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学生》2011,(7):8-10
在这个全民娱乐的时代,"给力"像所有流行元素一样很时尚。刚开始听到这个词时确实感觉很"给力",就如同当年风靡一时的"哇塞""杯具""囧",或振奋或蛊惑,或新鲜或不凡,偶尔用用感觉还不错,但如果不分场合乱用一气就有些可笑了。君不见,电视用滥了,报纸用滥了,网络也用滥了!人与人对话,动不动就冒出一句"给力",甚至衍变成了一些人的口头禅……"给力"泛滥成灾,让人厌烦。泛滥的背后,折  相似文献   

2.
基于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情境出现了许多变味、走调现象,诸如滥情境、伪情境、虚情境、冗情境等。有效的数学情境一定是"好吃又有营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疑境""动境""用境"等引发学生"做情",启迪学生"悟情"。  相似文献   

3.
当前的语文课堂可谓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少数教师不能准确把握新课改的理念,盲目跟风,无所适从,一些不"适当"的、"走极端"的教学行为造成了语文教学的失"度"。本文笔者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4.
冉友珍 《考试周刊》2014,(31):33-33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拓展成了语文教学的新宠。但盲目的、泛滥的拓展,影响的不仅是语文教学,还可能是学生素养。语文教学切勿滥拓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用新课标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却存在一些与新课程"貌合神离"的"非语文现象",这些现象脱离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使得语文课缺少了语文味。一、乱花渐欲迷人眼:语文味缺失现象列举新课程标准的制定,新教材的推行,为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研究可谓如火如荼,从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到课堂教学行为方式的探究.一轮又一轮的强势推进,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有些教师在落实有效教学策略的时候,形而上学地体现新理念,很重视教得"活",却又多停留于表面的"活",一味地追求方法的标新立异、一鸣惊人,而不是真正使学生的思维活、情感动,最终,教学只能是一个"虚"字.  相似文献   

7.
周蕾 《考试周刊》2015,(30):103-104
传统教学媒体已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受到广大专家学者的青睐,是当前英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装备的主流模式。本文以初中信息技术《图片的处理》一课为例,从课堂教学入手就如何采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信息技术教学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8.
继教学叙事、微格教学、问题教学、参与式互动等教学研究之后,"同课异构"如一阵春风,吹遍中小学校园.年级组、教研组、跨学科、校际之间、区域之间等各种形态的"同课异构"活动层出不穷,花样翻新,令人眼花缭乱,以至于许多青年教师"乱花渐欲迷人眼",无端地"迷失着自我".  相似文献   

9.
打造高效英语课堂,必须求"活"。"活"并非指表面的"热闹",而是指英语课堂中学生的兴趣、心情及其高效投入的程度,其实质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课堂状况,是教师教学做到活而不乱,动而不滥,乐而不散的学习氛围。时代呼唤教师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科学发展,与时俱进,睿智探寻英语高效课堂的"给力"之源,直逼初中学生的"最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古往今来,人们往往偏爱春天。春天的风是"吹面不寒杨柳风",春天的雨是"天街小雨润如酥",春天的花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春天的草是"燕草如碧丝",一切都是那么可爱而充满生机。而秋天则不同。秋天的风是"秋风萧瑟",秋天的雨是"牵愁照恨动离情",秋天的花是"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秋天的草是"愁草瘗花铭",一切都是那么悲凉。真的是那样吗?不!我要大呼一声:"我言秋日胜春朝!"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引发了一场语文教师思想的革命,使语文课堂教学异彩纷呈。然而"乱花渐欲迷人眼",在这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打着"课改"的旗帜,把语文不当语文,把语文课上成了学科"综合"课,多媒体展示课等等。特别是在各种场合的公开课、评优课中更是大有"星火燎原"之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呼唤语文教学回家的路上,教师也许会被各种纷涌而来的教学流派和形式弄得"乱花渐欲迷人眼""不识庐山真面目",但是只要守住语文教学的"根",找到适合学生需求和发展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张开语文学习之翼,经历自我探索的旅途,抵达理想的彼岸。  相似文献   

13.
正所谓"一夜好风吹,新花千万枝".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发展,新课程精神、理念、教材、教法如一场暴风雨呼啸而至,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名目繁多的公开课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成为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14.
随着对新课改的误解,语文教学出现了表面豪华现象。语文课堂上出现一批"精神贵族",似乎越来越追求形而上的内容。笔者截取来自一线语文教学中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并以此呼吁警惕语文教学中的"贵族化"倾向。一、"人文"泛滥化"人文"泛滥化——指的是追求所谓情感熏陶和诗意栖居,使语文课极尽豪华之能事,语文课已经变成情感熏陶课、生命教育课。语文什么都管,就是不管"语文"自身;语文教师与别科教师抢起了"饭碗";就语文  相似文献   

15.
正2011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不过,当下的美术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内容过散。受教学手段的限制,整个知识体系还停留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上,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被搁置。二是方法过单。整个教学关注更多的是"演习",学生照葫芦画瓢,按图索骥,发现力和创造力被搁浅。三是形式过乱。黑板、白纸、书写笔"老三样"工具主宰着为数不少的美术课堂,师生的教学形式往往是看了画,画了改,改了涂,"乱花渐欲迷人眼",工具、材料"缺胳膊少腿",不利于审美能力链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发,各种课堂教学概念、方法不断翻新,颇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广大数学教师也被各种教学法牵着鼻子走,无所适从。各种优质课竞赛、观摩课、示范课也是重"表演"而轻"实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笔  相似文献   

17.
肖安庆 《教书育人》2011,(32):56-57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校长是第一责任人。长期以来,应试本位教学观、知识本位课堂观、分数本位评价观,使得教师教学行为表现为课堂的"灌",作业的"滥",考试的"多",管理的"死",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毫无生机。面对课改的要求,面对课改推进中面临的问题,校长的教学领导力逐渐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焦点。本文就  相似文献   

18.
现今的语文课堂情境创设"千姿百态"、合作交流"百家争鸣"、自主探究"百花齐放"、生活语文"花样百出"……所有种种都被看做是新理念的生动演绎.可浮华背后,认真审视、反思这些"热闹非凡的场面",我们却能深切地感受到一种华丽的臃肿:很多教师仅仅是模仿了课改的"形",未真正领略其"神".似乎大千世界都可以让语文课堂来承载,而承载的结果是面面俱到,又面面不到,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在语文教学"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今天.坚持"真实、扎实、精致",让语文课堂教学"固本清源显本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什么?语文怎样教?在课改搞得轰轰烈烈的今天,经常能在公开课上看到花样百出的语文教学,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地"演戏",学生"配合"得不亦乐乎,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受。然而热闹过后,一切归于平静,学生是否能从中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2011年版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20.
自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风潮、繁花似锦的课堂教学样式的确在某些时段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但繁华背后,总是给我们带来一些不真实之感:这种看似热闹、看似丰富的语文课堂能让学生受益多少、受益多久?语文课堂就应该像深耕的犁、劈山的斧那样回归原生态教学,"删繁就简"才是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