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社会保障法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35年8月14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社会保障法》以来,美国社会保障法为美国社会带来了繁荣和稳定,其积极面于:(1)把社会保障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2)维护了整个社会的政治稳定;(3)坚持以失业保障为基础和重点;(4)强调教育培训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5)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1)社会保障使政府财政负担沉重;(2)社会保障经费管理混乱。(3)家庭伦理关系淡漠;(4)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是在探索中逐渐走向成熟及合法化的,其主要事件见表1。其发展可以分3个阶段来论述:80年代之前是零星探索阶段;80—90年代是逐步完善阶段;90年代后美国创业教育进入合法化阶段。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迫于当时的形势,对高等教育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调整;以立法的形式将高等教育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积极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大力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努力加强高等院校的科研工作;加大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这些重大的战略调整,不仅促进了美国教育和科技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上半期欧洲移民大量涌入美国,形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移民高潮。欧洲人移民美国是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的;欧洲产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摧毁了欧洲的传统经济,导致剩余劳动力向海外迁徙;欧洲革命运动的失败与欧洲大陆的政治和宗教迫害,使得人们向往美洲的一片乐土;美国工业化的迅猛发展,急需大量的劳动力,无疑吸引了大批欧洲移民迁往美国;欧洲人口激增,官方移民政策的改变,等等。欧洲移民为美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美国孤立主义中立外交政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1796年华盛顿发表《告别演说》到1823年门罗主义的出台为第一阶段,孤立主义表现为摆脱结盟,保卫独立和发展贸易;从《门罗宣言》发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孤立主义进入保持行动自由的扩张阶段;到20世纪30年代,发展到第三阶段的孤立主义已演变成一股美国牌的绥靖主义思潮。30年代孤立主义成为美国政府外交政策准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大萧条使美国国内问题成堆,无暇顾及美洲以外的事务;孤立主义外交传统根深蒂固;欧洲事务的复杂性和危险性;美国大财团与德国垄断资本的密切联系;美国人对参加一战的反思与批评;美国民众的和平主义心理等。孤立主义虽然在某些方面反映了美国人民反战和平愿望,但其主流代表着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在客观上起到了鼓励、纵容国际法西斯侵略的作用,并最终将美国也拖入了战争的深渊  相似文献   

6.
美国是一个由外来移民及其后裔所组成的国家,它的整个历史发展进程都明显地受到连绵不断的移民的影响。在美国近代历史上,移民的影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其一,促进了美利坚民族及其性格的形成;其二,极大地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其三,推动了美国科技革命的高潮和生产工具、技术的革新与进步;其四,推动了美国教育的飞速发展,丰富了美国的化,使之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7.
试论美国高校招生考试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探讨了美国高校现行招生政策及制度的形成原因,分析总结了美国高校招生考试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供我国高考改革借鉴的三个理念:1)精英高等教育与大众高等教育分类发展;2)加强统一能力考查;3)高校用综合选拔标准与特殊录取标准引导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8.
常明 《成人教育》1995,(11):46-46
发达国家职员培训新发展常明9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经济的新变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各国经济竞争进一步激剧。所以,各国高度重视职员培训,尤其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中。职员培训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手段。美国;形式多样,发展迅速职员培训是美国90年...  相似文献   

9.
荒诞意识与表现形态──从一个角度看美国小说的发展邵旭东关键词荒诞意识;表现形态;美国小说1众所周知,20世纪西方文学中普遍存在的荒诞现象,使“荒诞”成为本世纪西方文学的重要特点之一。然而,当我们从这一角度考察叛国当代小说发展的时候,当我们追溯美国小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中美经贸冲突的政治内涵:第一,美国政界领导人对冷战后中国在美国对外战略中地位的认识;第二,美国对华政策中意识形态偏好的重新抬头;第三,最惠国待遇问题的政治内容;第四,美国国内政治因素的作用;第五,美国全球战略的背景,并认为,出于政治、经济和战略的考虑,美国一方面会继续推进与中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同时也将不断在贸易、投资和知识产权等问题上向中国施加压力,以求全面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全球利益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世纪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的基本点应该是: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完善我国的对外战略;以邓小平外部思想为指导,揭露冷战后及21世纪美国对外战略的霸权主义实质和矛盾性;利用美国对外关系中的矛盾,发展与其他国家关系,努力把握中美间的共同利益,推动中美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涉及美国教育行政演进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学区制的建立发展;学区制的衰落及州教育行政的建立发展;联邦教育行政的建立发展;学区制的改造及地方教育行政的完善。“地方分权”制是其教育行政管理的主要特色,是促进美国教育高速发展的有力武器。但认真分析后发现,依法治教才是美国教育管理得以高效有序运作的真正法宝,是我们应借鉴学习之处。  相似文献   

