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情境导引,让学生畅所欲言。   触景生情,人人皆知。为学生设置一个恰当的情境让学生写作文,这是语文老师的良策。   例:《说“忍”》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谈一个话题,什么话题呢 ?我班两同学在她们的叙评日记中都提到了使我很佩服的一句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另外,在前几天,我发现我们班有几个男同学在手臂上写了一个“忍”字。××同学你为什么写个“忍”在手臂上 ?  生:因为我爱在上课时开小差,看到“忍”字后,立刻“忍”下来,专心听课。课外学习时,我如果要偷懒,一看“忍”字,“懒…  相似文献   

2.
这是我指导学生以“忍”为话题进行写作时写的一篇下水示范文。该话题可见于《读写天地》2003年第八期,话题如下:中华民族是一个倡导“忍”的民族,但人们对“忍”历来就有争议。成语中既有“忍辱负重”、“忍气吞声”,又有“忍无可忍”等等。你是怎样看待“忍”的呢?请以“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看法或感受和信念,也可以编故事,寓言等。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相似文献   

3.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这首儿歌想必同学们都会唱。最近,这首儿歌在网上引起不小的争议,因为这首名为《一分钱》的儿歌在部分音乐书中被改成了《一元钱》。据了解,编者修改歌词的原因是现在的孩子们在生活中很难见到一分钱。但有不少网友认为这样的改动是对原作者的不尊重,还有网友在网上“哭诉”:“水果涨价我忍了,汽油涨价我也忍了,青菜涨价我也忍了,看到这个我真的崩溃了,儿歌居然也涨价了,从一分涨到一元,真忍不下去了……”  相似文献   

4.
汪曾祺的《胡同文化》给我们提供了一次与老北京亲密接触的机会。读罢全文 ,置身于胡同 ,乐不思返 ;聆听京腔京调 ,心畅神舒。文中除了介绍北京胡同的特点 :方正、名俗、量多、安静之外 ,更重要的是向我们呈现了北京的市井文化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为了能透辟其意 ,让我先宕开一笔 ,谈谈“忍”字。“忍”在《说文解字》中释为“心为形 ,刃为声 ;容忍 ,忍耐之义”。退一步海阔天空 ,忍为先 ,被视作一种良好的品性。可是 ,真正能把“忍”字根植于心灵深处的有二 :一是禅悟者 ,一是老北京。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前者旨在悟性 ,后者…  相似文献   

5.
“哈咪,你这可恶的猫,你又抢了我的球!一决雌雄的时刻到了!你那把老骨头,就准备散成一堆吧!哈哈!” 咦?是谁在咆哮?哈哈,当然是我啦!至于哈咪嘛,是我们家养了多年的老猫.它一贯作威作福,我已经忍它很久了.忍无可忍,无须再忍.今天,我决定“起义”了! 我小心翼翼地接近哈咪,不露一丝破绽.说时迟那时快,我一招“猛虎下山”,气势汹汹地向哈咪扑去.  相似文献   

6.
我的人生篇     
在我的人生字典中,只有一字——忍;一词——沉默;一句——胜不骄,败不馁;一篇——认识自己。忍古人云:“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面对一个个坎坷,一次次挫折,我选择了忍,但绝不是忍气吞声,也绝不是任人宰割,更不是无所作为。  相似文献   

7.
“好渴呀!妈妈!我要喝水。”小白兔大声地喊着。“忍一忍吧!咱家没水了!”“为什么?”小白兔好奇地问。“因为人类大量开采地下水,才造成现在的水资源短缺。”“我不信!难道连碧玉湖也没有水了?”小白兔说。“那我就带你去碧玉湖看看。”  相似文献   

8.
“啊,你身上发生什么了?一颗颗红红的,好像是……”同学一声尖叫,我脑子里第一个反应是:我出水痘(dòu)了。现在我们学校流行出水痘,我们班已有六位同学被水痘看中,看来我是第七个了。那天夜里我痒(yǎng)得要命,真想去抓痒痒,可爸爸妈妈却说:“忍一忍,抓破了会留疤(ba)的。”  相似文献   

9.
这个暑假,阮一苇通过各种手段挣了不少钱。越有钱,越抠门。我说:“买一个小一点的西瓜解解渴。”他说:“刚从家里出来,带着水,不要乱花钱。”我说“:我和嘉豪没带水呀!”他说:“忍一忍就过去了。”没有办法,我们两个只好自己买。阮一苇的钱是怎么来的?他把他们家的废报纸卖了10  相似文献   

