一部是由澳大利亚提供的《一个月朗星稀的晚上》,一部是中国提供的《海路十八里》。两部风格对比如此强烈的纪录片先后播放,令人想到其中有这样的潜台词:纪录片可以这样拍。《夜晚》根据澳大利亚20世纪30 年代达博土著追捕专家赖利的真实故事改编。影片讲述小  相似文献   

14.
赵帆 《现代传播》2002,(2):123-124
20 0 2年 1月 31日 ,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的第三创作室 ,举办了一次纪录片创作研讨会。《探索·发现》栏目第三创作室的主创人员 ,以及国内影视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共三十多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探索·发现》第三创作室制片人阎东主持了会议。会议就有代表性的四部纪录片进行了观摩、点评和交流。对于此类纪录片的创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取得了不少新的认识。从《铁路蒙初》、《古车马》说起《铁路蒙初》和《古车马》这两部作品是《探索·发现》栏目新近创作的大交通系列中的纪录片。属于考古题材的文化历史类纪录片。杨…  相似文献   

15.
李鹏 《新闻世界》2010,(12):170-171
本文通过对中国第一部金融类纪录片《华尔街》制作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的介绍,简要分析了金融类纪录片在我国诞生的客观条件,并以《华尔街》为例探讨了金融类纪录片的拍摄特点和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6.
于都 《军事记者》2012,(1):46-47
日前,“红旗飘飘90年”红色经典纪录片推选活动结果在北京揭晓。111部纪录片作品分别获得特别荣誉作品、最具文献价值作品、最佳创意、最佳编导等奖项,此外还评出了数十部经典作品、精品作品和优秀作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的《永远的怀念》、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中心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变革与辉煌》《驻军香港10年大扫描》、中央电视台济南军区记者站的《红一连》、海军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的《先锋本色》、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八一军旗红》等纪录片作品榜上有名。该活动的颁奖典礼也随后在广东省茂名市举行。  相似文献   

17.
怀旧是全人类的普遍情怀,每个时代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怀旧仪式。在21世纪最初的几年,几部带有怀旧趣味的电视人文纪录片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好评,这些纪录片包括《江南》、《徽州》、《再说长江》和《新丝绸之路》等。文章以《江南》、《徽州》这两部人文纪录片为研究个案,探讨在新世纪初诞生的几部人文纪录片中怀旧的意义,从三个层面讨论在城市化、全球化和大众文化的语境中怀旧影像的多重再现。  相似文献   

18.
陈瑾 《现代视听》2012,(2):48-50
2005年,中央电视台隆重推出历史人文巨作《故宫》,3年之后又推出其"姊妹篇"《台北故宫》。这两部历史题材巨作迥异于之前纪录片的风格和理念,呈现出纪录片创作中的一种新趋势。而这两部"姊妹篇",在各自拍摄理念和呈现风格上,各具特点,却又不乏联系。本文试从这两部纪录片的视听语言、技术、叙事、意象、配乐等角度分析其风格衍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2001年10月2日《光明日报》上公布了我国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理论、文献电视专题片人选作品,共22部,其中《新中国重大决策纪实》、《使命》、《春秋五十度》、《半个世纪的回响》、《红旗飘飘》、《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共和国摇篮》、《毛泽东与湖南》、《瞿秋白》、《中国特区》等是自1993年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毛泽东》以来的又一批影视文献纪录片的精典之作。这些高品位的文献纪录片作为20世纪的文献笔记和历史备忘录,向我们展示了恢宏的历史,真实、全面、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新中国的缔造者和建设者们走过的艰难历程和创造的辉煌业绩,弘扬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时代主旋律,受到了亿万中国人民的欢迎和厚爱。作为一名普通公民,面对电视屏幕上一部又一部感人、奋进的文献纪录片,不禁为我们的时  相似文献   

20.
2006年河南电视台创作的纪录片《养蚕人家》,在卫星频道播出以后,反响不错。这是河南电视台重点创作的4部大型纪录片之一。《养蚕人家》讲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