13.
1958年戴高乐创建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他调整了第四共和国时期法国历届政府在外交上追随美国的作法,奉行抗美独立的外交政策:反对美国控制西欧,注重西欧联合;反对美国反法国变成北约在欧洲的工具,谋求军事上的自主权;反对美国在西主的核垄断,发展独立核立量;反对美国的冷战政策,推行普遍的缓和政策。其结果是大大增强了法国的独立性,动摇了美国在西方的霸主地位。  相似文献   

14.
美国学校教育中的师德内涵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法奇 《中国教师》2004,(12):46-49
美国是世界上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发展学校教育的实践不仅值得我们注意,其在师德建设方面的经验也值得我们重视。研究美国学校师德问题可以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美国学校对师德问题一般不作统一的规定,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2)师德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交往的教学活动上;(3)师德问题更重要的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教育公正或正义的追求上。尊重学生:师德的基本要求在师德的问题上,美国的学校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尊重学生”。这一要求的提出与现代社会以来美国学校的发展以及教育对儿童研究的重视,并把研究的…  相似文献   

15.
日本和美国是世界最早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家。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是通过引进民间力量,发挥私立高校而实现的;美国则主要借助于社区学院的发展壮大。研究日美高教大众化对我们的启示: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兴办高等教育;完善教育立法,尽快出台有关私立学校的法规;追加教育经费;积极发展高职教育,要注重灵活性;提价在全国范围内发展社区学院。  相似文献   

16.
从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看中国外交的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始于1996年下半年。究其原因,除美国自身利益的需要外,中国外交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有所克制;人权问题上的求同存异;香港问题上的较为现实的态度;经贸摩擦中的取消制裁;中美关系重要性上的重新认识,无不展示中国外交的成功之所在。可以预言,中美关系今后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但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步伐将更加成熟、稳健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权外交作为美国基本国策之一,在对外关系中占重要地位。从卡特到克林顿、小布什,美国的人权外交政策不断完善和发展。其特点有:人权批评实行三重标准;人权外交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倾向;片面解释人权,以美国的标准强加于人;人权外交是通过政治施压、经济制裁、军事进攻即搞对抗实行的。美国人权外交的实质,是为了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在全球推行美国的政治经济模式和价值观,也是为了称霸全世界。  相似文献   

18.
发展超常儿童教育是美国支持卓越人才培养,保障超常儿童群体禀赋得以充分发展的重要举措。美国超常儿童教育发展的三重逻辑路向包括满足超常儿童差异化发展需要的育人逻辑,回应国际竞争对特殊人才供给需求的历史逻辑,维护教育与社会公平发展要求的社会逻辑。美国超常儿童教育发展表征为教育体系一体化、教育实践专业化和培养方式多样化等。美国完善超常儿童教育政策,构建超常儿童教育制度体系;确保超常儿童教师专业化发展,维持具有胜任力的教师队伍;拓展学校资优课程内容,满足超常儿童个性化发展;汇聚超常儿童教育机构力量,形成协同的社会支持体系等实践路径,对我国制定系统的超常儿童教育政策、设置多样的教育课程、培养专业的教师队伍和建构多元的支持体系,保障超常儿童特殊天赋和才能的发展,为卓越人才培养提供全面保障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美国英语来源于英国英语。独特的美国民族精神是导致美国英语不同于英国英语的重要原因,美国英语又在许多方面折射出了其典型的民族精神。早期民族精神中的怀旧性,使美国英语发展初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强的保守特点;美国精神中乐观进取、追求自由平等的特性,使美国英语表现出幽默生动、大众化的特点;美国独特的历史文化条件和民族精神中的实用主义观念,使美国英语具有轻视陈规、善于借鉴和富于创造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中国省域与美国州域面板数据的分析,本研究发现:美国研究生教育培养规模和累积规模每提高1%,区域创新水平会分别提高0.11%和0.52%;我国这一系数分别为0.26%和0.28%。由于存在一定的积累优势,研究生教育的累积规模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区域创新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各类人才尤其是研究生人才的不断聚集和累积。研究生教育发达的区域,创新水平更受益于研究生教育累积规模的扩大;研究生教育欠发达地区,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规模和累计规模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差别不大。因此,我国应积极利用研究生教育集聚化的发展规律,进一步匹配当地创新发展需求;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积累效应;大力促进地区间研究生人才的流动,优化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