10.
前夜     
树在等忍回来。最近忍不让他跟随,树感觉忍有事瞒着他。夕阳西下,岩洞的入口处终于出现仙水忍颀长的身影。“忍今天杀了人,我看见了。”是奈留。树第一次看见奈留哭成这样.扭曲了英俊的面庞。忍的衣襟上沾有奈留的呕吐物。忍今天很不小心。原本应该是让一也他们来处理这些事情的.却让奈留撞出来看见了。树拿出为仙水忍准备的干净上衣.准备待奈留  相似文献   

11.
我的父母都是我小学时代的老师,对我管教甚严,加之性格使然,从小我就远离打架,唯恐与打架这个话题扯上关系。即便在“文革”中,我的父母都成了“专政对象”,我们一家人饱受歧视、污辱、挑衅,我也是能忍则忍,忍而又忍,忍辱负重地过来了。有人说我老实,有人说我窝囊。老实就老实吧,窝囊就窝囊吧。一方面我认为在那种境遇下,我不会成为好汉,只能是个弱者,与其鸡蛋碰石头,还不如回而避之,不吃眼前亏,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12.
“忍”是中国古代文化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对于中国人文化心理的建构与文化人格的塑造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忍”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是一个客观存在,而且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忍”不仅散见于诸家之典籍,而且有专门之经。”忍”在语义学上具有正反兼容性,属于美恶同词,即又兼行止,“忍”作为一种伦理规范,本身具有精槽并蓄的杂糅性;在具体运作中产生了变异性,“忍”在近现代东方文化中仍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忍即是不忍     
鲁迅先生的诗作《惯于长夜过春时》有这样一句“忍看朋辈成新鬼”,此句意指不忍心看到青年朋友流血牺牲,“忍”字译为“不忍心”。对此,有的同学表示不解,明明是“忍”,为何要理解为“不忍”呢?  相似文献   

14.
“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重要且普遍流行的概念.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中具有“忍”的特质.对中国人而言,“忍”的心理与行为不仅体现在理论上之“应然”且亦是一套“实然”的社会心理现象.“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浸淫、积淀的结果,有其特别的心理内涵与心理机制.作者试图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忍”的心理和行为作一中国文化上的溯源和现代心理学意义上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为了忘却的记念》里有首旧体诗,它的第三联是“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有人把前一句释为“忍痛看着战友们被反动派杀害。忍,忍痛。”这样解释恐怕不够确切。“忍”这个词,在这诗句中如果作“怎忍、岂忍、不忍”解,全句释为“怎忍看着战友们被反动派杀害”,这样似乎更吻合作者所表达的极度悲愤之情,且跟下句的意思紧密连贯。又课本中的《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下句里的“敢”,作“岂敢”解,全句意为:我们征人岂敢申诉心中的愤恨?把“忍”、“敢”解释成“岂忍”、“岂敢”,这是对一个词用它的相反的含义来解释,在古汉语中叫“反训”。  相似文献   

16.
“哎哟喂!”我这前脚刚踏进公司,就看见眸眸在我面前摔了个四脚朝天。注意哦,是真正的四脚朝天!身为好丽友好朋友的我,此刻就算想笑也只能忍着,就算忍出内伤也要忍!  相似文献   

17.
荆辉 《家长》2013,(10):1-1
忍了又忍,还是打了孩子一巴掌。她赖在床上不肯早早起来做作业,在我说了好话千千万却依然全无效果后,我的情绪一下子变成“怒火万丈”。  相似文献   

18.
[片断回放] 生:“我”让小珊迪去换零钱被马车轧断了双腿,“我”该负法律责任;马车夫把小珊迪双腿轧断了也该负法律责任。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何无人问津?  相似文献   

19.
“我已经忍你一个星期了!”瞧!忍无可忍的“女王”火山爆发了,原因是我放学之后没有按时回家。 从我们家到学校,加上等红灯的时间,以我正常的步行速度,回家需要14分37秒,大约15分钟。可是……好吧,对我忍了一个星期的她,终于在星期五晚上彻底愤怒了。  相似文献   

20.
一本全国统编的中专语文教材在注释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的“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的诗句时,把“忍”字释为“忍心”。也有选本把“忍”字注为“强忍悲痛”,与前一种注法大体相同。对这样的注释,笔者认为很值得商榷。 我们认为把“忍”字释为“忍心”或是“强忍”之意于情于理都不相合,谁会“忍心”看着“朋辈成新鬼”呢?笔者认为这里的“忍”字应该用“反训”法释为“不忍”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